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Guangming District)是
深圳市市辖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至
龙华区区观澜街道,南抵
宝安区石岩街道,西接宝安区
松岗街道,北与
东莞市接壤。截至2022年,该区境域总面积为15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115.09万人。下辖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6个街道,共31个社区。政府驻地在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
光明区地势低矮平缓,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属于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多变,温度波动大;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秋冬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寒冷天气。光明区内
茅洲河穿境而过,另有15条干流和支流。光明区地域早在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明洪武年间(1368-1398),麦氏十六祖麦必荣从
韶关市南雄迁居公明山寮村。光明区前身分别是公明街道和光明街道。1949年10月,
宝安县解放后,县政府成立
南头街道、
西乡县、
公明街道等10多个乡政府和1个镇政府。1979年3月,宝安县改设为
深圳市。1980年8月,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1983年7月,公明人民公社改为公明区。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区成立,管辖公明、光明2个办事处。2016年8月31日,光明新区原公明办事处、光明办事处二分为六,新设6个办事处。2018年5月,光明区成立。
光明区第一产业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第二产业以合成生物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光明区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以
TCL华星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已经身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有机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化工新材料、
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以贝特瑞、
星源材质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则以
迈瑞医疗、
康泰生物等企业为核心,聚集从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企业20余家。此外,该区还是
亚洲最大的养鸽基地、国内最大的
牛奶出口基地、
广东省最大的西式肉制品生产基地。2023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26.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9.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4.73亿元。全年全区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63101.84元,比上年增长5.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206.4元。
截至2020年3月,光明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共计57处,其中51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麦氏大宗祠、东宝中学旧址、陈东澜古墓、楼村古窑址、文起东文起南墓、公明墟。截至2022年底,光明区有市级非遗项目—《陈仙姑的故事》(民间文学类)1项;区级非遗项目共8项。2021年,光明区共接待游客593.8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8936.13万元,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双增长”。其中,该区有一个国家AAAA景区——光明农场大观园。
历史沿革
光明区地域早在五六千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明洪武年间(1368-1398),麦氏十六祖麦必荣从
韶关市南雄迁居公明山寮村。光明区前身分别是公明街道和光明街道。光明街道原属于公明镇。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合水口与上村交界处建公平圩。民国二十年(1931年),公平圩正式命名为公明圩,取“公道”“光明”之意。公明地域在历史上先后隶属于
番禺区、
博罗县、东莞、新安、
宝安区等,其行政名称亦多次变更。
1949年10月,
宝安县解放后,县政府成立
南头街道、西乡、
公明街道等10多个乡政府和1个镇政府。1958年1月,
广东省国营
光明街道成立。同年10月,与光明农场一起组成光明人民公社。1959年4月并入松岗人民公社,1961年7月分出松岗人民公社。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占地54.6平方公里,1978年随着大批
越南华侨的迁入(中越关系波折,成千上万的华人家庭扶老携幼,不断向中越边境集结,大批越南归侨被迫从陆地和海上返回祖国)更名为光明华侨畜牧场(即光明农场),这里曾安置4300多名越南归侨。
1979年3月,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光明地域先后跨越
传统农业生产、农工并举、工业转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历史进程。
