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警备区
1949年成立的兵役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警备区,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隶属于湖南省军区,是中共长沙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兼长沙市人民政府的兵役机构,同时受湖南省军区和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
历史沿革
1949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八师进驻长沙市,8月9日,以该师为主成立长沙警备司令部。1951年12月长沙警备司令部撤销,其任务由公安部队长沙市大队接替,有关军事方面工作由湖南军区独立第一团兼管。195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市人民武装部成立,1954年8月改为长沙市兵役局,1959年6月又恢复为长沙市人民武装部。1960年12月,长沙市人民武装部扩编为长沙军分区。1969年12月改建成长沙警备区。1983年复称为长沙军分区。1986年7月成立长沙警备司令部,与长沙军分区番号并列,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长沙军分区所辖区、县(市)级军事机关,随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动,也进行了多次调整。1990年年底,长沙军分区辖9个区、县(市)人民武装部和左家塘、王家巷干休所等11个团级单位。长沙市军分区是湖南省军区所辖的师级机构,实行地方党委和军事系统双重领导制度,属地方党委的军事部门,兼地方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主要担负长沙地区的兵役工作、地方武装工作、兵役登记和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平时征集和战时兵员动员、高等院校和中学学生的军事训练。1986年6月,区、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性质和任务不变,接受同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及上级军事机关双重领导。
2005年6月30日,长沙警备区乔迁新营院并隆重举行警备区成立揭牌仪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梅克保,省军区政委李今伟少将、副司令员黄明开少将、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副主任马望星少将等前往祝贺并揭牌。
2017年7月31日和8月1日上午,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分别走访慰问了长沙警备区和部分驻县部队,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问候。
历任主官
2018年
司令员:长沙警备区司令员刘长进
政治委员:长沙市委常委、长沙警备区政委曹友华
2021年
党委委员、常委、第一书记:吴桂英。
发展成就
40年来,长沙市驻军和军事机构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开展正规化、现代化军事训练
从1951年开始,长沙市地方驻军和军事机构根据中南军区年度训练计划和总参谋部颁布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草案)进行军事训练和部队组织纪律教育。从1964年开始,学习推广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郭兴福教学法,开展大比武活动,训练质量全面提高。60年代初国家经济遇到困难,美国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台湾蒋介石集团妄图反攻大陆,此时,机关和部队先后进行紧急战备及防空袭、反空降训练,进一步提高部队官兵战斗素质。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由于部队参加地方“三支”、“两军”工作,加之“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军事训练受到影响。1969年3月苏联入侵我国领土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为适应战备的需要,部队恢复了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和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的军事训练和基础技术、战术训练。同时,还普遍实施实战条件下的野营拉练训练,提高部队适应野战的能力。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长沙驻军和军事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军委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以及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等一系列重大决定。从1979年起,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和全军训练形势推动下,开展训练改革,实行新老兵分训并从实战要求出发,大力抓了应用射击、山地作战的训练;机关和干部还着重学习研究未来战争的作战特点、防御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实施了电化教学与模拟训练。1987年以后,实施了干部在职训练的四年规划,把理论学习、学术研究与模拟演练结合起来,推动军事训练的落实,提高了领导干部和机关的指挥作战能力。
部队的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建国初期,针对部队南下进入城市后出现的一些思想作风问题,进行增强斗志、反骄防腐的教育,保持了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在50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着重抓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斗英雄事迹教育干部战士。极大地提高了部队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政治军事思想。60年代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部队普遍开展了学雷锋活动。这个活动直至今天仍作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部队逐步清除“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进行改革开放教育,保障了部队沿着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部队各项工作,全面迈上了新台阶。
兵民是胜利之本
长沙警备区、军分区各级领导机关始终把做好地方武装、预备役工作放在突出地位上来抓。解放初期,民兵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配合部队清匪反霸、保卫土地改革、维护治安。1952年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民兵组织条例》,实行了普遍民兵制,健全了民兵工作制度。1955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开始实行,全市开始进行兵役登记,开展预备役训练,建立预备役制度。
1958年,按中共中央《关于民兵问题的决定》,以民兵组织形式实行全民皆兵,全市民兵组织迅速扩大,民兵师、团、营、连相继在各单位建立。“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妄图利用民兵组织作为篡党夺权的工具,长沙民兵组织经受住了考验,民兵队伍始终保持了稳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管武装和地方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得到继续发扬。从1979年起,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恢复地方党委书记兼任军分区、区、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的制度,加强了地方党委对民兵工作的领导。
1981年,全市民兵组织普遍实行了调整、改革,缩小民兵组织范围。简化民兵组织层次,精简民兵数量。把民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结合起来,把平时民兵工作同战时兵员动员工作结合起来,使民兵建设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战备的需要。长沙解放40年来,民兵在保卫土地改革、清匪反霸、抗美援朝运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及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驻长部队和军事机关积极参加地方两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长沙解放初期,部队派出大批干部、战士组织土改工作队,参加土改工作。1952年派出大批干部战士参加荆江分洪和治理南洞庭湖水利工程。五、六十年代,先后派出大批人员参加修建京广复线、建设韶山灌区(宁乡县境内)等大型工程,获得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高度赞扬。在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方面,长沙军分区领导亲自抓工作部署,深入共建单位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共建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许多部队单位被评为军民共建先进集体。其中长沙工程兵学院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民共建标兵单位称号。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任主官
发展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