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座落在日本第二大城大阪市。它于1977年11月正式建成开馆,由文部省直接领导。它是日本最大的民族学研究中心,以搜集、保管世界各民族的有关资料,在供社会参观的同时开展世界一切地区的所有民族的调查研究为目的,在世界上已颇负盛名。是欧洲最早的民族志博物馆。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展馆简介
集了世界各地的“物品、人材、信息”。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日本引以为傲的博物馆,这里不仅以地球上的所有地区和民族为对象进行收集和展出,而且进行深入的研究。被昵称为“民博”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座落在日本大阪府“万博公园”内,“民博”的最大特征在于它是一座“研究博物馆”。馆内配有很多研究人员,是日本国内唯一的民族学研究机构。此博物馆收集有关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和文化资料,开展独立的调查和研究,并展出和公开其成果。展览大致分为两大类∶以语言、音乐为切点,介绍世界各地的各民族的文化(主题展);介绍从大洋洲到日本向东环球一周的不同的文化,同时比较日本与其他各国的文化,以重新审视日本文化同其他各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域展)。
概述
日本著名博物馆。在大阪府吹田市日本国际博览会纪念公园内。1974年筹建,1977年 11月 17日部分开放。占地面积40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6平方米(见图)。该博物馆属文部省大学学术局管辖,建制与国立大学相同,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机构,其研究成果通过陈列供参观外,还向大学教师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人员提供资料。所藏文物、标本、资料均由电脑储存,检索管理系统管理。
该馆收藏有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物、标本约11万件,展出约 7000件。陈列室分成大洋洲、美洲、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中北亚、东亚 8个地区,介绍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此外,还设“世界语言文字”和“世界民族音乐”两个专题陈列室。陈列采用组合方式,展品强调露置,以增加渲染力和展出效果。
该馆设有先进的视听装置,有37个录像室和 3个音响专用室,供利用的录像带有1715种,世界各地语言盒式录音磁带有30种,民族音乐磁带有 151种。
博物馆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讨论会。出版《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民博通讯》《民博月刊》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开设于1977年11月,修建在1970年召开的日本世界博览会的旧址上。开设的目的是作为大学共同使用的机构,收集世界民族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和向一般人介绍。常设展区内有将世界按照大地域划分的地域展和以世界语言文化、民俗音乐为题材的展览。另外,博物馆还利用所开发研制的音像放送装置,通过听觉和视觉,向人们介绍世界各国民族多彩的生活习惯和多种多样的语言、音乐等。
资讯
门票常设展420日元
营业时间10点~17点(入馆~16点30分为止)
举行期间地址大坂府吹田市千里万博公园10-1
电话号码06-6876-2151
交通大坂高速铁道万博纪念公园站→徒步15分钟
详细介绍
日本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创立于1977年11日,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它以丰富的藏品著名于世,并且利用现代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给古老的文化注以新鲜的血液,是世界民族文化最巨大的窗口。这个博物馆主要展示的是反映世界各地文化人类学的物品,它收集了5万余件反映世界各民族在劳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文物和标本,向人们展示一幅幅生动的民族画卷。
建立在日本大阪近郊万国博物会纪念公园里的这座博物馆,占地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馆舍是一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4层建筑,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一层是正门大厅,餐厅,机械室,库房;二层是陈列厅,讲演室,语音练习室,办公室;三层是电子计算机室,图书室,资料室;四层是情报分析实验室,影象实验室,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实验室。
该馆在5 7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中,展出展品约7 000件,主要参观路线1500米。它的陈列,就是一部用实物组成的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在这里,它用以传播信息的,不仅是各民族的文物,还有各民族的音和像。它设有最现代化的图象、音响自动输出装置,建有37个录像室、3个音响室;有供使用的录像带1715套,语音盒式录音磁带30种,民族音乐磁带151种。观众可以根据荧光屏指示的文件及资料号码,按动电子计算机上相应的电钮,在荧光屏上马上就可以显示出图象,从音响设备中听到想听的声音。
