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紫质
使眼睛产生视觉的化学物质
视紫质,也称为视网膜紫质或视紫素,是眼睛产生视觉的最基本物质,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一种。它存在于眼睛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内,可加强适应对黑暗弱光的敏感度。多喝茶可以补充维生素B1、胡萝卜素等物质,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质的原料。缺乏维生素A,视紫质就合成不足。专家提醒,长时间坐在电脑或电视前,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不放,极易造成视疲劳。有医学研究数据显示,持续用眼1小时,尤其是看电视或电脑,所消耗的视紫质需要休息半小时才能恢复。为避免眼睛疲劳,建议不要持续盯着电视或电脑,最好每隔20分钟左右就快速眨眼5到10次并缓慢深呼吸,连续用眼超过40分钟就应让眼睛休息5到10分钟,中途可眺望窗外远处,也可洗冷水脸,让双眼舒缓一下。
简介
视紫质是人眼视网膜上的杆状细胞内含有的一种特殊的感光物质,是由维生素a视蛋白结合而成的。它呈紫红色,因而得名。如果视紫质减少,就会使眼睛视物不清,干涩难受,常会感到眼睛疲劳、视力减退。
历史
视紫质最早是由德国生理学家Franz Christian Boll在1876年发现的。它平行于细胞膜上,其合成需要维生素A在体内转化成11-顺视黄醛。视紫质基因突变会影响视力,比如夜盲症等。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也有视紫质,但没有和G蛋白耦合,因此不属于G蛋白耦合受体。尽管如此,原核生物视紫质仍然被看作是和GPCR同属一超科。
作用
视紫质遇光即分解,刺激视神经末梢,由视神经把刺激传到大脑,产生视觉。在人体视网膜感光细胞中大概需要45分钟还原,由此可见,视紫质对眼睛视觉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合成
在视觉细胞内由11-顺视黄醛(retinal)与不同的视蛋白(opsin)组成视色素。在感受强光的锥状细胞内有视红质、视青质及视蓝质,杆状细胞内有感受弱光或暗光的视紫质。当视紫质感光时,视色素中的11-顺视黄醛在发生的光异构作用下转变成全反视黄醛,并与视蛋白分离而失色,这一光异构变化同时可引起杆状细胞膜的ca(clo)2+离子通道的开放,Ca2+迅速流入细胞并激发神经冲动,经传导到大脑后产生视觉。视网膜内经上述过程产生视黄醛,虽少部分可经异构酶作用缓慢地重新异化成为11-顺视黄醛,但大部分被还原成全反视黄醇,经血流至肝变成11-顺视黄醇,而后再随血流返回视网膜氧化成11-顺视黄醛,合成视色素。其他视色素的感光过程与视紫质相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
作用
合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