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星(Lutetia)是第21颗被人类发现的
小行星,于1852年11月15日发现。司琴星的直径为120千米,质量为1.3×1018
千克,公转周期为1387.902天。直到黎明号接近
灶神星之前。而它的名字Lutetia源自拉丁文,即为现在的
法国首都
巴黎的古地名。
司琴星(Lutetia)为
小行星21,是一颗大型的主带小行星,有着不寻常的光谱类型,测量得到的直径大约是100公里(长轴为130公里)。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曾在2010年7月飞掠过这颗小行星,所以它曾是
航天飞机近距离观察过最大的小行星。
清代天文学家、文豪
李善兰在《
谈天》一书
中将第21号小行星Lutetia定名为《司琴星》,该名称一直被使用至2010年7月中旬,皆无争议。
罗塞塔号于2010年7月10日在近距离飞越了这颗小行星,传送回清晰的照片,不只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也引发了中文译名的争议。天文名词委员经过一番讨论与沟通,并检视原始的命名资料,确认了Lutetia是源自
巴黎古地名的拉丁文,同时也注意到小行星3317的英文名称是Paris,虽然与巴黎完全相同但却是依据神话人物命名的。但基于司琴星之名使用已逾一个世纪,实在不宜轻言变动,因此仍将维持原名,但可以依据译音称为鲁特西亚,同时也确认小行星3317的中文名称是帕里斯而非巴黎。
鲁特西亚曾有两次
掩星的观测报告,分别于1997年发生在
马尔代夫和2003年发生在
澳大利亚。虽然每次都只有单一弦长的报告,但大致上与IRAS的测量结果一致。
在2010年7月10日,欧州的
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太空探测器在前往
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中途,以3,160公里的近距离,15公里/秒的相对速度飞越过鲁特西亚。观测资料将有助于确认鲁特西亚是一颗尚未分化的原始C-型
小行星,还是从一颗更大的小行星核心分化出的M-型小行星。在这之前
航天飞机曾经探测过最大的小行星是
梅西尔德星。
鲁特西亚的组成曾经困扰了天文学家一段时间,罗赛德号在2010年的飞越预计可以消除这些疑惑。鲁特西亚虽然列入M-型小行星,其中大部分都是金属,但鲁特西亚在表面呈现的金属成分并不是很多,显然有些异常而与众不同。实际上,表面有各种非金属的迹象:平坦、低频的光谱类似碳质陨石和C-型小行星,并且没有类似的金属陨石,低的雷达
反照率也不同于高反照率的16
灵神星(Psyche)强烈金属小行星。水合物质在它表面的证据,丰富的
硅酸盐和比其他
小行星更厚的风化层,鲁特西亚被怀疑密度高达5g/cm³。
光度曲线的分析显示鲁特西亚大致上是球形,但表面有着"尖锐和不规则的形状"和他的极点朝向可能是
黄道座标(β, λ) = (3°, 40°)或(β, λ) = (3°, 220°),有着10°的不确定性。这样的
转轴倾角各自是85°或89°,意味着自转轴大约是平行于黄道,类似于
行星中的
天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