1983年7月,公明人民公社改为公明区。1986年10月,公明区改为公明镇。1988年,
广东省光明华侨畜牧场下放深圳市管理。
1993年1月1日,宝安县撤县设宝安、龙岗两区,公明镇归属
宝安区管辖。
1999年,光明农场实行政企分开,划归市商贸控股公司管理,为市属国有一类企业。社区部分设立光明办事处作为宝安区政府派出机构。2002年6月,沿袭40多年的“光明华侨农场建制正式撤销,“深圳市光明华侨农场(集团)公司”更名为
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7月,
深圳市推进农村城市化,
公明街道改为公明街道,村改社区,与
光明街道改制设立的光明街道同属宝安区所辖,并在同年底完成向城市转化。
2007年5月3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
宝安区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成立光明新区,管理光明、公明两个街道办事处,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光明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中共光明新区工作委员会为市委派出机构,与光明新区管委会合署办公。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区揭牌成立。管辖公明、光明2个办事处。
2008年,围绕“绿色新城、创业新城、和谐新城”发展定位,光明新区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以及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40多个专项规划。
2016年8月31日,光明新区原公明办事处、光明办事处二分为六,新设6个办事处。
2018年5月24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深圳市光明区,将
宝安区的
光明街道、公明街道、
新湖街道、
凤凰街道、玉塘街道、马田街道划归光明区管辖,光明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同年9月19日,深圳市光明区正式挂牌成立。截至2018年9月,光明区下辖六个街道办事处。
2023年6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光明区在列。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光明区位于
深圳市西北部,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4′44″,北纬22°46′34″。东至龙华区观澜街道,南抵
宝安区石岩街道,西接宝安区松岗街道,北与东莞市接壤。总面积为156平方公里。
气候
光明区位于深圳西北部,地处深圳市内陆。属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多变,温度波动大;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秋冬季节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寒冷天气。2021年年平均气温24.2℃,最高气温38.0℃,最低气温2.7℃。年均降水量 1548.7毫米。
地质
光明区的物理地质作用不明显。外露
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
砂岩、泥岩层面,由新至老为:第四系
冲积层、第四系残坡积
土层、中生界侏罗系细砂层、泥岩
夹石。该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的紫金一惠阳凹褶断束,受构造影响,周边断裂发育。
地形地貌
光明区地势低矮平缓,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一般
平均海拔为40~90米,山坡坡度多为15°~25°。
水文水利
水文
光明区水系丰富,
茅洲河穿境而过,另有15条干流和支流。截至2021年,光明境内河流主要有茅洲河及其支流、
观澜河一级支流白花河。茅洲河属
珠江水系,由东向西经松岗街道流入珠江人海口,是辖区排洪主要河道。境内长度14.8千米,流域面积112平方千米,支流13条,总长53.55千米。主要支流有鹅颈水、东坑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水、西田水、自沙坑水、公明排洪渠、马田排洪渠、合水口排洪渠、上下村排洪渠、大水、玉田河等。观澜河一级支流1条,为白花河,流域面积35.80平方千米,河长5.49千米。2个流域以梅坳一吊神山-分水坳为界:东南部小片地区属
观澜河流域,地表径流汇于白花河后进入观澜河,由西向东流人龙华区:西北部大片地区属
茅洲河流域,大小山溪均汇人洋涌河后进人茅洲河。
鹅颈水
鹅颈水5.61千米,南支1.17千米,北支2.50千米,塘家排洪渠0.97千米,甲于塘排洪渠1.05千米,总计11.30千米。位于凤凰街道辖内。
东坑水
东坑水 5.20千米。位于凤凰街道境内。
水墩河
水墩河5.70千米。位于光明街道境内。
楼村水
楼村水5.68千米,楼村社区排洪渠2.13千米,北支2.50千米,总计10.31千米。位于光明和新湖街道境内。
水利
截至2022年,光明区小型水库管理范围用地土地整备项目包括15座小型水库,其中位于光明、
新湖街道的6座小型水库已于2017年启动土地整备;其余9座小型水库(桂坑水库、铁坑水库、莲塘水库、尖岗坑水库、横坑水库、后底坑水库、大凼水库、阿婆髻水库、红坳水库)主要分布于公明、凤凰、玉塘、马田街道。截至2016年,
公明水库库容1.4亿立方米。截至2009年,光明区有总库容达2075万立方米。
公明水库
位于光明区的
公明水库是
深圳市战略性储备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59.7米,正常库容1.42亿立方米,校核洪水位60.58米,总库容为1.4亿立方米,属大⑵型水库。水库水面有6平方公里,和
西湖相当。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玉律温泉
玉律温泉是深圳市已知唯一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中高温纯天然温泉。玉律温泉,对治疗
皮肤病、
关节炎有神奇的功效。玉律温泉属
