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思扬古围村
广东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下辖村
皇思扬古围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多祝镇,北临西枝江,南近古驿道,占地20多万平方米。该村建于明朝,至清朝中期形成规模,已有五百年历史。作为惠州乃至广东久负盛名的传统村落之一,皇思扬古围村是大湾区客家文化热点景区。2008年,该村入选“广东省传统村落”,2014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简介
皇思扬古围村距今已五百多年,先后有黄沙洋、皇思扬、黄狮三个村名,皇思扬村处于西枝畔,距惠东县城25公里,距多祝镇1公里。皇思扬古围村的古建筑群按“设治防御”需求所建,施工技术巧妙绝伦,具有居家生态和世俗传统文化的东方气派。在这村庄生活的人们主要有萧、杨、许、郑四大姓氏。他们是明末清初从漳州市迁至这里围寨建屋,繁衍生息,谋划“天人合一”,图展未来的建筑布局,打造基业。奠基的几户人家起先是开垦荒地,男耕女织、和衷共济。直至乾隆爱新觉罗·颙琰期间,才成为有几千人口的村庄。
概述
皇思扬古围村建筑设计上讲究房系、姓氏划分、以及天文、地理、人和的因素造型建筑。在古建筑物四周以房屋为屏,占地约20万平方米,屋连屋,墙连墙,把四姓的民居紧凑相连。建筑庞大,人口几千,形成了古代的大围村。古围村的建筑群内有城门、神庙、青丝观、书院、学堂等,村内分布有近10口井,水质清甜,水美人寿。建筑物群除聂氏宗祠是梁架殿堂式结构外,大部分住宅是二进或三进硬山式结构。屋檐、门楹、窗,有灰塑、石雕、木雕。这些是以蝙蝠、龙、鹿、花草等为题材,表示吉祥如意,整幅画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装饰华丽,工艺精巧,堪称岭南民间建筑装饰之精华,也隐含了古围村的古代文化基业的内涵。皇思扬古围村在清朝有过鼎盛时期,村人非常重视文化,经商有钱就设私塾、办书斋、兴学堂,当时全村就有十多间的书室。村人认为入仕为官是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的义举。据四姓的族谱记载,当时考取二十多位进士举人,官居一品至六品。村中随处可见精美的镏金匾额和楹联,有武魁楼、翰林第、大夫第、将军第、都尉第等。石柱有40多条,当时村里每出一名举人,就树两条旗杆夹,并注明年号、科名。这是“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标志。
名人
萧凤来,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考得武进士,官居一品,任广西左江、右江两镇总兵,屡立战功,战绩显赫,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官清正,和易笃厚,好善乐施,深受同的敬重。
萧宪章咸丰十年间为官,有御赐三令旗,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其威名令四方刁徒闻风丧胆,曾为平息海丰梅一宗村邻恶性争斗散尽家财,救了姓黄的一村人。
小城堡
古村北、西城门和部分民围成一个小城堡,城堡内有协天宫、北帝爷庙,几姓的宗祠和民居,古村人的发迹,都是祖先创下的基业,故村人把宗祠当作最尊贵的东西来保护。北门是始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墙身下半部是青麻石,上部是青砖,布有枪眼,用于防御,屋脊有灰塑龙,西侧山墙开一石拱门,门上有阳刻楷书“大兴门”三个字,为忌北煞,“大兴门”上面装置五只灰塑蝙蝠,表示“五福临门”,化凶为吉。入拱门右转又有拱门,这是北门西开,一方面显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性强,别一方面还有“西丁北财”的意思。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的一种精神寄托。
城堡内的聂氏宗祠建筑既精美又显得尊贵。雕梁画栋,就连门楹、窗棂都有表示吉祥的花草和动物的画样,生动玲珑,工艺精巧。因萧氏数代为官,祠堂就有“钦赐花”、“旨赏戴蓝翎”的御匾高悬。
西门上镶嵌一块青麻石刻楷书“皇思扬”。此门始建于何时无证查考。村人只懂得“皇思扬”三个字来历不凡。据说是皇帝寄望古村人要把萧凤来萧宪章的风范发扬光大。萧凤来是乾隆的武进士,萧宪章是咸丰十年间为官,咸丰十一年,皇帝赐两道旨,是赞萧宪章的母亲和祖母的旨麻布上用毛笔写成:“奉旨承皇帝诏”字眼工整,引人注目。其中一道旨是赞颂萧宪章之母熊氏“赋质温恭,秉心柔顺,事夫洛慎,备四德以流徽育子,勤展六韬而树绩”。意思是赞熊氏教子有方,使其成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海丰梅垅新屋黄姓,把萧宪章的灵牌做得比他们的祖先牌还大,放在他们祖牌的中间来敬奉朝拜。现在每年海丰县的新屋黄氏都有狮队到黄狮来。
武魁楼
