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检讨与文学转型
作家检讨与文学转型
《作家检讨与文学转型》是一本由商昌宝编著,2011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本书主要探讨了特殊时代的文化现象、检讨中的退场、转化以及适应与不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出版信息
作 者:商昌宝著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00735
出版时间:2011-11-01
版 次:1
页 数:35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当代作家群体为何如此口碑不好?他们是如何变成这个样子的?
如果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关注点自然要落在1949年以来"极端左翼"政治所推行的思想改造这一历史现象上。
孟繁华就此总结说:"自50年代初期始,检讨之声不绝于耳,思想能力的丧失是20世纪下半叶知识界最令人震惊的景观。"
贺雄飞说:"纵观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文人历来是统治者的工具,得意的往往是御用文人。尤其在20世纪下半叶,反思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中原地区文人的表演,我们不难惊醒地发现:中国文人是一群缺钙的软体动物门"。
事实表明,这个群体在历史转型的大考验中国交建出了一份令人困惑、失望以致绝望的答卷。从当事人的众多事后回忆和"忏悔"的文字来看,在当年的"改造--检讨"运动中,确有那么多的人是真诚的,真诚到坚贞不渝,至死不悔。当然,"假诚"的自然也有,但却少之又少,且大概都深埋于泥土里,以致不知道还能不能重见天日。但不论真诚与"假诚",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持续的思想改造后,他们基本放弃和丧失了独立思考以及担当社会良知的使命,甚至欣然成为委身于权力的工具和"文奴",扮演着"帮忙"、"帮闲"及"帮凶"的角色。因此,道德失范、人格堕落、价值迷失等现象演化为作家们的生存常态,与整个社会一起进入一种欺人与自欺、整人与被整的模式中,并一直延续和潜伏下来。既如此,这其中有一些关键问题就需要提起注意,即"五四"以来形成的虽不算多却也不算少的现代文人群体,在1949年后思想改造的大环境中是如何生活、思考和工作的?
他们在检讨交心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他们的检讨是如何影响到文学的?
导致他们检讨并最终完成思想转变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都是学界需要也应该做出回答的。
作者简介
商昌宝(1973 ~),男,吉林敦化人。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职于延边大学多年,2005年考取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学者李新宇教授,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任职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曾先后在《二十一世纪》、《鲁迅研究月刊》、《文艺评论》、《扬子江评论》、《粤海风》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导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本文的目标、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检讨:特殊时代的文化现象
一、检讨的内涵与溯源
二、思想改造与检讨浪潮
三、检讨的文化意蕴
四、检讨书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反动作家”:在检讨中退场
第一节 朱光潜:思想的折戟与学术的转向
一、时运不齐:检讨之先河
二、命途多:向“人民”投降
三、退却中的“防守”
第二节 沈从文:在沉默中“谦退”
一、“雨未来,风满楼”
二、转行:被动中的主动选择
三、在沉默中检讨
四、经受住实践检验
第三节 萧乾:两栖思想的重创
一、归来的“未带地图的旅人”
二、十字路口的选择
三、“带上地图的旅人”
四、在“阳谋”中被流放
第三章“进步作家”:在检讨中转化
第一节 巴金: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转向
一、生活的转变
二、欣然接受改造
三、在颂歌与遵命文学中
四、说真话与补写检讨
第二节 老舍:在积极紧跟中迷失自我
一、并非艰难的选择
二、思想转变的必然
三、顺应时势,自觉检讨
四、“做的”比“说的”好
第三节 曹禺:“摄魂者”的舞台人生
一、新、旧角色的转变
二、渐入戏境
三、戏我两忘
第四章 国统区左派作家:在适应与不适应中检讨
第一节 夏衍:在“惑”与“不惑”之间
一、在“左”与“右”的漩涡中
二、“足以为训”三、在“未死”与“方生”间
第二节 茅盾:尴尬人的尴尬境遇
一、尴尬的角色
二、尴尬的遭遇
三、评论、创作两尴尬
第三节 胡风:“误入歧途”与悲怆之旅
一、在被动与主动之间确定角色
二、在“两条战线”中艰难迈进
三、退却:“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自我批判与暴力清场
第五章 解放区作家:反复检讨为哪般
第一节 丁玲:由高峰跌入低谷
一、从两种心境中走来
二、两种角色的倾情演绎
三、在个性与党性的两难中
第二节 赵树理:“方向作家”的受挫
一、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
二、问题的根源
三、找不到方向的“方向作家”
四、守不住的“农民启蒙”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出版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