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自动化技术 BUAA)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北航建校时创建的飞机工艺、发动机工艺专业教研室。1978年后建立了制造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1998年4月28日,制造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截至2017年3月,在编在岗教职工17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余人,其中博士生300余人、硕士生900余人、本科生8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时创建飞机工艺、发动机工艺专业教研室。
1978年,学校建立了制造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
1981年,学校获得全国首批机械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设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点。
1986年,学校设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
198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两个机械学重点学科点之一。
1990年,学校获批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95年,学校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列为“211工程”重 点建设学科。
1997年,学校获得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998年4月28日,学校制造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2002年,学校飞行器制造工程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2008年,学校飞行器制造工程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特色专业。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在编在岗教职工有170余人,其中教授50余人,副高60余人,博导近50人;有包括国家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总装专业组专家、国防基础科研专题专家组组长和成员、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领域专家组长和主题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跨/新世纪优秀教师1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87%。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田苗丁希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田苗、丁希仑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王之栎、郭卫东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3月,学院设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材料加工与控制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工业设计系、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飞行器制造工程系、机电工程及自动化系、机器人研究所8个教学系所,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等2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6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 学位点设置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学科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科)、舶与海洋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业设计
•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防重点学科: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学科评估
2012年,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名列第10位;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为航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评估名列全国第1位。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1个,其他科研平台2个,国防创新团队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2月,学院有基础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在研48项,参与973项目3项,主持并承担863项目19项,总计经费约3721万元,主持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项,总计经费约9203万元,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合计经费4143万元。
2015年,学院科研到款1.5亿元,人均科研经费数持续稳居中国国内同学科前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防科技成果奖11项,其他省部级成果奖7项。
合作交流
2014年,学院有在读国际学生155名,其中留学研 究生66名,本科留学生89名,2014年接待台湾交换生3名,留学生课程体系完备,开设英文授课课程67门,2014年新获批“研究生国际引智课”2门次,学院推进与欧洲著名高校的三学位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并获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全球合作伙伴建设计划”立项;2014年与国外高校新签订院级合作协议5项;2014年教工出国出境88人次,学生出国出境60人次;2014年接待来访团队9个,接待来访短期外国专家20人,申请2015年聘请短期外国专家数量21人,居全校首位;2014年,先后有王田苗老师被聘为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中国区主席,王党校老师当选IEEE触觉技术委员会主席,卓越百人副教授文力老师的科研成果先后被《Science》和《Nature》报道。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先后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等31个国家及地区的160所著名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和世界级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欧洲60所,亚洲51所,美洲40所,大洋洲6所,非洲3所。2012-2013年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共有学生25人次依托学校各类交流交换项目出境开拓视野。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的意义:
(1)环绕的数字7内部形成了齿轮形状,表达了学院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学科的寓意;
(2)环绕的数字7本身形成了定子形状,表达了学院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寓意;
(3)环绕的数字7本身也形成了飞机发动机尾部形状及叶片形状,表达了学院的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寓意;
(4)院徽整体上包含了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工业设计(研究方向)等学科的寓意;
(5)数字7与该院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序号、简称符合,直观形象、易于记忆;
(6)院徽的整体圆形方案及学院英文全称,表达学院和谐团结、科学发展、面向世界的态势。
(7)院徽环抱北航校徽的特征图案,预示着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随着北航展翅腾飞。
办学理念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
“尚德务实、求真拓新”是北航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北航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是学校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北航的共同思想基础。
所谓“尚德”,是指崇尚道德为先,弘扬品行为首,将道德和品行作为立人之本、育人之基。所谓“务实”,是指的讲究实际,不求浮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良好的道德品行既是成人成才的基础,又是传道授业的要求。追求品德高尚、人格完善,始终是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务实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作风。作为工程技术特色突出的大学,学校一直保持注重实践,重视具体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也一直保持着兢兢业业、实实在在、默默奉献的优秀传统。“尚德务实”,反映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
所谓“求真”,是指追求科学真理,领悟人生真谛,探索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教学与科研活动本身就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孵育真情,培养真才的过程。所谓“拓新”,是指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没有开拓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就不可能进步,也不可能发展。一个人如此,一所高校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学校建校以来一贯崇尚科学、注重学术、追求真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这一传统理应得到传承和发扬。
知名校友
李沛瑶,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船总设计师。
陶宝祺,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理论专家。
王向阳,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西飞公司总裁。
李方勇,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总经理。
范瑞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于军海淀区委副书记。
姚玉海,哈尔滨市东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董事长。
姚良松,上市公司广州欧派橱柜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永强,康拓事业(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
孔繁景,海南景华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林菁,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华阳,电影导演及制片人。
赵新力,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科技参赞。
高禄峰九号公司科技有限公司CEO。
范坤芳,北京平治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志强,北京金益康软件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钱俊,上海世博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
雷毅,北京数码大方(CAXA)董事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院系设置
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合作交流
文化传统
院徽
办学理念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