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又名:东宝河、洋涌河)是深圳市第一大河,属珠江三角洲(珠江口)水系,发源于深圳市境内的羊台山北麓,流经深圳、东莞两市,最终汇入珠江口伶仃洋。茅洲河全长41.6公里,包括上游石岩河10.3公里,干流31.3公里,其中下游11.7公里为深莞两市界河,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
茅洲河上游地形多属丘陵台地,植被曾受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造成中下游河床逐年淤积,每遇台风暴雨,泛滥成灾。1956年冬,在支流罗田水修筑了
罗田水库,1959年冬,在上游石岩水修筑了
石岩水库,加上多年修建的其他小型塘库60多处。对中下游河段采取疏浚工程措施等控制了洪涝灾害的威胁,促进了茅洲河流域农副业生产发展。
改革开放后,茅洲河流域内聚集了包括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企业在内的约5万家工业企业。2013年,茅洲河环境污染问题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曝光,并被
广东省原环保厅、监察厅等多次督办。2017年,茅洲河全流域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始。2019年,茅洲河干流综合污染指数下降78.5%。2020年1—10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达Ⅳ类,阶段性消除了劣Ⅴ类,达到国家考核目标。2022年4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其中包括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深圳光明段、宝安段,东莞滨海湾段)范例。
茅洲河为雨源性感潮河流,干流年平均径流量80万吨/天。茅洲河有螺、蓝尾虾、
亚洲鳖和彩色
差翅亚目等,还包括国家濒危植物野生
水蕨等。
河流流域
茅洲河为
深圳市市第一大河,属珠江三角洲(珠江口)水系,发源于深圳市境内的
阳台山北麓,流经深圳、东莞两市,最终汇入珠江口伶仃洋。茅洲河全长41.6公里,包括上游石岩河10.3公里,干流31.3公里,其中下游11.7公里为深莞两市界河。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
宝安区157平方公里,包括:
松岗街道、燕罗、
沙井、新桥、石岩五个街道;光明新区154平方公里,东莞市77平方公里。干支流总数52条,其中宝安区30条,包括上游石岩河11条,中下游干支流19条;光明新区13条,长安镇9条。
历史沿革
茅洲河上游地形多属丘陵台地,植被曾受破坏,水土流失较严重,造成中下游河床逐年淤积,河道弯曲浅窄,加上受海潮顶托,行洪不畅,江海堤围单薄、低矮,每遇台风暴雨,泛滥成灾。地方政府曾对茅洲河进行综合治理,1956年冬在支流罗田水修筑了
罗田水库,1959年冬在上游石岩水修筑了
石岩水库,加上多年修建的其他小型塘库60多处,总控制面积129平方公里,总库容达886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024万立方米。对中下游河段采取疏浚工程措施,河道截弯取顺,河床扩宽挖深,堤岸加高培厚,低洼地段修建排涝涵闸等。这一系列工程措施控制了洪涝灾害的威胁,促进了茅洲河流域农副业生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茅洲河为轴,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此区域迅速崛起,工业高速发展,城镇化极速推进。流域内一度生活着近400万人口,聚集了约5万家工业企业。茅洲河流域
深圳市侧的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曾经高度集中,2015年该区域的污染企业多达3.87万家。
2013年,茅洲河环境污染问题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曝光,并被
广东省挂牌督办;2013年和2014年,广东省原环保厅、监察厅连续两年将茅洲河污染整治列为省挂牌督办的10个重点环境问题之一;2014年,广东省人大通过相关决议,要求茅洲河2017年达到Ⅴ类水质标准。2016年,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广东,尖锐指出茅洲河整治工作落实不力、大量污水直排、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2017年,茅洲河污染整治被纳入广东省中央环境保护督察43项重点整改任务之一,东莞市也配合
深圳市启动了茅洲河治理,茅洲河全流域污染治理攻坚战由此全面开始。
2019年,茅洲河干流综合污染指数下降78.5%,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
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54.0%、84.9%和86.2%。2020年1—10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达Ⅳ类,阶段性消除了劣Ⅴ类,达到国家考核目标,水质状况总体明显好转。2022年4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其中包括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深圳光明段、宝安段,东莞滨海湾段)范例。
