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毛刺萼悬钩子
腺毛刺萼悬钩子
腺毛刺萼悬钩子属(学名:Rubus alexeterius Focke var. acaenocalyx (Hara) Yü et Lu)是蔷薇科悬钩子属下的一个变种。
形态特征
腺毛刺萼悬钩子是一种灌木,高1-2米;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花枝短,密被长柔毛,具钩状细皮刺。小叶3枚,稀5枚,顶生小叶菱形,稀卵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或中部以上有缺刻状锯齿,顶生小叶有时3浅裂或缺刻状浅裂;叶柄长2.5-3.5厘米,顶生小叶柄长0.5-1厘米,侧生小叶几无柄,均具明显的腺毛。
花1-4朵,生于侧生小枝顶端者常3-4朵簇生,腋生者常单花;花梗长1-2(3)厘米,具明显的腺毛;花直径1.5-2厘米;花萼长达2厘米,具明显的腺毛;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不等长,顶端尾尖,尾尖顶部常扩大且有时分裂,具明显的腺毛,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花丝线形或基部稍宽;雌蕊多数,子房无毛或仅顶端具绒毛,花柱近基部密被白色绒毛。果实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厘米,黄色,无毛,顶端常有具绒毛的花柱残存;核近肾形,有浅皱纹。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范围
腺毛刺萼悬钩子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以及不丹尼泊尔中部。
生长环境
腺毛刺萼悬钩子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3200米的山坡林内或林缘。
繁殖
分株繁殖
在冬季落叶后或早春发芽前,结合挖根,把老,连根挖起,剪除顶端分枝条,分成单株,但每株至少要保留2-3条根。按行、株距各约66厘米开穴,深约22-26厘米,宽约33厘米,每穴栽苗1-2株,根要平铺穴底,填土压紧,最后浇水。
扦插繁殖
选取枝条:春秋两季选取生长旺盛,芽分布比较均匀的枝条,按每段具有2-3个芽以上的节点剪成15厘米长的枝条,然后去掉部分叶片和嫩梢,并顺次放好,头尾切莫倒置,扎成小捆。用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再用生根粉浸泡处理30分钟。
整理苗床:将用做育苗的土地(秋季需在温室里进行)深翻一遍,施入足量腐热的厕肥或堆肥,并除去表土中的石块等杂物,然后平整,按南北方向依次作成15厘米深的沟,按株距10厘米依次斜靠沟边摆放,切勿倒置,培士填平后,播条要露出地面2-5厘米,露出部分应留有一个节,便于萌发抽芽,压紧泥土。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插完后,应及时浇水灌溉。
苗床管理:插播完的苗床要每隔2-3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但不能让枝条失水而死亡。当苗高5-6厘米时,可以施加矮壮素,或除去部分侧枝和叶,以便促使根的发育比较强壮。苗高7-8厘米时,要及时除草并追施一定量的氮肥。
练苗移栽:等苗高2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移栽到大田。但对于温室所育的小苗,必须先进行降温、遮阳等措施进行练苗,使幼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后进行移栽。
栽培技术
腺毛刺萼悬钩子的栽培需要进行田间管理,栽后1-2年,每年中耕除草3-4次,于2、5、10三个月进行比较适宜。另外,在2月中除后,要及时追施人畜粪水1-2次,并剪去已枯萎干死的植株或枝条。
用途
腺毛刺萼悬钩子可作为庭院花卉进行栽培,供人们观赏。
保护现状
腺毛刺萼悬钩子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繁殖
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用途
保护现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