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隆镇
广东省信宜市辖镇
信宜市镇隆镇总面积80.5平方千米(2017年),辖21个村(居)委会截至2020年11月1日,镇隆镇常住人口为42104人。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省体育先进镇、茂名市文明镇、茂名市先进文化建设十大示范镇等光荣称号。2009年,镇隆飘色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历史上的南扶州、窦州信义县、信宜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镇概况
镇隆镇位于广东信宜市市南部,是粤桂两省、两市(信宜市、高州市)交界处,北距信宜城区18公里,南距茂名市75公里,207国道南通高州、化州市,北达信宜、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信宜市南部的中心城镇和交通门户。镇内土地平坦、四季气候暖和,物产丰富,盛产深薯、莳菇、香蕉、荔枝、龙眼塘鱼、山地鸡等,是中原地区金牌荔枝“鉴江红糯”生产基地和信宜市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该镇小城镇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是高州、信宜交界处集市贸易的集散地,是信宜市南部的中心城镇和交通门户;建成昌耀、文明门垌和古圣垌三大开发区及窦州市场、兴隆市场和昌耀市场;建成水泥硬底化公路86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的目标,成为信宜市“乡村水泥路第一镇”。镇隆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现存有省级文物古迹清朝大洪国王宫(又名罗定学宫),茂名市市级文物古迹明朝建筑红楼(文明门)以及冼太夫人庙、古书院群、温泉吐玉等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一批古建筑群、景点景观。
历史沿革
晋属端溪县南北朝属梁德羁糜县,隋属怀德羁糜县,五代十国信义县,宋后属信宜市。该镇是著名的侨乡,古称“窦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析怀德县地置扶南州及信义县,州治及县治设在这里,直至1952年,今保留有古城遗址。镇隆古城,迄今已有1370多年历史,古城的建筑多建于元明清代,具体位置在今镇隆镇八坊村,东江西江交汇处。大应岭耸峙其前,登高山屹立其后,左凤岗,右榜岭,远挹山光,近吞水色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26日,信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镇隆镇常住人口为42104人。
文化
美食特产
五楞子鸭
阳桃信宜市叫五楞子。
粤西却有一道名菜是个中异类,它就是茂名信宜镇隆最出名的杨桃焗鸭。要做成这道杨桃焗鸭,材料是最重要的。杨桃焗鸭里的杨桃,可以用新鲜杨桃,也可以用杨桃干,但做出来味道最正宗的,当然是用信宜的酸杨桃,酸杨桃又酸又甜,特别开胃。而鸭子最好是选用农家散养的田鸭,那种在田间和水塘边吃小虫、杂鱼长大的田鸭,个子不大但肉质结实。而钟先生告诉记者,他家的鸭子是从一个养牛场收购来的,牛场主人把养牛的牧草割来喂鸭,从来不用饲料,养出的鸭味道也特别好吃。
阳桃焗鸭的做法并不复杂。辅助材料还要姜、蒜、葱、辣椒、香菜、生抽、老抽、盐、糖、花生油等。而酸杨桃分为两部分处理,一部分填进鸭肚,一部分放在外面备用。
比较正宗的做法是,烧热锅放油,先放入蒜头、杨桃爆香,然后放鸭、放生抽,加入适量水、糖、醋、盐,水的分量要浸到鸭的三分之二位置,待煮沸后,用中小火慢慢焗。等鸭子熟透,浓郁的香味传入鼻中,就可以斩件上盘了。
民俗介绍
飘色
每逢元宵佳节或重大喜庆活动,在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大街小巷,都会举行飘色巡游,吸引了四邻八乡村民前来观看,就连旅居海外乡亲也回乡一睹为快。
信宜飘色缘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当地艺人有这样一种说法:太平军失败后,在粤西一带,当时由于禁演粤剧,粤剧艺人就想出了将粤剧某个片断制成造型,在元宵节时由人抬着巡游欢庆,并渐渐地流传下来。从历史源头说,飘色也是农民祈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企盼丰年的原始祭神求福活动。飘色造型的题材多取自于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多表现农民的扬善惩恶、安居乐业、传颂英雄、鞭挞恶人的朴素愿望。可是,由于社会变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不少当地年青人已不知飘色为何物,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面临着失传。八十年代初信宜市飘色得以拯救恢复。
