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皇后
后晋高祖石敬瑭皇后
李皇后(896年-950年10月9日),应州金城县(今山西省应县)人,石敬瑭石敬的皇后,李嗣源李嗣源第三女。她在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被封为永宁公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九月被进封为魏国公主,清泰二年(935年)九月被改封为晋国长公主。石敬瑭即位后,天福二年(937年)有司请立皇后,但石敬瑭以宗庙未立为由未同意。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李皇后被尊为皇后,次年石敬瑭病故,其侄石重贵即位,六月,尊李皇后为皇太后。
开运三年(946年)后晋辽朝所灭。次年三月,李皇后与少帝石重贵一起被耶律德光迁于黄龙府。后汉乾二年(949年)二月,改迁建州,李太后、石重贵、冯皇后在那里种田。刘承祐三年(950年)三月,太后得病,无医药,常仰天而泣,南望戟手大骂误国的杜威李守贞:“使死者无知则已,若其有知,不赦尔于地下!”八月五,在建州去世,临死对石重贵说:“我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我为虏地鬼也!”
人物简介
李皇后(896-950年),石敬瑭石敬瑭的皇后,后李嗣源李嗣源第三女,皇后曹氏所出。后嫁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她聪明能干,温良仁厚,数次成为平衡各方关系的重要人物,是石敬瑭的贤内助。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封为永宁公主长兴四年(933年)九月,进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935年)九月,末帝李从珂改封魏国公主为晋国长公主。
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称帝,有司请立皇后,石敬瑭以宗庙未立,没有同意。天福六年(941年)十一月,尊为皇后;次年,石敬瑭病故,其侄石重贵即位,六月,尊李皇后为皇太后。开运三年(946年),辽朝南下,后晋灭亡。次年三月,李姓与少帝石重贵一起被耶律德光迁于契丹黄龙府。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二月,改迁建州(今营口市),李太后、石重贵、冯皇后在那里种田。刘承祐三年(950年)三月,太后得病,无医药,常仰天而泣,南望戟手大骂误国的杜威李守贞:“使死者无知则已,若其有知,不赦尔于地下!”同年八月廿五,在建州去世,年五十五岁。临死对石重贵说:“我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我为虏地鬼也!”
家庭成员
父亲:后李嗣源李嗣源
兄弟:
姐妹:
永乐公主
史书记载
《旧五代史 · 卷八十六(晋书)· 列传一》
五代会要》:高祖皇后李姓,唐明宗第三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宁公主长兴县四年九月,进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九月,改封晋国长公主;至天福六年十一月,尊为皇后;七年六月,尊为皇太后。开运四年三月,与少帝同迁于辽朝之黄龙府。汉乾祐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崩于蕃中之建州
文献通考》云:天福二年,有司请立皇后,帝以宗庙未立,谦抑未遑。帝崩,出帝即位,乃尊为皇太后。
契丹国志》载皇太后降表云:“晋室皇太后媳妇李氏妾言:张彦泽、富珠哩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书安抚者。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山西省,跋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咎将谁执。今穹震怒,中外携离,上将牵羊,六师解甲。妾举宗负衅,视景偷生。惶惑之中,抚问斯至,明宣恩旨,曲赐含容,慰谕丁宁,神爽飞越。岂谓已垂之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责躬,九死未报。今遣孙男延煦、延宝奉表请罪,陈谢以闻。”
又, 《帝纪》云:会同十一年正月朔,出帝、太后迎辽帝于封丘县门外,帝辞不见,馆于封禅寺,遣其将崔廷勋以兵守之。是时雨雪连旬,外无供亿,上下冻馁。太后使人谓寺僧曰:“吾尝于此饭僧数万,今日岂不相悯耶?”僧辞以辽帝之意难测,不敢献食。少帝阴祈守者,乃稍得食。辽降少帝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迁于黄龙府,即慕容氏和朝阳市也。帝使人谓太后曰:“吾闻尔子重贵,不从母教而至于此,可求自便,勿与俱行。”太后答曰:“重贵事妾甚谨,所失者违先君之志,绝两国之欢。然重贵此去,幸蒙大惠,全身保家,母不随子,欲何所归?”于是太后与冯氏、皇弟重睿。子延煦延宝,举族从晋侯而北。天禄元年四月,帝至辽阳市,晋侯白衣纱帽与太后、皇后上于帐中。五月,帝上陉,取晋侯所从宦者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八月,帝下陉,太后自驰至霸州市谒帝,求于汉儿城侧赐地耕牧以为生。许之。帝以太后自行十余日,遣与延煦俱还辽阳。二年,徙晋侯、太后于泽州。三年秋八月,晋李太后病,无医药,仰天号泣,戟手骂杜威李守贞曰:“吾死不置汝。”病亟,谓晋侯曰:“吾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吾为边地鬼也。”
