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亚帝国是
伊朗古代历史中的一个由蛮族建立的国家,因其王族阿萨息斯家族之名而被中国古史称为安息。
背景资料
这一王朝曾一度以打败罗马前三头之一的
马库斯·克拉苏而蜚声国际,也曾在此后的岁月中逐渐遭到罗马人的反制,日渐倾颓。
到了公元3世纪初,已立国四个半世纪之久的帕提亚终于因国力衰竭而被敌人打败,走下了历史舞台。值得注意的是,消灭阿萨息斯王朝的敌人并非它的世仇罗马人,而是其原来的附庸,此后成为伊朗地区霸主的波斯萨珊家族。
帝国后裔的第二春
波斯人的祖先曾在公元前 550年建立过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但帝国在2个世纪后,即被横空出世的亚历山大大帝攻灭。此后的
波斯本土依次沦为外族的
塞琉西帝国和阿萨息斯王朝统治下的附庸国,丧失了曾经的大国辉煌。
波斯人一定希望能够重拾祖先的荣耀,但势力强大的
希腊人和帕提亚人先后阻止了上述企图。一直到这些异族统治者因卷入与罗马人的争斗无暇他顾,他们才又发现了新机会。
阿萨息斯王朝末年,帕提亚人的统治已陷入危机之中:
罗马皇帝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及卡拉卡拉父子俩,先后在公元2世纪末和公元3世纪初,两次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和米底。罗马大军不仅让帕提亚人在
伊朗地区的威信扫地,更沉重打击了以这两处富庶地区为主要税收的帕提亚国家经济。
曾因一度把控丝绸之路最大中介地位,使得财富滚滚而入的帕提亚国库,此时已告枯竭。国王不得不发行劣质铜币取代昔日含银量十足的德拉克马银币。
为了维系统治,帕提亚诸王加重了对各附庸国的剥削,进一步激起了地方势力的离心倾向。
更糟糕的是,老国王沃洛吉西斯五世(沃洛加西斯五世)死后(公元 191-208年在位),他的两个儿子
阿尔达班五世(公元 208-224年在位)和沃洛吉西斯六世(沃洛加西斯六世,AD 208-228年在位)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漫长而残酷的内战。此举彻底断送了帕提亚中兴的最后希望。
趁着宗主国卷入内战与罗马人战争的良机,波斯人重新举起了光复昔日荣耀的大旗。公元205年(也有说是208年),波西斯地区的原伊斯塔赫尔城安娜希塔神庙祭司帕佩克占据小城奇尔自立。其子阿尔达希尔(公元224-240年在位)则在另一处名为达拉布格尔德的小城遥相呼应。此后数年,帕佩克去世,阿尔达希尔完全统一了四分五裂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波西斯。
公元220年,
阿尔达希尔一世借阿尔达班尼西比斯之战惨胜,无法及时干预东方事务之时,公开向邻近的克尔曼和埃勒迈斯地区扩张。他不仅打败了上述地区的帕提亚附庸势力,还在公元224年春向北进攻
阿尔达班五世的根据地米底。
在米底的南方门户
伊斯法罕,阿尔达希尔大肆劫掠伊一番后,嚣张地向其原宗主国王
阿尔达班发起挑战:
我会在四月的最后三天,到一处称为奥尔米兹达甘的平原等你前来!