信宜飘色艺术它原取材于神话故事和古典传统戏剧的某些代表性情节场景,如“唐僧取经”、“桃园结义”、“貂蝉拜月”等,后来逐步渗入舞蹈、杂技造型,凌空漂浮,如“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使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多彩。飘色造型逼真,扑朔迷离,让观众叹为观止,深受民众喜爱。每年春节元宵节前后或喜庆节日,在粤西一带巡回表演,长盛不衰。
十八飘色
二00五年,信宜飘色,以《普天同庆》、《蟠桃仙景》、《凤凰展翅》三板飘色参加广东省首届飘色大赛,获一等奖
2006年,为了参加在广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原地区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信宜市飘色打破飘色的制作传统,创作出长宽至七米、高六米,凌空飞出十八人的大型飘色《欢乐神州》。信宜独有的十八人大型高难度飘色,以其飘体庞大、气势磅礴和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信宜十八飘甫一在广州亮相,就以其恢宏大气、技艺高超而获得满堂喝彩,在来自全国十六个省二十八支飘色队伍中脱颖而出,勇夺此次展演的最高奖“中国民间艺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场的权威民间艺术专家一致认为,十八飘代表着华族文化的精华,堪称中国民俗一绝。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公布,信宜市飘色榜上有名。2008年,在广州沙湾举办的第二届中原地区民间飘色艺术展演中,信宜飘色《大展宏图》,以一根色梗凌空飘出20多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色仔”,色梗能作三百六十度旋转等高难度技巧,再夺金奖。
看信宜飘色最大的亮点就是“色仔”、“色女”,他们装扮和演示的水平、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水平,因此,每次不管是受邀出外巡游还是在乡村巡游,“色仔”、“色女”都精挑细选,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色仔”、“色女”就是百里挑一的,年龄在7至9岁,容貌俊俏,精灵乖巧,还需有一定的表演天份。
飘色的核心是色梗的制作,色梗是支撑“色仔”、“色女”的支架,一般用钢枝制成,巧妙利用力学原理,做到“色台”重心力的平衡,以免翻台。并巧妙地安排好“色仔”、“色女”的艺术结构造形分布。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花灯
花灯,又名"彩调剧",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民俗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每年正月十七日的闹花灯是信宜镇隆六双村一年中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日子。
镇隆六双村是信宜市唯一流传有隆重闹花灯习俗的地方,据当地老人说,镇隆六双村流传的闹花灯活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当地的村民承传着从每年的年初六便开始家家户户赶制灯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灯。文革期间,花灯曾一度被禁止,1978年改革开放后闹花灯活动再次活跃起来。每年从正月初六后,六双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各出奇招,围绕“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主题制作花灯,满村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直到正月十七晚上达到高潮。是晚,从村头到村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LED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百花灯、桃花灯、富贵灯、长寿灯、织梦灯、风铃灯等等,吸引着众多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七的“观灯”和“闹灯”已经成为当地民间群众自发的重要的民俗活动。
