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油柑
芸香目芸香科植物
山油柑(学名: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是芸香科山油柑属植物,树高5-15米。树皮灰白色至灰黄色,平滑,不开裂,内皮淡黄色,剥开时有柑橘叶香气,当年生枝通常中空。叶有时呈略不整齐对生,单小叶。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
形态特征
树高5-15米。树皮灰白色至灰黄色,平滑,不开裂,内皮淡黄色,剥开时有柑橘叶香气,当年生枝通常中空。叶有时呈略不整齐对生,单小叶。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或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7-18厘米,宽3.5-7厘米,或有较小的,全缘;叶柄长1-2厘米,基部略增大呈叶枕状。
花两性,黄白色,径1.2-1.6厘米;花瓣狭长椭圆形,花开放初期,花瓣的两侧边缘及顶端略向内卷,盛花时则向背面反卷且略下垂,内面被毛、子房被疏或密毛,极少无毛。果序下垂,果淡黄色,半透明,近圆球形而略有棱角,径1-1.5厘米,顶部平坦,中央微凹陷,有4条浅沟纹,富含水分,味清甜,有小核4个,每核有1种子;种子倒卵形,长4-5毫米,厚2-3毫米,种皮褐黑色、骨质,胚乳小。花期4-8月,果期8-12月。
该种分布于亚洲南及东南部广大地区,其器官形态除子房的毛被外相当稳定,产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东南部的,其子房通常密被长毛,毛质颇硬,产中国南部大陆的,其子房通常仅下部或中部以下被柔毛,但生长于中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的,其子房亦密被毛;采自中国广西西南部局部地区的一些标本,其子房光滑无毛,这些都可能是不同地区及其生境的生活型
生长环境
山油柑生于较低丘陵坡地杂木林中,为次生林常见树种之一,有时成小片纯林,在海南省,可分布至海拔900米山地密茂常绿阔叶林中。本种生长在海南的阔叶杂木林中偶有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的大树,但据树干解析,51年树龄的树高15.8米,胸径21厘米,生长颇为缓慢。在垂直分布海拔300-9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与木荷两广梭罗树海南红豆黄樟等混生。中庸性树种,幼年更耐阴,性好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潮湿、肥沃、疏松的沙壤土。
分布范围
山油柑产台湾、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六省区南部。菲律宾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本种分布于亚洲南及东南部广大地区,其器官形态除子房的毛被外相当稳定,产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东南部的,其子房通常密被长毛,毛质颇硬,产中国南部大陆的,其子房通常仅下部或中部以下被柔毛,但生长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的,其子房亦密被毛。采自广西西南部局部地区的一些标本,其子房光滑无毛,这些都可能是不同地区及其生境的生活型
繁殖方法
繁殖用播种法,9-10月果熟时,由青绿转黄褐色,果实采回后堆沤数天,待果皮充分软化后,搓去果皮肉,洗净种子,晾干,忌晒,即可播种或沙藏。种子千粒重220-250克,发芽率65-70%。早春作床播种,覆土厚0.5-1厘米,盖草保湿。播后20天开始发芽,待幼苗出初生叶、苗高4厘米左右可移苗上袋培育,苗高30-40厘米,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术
林地可选择坡度缓和、排水良好、疏松湿润的酸性红壤,其山下部种植降真香与深山含笑木荷山杜英的混交林,山中部为枇杷或板栗,山上部为马尾松台湾相思。这样栽种山油柑以山麓缓坡最适宜。在大型公园、庭园中,这样栽植亦佳。
用途
经济:该种的树皮松脆,纤维短,不甚发达,故树皮剥落时呈不规则片状。茎干的下部树皮含单宁16.72%(据云南省样品分析)。木材为散孔材,无心边材之区别,材色浅黄,纹理直行,不变形,易加工,在中国海南列为五类材。
观赏:该树为中国华南热带、南中亚热带多用途的常绿阔叶树种,树干端直,树冠伞形而枝叶浓密。夏季花期长白花皓洁,清香可人;入秋果黄熟,朱实似悬金,可作为城郊园林风景树、水源涵养树、招引鸟类树加以利用。
食用:果实可生食,甘凉解渴。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用途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