显然,无论是出于重振阿萨息斯家族威望的责任,还是解决波斯人威胁的现实考量,帕提亚国王都不得不接受这一严重挑衅。按照古典史料之载,他打开为数不多的国库存余,从米底全境招兵买马。最终于约定时间进抵胡泽斯坦的奥尔米兹达甘平原平原,决定未来
伊朗归属的奥尔米兹达甘平原决战遂就此展开。
一如其固有风格,帕提亚军队全部由骑兵组成。主要为武装到牙齿的具装铁甲骑兵和机动性强的的弓骑兵。这些具装骑兵仍然穿戴由环甲或鳞甲制成的相对笨重的旧式胸甲,以保持其一贯重视的冲击力和防御性。
波斯军队也以骑兵为主力,且同样主打铁甲骑兵和骑射手的配合战术。但他们的重甲骑兵却大多身披看似防御性略逊一筹的
锁子甲。显然,阿尔达希尔选择锁甲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持骑兵在战斗中的灵活性。
由于史料没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我们不知道交战双方军队的具体规模。不过,由于受到尼西比斯战役惨重的伤亡影响,以及诸如苏伦、埃斯巴德巴赫等大贵族势力对国王命令阳奉阴违的影响,
阿尔达班显然不大可能征召超过2万人的帕提亚骑士。
相比之下,已坐拥一半
伊朗高原地区的阿尔达希尔大军规模可能与之相当甚至略有优势。否则他绝无底气向其原宗主国王寻衅滋事。
两支作战风格极其相似的军队就这样开始了彼此之间的决战。也因为他们兵种组织的相似性,两支军队从战斗伊始即未采取守势,而是选择主动互相攻向对方。
双方阵营中的弓骑兵首先向敌人发射
弓箭以达到先期损耗对方精骑的目的。奋勇争先的铁甲骑兵则尽全力在遮天蔽日的箭雨中快速穿插,直至双方接触进入惨烈的肉搏战模式。在看似鲜艳的军旗飘扬的背景下,无数人头和残肢在冰冷的刀锋和
长枪过处滚滚而落,战场上很快就尸骨堆积如山。
最初,交战双方势均力敌。虽然帕提亚人在数量上不占上风,但他们旺盛的士气暂时弥补了数量的劣势。不过,随着战斗的继续进行,帕提亚骑士穿着旧式的笨重盔甲所带来的灵活性不便的缺陷就暴露无遗了。考古学者曾在伊朗菲鲁扎巴德地区附近发现许多萨珊时期的壁画,其中有些描述了波斯骑士在飞驰的战马上用胳膊卡住帕提亚骑士的脖子、将其生俘的战斗场景。显然这是双方战斗经过的真实再现。
于是,在战斗持续一段时间后,帕提亚军队损耗加剧,渐落下风。更严重的是,随着己方损失的加大,帕提亚人的士气逐渐气馁。一些士兵甚至背叛了阿尔达班而加入到阿尔达希尔阵营反戈一击,导致阿尔达希尔军力更加强大。
处于弱势的阿尔达班此时似乎希望通过武将之间的单挑来杀死对方主将,以此改变不利局面。但波斯人对此显然也早有准备。
战斗爆发之初,阿尔达希尔之子,也就是后来的萨珊国王
沙普尔一世就贴身护卫在父亲旁侧,一嗣有危险即可挺身而出。当
阿尔达班的书记官达德赫布恩达德赫奉命前来冲阵时,蓄有长须、身着锁甲、腰配箭囊的沙普尔立即手持一杆
长矛跃上一匹全副甲的战马。这位波斯王子在面对面的单挑
中将同样全副武装的达德赫布恩达德赫刺于马下,显示出极为出众的武勇和胆略。
达德赫布恩达德赫的被杀对阿尔达班阵营士气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目睹此景的帕提亚人再无斗志,全军上下惊惶无措。与此同时,
波斯军队则乘势发起总攻,在己方弓骑兵发射的铺天盖地的箭雨中,阿尔达希尔一马当先从中军中冲出,率领斗志激昂的波斯骑兵彻底击垮了当面的帕提亚阵线。
阿萨息斯王朝的终结
最终,帕提亚国王发现自己已经被波斯军队包围,他与整个帕提亚帝国的最终命运也就此注定。按照一位古典晚期
亚美尼亚作者的记载,阿尔达希尔试图招降
阿尔达班,但帕提亚国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却表现出不愿屈辱求生的骨气:
阿尔达希尔告诫国 王阿尔达班不要再做徒劳的抵抗以让帕提亚人和波斯人自相残杀,因为这个王国已不再保持在阿尔达班手中,而尽为阿尔达希尔所掌控。
他说道:“至于你,如果你顺从我,尽可以生活得无忧无虑,因为我将会赐给你一块土地,让它足够供应你生活所必需的一切物产。你决不应该再亲信任何人挑唆你东山再起的蛊惑,并且要牢记你曾在王宫中对王后所说的预言。”
阿尔达班回头看了看他的亲属,说道:“女人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物!婚姻情爱与其说是愉快还不如说是伤害!”
