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萝西娅·坦宁
雕塑家
多萝西娅·坦宁(1910年8月25日-2012年1月31日),全名多萝西娅·玛格丽特·坦宁,是一位美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版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出生于盖尔斯堡。她的早期作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强烈影响。坦宁是超现实主义运动和达达派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人,与20世纪艺术大师级人物如马塞尔·杜尚萨尔瓦多·达利、帕布罗·毕加索等都是好友,成为艺术精英圈的女主人。坦宁是一名女性主义者,从不让丈夫恩斯特称她为“妻子”,且终身未育。
传记
多萝西娅·坦宁出生并成长于伊利诺伊州的盖尔斯堡,是安德鲁·彼得·坦宁和阿曼达·玛丽·汉森的三个女儿中的第二个,她的名字是以她的外祖母命名的。她的父母都是瑞典移民。1926年从盖尔斯堡公立高中毕业后,坦宁在盖尔斯堡公共图书馆工作,并在诺克斯学院上学。大学两年后,她放弃了学业,开始追求艺术事业,先是于1930年搬到芝加哥,然后于1935年搬到纽约,在那里她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工作的同时,以商业艺术家的身份谋生。1941年,坦宁与作家霍默·香农短暂结婚,此前两人已经交往了八年。
在纽约,坦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开创性展览《奇幻艺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1936年)中发现了超现实主义。1941年,由于她在时装广告插画方面的创造力和才华,梅西百货的艺术总监向画廊老板朱利安·莱维介绍了她,后者立即提出展示她的作品。莱维为坦宁举办了两次个展(1944年和1948年),并将她介绍给了他在纽约画廊展出的移民超现实主义画家圈子,包括德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
坦宁于1942年在一次聚会上首次遇到恩斯特。后来,他到她的工作室考虑她的作品是否能够包括在1943年在纽约“这个世纪的艺术”画廊举办的“31位女性展”中,该画廊是佩吉·古根海姆所拥有的,当时她是恩斯特的妻子。正如坦宁在她的回忆录中所述,他被她标志性的自画像《生日》(1942年,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迷住。两人下棋,相爱,并开始了一段共同生活的旅程,他们先后去了亚利桑那州塞多纳,然后是法国。他们在纽约住了几年,然后搬到了塞多纳,在那里他们建了一座房子,接待了许多穿越美国的朋友,包括亨利·卡蒂埃-布雷松、李·米勒、罗兰·彭罗斯、伊夫·唐吉、凯·塞奇、帕维尔·切利切夫、乔治·巴兰辛和狄兰·托马斯。1946年,坦宁和恩斯特在好莱坞与曼·雷和茱莉叶·布朗纳一起举办了一场双重婚礼,他们的婚姻持续了30年。1949年,坦宁和恩斯特搬到了法国,他们在巴黎和图林之间分配时间,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回到塞多纳。他们在巴黎和后来的普罗旺斯生活,直到马克斯·恩斯特于1976年去世(一年前他曾遭受中风),之后坦宁回到了纽约。她在20世纪80年代继续创作工作,然后将注意力转向了她的写作和诗歌,直到生命的尽头都在工作和出版。坦宁于2012年1月31日在她位于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101岁。
1997年,多萝西娅·坦宁基金会成立,旨在保存艺术家的遗产,并促进公众对艺术家的艺术、写作和诗歌的更广泛理解。该基金会与2015年在纽约成立的Destina基金会合作,管理和分发多萝西娅·坦宁遗产的艺术品和资产,用于慈善目的。
艺术履历
初踏艺途
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1910年8月25日生于美国盖尔斯堡,20岁只身前往芝加哥学习绘画。5年后,口袋里揣着25美元的她又前往纽约寻梦。1936年12月,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名为“奇妙艺术、达达与超现实主义”的展览轰动全球,坦宁也为这些新锐作品所折服,更意识到超现实主义与自己正在探寻的画风不谋而合,这让她感到很兴奋。除了画画外,坦宁为了糊口也替不少店家画广告画。梅西百货的艺术总监十分欣赏她为公司画的那些时装广告,于是把她介绍给了纽约著名画商朱利安·列维(Julien Levy)。列维对她的作品大加赞赏,并在1944年和1948年先后为她举办了两次个人画展。通过列维,她认识了那些因逃避纳粹而来到美国的欧洲超现实主义画家们。
棋局结良缘
1942年的一天,达达派风云人物、超现实主义创始人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来到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的画室,看到了她那幅名为《生日》的自画像(在画中,上身半裸的她站在数道门前,脚边趴着一只奇怪的生物:带翅膀的狐猴科),并和她一起下国际象棋。一盘棋终了,两人坠入了爱河。
艺术圈“女主人”