这个馆共分9个展厅。观众从大洋洲室开始,顺序参观美洲、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中北东亚各展厅。中间还参观音乐和语言两个展厅。这个参观路线,巧妙地安排了观众从大洋洲开始向东绕地球一周,最终到达日本。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好象让观众作了一次环球旅行,从而激起观众的激情。
在参观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珍奇的民族文物。如:大洋洲展厅,面积627平方米,展出了原始居民利用贝壳、鱼骨等作为原料磨制成精巧的鱼钩和针,靠榫头制作的木帆船,用椰子壳制成的器具,用植物茎、叶、皮制成的弓箭和盾牌。非洲厅,面积536平方米,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大量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精美工艺品。欧洲厅,面积212平方米,可以看到法国最早酿酒使用的榨葡萄器。美洲厅,面积290平方米,可以看到复活节岛上的巨大石头人像。南太平洋雅浦岛上闻名于世的一块直径达5米的石币,也陈列在这个闻名的博物馆里。
语言厅,面积411平方米,这是一个很能使人增长见识的展厅。它用“文字”和“语言”两个部分分别作介绍。“文字”部分,可以使观众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和有那些文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是如何。这里展出有各民族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也展出了中原地区古代各种汉字。“语言”部分,主要介绍声学和语法,它将世界上22种主要语族对某些语句的表现方法进行排比,同时观众可以按动电钮,选择想听的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
祈祷与祭祀室中,展示了大量的寿神仪式用品、面具、神象、神等,它们不仅表现了日本人祈祷与祭祀的风俗与仪式,还使我们对世界各地的宗教仪式有所了解。
在乐器展示室里,陈列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乐器,形成一种世界民族文化的“大合唱”。在远古时代,音乐和人类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以致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人类精神、民族性格的完美体现,因而研究各民族音乐和乐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还有一室专门陈列各民族遗留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古代生活中,基本的生活用品代表了他们的文明程度和民族特征,通过这些普通的生活用品,我们可以复原古代民族的生活场景。另外,在此室中,还展示有各民族的服饰。在古代,服饰不仅是取暖的一种用品,也闪烁着一种文化精神,它有着多种功能,也可以作为一种身份的标志。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近些年来所建立的对世界博物馆界有影响的一个重要博物馆。
馆内活动
有一岁,遍布世界各地,各种“永远”是委任,并一直使用。常設展示場の「オセアニア展示」のコーナーでは、赤い色をした「羽毛製貨幣」をはじめとして、いくつかの石貨や貝貨(ばいか)をごいただくことができます。永久展览馆展“大洋洲”现货,红色的“羽毛-金钱” ,如贝壳类及一些石英镑硬币(白族) ,您就可以看到。 これらは、多くの場合儀礼的な目的をもっていて、婚資などの贈答に用いられてきました。这些都是,在许多情况下,仪式的目的,和彩礼,如礼品,并一直使用。
みんぱくは、こうした民族標本資料以外にも、日本の藩札や世界各国の古钱・古紙幣とともに、現行の通貨もいろいろと所蔵しています。闵paku准备这些材料以外的其他种族,宗族注意日本的废纸和其他世界币与旧硬币,许多目前的货币和股票。
この企画展では、館蔵標本資料の若干と、館員から寄せられた約2,100点の中より粋した新旧各時代の貨幣・紙幣のかずかずを、国別・地域別に陳列しています。这个展览,博物馆和一些样品材料,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交由约2100点,在每个时期,从片断的旧的和新的纸币kazukazu国家地区展出。 いろんな「おかね」の设计の多性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きながら、装身具としての用途や、記念性、儀礼性の表象とされる事例があることなど、さまざまな用いられ方についてもご理解いただければと思います。种种“介入”在设计上,我们享受的多样性,和使用作为装饰,纪念,礼貌的代表性和将有个案发生,例如使用也明白你的感受masu 。
最後に、この企画を現させるために、じつに数多くの貨幣と紙幣をご提供いただいた各位にしまして、心より感謝の意を表します。最后,该计划把这么多的法案,以提供金钱和に対しまして,其中可能的关注
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馆史
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欧洲最早的民族志博物馆。该机构最初被称为"Museum Japonicum"(日本博物馆)。这是欧洲首家为显示收集人的手工制品可以比仅仅堆砌珍玩更有意义而设的博物馆。从一开始,该创新性机构便接纳了至少四个基本原则:收集,科研,展示给公众,以及教育性指导。