说完后,他生气地命令他的一个侍卫前去杀死王后,因为他认为后者已经背叛了忠于自己的誓言。随即他转向阿尔达希尔,回答道他宁愿选择去死也不会屈辱地把他的国家交给阿尔达希尔这个奴隶。说完这些话后,他仿佛醉汉和疯子那样突然冲向波斯人。
他打伤了其中很多人,被杀者则更多,并且径直将
长矛掷向阿尔达希尔。后者因为他极其擅长使用
弓箭而且射中的成功率总是很高。所以假装逃跑,却乘追击者不备向其胸膛射出一支箭。拜射手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赐,这支箭不仅戳破了阿尔达班的盔甲,还深深刺入胸膛,最后从背后穿透而出,于是立刻导致了阿尔达班的死亡。
以上叙述由于其作者来自
萨珊王朝敌对的
亚美尼亚,或多或少有丑化阿尔达希尔等
波斯敌人,美化帕提亚国王之嫌。但无论如何,
阿尔达班五世死于此役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另一些
中世纪的阿拉伯史学家也提到他在与阿尔达希尔的单挑中被杀死。随着帕提亚国王最终在战斗中陨落,少数仍然忠于国王的残余帕提亚人大部分都被杀死,只有际少数幸存者逃往各地。这场决定性的战役遂以帕提亚人的惨败告终。
战斗结束后,阿尔达希尔也从马上跳下,走到
阿尔达班的尸体前,将后者头颅踩在脚下。虽然这种粗暴行为并不值得肯定,但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着新的王权已经正式取代了前朝的地位。
奥尔米兹达甘平原战役的结局对
伊朗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很大。对战败的阿萨息斯王朝而言,它在此战中不仅损失了最后的精锐力量,而且失去了战争的主导权。更糟糕的是,此战之后,极具战略价值的米底地区门户彻底洞开,再无抵挡波斯人入侵的能力。而逃脱此难的
阿尔达班五世之子阿萨息斯和此前一直与其争夺王位的兄弟沃洛吉西斯六世只能凭借
巴比伦尼亚并不可靠的阿拉伯地方势力的支持苟延残喘。
相反,获胜的阿尔达希尔不仅在战略上获得了主动。波斯人赢得了诸多原帕提亚附庸国,如阿狄亚贝尼、基尔库克等和东方的苏伦等大贵族势力的效忠,蓬勃崛起之势锐不可当。
奥尔米兹达甘平原之战结束后,阿尔达希尔就对米底发起攻势。
波斯军队迅速夺取了包括埃克巴塔纳在内的诸多重镇,完全隔绝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帕提亚残余势力与其龙兴之地、呼罗珊的原帕提亚行省之间的联系,迫使后者再无法从东方获取能够补充战争损失的优秀兵源。
两年之后公元226年,阿尔达希尔又打败沃洛吉西斯六世,入主帕提亚首都
泰西封,正式建立起
萨珊王朝。公元228年,逃往山区顽抗到底的阿萨息斯王子被俘,并和其他王族成员一起押往泰西封处死,此举也代表了帕提亚王国的彻底灭亡。
笑傲
伊朗400多年的阿萨息斯王朝就此烟消云散于历史舞台。萨珊诸王们则在后者崩溃的废墟上,通过不断地东征西讨,击败了无数先前困扰帕提亚的敌人们,将昔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荣光重现于西亚的土地上。奥尔米兹达甘平原的胜利,则正是他们奠定霸业的关键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