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炳文1927年8月出生,
苗族,苗名:阿炳文大毕仡偻,盛元龙等,汉笔名:炳文龙,龙朝炳,文炳龙等,哲学名:龙克斯,诨名:大炮客,牛皮家,吹鼓手,造粪机,老怪物等。
湖南省花坦县人。代表作《古老话》是研究古代苗民的宇宙观、历法、武器、群姻制、对偶婚制、氏族、部族战争、政治、经济、文化、习俗、
古代史、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人物简介
龙炳文生于1927年8月-逝世于2008年1月15日,湖南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龙门寨人。汉笔名:炳文龙,龙朝炳,文炳龙等,哲学名:龙克斯,诨名:大炮客,牛皮家,吹鼓手,造粪机,老怪物等。苗名:仡阿濮炳文大毕仡偻。别名:盛元龍。
龙炳文代表作《古老话》是研究古代苗民的宇宙观、历法、武器、群姻制、对偶婚制、氏族、部族战争、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古代史、文学史的重要资料。领著《首族生成哲学研究》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哲学体系,拓展了中国古代哲学新领域,填补了历史空白,成了别具一格的哲学派别。领著《苗族装饰艺术》总结了苗族石千年装饰艺术的特点和风格,形成了自己的体系。领著《湘西苗民革屯抗日辑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系统的翔实资料。散文《别有风趣的苗家除夕夜》有八种外文发行世界。小说代表作《官家女》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走向21世纪文学研讨暨定稿会”“94文学新作”
二等奖。报告文学代表作《李梅的头人》在1999年《中国作家》笔会上获
三等奖。《启用德人智人能人,民乐锰矿起死回生》获1999年
湖南省农村社会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56年出任
湘潭大学客座教授,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花坦县l—5届政协委员。
走近龙炳文
素闻龙炳文是一个
苗族“怪杰”。外界传说他充其量是一个乡村塾先生罢了,但本人不以为然。
印象之中,龙炳文是一个常人难以接受的“骚人”(即牢骚满腹之人)。幸运的是,笔者是龙炳文先生的晚辈和小老乡。早几年前,饱经世态炎凉的龙老先生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真希望你们个个成朝天辣,枝枝向上,个个透红。”到后来,“一生老教一年级”,“一生老教一加一的龙炳文”,“教出了一分为三,教出了三位一体,教出了三生万物大奥妙”,“由一个教小学一年级拼音字母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一个
苗族作家、教授。”便想去套个近乎,探其究竟,原因就是他自己年说的:“我是苗族的儿子,我爱苗族。”当问及他的研究材料环境和方法时,他笑而不语,随手递来一本《苗族生成哲学研究》,并在内页慷慨写上“请×××指导”的几个苍劲有力的字样。再后来,本人有幸成为
雷安平、龙炳文先生的入室嫡传弟子,与国内外研究生啃那些《古老话》,而且还是填鸭式的灌输,“火烧黄鳝,烧一节,吃一节。”用龙炳文的话来说:“屡涨极了,才要找茅厕”。从此,方才知道,“在这样艰苦环境下,在这样微薄的经济基础上,在毫无资料的条件下,艰苦跋涉,一生不间断探索研究
苗族文化,确是苗族的凤毛麟角,世上少有。其奋斗精神实在值得钦佩!龙炳文终于从苗族现存的巫教、鬼教、
道教和民俗中挖掘出了许多传统文明的科学
文化遗产,为丰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同时,也证明了
王春瑜先生在《
光明日报》1996年8月8日第7版发表的题为《读刘伯温与哪吒城》中所阐述的观点:“莫把传说等闲看。某些学者把
刘基造哪吒城之类的故事,看成荒诞无稽,而不予研讨;在一些地方志中甚至将魂、扶箕、厕神之类的民俗资料,以封建
迷信目之,一笔勾销。其实,此类资料,保存古代的文化信息,用科学的方法切入,可以移动群山,寻绎出历史发展的脉落,先民沉重的脚印,下层百姓心灵的图象。”这就是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民族文化资源的科学态度。
龙炳文一生坎坷,充满着艰辛,富有传奇的色彩。1927年8月16日,龙炳文降生于
湖南省花垣县弥诺乡(今花垣县民乐镇)的一个