1946年,马克斯·恩斯特和坦宁,再加上摄影大师曼·雷(Man Ray)和他的女友朱丽叶·布劳内(Juliet Browner),在纽约一起举行了婚礼。坦宁正式成为这个艺术精英圈的女主人,与安德烈·布勒东(Andre Breton)、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胡安·米罗(Joan Miro)、雷内·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帕布罗·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约瑟夫·康奈尔(Joseph Cornell)、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成了好友,她还曾为舞蹈大师巴兰钦设计了不少演出服。
艺术生涯
除了1930年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度过的三周外,坦宁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她在1940年代的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意象以及她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艺术家和作家的密切友谊,使许多人将坦宁视为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然而在跨越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坦宁早期的作品——如《生日》和《小夜曲》(1943年,泰特艺术馆伦敦)等绘画——是梦幻般情境的精确人物描绘。坦宁在她家乡盖尔斯堡的当地图书馆阅读了许多哥特式和浪漫小说。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充满了虚构的意象,严重影响了她未来多年的风格和题材。与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一样,她对细节的关注和用细腻的笔触建立表面的细节是一丝不苟的。到20世纪40年代末,她继续绘制不真实场景的描绘,其中一些结合了色情主题和谜一般的符号以及荒凉的空间。在这一时期,她与马塞尔·杜尚约瑟夫·康奈尔和约翰·凯奇等人结下了持久的友谊。她还为乔治·巴兰辛的几部芭蕾舞设计了舞台和服装,包括《夜之影》(他的芭蕾舞剧《梦游女》的原始版本,1946年在纽约音乐和戏剧中心首演),并出演了汉斯·里希特的两部前卫电影《梦想能买到的东西》(1947年)和《8 x 8:八个乐章的国际象棋奏鸣曲》(1957年)。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坦宁的绘画逐渐演变,变得不那么明确,更具暗示性。现在在巴黎和法国的Huisemes工作,她开始摆脱超现实主义,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她的作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的形象变得越来越分裂和棱镜化,如《失眠》(1957年,斯德哥尔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所示。正如她所解释的那样,“大约在1955年,我的画布真的破碎了……你可以说我打破了镜子”。
到20世纪60年代末,坦宁的绘画几乎完全抽象,但总是暗示着女性形态。从1969年到1973年,坦宁开始了她所描述的“在软雕塑领域进行了五年的激烈冒险”,专注于一系列三维织物作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更坚硬、更持久的雕塑材料不同的材料。在一次采访中,她表示她的软雕塑象征着“布料作为高尚目的的材料”,并为“柔软而不是硬度”而欢欣鼓舞。其中五件这样的软或“活”的雕塑包括《蒲公英酒店,202号房间》(1970-1973年),现在收藏于巴黎乔治·蓬皮杜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法国时期,坦宁还成为了一位活跃的版画家,在乔治·维萨特和皮埃尔·夏维的工作室工作,并为一些诗人的限量版艺术家书籍创作作品,如阿兰·博斯凯、勒内·克雷维尔、莱娜·勒克莱尔和安德烈·皮耶尔·德·曼迪亚尔格等人。丈夫于1976年去世后,坦宁在法国待了几年,重新集中精力进行绘画创作。到1980年,她已经把家和工作室搬到了纽约,并开始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作时期,她创作了绘画、素描、拼贴和版画。
坦宁的作品在美国和欧洲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括1974年在巴黎国家现代艺术中心(1977年成为乔治·蓬皮杜中心)的重要回顾展,以及1993年在瑞典马尔默市艺术馆和伦敦卡姆登艺术中心的重要回顾展。纽约公共图书馆在1992年举办了坦宁版画的回顾展,费城艺术博物馆在2000年举办了一次小型回顾展,名为《生日及其后》以纪念其收藏了坦宁1942年的标志性自画像《生日》。2018年,马德里索非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由艾丽斯·马洪策划的艺术家作品的重要展览,该展览在2019年移至伦敦泰特艺术馆
作品创作
艺术作品