碳酸钠碳酸型,含有锂、镁、钙、锰、碘、硼、溴、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水温常年保持在
摄氏度63℃~68℃之间。
土地资源
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光明区耕地面积973.33 公顷,略低于《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完善方案规定的1 013.33 公顷耕地保有量,为完成耕地保有量任务,从2019 年起,光明区陆续开垦了200多公顷耕地,在2021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中被认定为新增耕地。截至2023年11月,该区有耕地166.67 公顷,其中以水浇地为主,占96.00%,水田和旱地分别为40公顷和6.67公顷。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截至2015年,光明区共有古树名木34株,平均树龄140年,其中二级保护古树2株、三级保护古树32株;主要树种有
榕树、荔枝、
龙眼、
木棉和芒果等。截至2020年10月,光明区在重要区域调查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2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分别为
金毛狗和
水蕨。
动物
截至2020年10月,光明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分别为
豹猫、
虎纹蛙、
黑翅鸢、
蛇雕、
白胸翡翠、
斑头鸺鹠、
凤头鹰、
褐翅鸦鹃、黑鸢、
小鸦鹃;其中金毛狗、豹猫、虎纹蛙、斑头、凤头鹰均为光明区新记录物种。
自然灾害
光明区的自然灾害以暴雨为主。
2021年6月22日,
罗湖区、
南山区、
福田区、
宝安区、光明区、
龙华区、和
坪山区(碧岭、
龙田街道)累计雨量已达大暴雨,深圳市气象台2021年06月22日07时10分在上述区域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全市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
行政区划
光明区下辖光明、
公明街道、新湖、凤凰、玉塘、马田6个街道,共31个社区。政府驻地在光明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115.09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3.2%。其中户籍人口20.23万人,增长13.8%,占常住人口比重17.6%;流动人口94.86万人,增长1.1%,占常住人口比重82.4%。
民族
截至2021年,光明区辖区有55个民族(暂无
塔塔尔族)。少数民族人口15.57万人,占辖区总人口11.6%,大部分为
壮族、
苗族、
瑶族、
土家族、
侗族。主要从事制造业、
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等工作。
宗教
2021年,光明区有宗教团体1个,宗教活动点3个,民间信仰活动场所9个。教职人员5名,宗教信众2300余人(不含佛、
道教信众)。
经济
综述
光明区第一产业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第二产业以合成生物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
截至2022年,全年全区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63101.84元,比上年增长5.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206.4元,比上年下降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59万元,增长4.2%。2023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26.6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6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9.7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4.73亿元,增长7.9%。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较全市增速高4.7个百分点,整体稳步增长。从资金来源看,政府投资增长22.7%,
社会投资增长12.3%。从重点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5%,制造业投资增长19.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8%,其他投资增长15.8%。
光明区产业基础扎实。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以
TCL华星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有机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化工新材料、
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以贝特瑞、
星源材质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则以
迈瑞医疗、
康泰生物等企业为核心,聚集从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企业20余家。加快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产业
光明区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截至2022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5301亩,比上年增长1.8%。其中,蔬菜播种面积42000亩,同比增长1.3%;水果播种面积14006亩,增长1117.9%。全年蔬菜产量40845吨,下降1.2%;水果产量232吨,下降72.9%。乳鸽上市量59.98万只,同比下降17.2%,牛奶产量8338吨,同比增长4.6%。
第二产业
光明区的
