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镇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辖镇
丹阳位于县境北部连江、罗源县两县交界处。介于北纬26°18'—26°26',东经119°26'—119°31'之间。东部紧倚海拔1016米的鼓楼山脉,西部纵列1028米的缺鼻峰峦,南北为两峰之间狭长的低丘和河谷平原。
丹阳历来是福州市北上宁德市浙江省的交通要道和屯兵之地。镇址丹阳,海拔80米,距县城18公里,离福州56公里。辖1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204个村(居)民小组。
1984年6月撤社建乡,同年11月改为镇建制至今,行政区划稳定。全镇62个自然村展布于104国道两侧,设18个村(居)民委员会,204个村(居)民小组,有丹阳居委会和坂顶、旺庄、坑口、溪尾、山边、文朱、新洋、东平县、松岭、东山、花园、虎山、朱山、山兜、上周、桂林、丹阳17个村委会。
2017年,丹阳镇行政区域面积10909公顷,常住人口27067人。
境内青山环绕,溪流网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草场广阔,花岗石、叶腊石展布全境,色质俱佳。
历史沿革
宋至清代属名闻乡安义里、中鹄里和进贤里(清改贤义里)。民国初为第五区。1958年成立红专公社,1961年更名丹阳公社,1984年6月改乡,同年11月改镇。1997年,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丹阳市、坂顶、旺庄、坑口、溪尾、山边、文朱、新洋、东平县、松岭、东山、花园、虎山、朱山、山兜、上周、桂林市17个村委会和丹阳居委会。
自然资源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资源丰富,花岗石展布全境,色质俱佳。104国道有17公里贯通全境南北,东西两侧有丹小和飞马县道,交通便捷,历来是县内主要农业区和粮食、木材、禽畜等商品集散地。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后,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效益。1995年全镇17378亩耕地、13万亩山林、1.5万亩草场。建有万亩蔬菜和5500亩茶果基地。粮食总产13900吨,蔬菜产量11435吨,肉类产量2470吨,水果产量2061吨,农业总产值达11436万元。乡镇企业744家,总产值9696万元。社会总产值1.86亿元。出口商品交货总值1611万元。镇财政收入1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元。
丹阳市为闽浙通街,104国道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南北并设有互通口,飞(石)马(鼻)、丹(阳)小(沧)等县道横列东西两侧,陆路交通便捷,商贸活跃,是县内重要农业区和粮食、木材、禽畜集散地。1991年后,丹阳镇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用活扶贫政策,提出“农业稳镇、商贸兴镇、企业强镇”的战略构想,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相继投入2290万元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引进水稻新品种,全镇良种覆盖率95%,优质率65%0同时优化农业结构,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各村共发展林果场1093公顷,培育香菇200万袋、蘑菇400万平方尺,建立蔬菜、马铃薯、西瓜、茳芏基地计533.3公顷。创设农机、兽医学服务中心和植物医院等,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1995年后,相继引进怡丽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丹凤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台湾樱桃实业有限公司、亚细亚(连江)水产养殖公司、丹碧生物工程基地、香港信升鱼种养殖场等规模企业,使农业综合开发水平跃上新台阶,2001年列入国家六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5985万元,比1990年2495万元增长4.4倍。
丹阳市工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规模很小,1990年工业产值才505万元。1991年后通过引进、嫁接、改造、提高,逐步壮大规模,1995年工业产值达3410万元。1996年后,充分利用花岗石、叶腊石资源,创办彤辉石材有限公司,投资450万元,年产石板材60万立方米,全镇石板材厂10家,产值超过5000万元。1999年10月经福州市政府批准设丹阳民营经济开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引进鸿耀石材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落地,推动乡镇企业整合升级。尤其石材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年创产值超1亿元。2005年,丹阳市乡镇企业有960家,从业人员4835人,总产值47510万元,比1990年1074万元增长43倍。其中工业产值15985万元,比1990年增长30倍。
