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路位于中国
越秀区珠江北岸的临江道路。东起东湖路南端,西至
六二三路,全长2946米,宽11~20米。全路分东、中、西三段,东湖路至东华南路为
沿江东路;东华南路至
海珠广场为
沿江中路;往西为
沿江西路。目前车辆通行方向除
北京路至
长堤大马路东端及长堤大马路西端至人民南路为双向通行,其于均为由西往东单向通行。
这一路段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
广州市的传统
深圳地铁22号线至海珠广场将她一分为二;同时她又位于城市景观东西中轴线上,源远流长的
珠江衬托着好秀美的风光;北京路、
长堤路等传统商业中心与之相互呼应;
爱群大厦、
海珠石、永安堂、中央银行旧址等集中反映了广州市的历史文明的各式典型建筑互为依存。这些特点使得该地段蕴藏着极大的商业旅游开发潜力,是广州市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
沿江路
越秀区段作为市、区共建项目,整治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沿江路将建设成为独具历史建筑风格、浓厚文化底蕴、悠闲旅游氛围、凸现
广州市山水城市特色的广州市标志性景观。
沿江东路原为
珠江边的沙滩,1956年建成马路,称沿江东路,1967年改为沿江三路,1982年复名。
沿江中路东段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在此曾驻过粤
八旗兵水师营,原称八旗
大马路,1951年改为东堤大马路;西段在1920年筑堤而成,取名南堤大马路;1967年沿江中路东、西两段改称沿江二路,1984年改今名。
沿江西路东段原为珠江北岸的浅滩,1932年填河而成,称新堤大马路,1981年改今名;
沿江西路西段原称西堤马路,1940年代一度改称哲生一、二、三、四路(“哲生”为曾任
广州市市长
孙科的字)。1967年改为沿江一路,1982年复名。
沿江路被称为广州的
外滩,从清末民初起,沿江路与长堤一带为广州最繁华的街道,老字号林立,但20世纪末期开始日渐衰落。其作为广州一河两岸的光亮工程之一,沿线建筑物外立面经过整饰改造,广告招牌、霓红灯众多,古树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