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腹长吻松鼠(学名:Dremomys lokriah)为
松鼠科,也叫喜马拉雅橙腹长吻松鼠、西藏长吻松鼠。
体长190~200毫米;尾长135~160毫米;后足长38~48毫米;耳长约18毫米;体重约360克。颅长约49毫米;颧宽约28毫米;乳突宽约22.5毫米;眶间宽约15.5毫米;吻长约16.4毫米;鼻骨长约17毫米,中部宽约6.8毫米;腭长约21毫米;听泡长约9毫米;齿隙长约12.8毫米;上颊齿列长约8.8毫米。
它的身体呈灰褐橄榄色,毛尖橙黄色;体腹面从喉部到尾基部鲜橙黄色,颏毛色较浅,鼠蹊之间及尾基都较腹部深些。后肢足背面毛色似体背面,前肢足背面较淡。耳背面有一个明显的白色略带淡黄色的斑。尾上下有黑色和浅黄白色相间而不甚有规则的环纹。
颅骨颧宽约为颅全长的57%,吻长约为颅长的33.4%,眶间宽约为颅长的31.6%,鼻骨长约为颅长的34.7%。鼻骨前端超出前颌骨前端和上门齿前缘,其后端中间为一个楔状缺刻,并略为前颌骨后端所越出。前颌骨后端距离眶前缘约6.5毫米。颅顶在额骨后部最高。额骨前半部不凹陷。腭后缘中间略有尖突,但不甚明显。上门齿齿端不向后弯曲。乳头3对:胸部l对,鼠蹊部2对。
橙腹长吻松鼠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3400米的青冈林或2000~2600米的树林中,以
坚果和植物等为食,偶食昆虫。该物种叫声尖锐。
橙腹长吻松鼠最初由霍奇森(Hodgson)于1836年描述为Sciurus lokriah。1916年,托马斯(Thomas)和罗顿(Wroughton)描述了
亚种D. l. bhotia,以及D. macmillani。1922年,托马斯描述了D. l. garonum和D. l. subflaviventris。1956年,
摩尔(Moore)描述了D. l. pagus。1980年,蔡和张描述了D. l. motuoensis,1992年,李和王描述了D. l. nielamuensis。目前已知橙腹长吻松鼠共有八个有效亚种,其中六个分布在
印度。所有这些
亚种的确认都是通过形态分类学和多变量分析进行的,分子研究仍有待进行。
3.加罗山亚种体背面毛色深晴,介于前两亚种之间;胸部和腹部橙黄色明显集中于体中线。分布于西藏察隅、
米林县及
错那市,在国外分布于印度
阿萨姆邦和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