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武传
李章武传
《李章武传》是唐代传奇小说,由李景亮编撰。原题。主要讲述的是李章武与王氏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内容简介
李章武聪明而又学问,为世人所称道,与清河崔信交好。一日去华州拜访崔信,偶遇一王姓妇人,容色绝丽,便与其私通。分手时二人互送信物,难分难解。八九年后,李章武再度拜访王氏,发现家中无人,从邻居杨六口中得知王氏已经去世多年。李章武当夜在王氏家中就寝,睡到二更时分,王氏忽然出现在他面前,李章武惊叹不已,原来是王氏从阴间来与他相会,二人相会之后,缠绵悱恻,难分难解,清晨分别时王氏赠李章武靺鞨宝,李章武亦赠玉簪花酬谢。
作品原文
李章武,字飞,其先中山人。生而敏博,遇事便了。工文学,皆得极至。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与清河崔信友善。信亦雅士,多聚古物,以章武精敏,每访辨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晋之张华
贞元三年,崔信任华州长史章武长安诣之。数日,出行,于市北街见一妇人,甚美。因给信云:“须州外与亲故知闻。”
遂赁舍于美人之家。主人姓王,此则其子妇也,乃悦而私焉。居月余日,所计用直三万余,子妇所供费倍之。既而两心克谐,情好弥切。无何,章武系事,告归长安,殷勤叙别。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仍赠诗曰:“鸳鸯绮,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
子妇答白玉戒指一,又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章武有仆杨果者,子妇钱一千,以奖其敬事之勤。
既别,积八九年。章武家长安,亦无从与之相闻。
贞元十一年,因友人张元宗寓居下邽县,章武又自京师与元会。忽恩好,乃回车涉渭而访之。
日暝,达华州,将舍于王氏之室。至其门,则无行迹,但外有宾榻而已。章武以为下里,或废业即农,暂居郊野;或亲宾邀聚,未始归复。但休止其门,将别适他舍。见东邻之归,就而访之。乃云:“王氏之长老,皆舍业而出游,其子妇没已再周矣。”
又详与之谈,即云:“某姓杨,第六,为东邻妻。”
复访郎何姓。章武具语之。又云:“曩曾有,姓杨名果乎?”
曰:“有之。”
因泣告曰:“某为里中妇五年,与王氏相善。尝云:‘我夫室犹如传舍,阅人多矣。其于往来见调者,皆殚财穷产,甘辞厚誓,未尝动心。顷岁有李十八郎,曾舍于我家。我初见之,不觉自失。后遂私侍枕席,实蒙欢爱。今与之别累年矣。思慕之心,或竟日不食,终夜无寝。我家人故不可托,复被彼夫东西,不时会遇。脱有至者,愿以物色名氏求之。如不参差,相托奉,并语深意。但有仆夫杨果,即是。’不二三年,子妇寝疾。临死,复见托曰:‘我本寒微,曾辱君子厚顾,心常感念。久以成疾,自料下治。曩所奉托,万一至此,愿申九泉衔恨,千古睽离之叹。仍乞留止此,冀神会于仿佛之中。’”
章武乃求邻妇为开门,命从者市薪食物。方将具茵席,忽有一妇人,持帚,出房扫地。邻妇亦不之识。章武因访所从者,云:“是舍中人。”
又逼而诘之,即徐曰:“王家亡妇感郎恩情深,将见会。恐生怪怖,故使相闻。”
章武许诺,云:“章武所由来者,正为此也。虽显晦殊途,人皆忌惮,而思念情至,实所不疑。”
言毕,执帚人欣然而去,逡巡映门,即不复见。乃具饮馔,呼祭。自食饮毕,安寝。
至二更许,灯在床之东南,忽尔稍暗,如此再三。章武心知有变,因命移烛背墙,置室东西隅。旋闻室北角悉窣有声,如有人形,冉冉而至。五六步,即可辨其状。视衣服,乃主人子妇也。与昔见不异,但举止浮急,音调轻清耳。章武下床,迎拥携手,款若平生之欢。自云:“在冥录以来,都忘亲戚。但思君子之心,如平昔耳。”
章武倍与昵,亦无他异。但数请令人视明星,若出,当须还,不可久住。每交欢之暇,即恳托在邻妇杨氏,云:“非此人,谁达幽恨?”
