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上校,曾刺杀希特勒
施陶芬贝格,全称:克劳斯·菲利普·玛利亚·申克·冯·施陶芬贝格伯爵(Claus Philipp Maria 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1907年11月15日—1944年7月21日),二战时期德国陆军上校,曾策划、实施刺杀希特勒的行动。
施陶芬贝格出身于德国的老牌贵族之家。1926年中学毕业后,施陶芬贝格投身军界,加入班贝格第十七骑兵团,之后陆续在汉诺威骑兵学院和柏林陆军大学进修,并在毕业后担任德国第一轻型师的参谋部副官,参与了德国入侵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占领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施陶芬贝格相继参加了波兰法国等战役,并在德国对法作战时被授予一等铁十字勋章。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施陶芬贝格担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在苏联负责在战俘中组织俄罗斯“志愿”部队,也在此时期接触到了意图推翻阿道夫·希特勒的密谋分子。1943年1月1日,施陶芬贝格升任中校,并在德军突尼斯撤退时被美国军队轰炸机炸成重伤,失去了右手、左眼和左手的两根手指。康复后,他回到柏林担任德国陆军中央办公厅参谋长。
到柏林履职后,施陶芬贝格很快在密谋集团中取得了领导地位,为保障政变成功制定了瓦尔基里计划,并得到了一大批掌握兵权的现役军官的支持。1944年6月,施陶芬贝格晋升上校,转任德国驻防军参谋长,该职位不但使他可以给驻防军发布命令,而且使他可以直接见到阿道夫·希特勒,为发动政变和刺杀行动都提供了便利。施陶芬贝格在经历7月11日和15日两次刺杀希特勒失败后,7月20日,希特勒再次召见他到狼穴(Wolfsschanze,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的军事指挥部)汇报补充兵员的情况。当天12点42分,施陶芬贝格成功引爆了放置在会场的炸弹,并回到柏林启动政变。但希特勒在爆炸中仅受了轻伤,并由于德国驻防军司令总司令弗雷德里希·弗洛姆将军的叛变导致政变失败。施陶芬贝格于7月21凌晨在班德勒大街的陆军部大楼的后院墙前被枪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很多年后,德国民众和舆论还认为施陶芬贝格的刺杀事件是军队内部的争斗。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有一半以上的德国人把施陶芬贝格看成是叛国者。但在此之后,德国民众逐渐接受了这些人是反抗纳粹、拯救德国的英雄的观点。为了纪念施陶芬贝格,每年的7月2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都会举行刺杀希特勒的纪念活动。当天,德国国防军都会在施陶芬贝格当年被处死的地方举行新兵入伍的宣誓仪式。此外,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以及发行的纪念邮票纪念币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刺杀行动六十周年之际,在纪念仪式上盛赞:“施陶芬贝格是自由、民权与欧洲统一的先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当时的世界展现了一个不同的德国,一个优秀的德国,一个民主的德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施陶芬贝格1907年出生在巴伐利亚州的耶廷根(Jettingen),他有两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双胞胎哥哥,波图德(Berthold)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他自己也是双胞胎,但是弟弟康拉德(Konrad)生下来就夭折了。施陶芬贝格的家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起源于德国西南部地区士瓦本(Swabia)地区。施陶芬贝格的曾祖父,弗朗茨·路德维希·申克·冯·施陶芬贝格(Franz Ludwig Schenk von Stauffenberg)男爵,是巴伐利亚州王室世袭顾问,1874年被路德维希二世国王升为伯爵。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Alfred)在符腾堡国王的军队中获得少校军衔,从1908年开始担任符腾堡末代国王威廉二世的管家,并在1918年威廉二世退位后继续管理王室的财产,直到1928年退休。施陶芬贝格的母系也是贵族,母亲卡洛琳娜·冯·于克斯屈尔-居伦班德伯爵夫人(Caroline Countess von Uxkiill-Gyllenband)来自普鲁士王国新教贵族家庭,是传奇将军奥古斯都·格奈泽瑙元帅的外孙女。父亲退休之前,施陶芬贝格与家人们长期生活在位于斯图加特足球俱乐部的父亲的官邸。