镇隆六双花灯通常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几大类,它是用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民间手工艺品。六双的花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考究,形状大方而高雅,外观引人而著称。在闹花灯之夜,还可看到悬于村头的植物灯、禽兽灯、字谜灯等等,在这些花灯的横面上,有书法,有绘画,色彩缤纷,颇为诱人。6公里多的花灯阵,热闹而壮观,在夜色衬托下,如舞动着的又时时变幻莫测的银龙,围绕全村游一圈,所用时间2个多小时,引得四面八方的人们蜂拥观赏,叹为观止,目不暇接。
2013年2月:六双花灯获得广东省第二届花灯节金奖。
据悉,信宜市镇隆六双村花灯制作已有387年花灯史,每年年宵节,各家各户都制作花灯庆年宵,并把自家制作的花灯集中起来,在村子里巡游,祈望新年风调雨顺,新年行福运。六双村曾荣获茂名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花灯)称号,花灯作品在广东省第二届花灯文化节花灯评奖中荣获金奖。
获得荣誉
2002年,该镇被定为省273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被列为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广东省文明村镇”、“广东省体育先进镇”、“茂名市文明镇”、“信宜市五星文明城镇”等光荣称号。于2012年该镇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旅游
镇隆古书院位于信宜市的镇隆镇,那里有岭南地区罕见的古建筑群,集中了一批颇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书院。镇隆建城于公元621年,从那时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县城的所在地,在唐贞观到宋熙宁的430多年中,它还作过窦州州府。虽然它的辉煌时期己经过去,不过,它却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吸引中外旅客的好去处。听这里的老人说,可惜的是这里的古城墙拆掉了。环绕镇隆古镇的古城墙非常有建筑特色,正因为它的雄伟壮观,中国抗日战争时,为防止日本鬼子的飞机前来轰炸时古城墙过于醒目,容易让飞机辨认出目标是县城,县政府于是下令将这古城墙一米不留地拆得干干净净。
在镇隆,古色古香的建筑到处可见。古老的墙面由于风化水蚀而斑驳陆离,石柱也已经布满了苔薛。我们走在镇隆的小街小巷上,宛如在翻看着一页散发着古墨味道的历史。
文明门
文明门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即1813年,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后形成世俗,凡官宦履职调任和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人,而丧葬之类事情则要回避此门。文明门最初为庙宇式建筑。民国年间,城门上还设有土炮,于每天正午鸣响报时。建筑式样为仿宫殿式,红墙碧瓦。
学宫
学宫,也称孔子庙,顾名思义,无论如何称呼都明白这是做学问的地方。南京夫子庙建于明嘉靖十四年即1535年,现仍保留大成殿、大成门、乌头门。星门外的墙上,尚存一碑,碑上依稀可辨有“官员在此下马”的字样,这是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重。这学宫也叫“大洪国府”,里面有一段血雨腥风的故事。1851年太平军爆发后,三水区人陈金缸率领的起义军占领了信宜市县城,也即是当今的镇隆。陈金缸自封为大洪国南兴王,定都信宜,把这罗定学宫改为王宫。后来陈金缸手下的元帅郑绍忠决定降清,便在元帅府设下鸿门宴,席上劝陈金缸接受清朝的招安。陈不肯,破口大骂郑。于是,郑下令部将把陈劈死在这王宫里。这段故事就写在涿州学宫的墙上。郑金后来当了清代水师提督,60岁时得到慈禧赐的一个“寿”字和翡翠雕白菜,极尽富贵。
李廷枢公伺
