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天然
唐代时期禅僧
丹霞天然(739~824),唐朝禅僧。法号天然,以曾驻锡南阳市河南省)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或丹霞禅师。籍贯不详。
人物简介
丹霞天然(739~824),唐代禅僧。法号天然,曾驻锡南阳(河南省)丹霞山,故称丹霞天然,或丹霞禅师。籍贯不详。原习儒业,应科举途中偶遇禅僧,乃转入佛门。首参马祖道一,后礼石头,随侍三年,披剃受戒,再往马祖,受‘天然’之法号。曾驻锡天台山华顶峰三年,其后至余杭径山参礼道钦。唐·元和年间(806~821)至龙门石窟香山寺,与伏牛自在结为莫逆之交。师曾有烧木佛取暖之奇行,有讥之者,师应答无滞碍,以此为人所知。《五灯会元》卷五云(卍续138·166下)︰‘(师)后于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诃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何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更取两尊烧。主自后眉发堕落。
人物事迹
丹霞和尚怒扔石头。师讳天然,少亲儒墨,业洞九经。初与庞蕴同侣入京求选,因在汉南道寄宿次,忽夜梦日光满室。有鉴者云:“此是解空之祥也。”又逢行脚僧,与吃茶次,僧云:“秀才去何处?”对曰:“救选官去。”僧云:“可惜多功夫,何不选佛去?”秀才曰:“佛当何处选?”人提起人提起茶碗曰:“会摩?”秀才曰:“未测高旨。”僧曰:“若然者,江西马祖今现住世说法,悟道者不可胜记,彼是真选佛之处。”
二人宿根猛利,遂返秦游而造大寂,礼拜已,马大师曰:“这什么来什么什么摩抬”抬抬抬上头,马祖道一便察机,笑而曰:“汝师石头摩?”秀才曰:“若与摩则与某甲指示石头。”马祖曰:“从这里去南岳七百里,石头上石头石头上头,你去那里出家。”秀才当日便发去,到石头参和尚。和尚么:么么什么处来?”对曰:“某处来。”石头曰:“来作什么摩?”秀才如前对,石头便点头曰:“著槽广靡。靡靡执靡役。经一二载馀,石头大师明晨欲与落发,今夜童行参时,大师曰:“佛殿前一搭草,明晨粥後铲却。”来晨诸童行竞持锹,唯有师独持刀水,於大师前跪拜揩洗。大师笑而剃发。师有顶峰突然而起,大师按之曰:“天然矣。”落发既毕,师礼谢度兼谢名,大师曰:“吾赐师父何师父师父”师父曰:“和尚岂不曰‘天然’耶?”石头甚奇之,乃为略说法要,师便掩耳云:“太多也。”和试试试用看。”师遂骑圣僧头,大师云:“这阿师!他后打破泥塑像去。”
师受戒已,而大寂耀摩尼於江西省,师乃下岳,再诣彼,礼谒大寂。大寂问:“从什摩处来?”石头石头上石头上石头上来。”大寂曰:“石头路滑,还弛倒也无?”对曰:“若弛倒即不来此也。”大寂甚奇之。师放旷情怀,涛违顺境,乐乎云水,去住逍遥。至洛阳市,参忠国师。初见侍者便问:“和尚还在也无?”对曰:是看客客看客是看客客。”师曰:“大深远生!”侍者曰:“佛眼觑不见。”师曰:“龙生龙子,凤生凤子。”侍者举似国师,国师便打侍者。师寻上邓州丹霞山,格调孤峻,少有攀者。爰有禅德远来问津,山下遇见师,遂辄申问:“丹霞山在什摩处?”师指山曰:“青青黯黯底是。”其曰:“莫只这个便是不?”师曰:“真师子儿,一拨便转。”次於天台,居花顶峰三载。又礼国一禅师。以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莫逆侣。後於惠林寺,遇天寒,焚林佛以御次,主人或讥,师曰:“吾茶毗,觅舍利。”
主人曰:“木头有何也?”师曰:“若然者,何责我乎?”主人亦向前,眉毛一时堕落。有人问真觉大师:“丹霞烧木佛,上座有何过?”大师云:“上座只见佛。”进曰:“丹霞山又如何?”大师云:“丹霞烧木头。”
师有时到山院寄宿,见老宿共行者同床坐。师父放下衣钵便问讯二人,二人都不顾视。直至来朝,遂见行者将一铛饭向堂中心著,共老宿吃,又不唤师。师亦自向前共吃。行者见师向前,便顾视老宿云:“莫言侵早起。”老宿向老宿曰:“这个行者,何不教伊?大无礼生!”老宿云:“好个人家男女,有什摩罪过?点污他作什摩!”师云:“适来有错放过。”
丹霞天然山的天然禅师,不知是哪里人。他本是一儒生,打算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位禅客,问天然:“您到哪儿去?”天然回答:“赶考去。”禅客说:“赶考怎比得上选佛。”天然道:“选佛的话应该到什么地方呢?”禅客说:“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他那儿是选佛的场所,您到那里去吧。”于是,天然就直奔江西省
刚见到马大师,天然就用手推推帽子的前沿(表示要剃度)。马大师看了一眼说:“南岳石头是你的老师。”天然立刻就到南岳,还是用手推推帽子前沿。石头禅师说:“到草场去吧。”丹霞山就在伙房做了三年的烧火工。
有一次,大伙都在佛殿前铲草,大家都拿锹带锄,只有丹霞天然拿了只盆子,当着石头的面洗起头来。石头见他哈哈大笑,于是为他剃度。
后来,丹霞天然禅师在惠林寺遇上天气奇寒,便焚烧木佛御寒,院主讥讽他:“你怎么可以烧佛像呢?”禅师说:“我烧木想找舍利子。”院主说:“这是木头东西,哪里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不能烧出舍利子,那么把这两座山也拿来烧吧。”
有一次,天然禅师在洛阳天津桥横卧着,正碰上留守郑公出驾,呵斥他,他也不起身。郑公的手下问他什么原因,禅师慢慢地回答:“我是一个无事僧。”留守感到奇特,送给他一束素布和两套衣服,并且每天供给米面,洛阳市居民也都跟着信教了。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