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纯阳观,道教宫观,在
萍乡市西门外,初称纯阳庵。始建于宋代,明清二代屡有修缮和增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逍遥门、云集门、
纯阳殿、慈航殿、三清殿等。观内逍遥门内有一水井,名曰天井,井水甘冽甜美,冬温夏凉,四季不涸,且与观前清泉潜通。属萍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昭萍志略》载:纯阳观始称庵,宋时依岩结茅,及明复以瓦。
天顺年间(1457~1464),知县王施率邑人王廷兰在此建纯阳殿。武宗
正德九年(1514)知县胡佩又增建钟鼓楼。
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增建避尘轩、濯缨亭。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县
王鉴信佛,并将纯阳殿改称横龙寺。
乾隆四十八年(1783),知县胥绳武于此建四奇亭、沈流桥于寺后。至
爱新觉罗·旻宁(1821-1850)重修,
咸丰(1851~1861)又补,成前后两栋(即两庵),布局统一,结构精巧,中间建有别具一格的18拱长廊,连接上下两庵,其建筑形式精细独特。内供佛像,香火不断。历代文人学士,多有题咏。解放前夕,横龙寺衰败,混乱杂驳。至1947年,横龙寺仅有一个和尚,无法管理,便将寺院及其附属田地、山林全部出卖给道教徒李天泰、刘阳映等18名道人。从此,便由道人管理,并改寺庙为道观,即今纯阳观。解放后,纯阳观一度衰落,道人寥寥无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神像被毁,道人都被逐出,纯阳观先后被市郊区农业中学、市商业局疗养院、萍乡铁路部门所占。直至1984年,
萍乡市人民政府协同各方落实宗教政策,才又把纯阳观交由道人管理,并确立为萍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老主持李天泰仙逝,其徒刘阳映嗣其业。几年来,刘阳映率领全观道众,募捐集资,节衣省食,加之自己那独特的医术,特别是治小儿麻痹等,有独到之处,远近闻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其为当地乡邻父老行医看病不辞辛苦的无量功德,感动了地方父老,共同为纯阳观恢复集资。同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历经3载,将纯阳观修葺一新,已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纯阳观,十分壮观。山门上书:“欲寻古迹休疑僻,试饮灵泉亦有缘”。进山门往里,为第一殿,名曰“灵宫殿”,内供
王灵官。“灵官”生得凤嘴银牙,赤面三目,手持金鞭,脚踏风火轮,其形貌英武逼真。
道教谓之“统百万
貔貅之神将”,又谓“开山护法大师”。其像高近2米。“
灵官”右边有逍遥门,左有云集门。过逍遥门,有一井,名曰“天井”,是纯阳观一大景点。井中泉水冬温夏凉,长流不断,与门外清泉相通。井的四周有石刻曰:“倚槛会真帝,临池识化机。流水天然起,游鱼自在缘。鉴开天一色,沼净月孤园。活泼宜观水,飞腾欲问龙”。道出了天井特色。过天井,是纯阳殿,内供“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即
吕洞宾像,道教奉为祖师。
纯阳殿,便是纯阳观别具一格的“18拱长廊”(现存16拱)。每拱长宽各丈余,由下往上,步步升级,很有特色。穿过长廊,便到纯阳观上栋殿宇,上栋有两层殿宇和道众单房、老主持祖堂等。其首殿曰“慈航殿”,内供“大慈大愿观世音菩萨圆通自在天尊”,或谓“慈航道人”,故曰慈航殿。再往里走,便是观内最后一层大殿,名曰“三清殿”。内设“清微天宫”、“禹余天宫”、“大赤天宫”三大神,神龛下分别供奉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像高2米,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其殿雄伟壮观,气势磅薄,殿顶为立体八方莲花圆顶,两旁配有“天窗”对“地池”,其建筑形式别具风格。三清大殿之后,依岩有一古洞,可容上百人。如今,纯阳观正以崭新的面貌,在迎接着五洲四海的香客及游人。
江西
萍乡市横龙洞纯阳观,是一座静雅的坤道院,坐落在江西萍乡城西门外5里处。这里群山叠障,幽僻奇绝,洞四周青翠环绕,内有清泉纵地潜行,涓涓泉水清澈透底,透入阶下而为池。虽不能与遐迩闻名的三山五岳媲美,但以独有的自然风景和别具风格的建筑,亦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