李廷枢公伺,是为纪念信宜知县李廷枢所建。李廷枢于康熙四十一年即1702年就任信宜市知县,他为官清廉,死后身上仅有几块银元。这在那个“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盛行贪官污吏的年代,他的廉洁奉公真是难能可贵,信宜的老百姓非常感念他,不仅自发筹资将他的尸体运回江苏无锡老家,还于次年捐资修建了这座李廷枢公词。这公祠还叫做“三斗米公祠”,说的是一天上午,一位老农民挑了三斗米去坪上卖,路上忽闻知县李廷枢病殁,他将米担丢在路边,赶到镇隆给李大清官奔丧去了,黄昏才回来,一看那三斗米竟还在,可见当时的社会真是路不拾遗。己显破烂,但李知县的清正廉洁形象永为后人敬仰。
1300多年作为一县首府的历史,为镇隆留下了国内十分罕见的由13所书院组成的古书院群、7个公祠等一批古建筑。这座起风书院,已有300年的历史。被称作“考棚”,过去这里竟是考秀才的地方。至民国十五年,成信宜市党部所在地,书院前楼扩建成西式楼宇,书院因此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
古书院群
古书院群:镇隆古城历代都是粤中国西南地区的治学中心,各地学子云集,历代名人辈出,极大地促进了粤西南地区的政治和文化教育发展。古书院群以涿州学宫为中心,分布四周,错落有至,井然有序,现保存较为完整的书院、公祠有十三家之多。如起凤书院,始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为生童治学之所,并设有廊庑号会,作考试取士之地,称之“考栅”;陇西书院,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广东省勤商学院迁此办学,开设会计、银行、工商管理三个学系;黎照书院,相传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伯深夜阅读书籍,油尽灯枯之际,有老者点燃黎木拐杖照明因而命名“黎照书院”,其意深远,激励后人;顾廷枢公祠,为纪念清朝知县李建枢清康严明、大治信宜市而建,引出路不拾遗“三升米地”感人的民间故事。等等。
凤岗春晓
凤岗春晓,在镇隆镇天后街。山岗高165米,与信宜古城隔江相望,其形状像展翅的不死鸟投饮于江,故名凤岗。春日,登山眺望,春光如画,江景城貌,给人以“千层树影凝春色,一带溪光动晓烟,凤岗如画城如锦,几度登临未忍还”之感,故称“凤岗春晓”。
温泉喷玉
信宜境内有温泉三处:一处在镇隆镇古城南门外东、西江汇合处;一处北界镇西江河畔;一处在新宝镇白龙村。在古城南面者即八景之一的“温泉喷玉”。
石洞仙踪
石洞仙踪,位于镇隆镇俊耀村皓峦山。山高470多米,山上有一洞,洞中有石床,可坐10多人,洞中有石笋如林,清泉汩汩从石间流出至洞外200多米处汇成小溪,溪中有石船,故称石船坑。相传昔有二叟,伟服纶巾,数至石洞内,俄失所在,故称“石洞仙踪”。
冼太庙
冼太庙位于镇隆镇八坊村大路街,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400平方米。该庙为中轴线庙宇建筑,三进格局。原先前座为大殿,正中供奉冼夫人塑像,左右排列四个卿相塑像;中座为阁厅;后座为妆楼;庙内雕栏画栋,巧夺天工。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大洪国南兴王陈金曾以该庙作“迎宾馆”,礼贤下士,广招四方英雄好汉,故又称“招贤馆”
登高山
登高山旧称凤凰渚,位于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北面,该山明清时期为官绅、文人、墨客在重阳节登高之所,故名登高山。
文物古迹
现存省市级文物古迹有大洪国王宫、红楼、古书院群、冼太庙、中山公园、七个公祠、两家公馆及信宜旧八景中的“温泉吐玉”、“石洞仙踪”、“凤岗春晓”三景。该镇有十多个热气腾腾的泉眼,高温达70C。该镇交通畅达,207国道一级公路贯通南北,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公路,村村通移动电话;建设了昌耀、文明门垌和古圣垌三大开发区及窦州市场、兴隆市场和昌耀市场。镇隆镇大力修建由行政村到自然村的水泥硬底化公路,实现水泥硬底化公路到村到户,已完成村道建设的有白梅村、德乔村共11公里,投资达180万元。在建的有八坊村、林冲村、龙登村、俊昌村共12公里,投资达220万元。
参考资料
信宜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信宜市人民政府网.2021-06-26
行政区域.信宜市人民政府.2015-12-23
目录
概述
乡镇概况
历史沿革
人口民族
人口
文化
美食特产
民俗介绍
获得荣誉
旅游
学宫
李廷枢公伺
古书院群
凤岗春晓
温泉喷玉
石洞仙踪
冼太庙
登高山
文物古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