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忠(1932年-1986年),湖北天门人,中国著名矿物学家、
晶体学家。曾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矿物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新矿物命名委员会副主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2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地质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副教授,武汉地质学院教授、矿物
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新矿物命名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专于矿物学、矿物X
射线晶体结构与分析。1957年首次测出“
葡萄石”结构,突破了三十年代建立的
硅酸盐构造体系;领导建立我国第一个矿物晶体结构分析室;发现四种新型硅酸盐骨干等三十种矿物;1985年首先提出准晶格体具有分数维结构的观点和有关原理,推导出四种准晶格。撰有论文《葡萄石的晶体结构》,著有《结晶学教程》、《X射线分析》。
1954年就开始为研究生讲课并与其他同志合编出我国第一本《
结晶学教程》.
1960年,他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矿物晶体结构实验室,带领几位20多岁的年青教师,日夜苦干,仅用了三十五天就测定了一个晶胞含有184个原子的复杂晶体结构,比国外同时进行这项研究工作的机构提前五个月发表了研究成果,再次震动了国际结晶矿物学界。这期间,他们测定出了十多种矿物晶体结构,发现了许多新矿物,发表了二十多篇论文,同时编著出版了《X射线分析》等著作。在第一届
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领导的实验室获得先进集体奖,他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自1978到1985年,他和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又发现和与其他同志共同发现了三十种新矿物与矿物新变种,测定了四十多种矿物的
晶体结构,在世界上新发现了十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晶体结构现象,在国内外发表了60多篇科研论文。他和他领导的科研集体取得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委,地质矿产部,
湖北省和
内蒙古自治区的奖励和表彰.
1985年9月以后,是他病情最严重的时刻,也是他奋力拼搏的时刻。他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赶写出了四篇重要论文,四次带病出差参加学术会议,作了七场学术报告,主持或参加了八次外事活动,多次参加科技评审会,接连不断地坚持接待来访者,还指导着十一名研究生。直到病情开始恶化,他还坚持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彭志忠热爱党,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坚信
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胜利。在"左"的影响下,他受过多次错误的批判和冲击,但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党的信念,在1983年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夙愿.
为了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宏图大志。他博学多思,刻苦钻研,选定方向后锲而不舍地奋斗下去,不断取得开创性的成就,获得国际结晶矿物学的承认和称赞,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彭志忠同志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教学工作,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青年教师,研究生,进修生和大学生,使我国形成了一支有水平的矿物
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队伍.
彭志忠同志不仅在教学,科研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奉献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有高尚的学术道德,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敢于坚持原则,布告学术封锁,善于团结同志,真诚帮助别人,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作风,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受到了同行们的敬重。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所走过的道路是优秀科学家成长的道路。他是我国中青年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