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郭村隶属于
晋源区,位于我国著名的
晋祠东南约20公里,交通便利。“头新村,二马村,旮地旮王郭村”,熟悉这句话的
太原市人都知道,这可谓是前几年旧王郭村的一种真实写照:房倒屋塌,道路泥泞,人畜混杂,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标准相差甚远。为彻底改变王郭村的人居环境,王郭村委会大胆走出一条“村企合作”的新路子,引导村民走上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之路。
据村《真武庙碑记》,
北齐斛律金被封咸阳王,在此建别墅,修城郭,即咸阳王城郭。年久城湮,形成村落,乃以王郭为名。
人口民族
人口
王郭村全村人口有5321人,耕地面积2945亩,主导产业为农业。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白建,村委主任王顺生,支部委员9人,村委委员2人,党员88人,村民代表89人。
经济
综述
2006年,面对王郭村贫困落后的现实,
太原市天泉公司董事长武拥军与王郭村党支部书记张金虎、村委会主任常建明达成共识:新农村建设单靠村委会的力量是不行的,最起码是走不快的,只有与企业合作,利用农村广阔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利用企业资金,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双赢。在此基础上,他们大胆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的新路子,共同对王郭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天泉公司认真分析王郭村的情况后,分别从农业科技、旧村改造,文化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
第一产业
“
晋祠大米肉筋筋,大寺莲菜脆噌噌,王郭明韭香喷喷,硬底
元宵节露八分”,在前几年,这几样晋祠特产常常挂在太原人的嘴上,也成为
晋源区人的骄傲。可是,近几年由于晋祠泉水断流,晋祠大米、大寺莲菜、王郭明韭这三大晋祠特产却濒临绝迹,为了让全国人民能再吃上这三样晋祠特产,重新振兴晋源的文化招牌,天泉公司决心恢复这些名特产品。
2006年,为挽救晋祠大米这一名特产品,天泉公司从群众手里租下已经荒了的稻田,对晋祠水稻进行原产地保护,采用新品种,利用地下水,按照由晋源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市、晋源区农业、科技等有关部门协助,并请专家评审通过的《晋祠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已经生产出了第一代新的晋祠大米。
为进一步提升
晋祠大米的质量,天泉公司成立了绿色植物园晋祠水稻示范基地,并且开工挖掘150亩地的人工湖,要用人工湖水全面灌溉稻田,让晋祠大米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两年来,天泉公司不惜代价,以每斤米3元钱的成本,拯救了频临绝迹的
晋祠大米,并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让晋祠大米再度辉煌,以晋祠人民的拳头产品打入市场,并为晋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添光彩。
天泉绿色植物园在继续提升晋祠大米米质的同时,今年又试种了10亩韭菜和4亩
莲菜。通过试种,晋祠名特产品中的三大产品将从
山西天泉绿色植物园一家产出。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墓葬为砖砌
单室墓,带斜坡墓道,墓室平面呈弧边方形,残存
汉白玉石、八角形汉白玉石柱、石雕供养人头像等。石椁呈仿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由椁座、椁壁、椁顶三部分组成,特别珍贵的是,在椁座和椁壁四周,雕刻有内容丰富的
浮雕图案,且施以彩绘或描金。图中人物、服饰、器皿及花鸟等纹饰带有强烈的
中亚民族文化色彩。该墓是迄今为止中原发现的唯一经过科学发掘,又有准确纪年的反映中亚文化的考古资料,内容丰富,保存完整。对研究
北朝、
隋朝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和
晋阳古城的历史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特产美食
11月4日,
晋源区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王郭分校挂牌成立,该校一项重要授课内容将是有关
晋祠大米的栽培技术。此前,晋源区
晋祠镇王郭村已划出700亩土地,用于再造华北名产晋祠大米。
曾几何时,晋祠大米与
小站镇大米一起被列为华北名产,让
太原市人着实引以为荣,然而晋祠大米如今却难觅踪迹。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便有大面积种植。据史书记载,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
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万余亩。
范仲淹曾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
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
清代许荣也曾留下“晋水源流
汾河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专家介绍,
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人们因而将其与