《新五代史 · 卷十七 · 晋家人传第五》
高祖皇后李姓李嗣源皇帝女也。后初号永宁公主,清泰二年封魏国长公主。自废帝立,常疑高祖必反。三年,公主自太原市入朝千春节,辞归,留之不得,废帝醉,语公主曰:“尔归何速,欲与石郎反邪?”既醒,左右告之,废帝大悔。公主归,以语高祖,高祖由是益不自安。高祖即位,公主当为皇后。天福二年三月,有司言:“皇太妃尊号已正,请上宝册。”太妃,高祖庶母刘姓也。高祖以宗庙未立,谦抑未皇。七年夏五月,高祖已病,乃诏尊太妃为皇太后,然卒不奉册而高祖崩,故后讫高祖世亦无册命。出帝天福八年七月,册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为人强敏,高祖常严惮之。出帝冯润用事,太后数训戒之,出帝不从,乃及于败。
开运三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已降晋兵,遣张彦泽先犯京师,以书遗太后,具道已降晋绥军,且曰:“吾有梳头妮子窃一药囊以奔于晋,今皆在否?吾战阳城时,亡奚车一乘,在否?”又问辽朝先为晋获者及景延广桑维翰等所在。太后与帝闻彦泽至,欲自焚,臣薛超劝止之。及得德光所与书,乃灭火,出上苑中。帝召当直学士范质,谓曰:“杜郎一何相负!昔先帝起太原市时,欲择一子留守,谋之北朝皇帝,皇帝以属我,我素以为其所知,卿为我草奏具言之,庶几活我子母。”质为帝草降表曰:
孙男臣重贵言:顷者唐运告终,中原失驭,数穷否极,天缺地倾。先人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兵连祸结,力屈势孤。翁皇帝救患摧刚,兴利除害,躬擐甲胃,深入寇场。犯露蒙霜,度雁门之险;驰风击电,行中冀之诛。黄钺一麾,天下大定,势凌宇宙,义感神明。功成不居,遂兴晋,则翁皇帝有大造于石氏也。
旋属天降鞠凶,先君即世,臣遵承遗旨,篡绍前基。谅闇之初,荒迷失次,凡有军国重事,皆委将相大臣。至于擅继宗祧,既非命;轻发文字,辄敢抗尊。自启衅端,果贻赫怒,祸至神惑,运尽天亡。十万师徒,望风束手;亿兆黎庶,延颈归心。臣负义包羞,贪生忍耻,自贻颠覆,上累祖宗,偷度朝昏,苟存视息。翁皇帝若惠顾畴昔,稍霁雷霆,未赐灵诛,不绝先祀,则百口荷更生之德,一门衔无报之恩,虽所愿焉,非敢望也。臣与太后、妻冯夫人于郊野面缚俟罪次。
德光报曰:“可无忧,管取一吃饭处。”
四年正月丁亥朔,德光入京师,帝与太后肩舆至郊外,德光不见,馆于封禅寺,遣其将崔延勋以兵守之。是时雨雪寒冻,皆苦饥。太后使人谓寺僧曰:“吾尝于此饭僧数万,今日岂不相悯邪?”寺僧辞以虏意难测,不敢献食。帝阴祈守者,乃稍得食。
辛卯,德光降帝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迁于黄龙府。德光使人谓太后曰:“吾闻重贵不从母教而至于此,可求自便,勿与俱行。”太后答曰:“重贵事妾甚谨。所失者,违先君之志,绝两国之欢。然重贵此去,幸蒙大惠,全生保家,母不随子,欲何所归!”于是太后与冯太后、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宝等举族从帝而北,以宫女五十、宦者三十、东西班五十、医官一、控鹤官四、御厨七、茶酒司三、仪鸾司三、六军士二十人从,卫以骑兵三百。所经州县,皆故晋将吏,有所供馈,不得通。路傍父老,争持羊酒为献,卫兵推隔不使见帝,皆涕泣而去。
幽州行十余日,过平州,出榆关,行砂中,饥不得食,遣宫女、从官,采木实、野蔬而食。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市,虏人迫帝与太后拜耶律阿保机画像。帝不胜其辱,泣而呼曰:“薛超误我,不令我死!”又行五六日,过海北藏族自治州,至东丹王墓,遣延煦拜之。又行十余日,渡辽水,至渤海国铁州。又行七八日,过南海府,遂至黄龙府。
是岁六月,辽朝国母徙帝、太后于怀密州,州去黄龙府西北一千五百里。行过辽阳市二百里,而国母为永康王所囚,永康王遣帝、太后还止辽阳,稍供给之。明年四月,永康市王至辽阳,帝白衣纱帽,与太后、皇后诣帐中上谒,永康王止帝以常服见。帝伏地雨泣,自陈过咎。永康王使人扶起之,与坐,饮酒奏乐。而永康王帐下伶人、从官,望见故主,皆泣下,悲不自胜,争以衣服药饵为遗。
五月,永康王上陉,取帝所从行宦者十五人、东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永康王妻兄禅奴爱帝小女,求之,帝辞以尚幼。永康王驰一骑取之,以赐禅奴。陉,虏地,尤高凉,虏人常以五月上陉避暑,八月下陉。至八月,永康王下陉,太后自驰至霸州市见永康王,求于汉儿城侧赐地种牧以为生。永康王以太后自从,行十余日,遣与延煦俱还辽阳市
明年乃汉乾祐二年,其二月,徙帝、太后于建州。自辽阳东南行千二百里至建州,节度使赵延晖避正寝以馆之。去建州数十里外得地五十余顷,帝遣从行者耕而食之。
明年三月,太后寝疾,无医药,常仰天而泣,南望戟手骂杜威李守贞等曰:“使死者无知则已,若其有知,不赦尔于地下!”八月疾亟,谓帝曰:“我死,焚其骨送范阳佛寺,无使我为虏地鬼也!”遂卒。帝与皇后、宫人、宦者、东西班,皆被发徙,扶其柩至赐地,焚其骨,穿地而葬焉。
周显德中,有中国人自辽朝亡归者,言见帝与皇后诸子皆无恙。后不知其所终。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家庭成员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