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水库,又名石岩湖,位于
宝安区石岩街道西北部,是一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3198.8万立方米。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59年冬季开始蓄水,1960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最初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后来逐步转向城镇供水,现已成为宝安区的主要饮用水源。石岩水库不仅是
深圳市市西部地区的重要供水来源,也是深圳供水网络的关键调节水库。
石岩水库地处宝安区石岩街道西北角,靠近
茅洲河上游干流,与公明区相毗邻,距离石岩街道建城区约2千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44.77平方千米,属于中型水库。水库入库支流包括石岩河、白坑窝、上屋河及天圳河,下游泄洪通道主要为石岩排洪渠。石岩水库流域范围覆盖整个石岩街道,包括官田社区、水田村、麻布村等地。
石岩水库所在区域属于
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约为22
摄氏度,年降水量丰富,达到1926毫米。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期间,约占全年的85%。
石岩水库于1958年11月开工建设,1959年冬季开始蓄水,1960年基本建成并开始运行。水库最初的设计目的是用于农田灌溉,但从1990年代起,其功能逐渐转变为城镇供水,农业用水逐年减少,直至1994年11月完全转型为工业与居民用水。1998年,水库进行了扩建,并建造了
茅洲河四级提升泵站,以便抽取茅洲河水作为供水水源。2001年12月,
东江水源工程建成通水,东江水通过管道、箱涵和隧洞等途径抵达
铁岗水库,并经塘头泵站铁石支线抽水至石岩水库。2002年,大坝安全达标加固工程完工,关闭了旧输水涵道,并新建了输水涵道。2004年8月,东部水源的宝安泵站工程施工期间,排洪闸被迁移改建。2005年5月,输水涵管建设完成。2006年2月,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保护水库之战”,旨在彻底清理石岩水库周边环境。2010年5月,深圳北线引水工程正式运营,东江水从上埔泵站出发,经过30公里的输送线路到达石岩水库。2012年4月至8月,石岩水库东坝头防渗修复工程开展,修复了输水涵新填坝段的防渗体系以及受损的防渗面板和防浪墙。2018年,
深圳市启动了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该项目被列为深圳市的重点工程。2021年4月28日,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二期)的铁岗排出隧洞贯通。2022年7月,铁岗-石岩水库水质保障工程四期转输隧洞全线贯通。
石岩水库集雨面积为4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418万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6.59米,设计洪水位为38.98米,校核洪水位为39.94米,死水位为27.5米。正常库容为1690.8万立方米,设计库容为2560万立方米,总库容为3198.8万立方米,死库容为60万立方米。防洪标准为设计洪水100年一遇,校核洪水200年一遇。
石岩水库的供水设施主要包括1#输水涵、2#输水涵、同富裕供水管网线和石松供水管网线。1990年起,石岩水库通过坝下的同富裕供水管线向下游水厂供水。2001年,1#输水涵竣工,2002年底,石松供水管网线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为下游九座水厂供应原水。2#输水涵于2003年开始建设,位于主坝右侧,由取水头部、坝下输水涵、坝后供水管等构成,2005年建成。2#输水涵坝下部分直径为2.8米,采用钢管外包混凝土结构,坝后使用DN2600供水管与1#输水涵坝后DN2600供水钢管连接,通过石松供水管网向下游水厂供水。
石岩生态库运行调度系统包含四个闸门,分别是石岩河口六孔分水闸、截流箱涵控制闸(石岩1号闸)、生态库控制闸(石岩2号闸)和
茅洲河截流箱涵控制闸(石岩3号闸)。
石岩湖温泉度假村位于石岩湖畔,占地面积广,环境优美,是
深圳市旅游界的亮点,被誉为天然大氧吧。
2013年,多名市民向媒体反映石岩河河水颜色深黑,散发恶臭。记者实地探访确认,石岩河淤泥堆积,河水腐臭,沿线多个地点持续向河道排污。附近居民抱怨河水恶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尽管有关部门曾投资治污,但效果不佳。
宝安区水务局回应称,全区河流水质普遍不佳,石岩河黑臭问题主要源于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混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