第二产业以加快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有机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化工新材料、
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以贝特瑞、
星源材质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则以
迈瑞医疗、
康泰生物等企业为核心,聚集从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企业20余家。
2023年,光明区未来产业产值增长超 70%,未来产业企业总数超过 140 家,总估值超过320 亿元。光明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模突破 500 亿元。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较全市增速高3.0个百分点。支柱行业中,
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9.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2022年新增入库318家工业企业实现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115.3%;百强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六成,支撑规上工业发展稳中有进。
第三产业
光明区的第三产业的特色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其中科技服务业包括科技金融、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以及知识产权服务等,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业包括文化创意和全域旅游,在文化创意方面主要推动创意设计与钟表、内衣、模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提高光明传统品牌的时尚设计水平和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明确了组建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等4项重点任务。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32亿元,增长9.0%。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9.12亿元,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4.22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95亿元,下降13.8%;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96亿元,增长9.2%。
经济功能区
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光明区设立大湾区总部,依托其产业资源,在光明区布局设立生物技术研究院,全力打造国药中生大湾区总部研发生产的产业新高地,助推
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
社会
教育
截至2022年,年末学校总数140所,比上年增加6所。其中,幼儿园92所,增加3所;小学15所,增加2所;初中4所,增加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完全中学2所;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计130660人,增长6.5%。其中,幼儿园在校学生32578人,同比下降0.9%;小学在校学生66374人,增长7.3%;初中在校学生22523人,增长13.0%;
高中在校学生9096人,增长13.0%。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图书馆47座,总面积54633.80平方米;藏书量316.45万册,比上年增长8.2%。全区有
文化广场59个,电影院13个。截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光明田园音乐节、光鸣
中国艺术节等十大文化品牌活动360场、“星阅光明”少儿阅读成长计划阅读活动(含企业、街道及社区)288场、“光明大讲堂”线上/线下13场、基层展演活动41场、公益文艺培训253场。
光明区博物馆
光明区博物馆位于光明红木小镇A栋4楼。面积约450平方米,展出约500件藏品,藏品以红色元素为主线,涉及文献史料、书报刊物、抗战等物品,同时,还展示了解放初期、知青岁月、
改革开放初等时期的生活、生产老物件,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以代入式体验,再现生活原貌。
体育
截至2022年,光明区举办单项比赛活动285次,共有4.63万人参加。截至2023年二季度,区内举行了光明科学城赛艇挑战赛、2023年
广东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
深圳市站)、“一带一路”2023年,深圳象棋国际邀请赛等体育赛事。上半年累计开展体育赛事26场;开展“悦心灵”幸福行动系列体育公益培训、棒球进校园培训共计163场次。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37个。其中医院3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21张。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09人,比上年增加114人。其中执业医师1288人,
执业助理医师29人,注册护士1359人。全年总诊疗358.42万人次,同比下降5.6%。其中门诊诊疗342.13万人次,同比下降4.8%。病床使用率61.07%,下降1.8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9月,中山七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基本建成,中山七院二期正加快建设。成立全市首家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