小站镇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也因此有了“北国江南”的美誉,并成为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
然而近年来,由于晋祠泉水断流、水稻种子老化、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当地农民渐渐失去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声名显赫的晋祠大米也慢慢失去原有声誉,并逐渐在市场中消失。为恢复晋祠大米美誉,开发保护原产地品牌,今年年初,
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山西天泉商业投资公司承租了700亩土地,利用农科院的优良品种和最新栽培技术,开挖地下水,重新试栽晋祠大米。目前,这700亩水稻已全部收割完毕,其产品是否能够达到
晋祠大米的品质,正待有关专家考证验收。
致力于重栽晋祠大米的王郭村人武拥军讲,重新开发栽培晋祠大米,也是发扬
太原市文化的一部分,希望能够通过努力,使晋祠大米重新占领市场。而试栽大米的品质如果通过专家验收,并达到稳产高产,此项成果将向全村农民推广,建立“
晋祠水稻展示基地”。也正是为保证栽培质量,以拳头产品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他们专门开办了农技分校,由公司出资定期不定期地把科技人员请来,向农民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和技术。另外,公司又承租了800亩河湾地,准备建起温室、栽种果树、挖池塘种莲藕,力争使王郭村成为旅游观光型绿色植物园。
交通
公路
王郭村西临太汾公路,东接
黄骅港—山丹公路,但一直以来只有村中央一条泥泞路,春种秋收,极为不便,也曾因道路难走把人致残摔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王郭村的经济发展。2006年天泉公司成立初期,将村北坑凹不平、宽窄不等,未曾贯通的泥泞路,投资135万元,修成了西接太汾公路,东通307国道的
二级公路,成为王郭村贯通东西的主要交通动脉。
道路修好后,天泉公司对王郭村新农村建设的详细规划已经上级批准,目前正在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新建好的1号楼分五个单元,一梯二户,共48户。户型分别为88m2、90m2、99m2、111m2,一层为商铺。采暖为地暖,水、电、暖均为分户控制。天泉公司准备利用3-5年的时间,成熟一户迁一户,让村民家家搬进新楼房,而后可空出土地500亩,用于可持续发展。旧村改造功在当代,利在后人,这项工程必将成为王郭村历史上改天换地的重大举措。
社会
教育
多年来,王郭村幼儿园教室破旧,设施简陋,因条件不好,村里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外地幼儿园。天泉公司一成立,公司领导就把孩子们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培养人才就要从娃娃抓起。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于2006年投资400多万元(含设施),建成五星级幼儿园一所,并聘请幼师毕业的专门人才执教,目前幼儿园人数已达400多名,覆盖
晋源区、
晋祠、姚村、刘家堡四个乡镇。在同行业中,无论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师水平、教学质量等各方面,都是其它幼儿园不可比拟的。另外,从2008年起,凡王郭村的幼儿都免费入学,此举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在建设幼儿园的同时,天泉公司于2007年投资60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3800m2的教学大楼一幢,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天泉公司每年向晋祠二中、王郭学校捐资5至10万元,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目前王郭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在
晋源区名列前茅,为王郭村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
文化事业
除此之外,为把企业办成全村人民的企业,让全村群众产生一种“公司就是我的家”的责任感,天泉公司于2007年给全村6000人每人配了200元的股金,年终凭股金本到公司分取红利,这一举措有效地增强了企业与人民群众齐心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同时,天泉公司给村民劳动就业创造了很多条件,目前已有109名村民和天泉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成为天泉公司员工,为村民解决劳动就业搭起了致富平台,并且还为全体村民消除了后顾之忧:一是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养老金,做到了“老有所养”,使之欢度晚年;二是给全体村民买了农村合作
医疗保险,解决了群众住不起医院、看不起病的为难心理。另外,从2007年开始,天泉公司给全体村民夏天发
白糖、
柑橘粉,
中秋节发水果、食用油,
春节发大米。
社会保障
如今,老有所养、少有所学、病有所医、村民有收入来源,成功走上“村企合作”好路子的王郭村,新农村建设搞得红红火火。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顺着这条路子走下去,王郭村一定会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了宏伟蓝图的实现,为了大跨步的发展,创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