“武魁楼”又名“官厅”,是因萧凤来考取功名而得,建于乾隆五十五年,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为七开三进深,四角为两层楼,青麻石大包门。第一进为山门,门楣原挂有“武魁楼”镏金匾额,在“文革”时被毁。进门为影壁(已拆),即屏风,使人无法窥视它院内部,又便于产生空间交换的感觉,两侧小屏门为下人及平时出入,中间的大屏门只有官宦豪商之类的贵宾才能有资格进出,后有宽阔的青石板天井,以通风采光之用,也有聚四方水之意,第一进是接见贫百姓之用。第二进是主厅,是办案议事之处,其上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混合,高低俯仰,勾心斗角,欲争有让,具有力学原理;梁的两端雕有表示如意吉祥的花草纹,抱头梁上一对虎虎生威的木狮,上置斗拱,以承托上梁架的斗拱,这模式不仅设计精巧严密,而且也完全将它做成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而上梁更是不遗余力,精雕镂刻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第三进是后厅,是接见官宦贵宾之用,村中有人考中举人进士也在这里设宴庆典。山门、主厅和后厅两旁均置十多间厢房,各厢房的布局和装饰都有明显的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别,整个“武魁楼”建筑布局都渗透了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内涵。现“武魁楼”建筑已被列入我县第三批文物保护之一。
翰林第
“翰林第”府是光绪十二年间萧敬开封市武功将军,戴二品花翎的府宅。此府宅的建筑装饰具有别的风采。不仅门楣、屋檐装饰讲究,而且隔扇、门棂、窗,均以木雕、石刻和棂条,喻各种象征吉祥寄托希祈的鸟兽花草图案文字,穿凿雕琢。美观雅致,府宅布局匠心独具,透门穿内,使你感到屋中有屋,门中有门,最后为一个“中”字。此宅还有前后花园,使你有感舒适无余。
牌坊
清朝的科举制度,给皇思扬古围村人施展才能带来了好的机遇,繁星璀璨,人才辈出。其中最令村人自豪的就是萧风来武进士,官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年,适逢萧凤来母亲八十大寿,且五代同堂,皇帝钦赐恩准,建石牌坊,以表彰其功德。牌坊是四柱三开门,分三层,正门上层有皇帝钦赐的“圣旨”、“恩荣”和皇帝钦颂“介寿怡谋”的楷书,据说是当时上书皇帝亲手谕书,字迹端庄秀丽,笔划刚健有力。牌坊高约十米,中间大门宽四米,石柱上有蝙蝠、八仙过海、双龙吐珠、文武百官、九龙海谆等精美浮雕;中间层有数百个石刻文字,每个约五平方厘米;下层前后有石狮二对,石鼓一对,石狮形态雄威,含珠带笑,显得栩栩如生。整座牌坊的结构模式美丽壮观,气势雄伟,施工技术巧妙绝伦,二百多年来都耸立在村前。它是皇思扬古村在清朝鼎盛一时的里程碑。文革破“四旧”时已被炸毁。
它是全国皇帝圣旨赐建的牌坊之一。
卵石路
皇思扬古村是惠州通往汕尾市潮汕地区的水陆运输的中转站,又是南北来往商客的落脚点,在这得天独厚的地利环境中,也有土地局限的因素,古村人十有八、九从事集市买卖,舟车辐,络绎不绝。此时村中也出现了不少的豪商大贾,为交通方便,从商获取更大利润,村人便从大岭头到多祝下西门以卵石砌路,从此此路便成了重要的交通古道,蒋介石、周恩来东征时,还路过此古道,还在古村马寮演说过。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友人山田良政任起义军军师,在与驻黄沙洋的清兵激战时,中弹牺牲在皇思扬古道上。古村巷道经纬有序,也以卵石铺成。其中设计布局似乎是绝处逢生。多数巷道一眼望去好象一道“死胡同”,但当你走到巷道的尽头时,就可找到出口处,从出口处走到“死胡同”,到了尽头又有出口处,条条巷道通大路,真令你流连忘返。若要走尽全村的巷道,一天也走不完。
书室
雄厚的经济基础,孕育了发达的封建文化。村中小孩小小年纪就拜孔破笔,颂读四书五经,在朝廷为官的萧凤来十分重视对村中子女的教育,他与同窗又同寮的吕龙光是挚友,情同手足,共勉发展两人村中文化,萧凤来就在村中建一座书室,题名“龙光书室”,而吕龙光亦在其家乡建一座书室,题名“凤来书室”(现增光镇凤光村,旧址仍存)。两人又互赠楹联。“龙光书室”的楹联是:“成虎奇才,虎质斑斓,虎气上腾登虎榜;就雕龙妙技,龙文璀灿,龙光高射到龙楼”。字是木板阳刻,字迹青绿色,意思是:精英奇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进书室后要通过龟背路才到孔子堂,村中若有人违反乡规民约的或破坏文明人,都是在龟背路受杖股的刑罚。在孔子堂的左侧竖一根长约5米的石柱,左看是一杆毛笔,右看是一枝长矛,激励后人勤奋习武文,做到文武双全,彪炳青史。
三眼井
皇思扬郑屋古宅前面两侧各有一口三眼井,清代时挖建,这是近四百年历史的古井,井深20米,水质清甜,井水从未干涸过,即使是大旱之时,只是井的水位下降一点,都不会断水,满足村人用水。井与水田咫尺之距,但是平时井的水位高于水田的水,那就不用担心脏水渗透,这是该井的最大特色。据郑屋族谱记载:这两口井除可村民取水引用外,可谓有两大特色,其一是起到点缀地形的作用,两井之间相距约一百米,一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整个郑屋围村形象“蟹”,两井为“蟹眼”,装点江山,美丽极也;其二是预防小孩在井边嬉戏掉进井里,起着安全保护的作用。
交通
广州市出发,走广汕公路324国道,至惠东县城多祝路口,改走平多公路,全程约230公里,约2个半小时。
参考资料
皇思扬古围村简介.www.huizhou.cn.2018-04-14
目录
概述
简介
概述
名人
小城堡
武魁楼
翰林第
牌坊
卵石路
书室
三眼井
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