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芬奇( Peter Finch,1916年9月28日-1977年1月14日)
英国著名男演员,出生于英国伦敦南肯辛顿。他的代表作品包括《
电视台风云》《荧光屏后》《偷天换柱》和《血拼大西洋》等。
1935年,彼得·芬奇开始在正规剧院参与演出,次年开始涉足影坛。1938年,彼得·芬奇凭借《父亲入城》和《1938年的Dave》两部影片中的表现,吸引大众的关注。1949年,他移居
伦敦,成为莎士比亚戏剧首席主演
劳伦斯·奥利弗的门生,很快便在英国戏剧界崭露头角,并相继出演《乐坛双杰》《神父神探》《白毛皮礼服的故事》等影片。随后他凭借《喜欢爱丽丝的城镇》《
血腥星期天》等作品,多次获得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演员奖。其中,《血腥星期天》中的
同性恋医生一角让他获得
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1976 年,彼得·芬奇参演了
米高梅与联合艺术家影片公司合拍的影片《
电视台风云》。1977年1月14日,在该片的推销活动中,彼得·芬奇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于
洛杉矶,一个月后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被授予“最佳男主角奖”,成为
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史上第一位去世后获奖的影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6年9月28日,彼得·芬奇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母亲是家庭妇女。然而,这样一个家庭里出生的他,其童年和青年却写满了不幸。因父母离异,芬奇年仅10岁就被送到澳大利亚的亲戚家。直到几十年后,彼得才发现化学家和著名登山家乔治·英格尔·芬奇并不是他的亲生父亲。彼得在法国、
印度和澳大利亚长大,并于1930年代在那里开始了演艺生涯。他在话剧团演出,出演了几部澳大利亚电影,并成为受欢迎的广播演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澳大利亚武装部队服役,然后重返演艺圈。他组建了 Mercury Mobile Players 话剧团,1948年与该剧团的一场演出给劳伦斯·奥利维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与芬奇签订了个人合同。
演艺经历
1938年,彼得·芬奇以《父亲入城》和《1938年的Dave》两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而一鸣惊人,成为
大洋洲影坛最有影响的明星。这期间,他还成了一名业余
电影评论人士,不时利用在电台做兼职播音员的机会,向听众评点一些
英国电影。由于
爱慕英国的艺术文化,彼得·芬奇于1949年移居
伦敦。几年来,他在戏剧、广播、电视和电影领域工作,但在与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合作出演好莱坞电影《大象漫步》(1954年)后,他更专注于电影工作。芬奇在《爱丽丝小镇》(1956年)中饰演马来亚(现为
马来西亚)的澳大利亚战俘,为他赢得了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五项最佳男主角奖中的第一个。
彼得·芬奇在《温多姆之路》(1957年)和弗雷德·津尼曼的《
修女传》(1959年)中都扮演了一名医生,后者由
奥黛丽·赫本主演。芬奇在
华特·迪士尼制作的《绑架》(1960年)中饰演艾伦·布雷克·斯图尔特,他在《奥斯卡·王尔德的审判》(1960年)中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后来,他在政治剧《约翰尼的爱》(1961年)中作为女性化议员赢得了赞誉。他的其他著名电影包括《吃南瓜的人》(1964年)和《
远离尘嚣》(1967年)。1972年,芬奇因在
约翰·施莱辛格的《
血腥星期天》(1971年)中饰演
同性恋医生而获得
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1976年,
米高梅与联合艺术家影片公司合拍的《
电视台风云》中让他英名永存的播音员彼尔便是这样一个角色。因收视率不高,播音员彼尔将遭解雇,他急中生智在一次播报中宫称:自己将被解雇,并将在下次播报节目时自杀。这条新闻引起的混乱,歪打正着使彼尔的新闻播报收视率直线上升。然而因在节目中揭露广播公司与某国的肮脏交易,彼尔在播报节目时却突遭枪杀。影片拍完后,芬奇在对该片的推销活动中,因心脏病突发猝死。这和《电视台风云》中彼尔的结局似乎有些巧合。该片同时还获得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剧本等四项大奖,在1976年度奥斯卡大奖的评选中,评委们第一次打破惯例,将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颁给了一位已过世的演员。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彼得·芬奇的父亲是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母亲是家庭妇女。在他10岁时,父母离异,彼得·芬奇被送到澳大利亚的亲戚家。
感情生活
1943年,彼得·芬奇与芭蕾舞演员Tamara Tchinarova结婚。这对夫妇在几部电影中合作过。1948年与有夫之妇
费雯·丽发生婚外情。1950年,他与第一任妻子有了一个女儿,名叫Anita。1959 年,在他与女演员薇薇安·利 (
维维安 Leigh) 发生婚外情后,他们分道扬并离婚。1959年,他与女演员
约兰德·特纳(Yolande Turner)结婚,育有两个孩子
萨曼莎·史密斯(Samantha)和查尔斯·彼得(Charles Peter)。在此期间,他与歌手
Shirley Bassey(Shirley Bassey)发生了婚外情。彼得·芬奇和约兰德·特纳(Yolande Turner)于1965年离婚。1972 年,他与 Mavis “Eletha” Barrett 结婚,他们有一个女儿,名叫
戴安娜王妃。1977年,她代表已故丈夫彼得·芬奇接受了奥斯卡追授的最佳男主角奖。
主要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于
荣誉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于
后世纪念
澳大利亚作家兼记者乔治·约翰斯顿(George Johnston)在对彼得·芬奇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详细研究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彼得·芬奇的
传记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在《太阳先驱报》上。1980年,作家伊莱恩·邓迪(Elaine Dundy)出版了一本关于彼得·芬奇的传记,名为《Finch, Bloody Finch: A Biography of Peter Finch》。同年,他的妻子还出版了她关于他们共同生活的叙述,题为“Finchy:My Life with Peter Finch”。他是乔治·约翰斯顿(George Johnston)的小说《一无所有地清洁稻草》(Clean Straw for Nothing)中阿奇·卡尔弗顿(Archie Calverton)角色的灵感来源。
人物评价
对于彼得·芬奇最著名的角色,在《
血腥星期天》和《网络》等勇敢的电影中,他并不是导演的首选。但是一旦他居住在一个角色中,它就属于他。他的演技有一种正常的感觉,仿佛他自然而然地从场景中跳出来,无论是多塞特郡的乡村、美国电视台、马来亚战俘营,还是
北极圈。(Aliya Whiteley评)
芬奇的演技常常与华丽相反。他似乎很合适;没有努力。他的角色经常涉及等待某事发生,但当他爆发出爱或愤怒时,这是毁灭性的。高高的发际线和戴着兜帽的眼睛传达了一种小心翼翼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对电影的世界做出了反应。他是一个演员的冰山,在表面之下有很多东西。这种复杂性很少见,他在电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电影对观众的要求不仅仅是他们的注意力。(Aliya Whiteley评)
彼得·芬奇被他的朋友和同事称为“芬奇”(Finchie),显然他朴实无华,不受名声的困扰。对他来说,表演就是一切。他说,“好的演技应该教会人们理解而不是评判”,而这正是他在最佳角色中取得的成就。他的角色并不总是讨人喜欢,但无论他们何时何地,你都可以理解他们。他使它们成为现实。(Aliya Whiteley评)
参考资料
彼得芬奇.famechain.com.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