在一、二产业的带动下,交通、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该镇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发展客货运输,建成县内乡镇最大的停车场,占地1.1公顷,沿国道、县道公路干线,相继创办环球加油站、仓储货栈、小商品和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旅游、餐饮等配套服务行业,年收入达1亿元左右,成为县内4个商贸旺镇之一,不仅农民增加收入,而且全镇经济实力亦大有增加。2005年镇财政收入达257万元,比1990年65万元,增长近3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390元,比1990年698元增长5.3倍。
镇村建设
丹阳市为山区集镇,又是革命老区,村落分散,过去基础设施较差。1991年后,各级政府加大支持“三农”力度,多渠道融资2986万元,实现村村道路、电网、自来水、电信、电视“五通”,镇容村貌普遍改观。1990年丹阳镇区面积仅35公顷,一条旧街长仅300米,宽不足6米。1991年作为县集镇建设试点,进行全面规划,实施规划、设计、审批、施工“四个统一”,分三期把旧街改造和新区建设结合起来,至1995年,第一期投入1200万元,共建商住房1.5万平方米。1996年被省政府列为“城镇建设示范试点镇”,1998年被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福州市文明村镇”,同时利用104国道拓宽机会,加大投入、完善集镇配套设施,至2005年,已完成第二期和第三期部分工程,共投资2.22亿元,新建商住房4.5万平方米,使商业街道达5条共2000米,一般街道宽18-24米,最大的迎归大街宽48米。镇区设有110千伏变电站、3000吨自来水厂(供应9个村),程控电话用户4503部。商贸市场、停车场、戚公井公园、街道亮化、镇区绿化等市政设施逐渐完善。同期实施造福工程,把地处海拔700多米、离镇17公里的文朱老苏区,分7期搬迁到丹阳镇区,现已搬迁250户1011人(全部搬迁304户、1219人),总投资133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99万元、镇配套164万元、自筹969万元)。现有镇区面积扩大到112公顷,是原有的3.2倍。
社会事业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事业投入逐渐增加。1991-2005年,相继投入1063万元资金,新建三中和中心小学教学楼、学生公寓共13734平方米,添置电脑、器材、图书等教学设备。2000年连江三中恢复招收高中,丹阳中心小学获“省农村示范小学”、“市文明学校”称号。2005年丹阳市有完中1所,教职员124人,在校中学生2018人(其中高中547人);小学11所,教职员137人,在校小学生1551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镇每万人初中文化以上有3799人,是1990年的2.26倍。民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有力推动农村科技发展。镇有科技协会,村有科普小组。1997年丹阳成为省级科技示范镇,同年投资60多万元建成文化教育中心,创办文化技术学校,该校被评为福州市示范校。文化教育中心配置音像、游艺、台球、乒乓球、棋类、阅览室等设施,藏书3215册,报刊杂志20余种,成为民众尤其老年人文体活动重要场所,曾荣获“省级先进文化站”称号。丹阳市驻军多,军民双拥共建活动十分活跃,军地节日互访,扶贫帮困,共创先进,共建万亩果,共建敬老院,共建文明安全小区,共防事故案件,共治营区内外环境,共过文明村镇、共育“四有”新人,大大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多次评为省、市、军民共建标兵单位和双拥工作模范镇。
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环境卫生大为改善,沟渠疏通、厕所改造、饮水安全、垃圾集中处理,地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治和控制。丹阳中心卫生院设施逐步健全,医疗质量不断提高,1996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7年被世卫定为“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并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卫生院围产保健先进单位。2001年新建门诊大楼竣工,使全院总建筑面积达3466平方米,成为县内乡镇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2003年与湖北医学专家联办协作医院,并延聘市级医师帮扶,拥有卫技人员40多人,共设13个科室,医疗业务辐射周围5个乡镇13万人口。计划生育一直保持县先进行列,受上级政府多次表彰。1998年列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全镇计生率和“三结合”帮扶率均达100%,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4.76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经济建设
镇村建设
社会事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