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
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
孜热甫夏提乡位于莎车县县城西南面34公里处,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121.21平方公里,南临卡群乡,东与泽普县相临,北靠阿斯兰巴格乡、乌达力克乡,西边与亚克艾日克乡接壤。地理位置,东经76°1 '57",北纬37°50'0",海拔1261.3米。
地理位置
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成立于1984年11月28日。解放前,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属于莎车县吾达力克王府的一个村,解放后,至1954年属吾达力克区的一个村,同年,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成立“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自治乡”,1957年改为恰热克区一个高级公社,1958年又改为恰热克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依此管理,一直到1984年11月28日, 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成立至今。
行政区划
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位于莎车县县城西南面34公里处,该乡属南疆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5度。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属于多风地区,四月下旬风沙频繁时期,实地观测瞬间风速40米/秒,常造成风口地区数千亩作物受灾或上万亩毁种。是该县风害重灾区。
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是以塔吉克民族为主,集维、汉、柯、壮族等为一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位于莎车县的西部,距县城34公里,南临叶尔羌河,北临恰热克镇,西临喀群乡,东临阿斯兰巴格乡。
全乡辖12个行政村(其中含1个移民搬迁点),61个村民小组,如下:
1村 巴什库孜玛力村;2村 托万库孜玛力村;3村 孜热甫夏提村; 4村 木萨克村;5村 空木巴格村; 6村 阔什铁热克村;7村 栏杆村; 8村 萨依巴格村;9村 卡拉提拉村;10村 托库孜买提村;11村 夏甫吐鲁克村;12村 英买里村(搬迁点);
人口民族
全乡总人口9309人,2040户,13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劳动力2649人。其中塔吉克族1824人,占19.59%,相对集中在2、3、4、6、7村。维吾尔族7027人,占75.48%。柯尔克孜族422人,占4.5%。汉族34人,占0.36%。壮族2人,占0.02%。
机关、站、所、社25个,学校6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学生2252人;
全乡共有党支部25个,党小组53个,其中村级支部11个,机关、站所支部8个,中小学支部6个;党员401名, “三老人员”41名;
自然地理
气候特征
该乡属南疆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四季分明,夏长春秋短。光照时间长,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据气象部门统计,年平均气温11.5度,最高为41.5度,最低为—23.5度。平均冻土层深度为70厘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68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70天,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38千卡/平方厘米,光热资源十分丰富。
1、降水及蒸发: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历年平均降水量44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32.4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07天,冬季积雪很少,年均蒸发量2246.6mm蒸发降比达52:1,全年蒸发势约133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达2575.5-3433.1小时,相对湿度年平均为53.3%。有利于作物生长。
2、风力资源: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属于多风地区,四季盛行西北风和偏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9-2.1米/秒,常风向北偏西,频率为15%,此外不定风向频率达18%,可能对形成局部地区荒漠化起一定作用,历年平均大风日数(\u003e8级)10-16天,最多24天少年为8天,年沙暴平均21天,最多年达29-34天,最少年为11天,春夏季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4月下旬-5月下旬风沙频繁时期,实地观测瞬间风速40米/秒,常造成风口地区数千亩作物受灾或上万亩毁种。是该县风害重灾区。
水利条件
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从东岸大渠引来的叶河水,渠系上百公里长,大部分修建在砾石戈壁上,渗漏严重,水资源利用率极低,由于地处洪积扇缘坡度大,标准的条田少,农渠小且多数未进行过防渗处理,由于叶匀羌河年水量分布不匀,因此造成该乡的年引水量也是不匀的,造成农业用水是春旱、夏足、秋少、冬枯的状况。
土壤结构
风沙土,是规划区的主要土类,沙地由就地起沙,以及沙暴日的搬运形成,可分为沙丘地和平沙地两种,形成过程一般是在大风的吹蚀下,由于当地植被曾遭破坏而引起,加之境外经风和水搬运来的沙粒,一部分在植被阻挡下堆积成沙丘,一部分平铺地面而成平沙地。该乡规划区内平沙地较多。
经济状况
2006年,全乡总收入达到2914万元,集体收入1120870元,人均纯收入达1470元,经济增长速度为12%,实现了人均纯收入增收160元的目标。
全乡总面积4.1万亩,全乡耕地面积27488亩,人均耕地3.45亩。全乡小麦面积10808亩,总产达3340吨;玉米面积为9770亩,总产为2400吨;2006年种植棉花17520亩,亩产量为136公斤,总产约达4万担。牲畜存栏数已达24943头;林果面积17500亩,3905520株,主要以杏树、核桃、桃树、巴旦姆为主,其中杏树5700亩,已挂果的达3000亩,2007年加之新增加挂果面积将达到4500亩;核桃7000亩,已挂果面积达2000亩,2007年计划嫁接32000株;巴旦姆面积1500亩,2007年计划种植2500亩;桃树1000亩,2007年全部完成嫁接;阿月浑子400亩,红枣400亩,苹果、犁等其它果树1500亩,玫瑰花3000亩。
航空建设