苗族农民家庭,先后经历过家破人亡,成“鬼”成“神”,三次死里余生;1948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立八中,梦想当个作家。那时,他没有条件成为专业作家,于是决心当一名业余作家,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在《湖南文学》发表了小说代表作《龙门寨》,《湖南民间故事》选了他的
儿童文学代表作《黑羊头的故事》后,引起了各方面的注目,他被打成了“一本书主义者”,也就因此抬不起头,但他的坚持业余创作不停笔,只是不我表而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平反复职,历任小学总务主任、校长、中学教员、县文化馆专干等。1980年,他退休,儿女也长大了,他就用微薄的380元月退休工资,创办了民办湘西苗乡文化研究所,全方位研究
苗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代表作有《古老话》获湖南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届艺术
一等奖;小说《官家女》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94文学新作
二等奖;报告文学《李梅的头人》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二十世纪文学创作
三等奖,《启用德人智人能人,民乐会锰矿起死回生》获
湖南省社科院优秀论文奖,《老子与生命科学》被载放《中国优秀创新成果通报》(知识创新成果卷)一书。有《苗族生成哲学研究》、《苗族装饰艺术》、《湖南民革屯抗日辑略》等。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名作家、教授,龙炳文一辈子都在与文字打交道,一辈子抄抄写写,不是在黑板上,就是要在纸上。他能讲一口流利的
苗语,精通苗文,对
苗族哲学、美学、
天文学、
民俗学、
历史学、医学、民间文学、当今文学都有创见。他是苗族文化挖掘整理、研究的奠基人,苗族幸存的基层文化之代表。同时,是一个思维比较特殊,观点独特不同常人,生活比较寒酸可怜的苗族“三奇”人物。现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政协委员、湖南省
湘潭大学客作教授、民办湘西苗乡文化研究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作家协会会员、。有一位外国友人听了龙炳文的事迹介绍后,郑重其事地问道:“请龙先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如此多才薄学”;龙炳文诙诣地回答说:“我是东经大学毕业的”。客人见他如此回答,以为是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便接着问道“先生是哪年毕业的呢?”只见龙炳文指着中国地图湖南湘西所在的位置回答说:“我是东经大学110°(系)的。”顿时客人翘起拇指赞不绝口,会意地笑了。
龙炳文平时没有一丁点儿教授、作家的大架子,始终保持一副乡村“先生”的模样。邻里乡亲一旦有什么红白喜事,他都是每逢必到的热心“帮脚”(意即为帮手)。二十世纪的第一个新春,龙炳文先生热心为一对农村青年写下了“维护礼仪择期限日举行婚典,精挑淑女传宗接代使命”,“欢喜情能替油盐,恩爱心可代酒肉”(注:
湖南省有俗语流行不要油不要盐,找个老婆来过年”)的婚联,可见其童心犹在。同时,他自撰春联以自勉:“寒窗笔耕不求富,冷凳裤穿为人民,耐烦耐烦做神仙,磨炼磨炼学圣人;艰苦三载赚得保姆(指老伴)引孙,奋斗三年赢给得孙崽喊公”;横批分别是:“人民作家;凡尘神仙;风烛残年。”每每望着散发墨迹馨香的《苗族文化集锦》、《生成哲学史》、《老子新泽评》等300多万字的书稿,他总是习惯地抹一下那长溜的白胡须,呷着一小口酒说道:“假如这些书都全部出版了,我出完成自己的使命。”
从龙炳文身上,我看到了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卓越贡献和
苗族文化研究的优秀成果,不禁对龙炳文先生肃然起敬:自古英才多磨难,好事多磨成伟业。
怀念恩师
龙炳文老师因病治疗无效,不幸于2008年1月15日在家中逝世,不觉又一年了。当时我因故,未能参加他的追悼会,这对我讲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龙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仍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我认识龙炳文老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81年8月下旬,我到
乌鲁木齐市参加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回来后,开始着手研究