施陶芬贝自幼喜好驰骋养马和体育运动,也热爱文学和艺术,博览群书,涉猎颇广。他在青年时代接受了诗人斯蒂芬·格奥尔格的浪漫神秘主义影响。施陶芬贝格一度想以音乐为职业,后来又想当一名建筑师,但最后还是打算成为一名军人。为此,施陶芬贝格于1926年3月通过中学期末考试,从斯图加特的艾伯哈德-路德维希中学毕业,并取得了成为军官的资格。同年4月1日,他加入班贝格第十七骑兵团成为了一名见习军官。之后,施陶芬贝格先后进入德累斯顿步兵学院和汉诺威陆军骑兵学校学习。在以总排名第六、骑兵军官排名第一的成绩从汉诺威陆军骑兵学校毕业后,施陶芬贝格回到班贝格,1930年1月1日被授少尉军衔。1933年5月1日,又晋升为中尉。期间,施陶芬贝格与妮娜结婚。
1934年10月1日起,施陶芬贝格在汉诺威陆军骑兵学校担任训练军官、副官。1936年10月6日,他被送往柏林陆军大学学习。第二年1月1日,晋升为骑兵上尉。1938年6月25日,施陶芬贝格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同年8月1日,他被派往乌珀塔尔第一师担任军需官,职责包括供应(燃料、武器、弹药、车辆、食品、医疗物品、运输)、设备、宿舍组织、动员、疏散、内部政治和新闻联系以及反间谍活动。
战争负伤
1938年9月,施陶芬贝格随队伍进入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不久,他所在的师又被编入由格尔格·隆德施泰特将军指挥的南部集团军群,进攻波兰。施陶芬贝格从1939年11月1日起被永久派往野战总参谋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法国,施陶芬贝格所在的第六装甲师(1939年10月18日起乌珀塔尔第一师更名为第六装甲师)参加了此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施陶芬贝格接受了参谋部组织处的任命,为军队的高级部门、后续部队和占领地制定组织和结构。5月31日,施陶芬贝格由于工作出色被授予一等铁十字勋章,并被调往陆军总参谋部第二处。1941年1月1日,施陶芬贝格晋升少校。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施陶芬贝格负责在苏联战俘中组织俄罗斯“志愿”部队,并在接下来的十八个月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苏联。党卫军在俄国的暴行让施陶芬贝格看清了希特勒的本质。此时,他在苏联又遇到了汉宁·冯·特莱斯科夫(Henning von Tresckow)和施拉勃伦道夫——两个决心刺杀希特勒的密谋分子。在他们的影响下,施陶芬贝格也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密谋分子。
1943年1月1日,施陶芬贝格晋升中校。德军伏尔加格勒失败后,施陶芬贝格于1943年2月被调往北非战争,担任在突尼斯的第十装甲师的高级参谋。他参加了凯塞林山口战役的最后阶段,此役,第十装甲师把美军赶出了山口。4月初,突尼斯战役行将结束,德军撤离非洲。4月7日,施陶芬贝格随队从比亚塞鲁蒂吉安撤往玛佐那。在带领几辆装甲车穿越艾尔海法通道到达赛博海特和沙比塔-肯塔迪通道间狭窄地带时,施陶芬贝格的指挥车被美军轰炸机击中,他本人身负重伤,因此失去了右手、左眼和左手的两根手指。
组织筹备
由于伤势严重,施陶芬贝格被送往慕尼黑第一总医院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施陶芬贝格伤势逐渐好转,他写信给时任德国陆军办公厅主任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Friedrich Olbricht)将军,要求康复后重新服役。1943年9月底,施陶芬贝格回到柏林,担任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的参谋长。他开始练习用一字夹引发炸弹,并由于建议新政府的具体观点很快在密谋集团中取得了领导地位。此外,施陶芬贝格还拉拢了一大批掌握兵权的现役军官,其中包括时任西线B集团军司令的埃尔温·隆美尔