至五更,有人告可还。子妇泣下床,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却入室,自于裙带上解锦囊,囊中取一物以赠之。其色碧,质又坚密,似玉而冷,状如小叶。章武不之识也。子妇曰:“此所谓‘靺鞨宝’,出昆仑玄圃中。彼亦不可得。妾近于西岳与玉京夫人戏,见此物在众宝珰上,爱而访之。夫人遂假以相授,云:‘洞天群仙每得此一宝,皆为光荣。’以郎奉玄道,有精识,故以投献。常愿宝之。此非人间之有。”
遂赠诗曰:“河汉已倾斜,神魂欲超越。愿郎更回抱,终天从此诀。”
章武取白玉宝簪一以酬之,并答诗曰:“分从幽显隔,岂谓有佳期。宁辞重重别,所叹去何之。”
因相持泣,良久。子妇又赠诗曰:“昔辞怀后会,今别便终天。新悲与旧恨,千古闭穷泉。”
章武答曰:“后期杳无约,前恨已相寻。别路无行信,何因得寄心?”
款曲叙别讫,遂却赴西北隅。行数步,犹回头拭泪。云:“李郎无舍,念此泉下人。”
复哽咽伫立,视天欲明,急趋至角,即不复见。但空室窅然,寒灯半灭而已。
章武乃促装,却自下邽归长安武定堡。下邽郡官与张元宗携酒宴饮,既酣,章武怀念,因即事赋诗曰:“水不西归月暂圆,令人惆怅古城边。萧条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岁年。”
吟毕,与郡官别。独行数里,又自讽诵。
忽闻空中有叹赏,音调凄恻。更审听之,乃王氏子妇也。自云:“冥中各有地分。今于此别,无日交会。知郎思眷,故冒阴司之责,远来奉送,千万自爱!”
章武愈感之。
及至长安,与道友陇西李助话,亦感其诚而赋曰:“石沉辽海阔,剑别楚天长,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章武即事东平县丞相府,因闲,召玉工视所得渤海国宝,工亦知。不敢雕刻。后奉使大梁,又召玉工,粗能辨,乃因其形,雕作槲树象。奉使上京,每以此物贮怀中。至市东街,偶见一胡僧,忽近马叩头云:“君有宝玉在怀,乞一见尔。”
乃引于静处开视,僧捧玩移时,云:“此天上至物,非人间有也。”
章武后往来华州,访遗杨六娘,至今不绝。
译文
李章武,字飞,他的祖先是中山人。生来敏明博学,遇事便能搞明白,非常有学问,有极高的水平。虽然弘扬大道自视清高,却不愿整洁修饰,而容貌娴雅美好,又很温和。与清河的崔信友好,崔信也是个高雅的人,收集了很多古物,因为李章武精细敏捷,每当拜访辨析论说,都能透彻地说出其深远微妙之处,探索其根源,当时人把他比作晋朝张华
贞元三年,崔信担任华州佐史。李章武从长安来到这里,几天后,在外行走,在市场北街见一妇人很美,于是谎骗崔信说:“到城外与亲朋好友在一起。”
于是在美人家租了房子,主人姓王,那美人是他儿媳妇,高兴地和她私通。住了一个多月,花费计有三万多,为美人花费的还要加倍。随即两人能和谐相处,感情更加深切。不久,李章武涉有事情缠身,告别回长安。情意深厚的话别,李章武留给她交颈鸳鸯细绫一匹,又赠诗道:“鸳鸯绮,知结几千丝,别后寻交颈,应伤未别时。”
妇人答谢白玉环一个,又赠诗道:“捻戒指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李章武有个仆人叫杨果,妇人给他钱一千,用来奖励他做事勤奋。
分别后,已有八九年,李章武家住长安,也没有与她通信。
贞元十一年,因为友人张元宗住在下邽县,李章武又从京城去与张元宗会面。忽然想起过去相好的,就回转车头渡过渭河去拜访。
天黑到华盛顿州,要住在王氏家。到她家门口,寂静没有行迹,只是在外面有宾客下榻处而已。李章武以为他们到乡下务农去了,暂时住在郊外,或者亲朋好友邀请聚会,还没回来,就在她家门前停留。将要离别到其它地方住宿,看见她家东边的邻居回来,走近询问。说:“王氏的长者,已舍弃家产外出游历,他儿媳妇死去已两年了。”
又详细和她交谈,她说:“我姓杨,排行第六,是东边邻居的妻子。”
又问李章武姓氏,李章武都告诉了她。又说:“从前曾有仆人,姓杨名果吗?”