科技
截至2023年9月,光明区科技城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科研平台、2所研究型高校和2所
广东省实验室。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了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自由电子激光、鹏城云脑Ⅲ、材料
基因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
深圳市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科学设施,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于6月底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顶级的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光明科学城首批启动建设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设施,首批科研团队和科研设备已陆续进场及调试。鹏城云脑Ⅲ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可研报告正加快完善。2023年上半年,光明区累计引进留学回国人员、高校毕业生、在职人才等各类人才2888人,同比增长92.9%。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光明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79万人,比上年增长11.1%;参加医疗保险人数72.59万人,增长3.5%,其中一档医疗保险人数17.57万人,增长14.3%;二档医疗保险人数14.84万人,增长9.1%;三档医疗保险人数26.37万人,下降9.0%;少儿医疗保险13.81万人,增长13.6%;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5.96万人,增长1.5%;参加
工伤保险人数56.47万人,增长2.3%;参加
失业保险人数55.95万人,增长1.5%。
截至2022年,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费784.47万元,社会福利费1407.05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6.94万元。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全区公共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5.85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共有公园236个,比上年下降9.2%;垃圾转运站45个;公共厕所405座;市容环卫专用车辆259辆,与去年持平。全年处理生活垃圾8.26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交通
综述
光明区对外交通便捷。区内南光、龙大2条高速北连东莞市,南接福田区、
南山区,距深圳中心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仅30分钟车程;大外环高速贯穿
深圳市东西,地铁6号线串联
宝安区、光明、
龙华区、福田等区,6号线支线将与
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衔接,13号线北延段将经光明直达东莞市松山湖;广深港客专与赣深客专、深莞增城际(规划中)途经光明,在
光明城站乘坐高铁30分钟可达
广州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
公路
光明区有区内南光、龙大2条高速北连
东莞市,南接
福田区区、
南山区,距深圳中心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仅30分钟车程;大外环高速贯穿深圳东西。
截至2022年,光明区公路总长度140.95公里。其中省养公路55.63公里,地养公路65.62公里,场内路19.70公里;桥梁共56座。
截至2023年,光明区的三横两纵道路中,一横为:科学大道、公园大道、柴山南路;二横为光辉大道、荔林路;三横为:光明大街;一纵为塘明路北段;二纵为华裕路。2023年1月4日,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等40条市政道路集中通车仪式举行。其中包括贯穿光明中心区、
连通科学城启动区以及多个产业、学校、文体和住房等重点道路。
铁路
2011年12月26日,
广深港高速铁路正式通车,新区
光明城站同时投入营运,新区正式融入全国高铁路网,进入高铁时代。
光明城站自2017年4月16日实施至深圳北、福田站高铁捷运化以来,日均发送和接收客流近7000人次,较实施捷运化前增长51%。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光明城站至深圳北、
福田站双方向早晚高峰共5条捷运线路。光明城站至
香港西九龙站有5趟列车,西九龙站至光明城站有2趟列车。开通G6072/3、G6032等7条长途线路方便到达
永州市、
长沙市、
珠海市、
潮汕地区等地。
2021年12月,
赣深高铁开通。
光明城站是赣深高铁进入
深圳市的第一站,同时也是京广、
京九铁路的交汇点。乘客可直接从光明城站乘车前往
阳江市、
茂名市等粤西方向。
光明城站由既有线改造、扩建及新建三部分组成,新建面积为14699.7平方米,改建3906.4平方米。设置了2座站台、4条轨道线。本站设计以“圆与点”为主要元素。运用图案纹样构成元素统一,结合渔村特色文化的主题壁画。提取深圳著名建筑,设计成图案线条。用由此呼应主题。打造具有光明城站特色的高铁文化。
公共交通
2021年,光明区有公交线路101条,其中境内通行线路43条、跨境通行线路58条;公交站点761座,500米公交覆盖率100%;公交运力1571辆,微巴实现31个社区公交全覆盖;共享单车1.8万辆,解决市民末端出行问题;公交场站22处,共13.3万平方米。为鼓励巡游出租车服务光明,在全市首推巡游出租车充电优惠活动,实行充电5折优惠,接入充电站13家。
截至2020年,轨道6号线已于8月18日开通运营,轨道13号线北延段已动工建设。地铁6号线起于已建成的11号线
松岗站,途经
宝安区、光明区、