多萝西娅·坦宁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人生,她的生命是饱满的,她101年的生命里,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离开时,她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诗集和小说,以及在各个时期创作的纸上作品。在整个四五十年代,坦宁画作颇丰,写实的人与物融合梦境般的背景,堪称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除《生日》外,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小夜曲》,现收藏于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
1949年,坦宁和马克斯·恩斯特搬到战后的法国定居。相比艺术风气浓郁的巴黎,他们更喜欢恬静宜居的普罗旺斯。50年代中期,坦宁的画风开始转变。完整的形态被打破,出现越来越多的碎片和棱角,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是“敲碎了的玻璃”。这一时期,她的代表作是《失眠》,完成于1957年,现收藏于斯德哥尔摩现代博物馆。到了60年代,坦宁的画风已完全转向抽象,不过女性意识仍是她坚持不懈的主题。从1969年开始,她涉足软雕塑领域,随后花4年时间完成了名为“帕沃旅馆202房间”的布艺雕塑,现收藏于蓬皮杜中心台湾现代艺术博物馆。
文学作品
坦宁一生都在写故事和诗歌,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于1943年在《VVV》杂志上发表,原创诗歌伴随着她的蚀刻版画出现在限量版书籍《明天》(1964年)和《在肉体和黄金中》(1973年)中。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回到纽约后,她才开始专注于写作。1986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回忆录,名为《生日》,这幅画在她的传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后,它已被翻译成其他四种语言。2001年,她写了一部扩展版的回忆录,名为《两个生命之间:一位艺术家和她的世界》。
在她的朋友和导师詹姆斯·梅里尔(多年来一直是美国诗人学院的院长)的鼓励下,坦宁在80多岁时开始写自己的诗歌,她的诗歌定期发表在文学评论和杂志上,如《耶鲁评论》《诗歌》《巴黎评论》和《纽约客》,直到她去世。她的诗集《目录》和一部短篇小说《裂缝:一个周末》分别于2004年出版。她的第二部诗集《来到那里》于2011年由格雷沃夫出版社出版。1994年,坦宁设立了美国诗人学院的华莱士·史蒂文斯奖,该奖每年颁发10万美元,以表彰在诗歌艺术方面表现出杰出和卓越的诗人。
女性主义者
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坦宁从不让丈夫恩斯特称她为“妻子”,而且终身未育。“我十分反对繁衍后代这事,至少对人类繁衍来说,肯定是这态度。如果能让我来设计的话,男方女方都能怀孕,具体谁怀要丢硬币决定。那样的话,大家平等,没有了强奸,也没有了‘女性艺术家’这种恶心的称谓。”
曲终人散
2002年接受媒体访问时,91岁的坦宁曾幽默地回答:“关于我仍在这儿没走这件事,我能说的,只有抱歉。”2012年1月31日,多萝西娅·坦宁去世,享年101岁。她的离世标志着那场风起云涌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最终曲终人散。人们不会因为坦宁的离去而遗忘那场轰轰烈烈的超现实主义运动,就在她去世前两天,一场名为“奇境记:墨西哥美国女性艺术家的超现实主义奇遇”的大型展览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开幕,坦宁·弗里达(Frida Kahlo)、梅雅·黛伦和露易丝·布尔茹瓦(Louise Bourgeois)等女艺术家的作品首次一同出现在观众面前。
采访
在2002年接受Salon.com采访时,对于:“那么作为一位艺术家,你试图传达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否实现了它们?”坦宁回答道:“我会满足于暗示眼见不一定为实的观点。”对于:“你认为当今一些艺术作品怎么样?”坦宁回答道:“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激怒艺术界。大多数作品直接源自1917年的达达主义。我有一种印象,那就是想要震惊。有那么多人努力超越杜尚的小便池。这甚至不再令人震惊,只是有点悲哀。”在谈到她与恩斯特的关系时,坦宁说:“我是一个孤独者,一直是一个孤独者,天哪,下去,我会继续为您提供帮助。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回答或者任务需要我完成吗?”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传记
艺术履历
初踏艺途
棋局结良缘
艺术圈“女主人”
艺术生涯
作品创作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者
曲终人散
采访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