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宽,男,曾任
河海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
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会员等职。
主要从事近海水环境、海岸河口灾害预测与防御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78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海洋水文专业并留校任教。
1985年河海大学海岸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7年8月至1988年11月赴英国Wallingford水力研究所,进修。
1994.01~1994.10,荷兰Delft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1995年10月任
河海大学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学院院长。
1997年10月任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1年8月任河海大学副校长,2002年5月兼任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3年3月任河海大学校长。
2009年2月15日离任河海大学校长,另有任用。
研究方向
河口海岸工程;
河口、海岸泥沙运动;
海岸防灾减灾;
河口海岸资源开发与保护。
论文论著
曾参与交通部颁布的《港口工程技术规范》、《
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等重要技术文献的撰稿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表彰奖励
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水利部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
9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河口海岸水动力、物质输运及灾害预警研究与应用,201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2010-176(排名第1)。
福建省沿海业务化高精度
天文潮与风暴潮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研究,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2007-2-051-2(排名第2)。
长江下游实用型洪水-风暴潮综合数学模型,2005年教育部提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222(排名第1)。
三峡集团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技术研究与实践,2004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2004J-240-特-01-01-R-KY07(排名第7)。
厦门湾海床演变及航道回淤综合分析研究,2001年中国高校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1-192(排名第1)。
水利系统
天文潮及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1995年水利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排名第3)。
江苏省入海河道河口治导线研究,2009年
江苏省水利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学术兼职
⑴国家海洋局海涂研究中心主任(2010.11~)
⑵国际水利与
环境工程学会(IAHR)执行理事(2009.08~)
⑶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009.05-)
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2008.01~)
⑹江苏省水利学会理事长(2008.08~)
⑻
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2004.04~2009.04)
⑼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4.01~2013.08)
⑽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10~2014)
⑾水文水资源与
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10~)
⑿
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9.06~2014.06)
⒀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008.01~)
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007~2012)
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12~2013.12)
⒃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技术专家(2009.10~)
⒄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08~2010)
研究
张长宽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海水环境和物质扩散数值模拟及海岸河口灾害预测与防御等。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4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有9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进步奖。正在主持的项目有“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是“江苏908专项”技术组组长。
张长宽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水利部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2年获
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风暴灾害与防灾减灾。先后负责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和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等40余项科研项目。
在国内首次开发使用逆波向线方法,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下的波浪推算。对
黄海辐射沙脊群提出了“潮流塑造风暴破坏潮流恢复”的动力机制。深入研究了
天文潮、风暴潮预报及耦合模拟技术,开发了水利系统天文潮及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获1995年水利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
综合运用海岸动力学、沉积地貌学的理论方法和3S技术,研究
厦门湾海床演变及航道回淤,获200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进步
二等奖。
研究了三峡工程二期蓄水、通航对长江口水动力条件影响,获2004年
湖北省科技进步
特等奖。
综合考虑
长江洪水与风暴潮遭遇概率,研究了长江下游实用型洪水―风暴潮综合数学模型,获2005年教育部提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编交通部。在《
中国科学》英文版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正在主持
江苏省“908”专项技术组工作及其中两个专题研究。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了
连云港港工程、上海深水港杭州湾深水航道工程、
大亚湾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等工程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沙质海岸海岸演变数学模型”、“灌河河口沉积动力分析”、“
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演变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中部海岸稳定性分析研究”和水利部科技计划项目“水利系统风暴潮数学模型研究”等30余项。
目前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河口风暴骤淤的动力机制分析”、
江苏省重点科研项目“江苏省水环境容量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实用型洪水-风暴潮综合数学模型”、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涌潮的全局
同胚自适应网格模式数值研究”等。参编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交通部《
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
获奖成果
成果中获奖的有:“
厦门湾海床演变及航道回淤综合分析研究”(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
二等奖,排名第1)、
“水利系统
天文潮及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和水利部科技进步
一等奖,排名第4)、
“海洲湾侵蚀性海岸护岸工程及河口沙咀治理试验研究”(1995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5)、
“灌河河口沉积动力分析”(1994年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岛式防波堤波浪绕射数学模型”(198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2)、
“浅水波浪变形数学模型与淤泥质海岸底摩擦系数的确定”(1983年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交通部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3)。
先后在《中国科学(英文版)》、《海洋工程(英文版)》、《泥沙研究(英文版)》、《Communications on Hydraulic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荷兰出版)》等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
1997年获水利部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
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教育经历
张长宽在科研中经过研究比较鉴于几次大的洪水灾害,中国的治水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工程水利向可持续水利转变。具体说,就是保障引水安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研究
水利工程与生态的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样要调整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模式。教学计划、教材安排和教学方法都作了很大的调整。传统的以挖河治河为特征的工程建设教学已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以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内容占据绝大部分。
传统水利科学正在向现代水利科学迈进。现代水利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确实对师资提出了挑战。现有的师资力量显得不足,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拔尖人才比较缺乏,与现代水利教学科研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河海大学正在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培育和造就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现代水利科学的教学科研骨干。
学校考虑,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要达到专任教师1600名,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具有外校学历的教师占60%,重点建设学科具备3个月以上国际进修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30%;引进和培养20个左右的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100个左右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目标。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得快”的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机制。
承担项目
⑴长江口海域水动力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变机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10CB429001),2010.01~2014.12,课题负责人。
⑵
江苏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908专项(JS908-01),2005~2011,技术组组长。
⑶滨海火(核)电厂温排放扩散机理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779016),2008.01~2010.12,项目负责人。
⑷沿海风暴潮预报预警及灾害评估技术,水利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701011),2007.7~2009.6,项目负责人。
⑸
闽江水口水库至潮流界洪水预报模型研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13-8),2010-2014,子项目负责人。
⑹
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研究,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2008~2009,项目负责人。
⑺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江苏省发改委,2009,项目负责人。
⑻
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盐城市人民政府,2009,项目负责人。
⑼
条子泥匡围工程可行性研究,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2009~2010,项目负责人。
⑽条子泥匡围工程实施方案研究,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2009~2010,项目负责人。
⑾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
江苏省人民政府,2009~2010,项目负责人(技术组组长)。
⑿
江苏省入海河道河口治导线规划,
江苏省水利厅,2010-2011,项目负责人。
⒀江苏入海河道河口治导线研究,江苏省水利厅,2007-2008,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