龙华区、
罗湖区,止于
福田区科学馆站,线路全长49.35千米,共设27座车站,呈7字形走向,其中,光明片区范围内就设有长圳、凤凰城、光明大街、光明、
科学公园、楼村、红花山、
公明广场、合水口、薯田埔10座车站。
截至2023年2季度,光明区已组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批次,涉及54条线路。已新建、改造公交停靠站19座。
人文
综述
截至2020年3月,光明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共计57处,其中51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麦氏大宗祠、东宝中学旧址、陈东澜古墓、楼村古窑址、文起东文起南墓、公明墟。
截至2022年底,光明区有市级非遗项目《陈仙姑的故事》(民间文学类)1项;区级非遗项目共8 项,其中《玉律舞麒麟》《玉律醒狮舞》等传统舞蹈类2 项。《楼村濑粉制作技艺》《新洸月饼制作技艺》《楼村祥记烧金猪技艺》《蔡氏腊味制作》《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类5 项,《烙画艺术(光明)》传统美术1项。线索性项目39 项,线索性项目包括
民间文学3 项,传统音乐5 项,传统舞蹈11 项,传统技艺13 项,传统医药1 项,民俗6项。
文物古迹
麦氏大宗祠
麦氏大宗祠是深圳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之一,是光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祠堂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构件至今仍保存完整,庭院五间四进布局,前低后高拾级而上,开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井树立着的花岗岩大牌坊,“宿国流芳”几个大字顿然让人对麦氏始祖铁杖公犹生敬意。正堂上方挂有“聚英堂”匾额,大堂用格木作梁架,梁梁相托。
东宝中学旧址
东宝中学旧址是光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下村社区。主体是一座古老祠堂,约300年前由陈氏家族建立。1944年冬,东江纵队政治部为培养抗日干部,决定由东宝行政督导处主办,借用该祠堂建起东宝地区第一所抗日民主学校——东宝中学。2021年,被评为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
公明墟
1929年,在合水口村与上村的交界处,由两个村子各自划出相等的土地,参照香港元朗墟市的模式,建立一个公平的墟市,方便大家的经济生活。为取意“买卖公平”,而称之为“公平墟”。1931年改名为“公明墟”,寓意“公道光明”,是“公明”的名称来由。2004 年 8 月,公明墟被
宝安区公布为“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光明新区成立后,2012年7月,公明墟被光明新区公布为光明新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仙姑的故事》
《陈仙姑的故事》于2007年被
深圳市人民政府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
民间文学类项目,现保护单位为深圳市公明上村股份合作公司。
《陈仙姑的故事》中很多内容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原型口传相承的历史记录。再根据民间传说的演绎,加了许多“艺术创作”的因子,如修道成仙、勇斗二神,保护后人等情节。“艺术创作“的虚构和演义、夸大,正是民间传说的特征。它集中反映了100多年来公明百姓对陈仙姑的深深追念和怀想,是对其牺牲自己、拯救众灵的无私献精神讴歌和礼赞。
玉律舞麒麟
公明舞麒麟以玉律社区为最早,起源于
清代末年。玉律舞麒麟一般在新年初一、初二闹新年贺新春时举行。麒麟所到之处,锣鼓喧天,
唢呐欢奏。每队队员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五六十人,身穿队服,手执各种武术道具,列着队踩着鼓点舞动。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玉律舞麒麟就渐渐被舞狮所取代,被人们淡忘了。2007年,玉律舞麒麟被列为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洸月饼制作技艺
新洸
月饼的制作工艺则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据记载,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位名叫佘泰兴的制饼师傅从东莞来到公明,开了一家大同茶楼,茶楼里美食小吃应有尽有,其中,佘泰兴亲手做的“金华火腿月饼”便是招牌特色小吃。佘泰兴后来把制作月饼的技术传给了伙计们,从那以后,金华火腿月饼的制作技术便在公明代代相传。如今,新光饼家的“掌门人”陈太林及其儿子陈志成便是继承人。2020年它的制作技艺被正式列为光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楼村濑粉制作技艺
楼村濑粉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当地百姓普遍认为早在
清代就已经有人制作濑粉,其制作技艺分布流传于
深圳市、
东莞市、
增城区、
佛山市、
南海等地。楼村濑粉的制作工艺考究,从选择原材料、浸泡、制作加工等工序,其口感脆滑、味道芳香。 百余年来,楼村濑粉一直由民间手工制作,是深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
习俗
截至2021年,光明区居民主要为客家人和广府人。“客家舞麒麟,白话舞狮子”,说的就是客家人和广府人两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广府人舞狮以“南狮”为主,与北方的“北狮”相对,主要是走七星步、踩梅花桩等。客家人年初二就开始舞麒麟,走街串巷直到
元宵节,这种习俗一直沿袭。
饮食
光明乳鸽
光明乳鸽是“光明三宝”之一,因皮滑肉嫩、骨香美味、鲜美多汁,被深圳人所喜爱。成立于1983年的光明鸽老字号餐厅——光明招待所,是最早制作光明乳鸽的地方。优质的食材是制作美味的前提,而光明招待所的乳鸽,来源于大宝鸽场。1982年,光明农场与港商合作,开办大宝鸽场,将引进的美国落地皇鸽进行改良,成功培育出新一代优质大宝皇鸽。1985年,鸽场的饲养规模也从小到大,从一个饲养区14000对种鸽,发展到第二个区16000对,到了1986年就实现了存栏种鸽达到10万对,年产