答:“有。”
于是哭诉道:“我做家里的媳妇已经五年,与王氏彼此交好,她曾说:‘我丈夫家就象旅店,阅人无数,其中来往调戏的人,都用尽了钱财,甜言蜜语海誓山盟,不曾动心。近年,有个李十八郎,曾经住在我家,我初见他,不觉失身于他,以后与他私通,确实蒙受他的欢心喜爱,现在和他分别多年,怀念之心,有时竟一天不吃饭,整夜睡不着觉。我家人当然不能托咐,他非东即西地奔波,没有时间相见了。偶尔有机会来到,希望靠外表姓名证明,如无差错,拜托敬奉,并说明我的深情厚意,只要有仆人杨果的就是。’不过二三年时间,她卧病不起。临死,又拜托说:‘我本出身寒微,曾承蒙君子厚爱,心常感激思念,久而成疾,自己料想不能好了。从前所托咐的,万一他到此,请表明我在九泉之下心中的怨恨,千古离别的感叹。仍然要求留在这里,希望神会在冥冥之中似乎要帮助我。’”
李章武要求邻妇给开开门。让跟从的人买薪柴、牧草和食品,正要整理床褥,忽然有一妇人拿着笤帚出房扫地,邻居妇人也不认识。李章武于是问跟从的人,说:“是屋里的人。”
又走近问她,就慢慢地说:“王家已死的媳妇,感谢你的恩情深厚,要来与你相会,恐怕你惊异恐惧,所以让你先知道。”
李章武应承说:“我来此的原因,正是为此。虽然是阴阳殊途,人都顾忌畏惧,可是思念之情到了极点,确实不能怀疑。”
说完,拿笤帚的人非常愉快地走了,又有所顾虑徘徊不前而被门遮住,立即不见了。于是准备了饮食,招呼祭祀。自己吃喝完毕,就寝。
到二更时分,灯在床的东南,忽然一会儿暗,如此多次。李章武心知有变,于是让人移动灯烛离开墙壁,放到屋子的东边和西边。很快就听到屋子的北角有悉窣的声响。好象有人影,慢慢地来到。有五六步远,就可分辨清她的形状,看衣服,是主人的儿媳,与从前见着的时候没两样。只是举止浮躁,音调轻柔而清脆。李章武下床,迎接拥抱拉手,真诚就象原来一样的高兴。自语道:“到阴间以来,都忘掉了亲戚,只是思念你的心,还象过去一样。”
李章武加倍与她亲热,与别人也没有不一样。只是多次让人看金星,如果出来,就必须回去,不可久住。每次在交欢的空闲时,就提起恳求邻妇杨氏的事,说:“不是这人,谁能明白我深藏心中的怨恨。”
到了五更,有人告诉应该回去了。她哭泣下床,与李章武挽臂出门,仰望银河,于是呜咽悲伤怨恨。退回屋里,从裙带上解下锦囊,在囊中取出一物赠给他。那颜色深青透红,质地紧硬,象玉且凉,形状象小叶子。李章武不认识。她说:“这就是所说的‘靺鞨宝’,出自昆仑山脉顶,这也不易得到。我最近在华山与玉京夫人游玩,看见此物在宝物堆里,爱不释手问她。夫人就赞美宝物一番并把它送给我。说:‘洞天群仙每得到昆仑山顶的一件宝贝,都是很光荣的。’因为你信奉道教,有精确的见解,所以把它进献给你,平素的志愿就是你能把它当成宝贝,这不是人间有的。”
就赠诗道:“河汉已倾斜,神魂欲超越。愿郎更回报,终无从此诀。”
李章武取出一个白玉宝簪子用来酬谢她,并答诗道:“分从幽显隔,岂谓有佳期。宁辞重重别,所叹去何之”
相互站立哭泣良久。她又赠诗道:“昔辞怀后会,今别便终天。新悲与旧恨,千古闲穷泉。”
李章武答道:“后期杳无约,前恨已相寻。别路无行信,何因得寄心。”
衷情地话别完后,她就走向西北角。走了几步,还回头擦泪,说:“李郎不要舍弃我,想着我这九泉之下的人。”
又哽咽站立良久,看天要亮了,急忙奔到角落,立即就不见了。只有幽深遥远的空屋,寒夜里的孤灯忽明忽暗。
李章武急忙整顿行装,将要从下邽镇回归长安武定堡。下邽郡官和张元宗提着酒请他。酒喝得很畅快时,李章武思念她,于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赋诗道:“水不西归月暂圆,令人惆怅古城边。萧条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岁年。”
吟罢,与郡官告别,独自行走了几里地,又抑扬顿挫地诵读起来。忽然听到空中有人赞叹称赏,音调因情景凄凉而悲伤。仔细听之,原是王家儿媳。自语道:“冥府中各有领地,今天在此分别,没有时间再相会了,知道你眷念我,所以冒着被阴间责罚的危险,远道而来相送,你千万要自爱。”
李章武更加感动。