在1830年代早期,菲利普·弗兰茨·冯·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抛弃了处于革命中的政治动荡的比利时,来到了相对宁静的莱顿大学。过了些年,他的大约5000件日本物品收藏成为了该新博物馆的核心展品。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在莱顿的家——以及他旅居日本八年后带回欧洲的物品——在1830年代向公众开放。荷兰君主此前曾分别于1826年和1832年先后购买了规模较小的Jan Cock Blomhoff以及Johannes Gerhard Frederik Van Overmeer Fischer的收藏。这些收藏被并入西博尔德献给King William I的收藏;这些便成了1837年在莱顿建立后来的民族志博物馆的关键动因。该馆此后演变为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1843年,西博尔德也鼓励其他欧洲人士建立类似正在莱顿发展起来的民族志机构。他鼓吹“创建这些欧洲国家拥有的殖民地的(民族志机构)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机构可以成为理解(殖民地)被统治的人民以及唤起公众及商人的兴趣的一条途径。——所有这些都是众皆受益的有利可图的贸易所必需的条件。”
建筑
该博物馆有三座永久性建筑。位于最东端的是由Jacobus Van Lokhorst设计的原布尔哈夫实验室(Boerhaave Laboratory)(解剖病理学实验室)(1883-1885年),门牌号Steenstraat 1a。现该建筑为博物馆的书店等使用。
位于中心的主楼是原莱顿大学医院(1867-1870年)。该建筑是博物馆的主要展厅所在,地上分上下两层,并有地下层。位于南端尚有一幢小楼。
展厅
现该馆主楼中展厅分布如下:
地下一层:
图书馆
一层(自东至西):
非洲馆
楼梯,衣帽间,问询处,餐厅
大洋洲馆(下层),放映厅
二层(自东至西):
北美洲和北极馆
楼梯,博物馆商店,信息中心,工作室
日本韩国馆
中国馆,大洋洲馆(上层),临时展览厅
馆藏
本馆藏品享誉世界,由一系列杰出的收藏家收集。如今的藏品包括众多来自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物品。为了增加藏品,该馆已经花了巨大心血以获得说明世界文化的历史发展的材料;但是该馆最初的藏品主要还是在日本锁国时期从长崎市的对外贸易港中的小岛——出岛获得的。
该收藏的历史是与荷兰王国的历史相互交织的。国王威廉一世(1772-1843)派出学者奔赴海外为荷兰的博物馆收集材料和信息。1816年,皇家中原地区珍品秘藏(Royal Cabinet of Chinese Rarities)创立。1821年,它扩充为位于海牙的皇家珍品秘藏(Royal Cabinet of Rarities)。经年日久,各种珍玩均被收入该秘藏中,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民族志收藏,特别是分别于1826年和1832年购入的扬·布洛霍夫和菲舍尔的日本收藏,以及此后于1837年购入的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的日本收藏。民族志收藏构成了建立于1837年位于莱顿的民族志博物馆(Ethnographic Museum)的基础,此后该馆即演变为国立民族学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在19世纪下半叶,该馆收藏规模大为扩展。在20世纪的头10年,有关印度尼西亚的收藏增长尤为显著。该馆也自南太平洋、非洲(包括贝宁青铜器(Benin bronzes))、美洲(包括秘鲁陶器(Peruvian pottery)特藏)、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地区收集有价值的展品。但该时期最重要的收获是荷兰国立古物博物馆移交的超出了古代的范围的物品。来自美洲的古董收藏也进入了该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馆获得了来自新几内亚岛、格陵兰和其他地方的收藏。
该馆因其出色的有据可查的藏品而身国际水平博物馆之林。
布洛霍夫收藏
自1817年至1823年,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简写作 VOC)在长崎港出岛的商馆馆长(荷兰语:Opperhoofd,英文可译为chief trader),扬·科克·布洛霍夫(Jan Cock Blomhoff)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顾日本的对西方人的闭关政策(日本锁国),他将他的妻子Titia以及孩子们接往日本团聚。日本人不出所料将他及其全家驱逐出境;但是这一经历确实拓展了他旅居日本期间在大宗商品及其他物品方面的收藏范围。
菲舍尔收藏
约翰内斯·谢赫特·弗雷德里克·凡·奥弗尔梅·菲舍尔(Johannes Gerhard Frederik Van Overmeer Fischer)起初在出岛充当文书,后来被升为pakhuismeester(英文:Package House Master)。在旅居日本期间,他被限制接触日本文化;但是在他自己的联系范围内,他能够获得可观的“普通”物品的收藏,后者被其他人自然而然地忽略掉了。这一收藏于1829年被带回荷兰。1833年,他出版了Bijdrage tot de kennis van het Japansche rijk (Contribu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Japanese State)。
西博尔德收藏
作为一位在长崎市行医(1823年1829年)的西医,菲利普·弗兰茨·冯·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von Seibold)接受了充当报酬的各种物品及文物,后来这些东西在欧洲获得了此前意料不到的学术重视。这些日常物品后来成为他的庞大的民族志收藏的基础,后者由日本人民在江户时代晚期所用的日常家用品,木版画,工具以及手工制品组成。有关该收藏的更多信息被披露于西博尔德的“Nippon”一书中。他的专业兴趣使他特别关注传统日本医学中使用的工具。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展馆简介
概述
资讯
详细介绍
馆内活动
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
馆史
建筑
展厅
馆藏
布洛霍夫收藏
菲舍尔收藏
西博尔德收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