肉鸽100多万只,是当时
亚洲最大的养鸽场。
光明牛初乳
光明牛初乳飘香滑腻,有浓郁的牛奶香味,炖好的牛初乳被盛放在白色陶瓷盅内。据了解,牛初乳是指奶牛生产后72小时内分泌的乳汁,对于整个奶品资源来说,初乳产量仅占2%的比率,而且,牛初乳含有7种以上的生长因子、
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肽结合蛋白及人体所需的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光明甜玉米
光明
甜玉米以其营养成份多样,味道独特,在于甜玉米携有显著提高籽粒含糖理的有关隐性突变基因。“圳甜7号”甜玉米,为
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2018年选育的黄白色甜玉米,并于2018年10月在全国甜玉米产业大会(
横州市)上获优质
水果玉米品种和优势鲜穗品种奖项。该系列玉米果穗籽粒饱满,颜色黄白相间,甜度高、果皮薄、无渣,口感非常好。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接待游客458.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4.4%。旅游总收入4.76亿元,下降13.0%,其中宾馆酒店收入0.52亿元,景点收入2.11亿元。其中,该区有一个国家AAAA景区——
光明街道大观园。
重要景点
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光明街道的白花社区,原称白花洞村。六米高的
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
松柏之间,凝重庄严,纪念碑顶部是一个立体的五角星,碑体四周有
汉白玉栏杆,基座碑文记载着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启迪后人,1992年12月白花洞村的人民群众倡议捐资,在村落主要出入口修建了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花碉楼
白花楼,依山环村而建,形成可相互照应的碉楼群。现存五座,均建于清末民初,最初用于防范土匪和盗贼袭扰,距今已有100多年。碉楼高五六层,约20米,占地面积80至100平方米。碉楼外观皆四方立柱形,中式墙体门楣,西式顶层外廊,碉楼的建筑风格和结构造型,反映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建筑风格互融的历史。
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是口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
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也是
深圳市地区最古老的宗祠之一。
宗祠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5米多高的木质大门威严庄重,内分大堂、祭室和休息室。宗祠按广府宗祠风格建造,红墙黛瓦,挑檐画壁,庄严肃穆。这里曾是
东江纵队麦敬堂的团部驻地,部队在宗祠前休整练兵。
迳口古井
迳口古井位于黄氏大宗祠大门的右前方,仿佛镶嵌在村子中央。古井上方设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深圳市历史建筑线索。据记载,该古井是迳口村
黄姓始祖开基时所建,与旧村和祠堂的历史相当,后来进行了多次维修。此井哺育几十代黄姓后裔,见证了迳口的历史变迁。
回归亭公园
回归亭公园,以回归亭为中心,四周环绕公园小道,呈现一个“回”字,寓意“回归”,通过一条文化主轴线来记载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增强香港回归文化的纪念性与历史性。从主入口进入,能看见道路两边竖起了竹林文化墙,这些文化墙记录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从先秦时期至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期间的历史演变。
光明农场大观园
光明农场大观园始建于2002年,由
深圳市光明集团(前身为
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广东省光明华侨畜牧场)投资建设,是一家集农牧业生产、科研、自然生态、农业科普、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是大陆首家可以让游客近距离参观奶牛现代化饲养、自动挤奶过程,并了解牛奶文化的景点。大观园占地约500亩,绿化面积达80%,是依托光明区自然生态资源、特色人文历史资源及绿色健康饮食文化资源,以“现代农业休闲”和“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主题建设的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著名人物
相关荣誉
2008年,获得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
2011年,获得全国首个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2019年12月6日,光明区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获得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榜单榜首。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68位;同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1日,位居2020年全国百强
青秀区竞争力排名第53位。
2020年12月,入选“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
2021年5月27日,被
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3年3月,入选《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排名第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