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武(1885年—1941年),原名方运策,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曾任抗日同盟军前敌总司令,著名抗日将领。
方振武在
辛亥革命前夕考入了安庆武备学堂,并加入了同盟会,先后参加了反清起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1921年
孙中山组织广州政府进行北伐,方振武任北伐大队长。1926年,方振武加入了冯玉祥领导的
国民军,担任
国民党第五军军长,征讨北洋军阀,后又先后担任了第9方面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并参加了
二次北伐,攻下了被军阀占领的
济南市后方振武任济南卫戍司令。1929年5月,方振武被任命为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因反对蒋介石遭软禁下狱。直到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下野后才获得自由。出狱后,方振武积极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成立了抗日救国军,北上抗日。1933年5月26日,方振武连同冯玉祥、吉鸿昌等在
张家口市组成了察绥民众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前敌司令部,收复失地。冯玉祥被迫辞职后,抗日同盟军由方振武、吉鸿昌领导,不久,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贼军”,“抗日讨贼军”失败后,方振武被迫出走海外。全面抗战爆发,方振武立即回国,打算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力量,为了重整抗日武装,方振武到
桂林市创办垦牧场,筹集资金,购买枪支,但却遭到了特务的监视、捣乱,不得已,方振武出走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港期间,方振武积极联系海外抗日力量,组织“海外侨胞联谊会”等抗日团体。1941年12月18日,日军侵占香港后,方振武再次返回内地,欲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卫国,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特务暗杀,时年56岁。
吕振羽方振武共事过的开国少将廖运周评价方振武将军:“纵观方振武将军的一生,他不愧是参加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民主斗士;追求真理,拥护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中国共产党
左派;坚持主政抗日,不惜毁家难,血战沙场的将领;长期与中共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朋友;他为推翻帝制,反对新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贡献毕生的精力,表现出强烈的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可贵精神,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方振武,原名方运策,字叔平,1885年生于安徽省寿县瓦埠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时就读于瓦埠小学,因家境贫寒,青年时代曾挑卖凉水。他的曾叔祖方觉生参加过太平天国的抗清斗争,后因战功而被授予王爵。方振武的父亲是则一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的塾师,经常向子侄讲述
苏武、
岳飞、
文天祥等爱国者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为方振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加革命
辛亥革命前夕,方振武考入了
安庆市武备学堂,加入了同盟会,并立志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1907年夏,他与
徐锡麟举义未成,又在1908年11月参加熊成基在安庆领导的马炮营起义,但起义很快就被清军镇压下去,方振武也被捕下狱。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革命军光复南京的战斗中立下战功。1913年,他随
黄兴参加“
二次革命”,率徐州营一营的兵力与数倍于己的
北洋军激战于
江苏省七昼夜,虽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二次革命”失败后,方振武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校学习军事,并见到了孙中山先生。第二年,方振武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7年,方振武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1921年秋,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非常国会”进行北伐,方振武任北伐大队长,率军北上,进军至安徽等地,但北伐最终失败。1924年后,方振武曾一度在
张宗昌部任职。但在认清张宗昌的军阀本质后,方振武在次年发起了起义。1926年,方振武加入了
冯玉祥领导的
国民军,担任
国民党第五军军长。同年秋,方振武参与了冯玉祥在五原的誓师,出兵
潼关县,与
赣州市的
中国国民党军队合力征讨北洋军阀。次年年5月,方振武被任命为国民联军援陕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他率部在猴寨大败了
吴佩孚所属
刘镇华部,解除了国民党杨虎城部和
西安市人民八个月的围困。1928年,方振武部脱离冯玉祥的领导,接受武汉政府的改编,改为第9方面军,方振武先后担任了第9方面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并率军参加了
二次北伐,攻下了被军阀占领的
济南市,后担任济南卫戍司令。
被害入狱
1929年5月,方振武被任命为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在安徽省执政期间,方振武施政导民,革除积弊。在看清
蒋介石专制独裁真的面目后,方振武常与各派反蒋力量联系,也因此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得知此消息后,方振武部的官兵余亚农、鲍刚等率部在安庆、
芜湖市等地举行了兵变。不久,
石友三部也倒戈反蒋。蒋介石认为方振武是兵变的主使策划,于是将其押入了汤山陆军监狱。直到
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日高潮掀起,蒋介石被迫下野后,方振武才获得自由。
抗日救亡
出狱后,方振武积极投入
抗日救亡运动。为了凑足抗日经费,方振武将全部家产变卖,后又又前往
山西省集合旧部,并联络其他抗日队伍,成立了抗日救国军,方振武任总指挥,并举行了著名的“绵山誓师”,在誓师大会上,方振武发表演说,表明了其抗战到底的决心。誓师大会后,方振武即北上抗日,
蒋介石获悉后,对其加以阻挠,
何应钦甚至邀请方振武前往
北平市接任军长职务,方振武对其断然拒绝,并继续北上,对此何应钦调集重兵对其进行堵截,但最终失败。为了摆脱蒋介石等的阻拦,方振武率兵走在长城古道上,历尽艰辛,最后在5月下旬达到了察省宣化地区。1933年5月26日,方振武连同
冯玉祥、吉鸿昌等在
张家口市组成了察绥民众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前敌司令部。并相继收复了宝昌、清源、多伦、商都、
张北县等失地。在此期间,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与日伪军配合破坏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斗争。冯玉祥
被迫辞职后,抗日同盟军由方振武、吉鸿昌领导,不久,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贼军”,兵分三路,向开、冀北等挺进,9月20日抵达
怀柔区。10月,抗日讨贼军受日、伪、蒋三面包围,在炮火、飞机狂轰滥炸下,抗日讨贼军将士终因弹尽粮绝而失败,方振武也因此被迫出走海外。
积极救国
全国抗战爆发,在
威尼斯共和国的方振武将军,得知了国内团结抗日的消息后立即回国。打算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力量,但却因蒋介石的破坏,方振武的良好愿望无法实现。后来,方振武到
桂林市创办垦牧场,筹集资金,购买枪支,欲重整抗日武装,再赴战场杀敌,但却遭到了特务的监视、捣乱,不得已,方振武出走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港期间,方振武著成《对日堡连环战法》一书,并积极与爱国人士来往,联系海外抗日力量,组织“海外侨胞联谊会”等抗日团体。
1941年12月18日,日军侵占香港后,方振武再次返回内地,欲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卫国,但刚进入广东
中山市境就遭到了蒋介石的特务暗杀,时年56岁。
人物评价
吕振羽方振武共事过的开国少将廖运周评价方振武将军:“纵观方振武将军的一生,他不愧是参加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民主斗士;追求真理,拥护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中国共产党
左派;坚持主政抗日,不惜毁家纾难,血战沙场的将领;长期与中共合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朋友;他为推翻帝制,反对新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贡献毕生的精力,表现出强烈的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可贵精神,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抗日名将方振武》一文中评价方振武:“淮上自古多豪杰,方振武便是令安徽人民自豪的民族英杰。他毕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振兴中华奋斗不息,是推翻帝制的民主斗士、抗日救国的先驱、长期与中共合作的爱国将领。”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陵墓
方振武陵墓位于安徽省寿县瓦埠镇瓦埠街道,2017年被评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
方振武故居位于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瓦埠镇老街南街,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