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新建新疆莎车民用机场。该项目总投资5.41亿元,由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筹措解决。新建莎车叶尔羌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地址位于莎车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族乡孜热甫夏提村附近。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飞行区按4C标准设计,新建一条长3000米的跑道;航站区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30万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3000平方米,站坪机位4个;配套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水、供油、消防救援等辅助生产建设。
莎车县即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增长。
科教事业
1、目前全乡有初级中学、小学7所,在校生2242人,其中塔吉克族学生498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7%。小学儿童入学率为99.7%,中学入学率为93%,全乡脱盲率达到98%。教职员工121名,其中塔吉克族教师36名,占教师总数的29.7%,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现已有13名塔吉克族学生就读于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对较少数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对7所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改善,3所希望小学由山东人民援建、自治区工行援建、县政协援建,一所学校由乡自筹资金修建,一所学校由国家二期义教修建,乡中学和小学已立项于2006年底7所学校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改善完毕,并达到远程教育教学标准,同年底圆满完成“两基”教育验收。
2、依靠科技,在林果业的管理上下功夫:对果树的科学管理,重点要在“水、肥、虫、形”上下功夫。根据林果业生长的不同时期的生长要求,重点解决了农民对林果业“只种不管”或不会科学管理的问题,要求农民切实掌握林果业每年在什么时候修剪、浇水、施肥、嫁接、整形、病虫害防治。在“三肥四水”的管理上,5月至7月中旬,按照每棵果树主要是核桃树大树施一盆(2-5公斤)化肥,一小四轮农家肥;中等树施一碗(1-2公斤)化肥,一毛驴车农家肥;小树施一把(50-100克)化肥,一坎土曼农家肥的标准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9月下旬—10月上旬按以上要求施基肥,在3月初浇萌芽水,5月浇幼果膨大水,7月浇硬核水,11月浇越冬水;在病虫害防治方面,3月初全面对果树进行普查,主要针对大球和春尺蠖,加大对果树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要采取灭虫、给树干包塑料等措施,11月下旬对所有果树进行涂白,对病虫害以防为主,同时做好防止牲畜或人为的破坏损伤果树的行为发生;适时进行对果树整形修剪,一般在4-5月对幼树进行和整形处理,培养枝短截剪,培养树型。对萌发的野枝进行彻底清除。10-11月,对丰产核桃进行枯病枝和野枝的修剪。
文化卫生
1、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乡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达100%,可以收听(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和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u003c\u003c新闻联播\u003e\u003e节目,同时全天能收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及新疆广播电视台1、2套节目。全乡共有140个广播喇叭,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的目标。乡有文化体育中心,喜歌善舞的维吾尔族群众在茶余饭后、重大节日总会自发组织文体活动。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买西来甫”、“赛乃木”歌舞,展示着当地群众的豪迈与热情,悠扬欢快的“热瓦普”、“杜塔尔”乐声把人带入天堂的意境。通讯四通八达,有直拨电话和移动通讯。已有230户农牧民家庭装上了电话,133名塔吉克族有手机。邮路通往各村农户家。在县上举办的文艺汇演中,该乡表演的塔吉克族歌舞节目“接新娘”、“前进吧、欢乐的孜热甫夏提”、“祝贺”等节目曾获得优秀表演奖和一、二等奖。2003、2004年在全县举行的“诺鲁孜”节文艺汇演中,该乡表演的塔吉克鹰笛舞等几个文艺节目分别获二、三等奖器乐合奏奖。
2、卫生事业取得新发展。该乡有卫生院一座,床位15个。卫生技术人员14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10名,塔吉克族专业技术人员4名(妇女2名),卫生院建有病房10间,门诊万能手术床位2台。村级简易卫生所11个,改善了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各种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农业情况
该乡按照县畜牧业发展思路,要重点发展鸡、鸽等家禽养殖,增加了牛羊养殖户,努力培育了一批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户。
------突出发展多元产业,积极探索多元增收渠道。
该乡气候干燥,戈壁滩占地面积大且土层薄、风沙大,基于这些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业,定植优质核桃6000亩、杏子5600亩、巴旦姆1307亩、枣117亩、石榴40亩等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林。2003、2004年新定植玫瑰花2865亩,实现亩均收入30元,新建大棚30座,棚均增收1000元,新定植阿月浑子400亩。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政策深入人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筹集资金,陆续修建了28.8公里长的水泥防渗渠,39公里长的石砾渠,48个闸、23眼机井,灌溉面积达2.7万多亩。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抗震安居“得民心”工程深入民心。
为全面加强全乡农村住房改造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国家抗震安居工程5年计划帮扶1560户,总投资2340万元,国家预计补贴358.6 万元。农民自筹1981.4万元,2004年修建281户,完成计划的90.9 %,2005年计划修建493户,现已全部动工。2004、2005年两年间共建抗震房774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自然地理
气候特征
水利条件
土壤结构
经济状况
航空建设
科教事业
文化卫生
农业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