等到了长安,与道友陇西的李助说起这事,还感激她的真诚而赋道:“石沉辽海阔,剑别楚天长。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李章武后来在东平丞相府做事,空闲时叫玉工看他所得的那块宝玉。玉工也知道这玉,但不敢雕刻。后来奉命到大梁去,又召来玉工,粗略能辨认,就根据它的形状,雕成叶的形状。奉命到京城,常把此物放在怀里。到了市东街上,偶然看见一个胡僧,忽然靠近马叩头说:“你有宝玉在怀里,请求看一看。”
就领他到安静的地方拿出让他看。僧捧着欣赏一段时间,说:“这是天上极好的宝物,不是人间有的。”
李章武后来到华州,探望馈赠感谢王氏儿媳的邻居杨六娘,至今没有绝断往来。
作品赏析
关于《李章武传》
李景亮所作《李章武传》是一个人鬼相恋的故事。李章武爱上了有夫之妇王氏,后因事离去。八九年之后,他重回故地时,王氏已死于两年前,化为鬼来与李姓相会,两人仍然十分恩爱,缱绻留恋。李章武的表白十分真切动人:“虽显晦殊途,人皆忌惮,而思念情至,实所不疑。”意思是:我应该怕鬼才对,可是因为太喜欢你了,所以就顾不上害怕了。说来实在令人感慨,因为这世上大多数男人对待活生生的女人,还不如李章武对待一个女鬼感情那么真。
《李章武传》描写的是李章武与王氏两人一见倾心,生死不渝的爱情,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性,在艺术内容上有其独到之处。它颂扬了纯真的爱情,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李章武传》之所以可谓唐传奇的典型篇章之一,原因不仅在于颂扬了纯真的爱情,最为重要的是它通过唐仙妓合流这一新的文学现象来体现和张扬了爱情的永恒性——情的不朽性。
《李章武传》进一步使幻想人物的人性与其鬼怪性复合统一得更为和谐完善,对后世传奇乃至《新聊斋志异》中幻想人物的形象塑造具有很大的影响。
《李章武传》中另一个意义更为重大的特点是:这一诡奇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李章武竞实有其人,并且与作者李景亮是同一时代的人。
孟綮《本事诗》事感第二中说到有一个“李章武学识好古,有名于时”,大和末曾任成都市少尹。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述及“李章武人腊,长三尺”,又云:“李师古治山亭,掘得一物,类铁斧头。时李章武游东平县颜师古示之,武惊日:‘此禁物也,可饮血三斗。’验之而信。”又温庭筠《干腰子·道政坊宅》述东平节度使李师古购此宅为进奏院,有“进士李章武初及第”而过此。以上各种唐人著作所述及的李章武,与本传所述“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晋之张华”以及在贞元十余年“事东平丞相府”的李章武的好尚、行迹一一相合,显然是同一个人。由此可见,本传所述并非纯出虚构。那并非虚构的部分只能是前半篇所述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遇合及其对王氏子妇的悼念,而他与王氏子妇鬼魂的相会则显然是在先出同类传奇的启发下虚构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传说中,相恋往往可以跨越时间的瀚海,跨越物种的距离,充分显示出“恋爱大过天”的精神。人与鬼相恋、人与妖相恋的故事就数不胜数了,还有唐朝沈既济任氏传》中的人狐恋、晚唐薛渔思所作《申屠澄》中的人虎恋、明中期钓鸳湖客所作《招提琴精记》的人琴恋等等。至于《白蛇传》、《田螺姑娘》等等民间传说,更是家喻户晓。
李景亮,字里,生卒年不详,约李适贞元末(公元804年)前后在世。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举“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第。其余事迹亦不详。景亮著有传奇文《李章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原文
译文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