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电视台创建于1958年。现有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等八个频道。部分节目曾获
辽宁省电视剧目二、
三等奖、“东北三省金虎奖”三等奖等奖项。
1959年10月1日进行试验性播出。1960年
春节正式播出,在全国城市中,
抚顺市是较早兴办电视台的,曾受到
中央广播事业局的肯定与电报表扬。1959年10月,当时的电台台长李军、工务室主任景维绅作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
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2年,电视台被调整下马。1963年9月,电视台又开始转播
辽宁卫视节目,对外称抚顺电视转播台。十年动乱期间停播。1981年初恢复为抚顺电视教育台,并转播中央、省台节目。1983年12月19日,经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抚顺电视教育台改为抚顺电视台,自办综合节目。
抚顺电视台现有8个频道,其中四个主要频道有FSTV1(综合频道)、FSTV2(公共频道)、FSTV3(教育频道)、FSTV4(图文频道)。覆盖
抚顺市四区三县、
沈阳市东部、本溪北部、铁岭南部和
吉林省西南部。覆盖人口500万。
抚顺电视台机构设置:总编室、新闻部、社教部、文体部、电视剧部、经济部、广告部、技术部、发射台、播音科、放像科、行政办公室。自办节目用
9频道,功率为1kw;转播节目用13、19频道,功率都是5kw;发射塔高度为126m。
抚顺电视台每周播出综合节目7次。除《抚顺新闻》 外,还开办了《红绿蓝》 、《新视角》 、《经济广角》 、《在雷锋身边》 、《文化窗》 、《体育窗》 、《周末点歌台》 、《点播与鉴赏》 、《广告文体大观》 等专栏节目。
抚顺电视台从自办节目起,就树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宣传舆论工具的地方电视台,在保证转播好
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的前提下,要努力办好以新闻节目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综合节目,为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几年来,
抚顺市电视台本着这一宗旨努力办好各类节目,使电视宣传成为抚顺百万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闻节目每天播出1次,每周播出6次,这个节目紧跟时代的步伐,突出宣传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在抚顺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近几年来,每年向省台、中央台发稿都在百条以上,获省好新闻奖的也多达二三十条。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去年又新开设《经济广角》节目。这个节目立足本市放眼国际,为观众提供国际国内市场信息,为繁荣
抚顺市经济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电视专题节目是电视台综合水平的反映。抚顺电视台儿年来经过不断地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拍摄专题片比较成功的路子。早在1987年文艺专题片《脸谱艺术》 就获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的“
星光奖”
三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在美国举办的
世界博览会,还输出到
欧洲。1990年文艺专题片《漫话扇子》 也获全国首届专题片评比三等奖。专题片《归还者之路》 反映
日本战犯在抚顺战犯监狱改造的情况,荣获第六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二等奖。此外,几年来拍摄的电视散文
艺术片《崩云泻玉煤海情》 、文艺专题片《满族秧歌》 、《献给家乡一首歌》 、《干里共蝉娟》 、《情寄北国》 、《神话组雕欣赏》 、《传递爱情的天使》 、《敬礼,人之初的使者》 等都在省专题节目评比中分别获一、二、
三等奖。这些专题片无论从独具匠心的解说词,还是拍摄的技巧,到资料的运用、灯光、
配乐都达到了一定水准。
突出地方特色,也是抚顺电视台办好专题节目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抚顺市是伟大的
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生前战斗生活的地方,是雷锋的第二故乡。结合这一特点,抚顺电视台从1989年开办了《在雷锋身边》专栏,旨在宣传抚顺人民学雷锋的成果,弘扬雷锋精神。几年来,共发现学雷锋典型50多个,引导人们在
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坚持学雷锋,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
电教节目也是抚顺电视台几年来所办的比较成功的节目之一。社教类节目《水的呼唤》 不仅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几次,还荣获1991年度全国社教类节目评比
一等奖。早在1980年,抚顺电视台就开始拍摄电视剧,至今已拍摄制作近百部集电视连续剧,并能现场实况转播大型剧目和文艺晚会。1985年抚顺评剧团、抚顺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电视评剧连续剧《春江月》,该剧全部采用实景拍摄,探索一条戏曲艺术和
电视艺术有机结合的路子。这部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青年报》、《
光明日报》都发了消息,向各界推荐。中国电视节目公司将该剧输出到东南亚。几年来拍摄的电视系列
短剧《爱的故事》、电视连续剧《潜流》、《关东之魂》、电视剧《蝶之灰》、《心的呼唤》等都分别获
辽宁省电视剧目二、
三等奖。其中《心的呼唤》(6集)获“东北三省
金虎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