苗族哲学思想,为了寻找资料,我到校图书馆查阅各种报刊杂志,在翻阅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本60年由
湖南省文联主办的《南风》杂志,我翻阅了几期,发现了几篇反映苗族的“民间文学”,如“开天立地”、“盘古开天地”等,作者是龙炳文,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龙炳文三个字,并知道他是苗族湘西
花垣县人。于是1982年8月初,我亲自到花垣县,在县教育局我初次见到龙炳文老师,并向他说明了来意,他听后很高兴,热情接待我,并在教育局附近的餐馆盛情款待我。晚上他亲自到县招待所我住的房间和我长谈到深夜方才离去。
从此以后,我几乎每年的假期、“四月八”和“赶秋节”都要到湘西龙炳文老师家,登门求教,拜他为师。每次都是十天半月,吃住都在他家,酒肉款待我。在学术上龙老师不仅在理论上给予指导,而且在资料方面也是无私的提供给我,而且还亲自带我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乡村寨去调查访问,对我的文章经常给予指点或修改。我今天在学术上能有成就,与恩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在龙炳文老师的带领下,87年我们第一次合作出版了《湘西苗民革屯抗日缉略》一书。后来我们转向研究
苗族生成哲学,对于湘西的
苗语和苗文我一窍不通,全靠他的注释和翻译,特别是苗族生成哲学的发展历史是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完成的。于是93年我们第二次合作完成了《苗族生成哲学研究》一书出版。这本书出版后,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又开始对苗族九卦《易经》的研究,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第三次合作终于在2002年上半年完成了《\u003c老子\u003e新评与苗族九卦\u003c易经\u003e》一书的初稿,由于经费问题,还未能出版,而他却离我们而去,这真是最大的遗憾。
龙炳文老师,1980年从教师队伍退休后,自费创办湘西
苗族文化研究所,全方位研究苗族,开创苗族研究的新领域。在苗族天文、哲学、美学、
历史学、营养学、
民族学、民间文学和当代文学领域,都有代表作品问世,计有180余万字公开版书刊流入市场。1996年出任
湘潭大学苗族文化研究所客教授。他的民间文学代表作《古老话》,填补中国苗族史的空白;《苗族装饰艺术》总结了苗族六千年的装饰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体系;《湘西苗民革屯抗日缉略》,为国内外研究苗族的学者提供了研究苗族近代史的详实资料。散文《别有风趣的苗族除夕夜》,有八种外文发行于世界。2002年3月27日荣获第五届“世界名人博览会”最佳艺术金奖;世界名人资格审查评委会授予世界名人艺术家
勋章;美国世界名人科学院授予博士勋章。他研究
苗族的多篇论文为
香港中文大学以及
日本、
美国、
加拿大的多所名牌大学图书馆收藏,为世界了解苗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龙炳文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下,在微薄的经费的基础上,在毫无资料的条件下,艰苦跋涉、一生不间断探索研究苗族文化,确是苗族的凤毛麟角,世上少有。其奋斗精神是实在值得钦佩!龙炳文老师终于从苗族现存的巫教、鬼教、
道教中和民俗中挖掘出了许多传统文明的科学
文化遗产,为丰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龙炳文老师,生命虽逝,但精神永存。他热爱党、热爱
社会主义、热爱
苗族。艰苦探索,耗尽一生精力,青丝白发、老态龙钟,把苗族传统文明硕果献给了整个中华民族,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这是龙炳文老师一生心血的结果,也是龙炳文老师一生心血给人类做出的贡献,他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龙老师人格崇高,博学多才,谦逊宽容,无私无畏,敬业求实,亲近随和等,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追忆恩师,我为他优秀的人品而感动;回顾与老师相处的日子,我更深深体会到恩师难忘!忘不了恩师的谆谆教悔,忘不了恩师的悉心照顾,忘不了恩师的深切关怀。恩师未报,遗憾老师已离去,仰天长叹,终身遗憾已铸成。今生惟有以恩师高洁的人格时常观照自己,兢兢业业做事,继续完成恩师未完成的事业,力争告慰恩师的亡灵!
安息吧!龙炳文老师!
2008年11月14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