地理特征
水文
茅洲河为雨源性感潮河流,干流年平均径流量80万吨/天。
生物
茅洲河有螺、蓝尾虾、
亚洲鳖和彩色
差翅亚目等,还包括国家濒危植物野生
水蕨等。茅洲河下游的
深圳河(湾)吸引了大批珍稀鸟类以及
中华白海豚、
水母回归栖息。
人类活动
改革开放后,以茅洲河为轴,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在此区域迅速崛起,工业高速发展,城镇化极速推进。据有关部门统计,流域内
宝安区、
光明区和
长安镇2019年GDP总和高达5634.7亿元。流域内一度生活着近400万人口,聚集了约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电镀、线路板等高污染中小企业众多。其中茅洲河流域
深圳市侧的电镀、线路板、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曾经高度集中,2015年该区域的污染企业多达3.87万家。
环境问题和保护
水域污染
受长期以来的经济、人口爆发式增长和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环境管理薄弱等因素影响,茅洲河污染负荷远超
环境承载力,全流域水质长期劣于V类,
氨氮、总磷甚至超过V类标准10多倍,成为珠三角地区污染最严重的河流。2013年,茅洲河环境污染问题被人民日报、
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曝光,并被
广东省挂牌督办;2013年和2014年,广东省原环保厅、监察厅连续两年将茅洲河污染整治列为省挂牌督办的10个重点环境问题之一;2014年,广东省人大通过相关决议,要求茅洲河2017年达到Ⅴ类水质标准。但是,随后的治理中采取了雨污合流的治污老路,导致收效甚微。
茅洲河流域废水偷排、漏排、超排现象普遍,沿岸排污口密布,很多“散乱污危”企业混杂在居民区中。2014年2季度至2016年2季度,广东省发布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报告9次,茅洲河污染严重程度全部位居全省第一。其中2014年2季度,茅洲河综合污染指数比排名第二的
练江高1倍。
河道治理
2013年,
深圳市水务局对茅洲河中上游进行整治,沿河20公里100多个支流口和排水口,全部截到截污箱涵,然后送到污水处理厂。2014年茅洲河
氨氮指标依然在20mg/L。2016年,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
广东省,指出茅洲河整治工作落实不力、大量污水直排、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东莞、
深圳市以此为契机,联手开启了茅洲河全流域治污攻坚。当年茅洲河氨氮指标便降到10mg/L。2016年至2019年,在茅洲河流域中,共投入344亿元,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2628个,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008公里,超常规推进补齐污水管网历史缺口。
针对污染企业管控难题,深圳坚持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开展“利剑”系列环境执法行动,从2016年至20204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286宗,整治“散乱污”企业4299家,淘汰重污染企业77家,执法力度位居中国前列,推动高排放企业入园管理、环保升级、集聚发展。针对污水处理难题,截至2020年,茅洲河流域新建成沙井二期、松岗二期、光明二期等3座水质净化厂及2座分散式处理设施,总规模达136万吨/日,其中125万吨/日实际出水水质均达Ⅳ类。水质净化厂再生水每天向25条支流补水96万立方米,推动实现流域内碧水长流。
治理成果
经过全方位综合整治,茅洲河全流域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流域内44条黑臭水体、304个小微黑臭水体已于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与2015年相比,2019年茅洲河干流综合污染指数下降78.5%,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
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下降54.0%、84.9%和86.2%,其中国控共和村断面下降56.1%、83.2%和81.9%。2019年11月起,茅洲河水质达地表水Ⅴ类,达到1992年来最好水平,全流域所有黑臭水体全部消除。2020年1—10月,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达Ⅳ类,阶段性消除了劣Ⅴ类,达到国家考核目标,水质状况总体明显好转。
茅洲河的治理成效,被
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美丽中国》等纪录片收录,完成了从“黑臭河”到“生态河”的转变。2022年4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其中包括茅洲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深圳光明段、宝安段,东莞滨海湾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