懒猴科
灵长目懒猴科动物
懒猴科,拉丁学名(Lorisidae)是灵长目原猴亚目的一个科,是较为原始的猴类,懒猴外表很像狐猴科,但是其夜间的活动习惯不一样,懒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撒哈拉沙漠地区以及南亚。
懒猴科均为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平时行动缓慢,但在短时间内可以做比较敏捷的动作。懒猴属Nycticebus是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唯一原猴类,本属有2—3种,即体型较大,分布广泛的懒猴Nycticebus coucang;体型较小,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云南省南部的倭蜂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以及未被广泛承认的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原本认为中国只产懒猴一种,后来发现另外的两种在中国也有分布。
简介
我国有1属3种:
懒猴懒猴属 coucang、小懒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
分布于东南亚,我国见于云南省南部,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懒猴详述
懒猴科Lorisinae分类: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椎动物 Vertebrata 哺乳纲 Mammalia 真兽下纲 兽亚纲 灵长目primates 原猴 Strepsirrhini
我国有1属3种:假熊猴Pseudopotto martini是1996年才发现的新种,分布于赤道非洲。
懒猴(蜂猴)Nycticebus coucang、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懒猴(蜂猴)Nycticebus coucang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东北部,在我国见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体型小,体长31~34.5厘米,体重680~1000克;尾长22~25厘米;牙齿36枚;除第二趾是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垫和扁指甲;体毛短密,颜色变异很大,背部棕、棕红或灰色,背中央有1条褐色纵纹,至尾基部逐渐变窄,色泽变浅,至头顶分成两岔延到耳端及眼周围,腹面棕色。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名“懒猴”。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尤喜食蜂蜜,因此名“蜂猴”。
倭蜂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与蜂猴十分相似而体型更小,只有懒猴的一半大。体长21~25厘米,尾长1厘米,体重250~450克。头圆眼大,无颊囊,口、唇、鼻皆为白色。体毛细绒状,多为橙色至赤褐色。背部脊纹不明显,腹部、四肢有银灰色光泽。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以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地。栖息于热带密林中,白天隐藏在树丛中,晚上出来活动。以果实嫩叶等为食,也捕食小鸟和昆虫等。栖息环境、食性与懒猴基本相同而曾被误认作懒猴幼体。1986 年因一只形体很小的雌猴产下一崽,才为人们所认识。对倭蜂猴的研究尚未深入进行。
中懒猴(间蜂猴)懒猴属 intermedius体型大于倭蜂猴但小于蜂猴,成体体重一般为400~700克,体长250毫米左右。上体色似倭蜂猴,但毛端白色尖明显,体背中央有明显的暗褐色脊纹,体毛很少卷曲。本种系Dao Van Tien(1960)根据获自越南北部标本命名的一个新种,其特征是体型小于蜂猴而大于倭蜂猴。Groves(1971)认为本种是倭蜂猴的成体而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通过在云南省东南部和南部获得一批倭蜂猴间蜂猴的标本,经比较,两者在体型大小、外形和毛色差异、齿型结构和其它形态结构上均有差异,而非年龄变异。90年代,通过分子生物学的MtDNA分析,两者亦有一定差异,其遗传距离为0.009。据此推算,两者在50万前就已有了遗传分化。为此,可以认为间蜂猴是一个有效种。间蜂猴的栖息生境与倭蜂猴相似,均生活在炎热的印度支那热带低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的原始阔叶林中,在茂密的竹林或小果野蕉林中亦有所发现。夜行性,树栖,单独活动,主要食物为热带软性甜水果如野芭蕉,榕树果等,亦偶食昆虫、鸟卵等动物性食物。间蜂猴越南北部和云南省南部的特有种,也是亚洲灵长目中分布最狭窄的一个种,估计种的分布范围不及500平方公里。国内迄今所知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和绿春县等边境县。国外只分布于越南北部。在云南,间蜂猴的数量比倭蜂猴稍多。但由于这一地区其栖息的主要生境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已保存不多,其数量亦很稀少,可能不及500只,加之种的分布区远比倭蜂猴小。
分布范围
懒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撒哈拉沙漠地区以及南亚。分布在南亚的瘠懒猴(瘦猴)Loris,分布于东南亚的懒猴(蜂猴,风猴)懒猴属,分布于赤道非洲的树熊猴Perodicticus、金熊猴(金)金熊猴属和1996年才发现的假熊猴Pseudopotto五属,均为生活于热带森林中独居的夜行性树栖动物。懒猴属Nycticebus是分布于我国境内的唯一原猴类,本属有2~3种,即体型较大,分布广泛的懒猴Nycticebus coucang;体型较小,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我国云南省南部的倭蜂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以及未被广泛承认的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原本认为我国只产懒猴一种,后来发现另外的两种在我国也有分布。
外形特征
头圆,尾短,眼大而向前,眼间距很窄,耳廓半圆而朝前;前后肢粗短,等长,手的大拇指和其他4指相距的角度甚大,第二指、趾极短或退化,除第二趾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垫和扁指甲;体毛短密,颜色变异很大。
保护级别
懒猴科隶属于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懒猴科均为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平时行动缓慢,短时间内可以做比较敏捷的动作。懒猴外表很象狐猴科,但是其夜间的活动习惯不一样。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的密林中,白天蜷伏在树洞等隐蔽地方睡觉,夜晚外出觅食,吃野果、昆虫,善于在夜间捕食熟睡的小鸟,喜食鸟蛋。很少到地面活动。无一定发情期,怀孕期约4个月,一般冬季产仔,每胎产1仔,多在夜间分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懒猴详述
分布范围
外形特征
保护级别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