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把镇
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下辖镇
四把镇坐落在九万大山南麓苗岭山脉脚下。全镇总面积291.33平方公里,共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34359人,素有佬山乡之称。
历史沿革
贞观四年(630年),置天河县,治今镇里胜村旧县屯,隶同年置的粤州
唐乾封年间(666—668年),改隶宜州区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隶龙州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隶宜州。
唐元和八年(813年),天河县迁治今天河镇。
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思禄乡,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1952年,天河县并入东门镇,初分为第二区和第三区,后两区合并为四把乡。
1958年8月,设四把公社。
1962年10月,复设四把乡。
1968年11月,复改为四把公社。
1984年10月,四把公社改乡。
1992年,四把乡改为四把镇。
2005年8月撤销下里乡并入四把镇。
四把镇因镇政府驻四把社区四把街而得名。
行政区划
1985年,原四把乡辖19个村委会。
1989年,原四把乡设13个村公所、164个村委会。
2011年末,四把镇辖四把、里宁2个居民委员会,新印、大新、思平、思民、思艾、德能、石门、龙马、双寨、 、地门、甘棠、大山、集环、棉花、里胜、里乐、里江、马安、长春、新安、大同2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16个村 (居)民小组。
截至2021年8月,四把镇下辖3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四把社区、下里社区、里宁社区,新印村、大新村、思平村、思民村、思爱村、德能村、石门村、龙马村、双寨村、大山村、地门村、甘棠村、集环村、棉花村、里胜村、里乐村、里江村、马安村、长春村、新安村、大同村。镇人民政府驻四把街4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把镇地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部,东、北接东门镇,西邻天河镇,南交宜州区三合乡、刘三姐镇。行政区域面积291.3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四把镇境内为山区、丘陵地带,地势东南略平、西北山高坡陡,中部比较平旦开阔。
气候
四把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402.5小时,时数最多为8月,最少为2月,年平均气温18.9°C,最高年为19.5°C,最低年为18.1°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8°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C。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毫米。春季降雨量524毫米,占年降雨量29.31%,夏季降雨量772毫米,占47%,秋季降雨量262毫米,占17%,冬季降雨量只有149毫米。严冬期短,无霜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农作物。
水文
四把镇境内有红星至双寒,里胜至里江两条小溪流。
自然灾害
四把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冰雹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0.4次,主要发生在6—7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于1994年6月13—16日,境内连降暴雨,四把镇双寨片洪涝成灾,3000多人被洪水围困于山上三天三夜,转移灾民1600人,临时异地安置灾民1600人。全镇因灾造成民房倒塌600多间,经济损失400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四把镇耕地面积39570亩,人均0.71亩。
人口
2011年末,四把镇辖区总人口5584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00人,城镇化率10%。另有流动人口1200人。总人口中男性28525人,占51%;女性27318人,占49%;14岁以下7260人,占13%;15—64岁45313人,占81%;65岁以上3270人,占6%。总人口中以仫佬族为主,达39809人,占68%;壮族11050人,占19.8%。2011年,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8‰。截至2020年,该镇人口为343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四把镇财政总收入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9%。人均财政收入112元,比上年增长1.5%。
截至2019年末,四把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6个。
农业
2005年,四把镇大牲畜年末存栏22078头,其中牛23233头,马1545匹;出栏8442头,其中牛3960头、羊2933只;生猪存栏34236头,出栏35014头;家禽存笼家禽19.77万羽,出笼17.56万羽;蚕茧产量1250吨;渔业养殖面积101公顷,水产品297吨,肉类总产量3522吨,农牧渔业总产值11474万元。
2011年,四把镇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28%。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黄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8138吨。其中水稻8145吨,玉米4156吨,其他5837吨。经济作物以甘蔗、野生毛葡萄桑蚕木薯烤烟为主。2011年,甘蔗种植面积12270亩,产茧52581吨;野生毛葡萄种植面积12960亩,产量2720吨;桑蚕种植面积13080亩,产量13479吨;木薯种植面积3900亩,产量3622吨;烤烟种植面积1830亩,产量19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6036头,年末存栏23741头;牛饲养量10600头,年末存栏7008只;羊饲养量4600多只,年末存栏2700只;家禽年饲养量11.46万羽。
工业
2005年,四把镇全镇工业总产值6100万元。
2011年,四把镇煤炭开采21口井,石场8个,木材加工厂6个,化工冶炼厂1个,红砖建材厂6个,水泥厂2个。2011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0%。
商业
2011年末,四把镇有商业网点216个,从业人员31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城乡农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2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四把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全额7.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各项货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邮政电信业
2011年末,四把镇邮政业务总量653万元,其中纯收入6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23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5年,四把镇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教职工128人,在校学生1900人;有15所村完全小学,15个教学点,教职工296人,在校学生3180人。
2011年末,四把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60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11所,在校生4436人,专任教师2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2人,专任教师8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四把镇有文化站1个,村、屯文化活动中心共23个,老年文娱活动中心1个,业余文艺队2支。各类图书室25个,藏书12000多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660户,入户率9.7%。
2011年末,四把镇有体育场地13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四把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2个;病床22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4张;固定资产5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8名,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038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四把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4户,281人,支出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178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33户,6760人,支出502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8%。城镇医疗救助28人次,支出13200元;农村医疗救助380人次,支出45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041人,金额35.30万元,比上年增长60%。2011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有敬老院2所,五保村7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68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880人,参保率25%。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四把镇有邮政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0.5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门,固定电话用户1200多户,电话用户普及率70%;移动电话16500多部,宽带接入380多户。
交通
2011年末,四把镇有镇区客运站1个;镇区为宜州区和自治县西半部乡镇交通咽喉,日过往客运汽车68班次,日均客运量1496余人次。辖区内黔桂铁路支线岔罗铁路、罗城至宜州二级公路和2017年开工建设的河池至桂林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
主要景点
四把镇有四把红七军佛子坳战斗旧址、下里刘三姐出生地、下里韦一平故居、下里元村保卫战旧址、下里旧县遗址、下里官岩石刻旧址、“姚村勇岩惨案”旧址等名胜古迹。四把镇生态旅游风光主要有四把睡美人、四把龙潭夕照、阴阳天坑、下里木蓝风光、三姐桃花园林、元村风光、千亩毛葡萄长廊等原生态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四把镇土特产品有传统工艺煤砂罐,产地在四把社区三堆等地,所产煤砂罐以煤矸石和黏土等原料混合经拉坯煅烧而成,质地坚硬,经济实惠,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煤砂罐广泛运用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可烧成水缸、花盆、还可用于做饭烧菜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金融业
邮政电信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交通
主要景点
地方特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