在此期间,施陶芬贝格还与密谋集团成员一起制定了瓦尔基里计划,具体内容是:一旦在柏林和其他大城市服劳役的外国劳工暴动时,德国国内驻防军就接管这些城市的治安工作。这让密谋集团在阿道夫·希特勒被暗杀后,国内驻防军可以顺利接管首都等大城市。而且由于施陶芬贝格十分重视控制首都的行动时间,要求在计划开始最初的两个小时内,陆军部队必须夺占全国广播总局和两个本市电台、电报局、电话局、总理府、政府各部和党卫队—秘密警察总部;及时逮捕包括约瑟夫·戈培尔在内的在柏林的纳粹重要人物;并且第一时间切断狼穴的对外联系。在制定控制柏林的计划之外,施陶芬贝格等人还起草了给各军区司令的命令,指示他们如何接管辖区的行政权、镇压党卫队、逮捕纳粹首要分子和占领集中营。
密谋活动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使柏林的密谋集团陷于混乱,其中很多人认为执行原来的计划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但以施陶芬贝格为首的年轻人通过与时任第二军团参谋长特莱斯科夫交流下,坚定了实施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决心。不久,密谋集团的重要人物莱伯和莱西维恩先后被捕,让施陶芬贝格意识到密谋集团有可能很快败露,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立即采取刺杀行动。
错失机会
1944年6月,施陶芬贝格晋升为上校,并被任命为德国驻防军总司令弗雷德里希·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职位不但使他可以以弗洛姆的名义给国内驻防军发布命令,而且使他可以经常直接见到阿道夫·希特勒,为刺杀行动提供了便利。7月11日,施陶芬贝格被叫到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的住所向元首报告关于急需的补充兵员的供应的问题。他携带了一颗炸弹,准备在汇报是炸死希特勒、赫尔曼·戈林和希姆莱。但由于希姆莱没有出席会议,导致此次行动被取消。接着,7月15日,施陶芬贝格又奉命到狼穴向希特勒汇报补充兵员的情况。此次,密谋集团决定只要除掉希特勒。当天下午1时,施陶芬贝格向希特勒作了兵员补充的报告后,离开会场打电话用暗语告知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希特勒在场,准备引爆炸弹实施刺杀。但当他回到会场后,阿道夫·希特勒已经离开了会场,且没有再回来。这次的刺杀行动也失败了。
计划实施
在两次行动失败后,7月16日,施陶芬贝格邀请了一些密谋集团中的亲朋好友到家中,经过讨论,大家都下定决要结束希特勒的生命。随后,由于泄漏了风声,施陶芬贝格决定在7月20日,其再次去狼穴向希特勒报告关于编组新的“人民步兵师”的进展情况时实施刺杀行动。
7月20日早,施陶芬贝格携带装有定时炸弹的公文包在其副官维尔纳·冯·海夫滕(Werner von Haeften)中尉的陪同下,乘机从柏林前往狼穴。到达后,由于施陶芬贝格是阿道夫·希特勒本人亲自召见的,所以没经过什么检查就顺利进入狼穴的内部。早餐后,施陶芬贝格与狼穴通讯处长弗里茨·菲尔基贝尔将军(密谋集团中的关键人物之一)约定,让其随时准备把爆炸的消息迅速传给柏林的密谋分子,以便立即开始行动;紧接着就切断狼穴所有的电话、电报无线电交通,让狼穴同外界隔绝。
中午十二点时,施陶芬贝格被告知,原定下午1点的会议提前到12点半举行,理由是希特勒要会见在下午2点到达的贝尼托·墨索里尼。因此,施陶芬贝格在去会场的路上以要取帽子和皮带为由回到会客室迅速启动了公文包中的炸弹,将其设定在10分钟之内爆炸。进入会场后,施陶芬贝格将公文包放在会议桌的厚实的桌腿旁靠阿道夫·希特勒的一侧,距离希特勒大约6英尺远的地方。此时是12点37分,距离炸弹爆炸还有5分钟。随后,施陶芬贝格偷偷溜出了会场。而就在他离开会场后,参会的陆军副参谋长豪辛格将军的参谋长海因兹·勃兰特上校因为想更加清楚看地图,而将施陶芬贝格的公文包从靠近希特勒的位置移到了厚实的桌腿后边。12点42分,炸弹爆炸了。
爆炸造成了四人死亡、多人受伤。由于在爆炸时,希特勒的整个身体都俯在桌子上,桌面就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临时盾牌。因此,阿道夫·希特勒并未被炸死,只是受了轻伤,他当时因脑震荡而一度失去知觉,双耳的鼓膜被震破,右肘挫伤,双腿烧伤,皮肤灼伤,前额也有伤口。
失败身亡
施陶芬贝格溜出会场后与菲尔基贝尔在距离会场200码远的第88号地下室的办公室前目睹了爆炸。之后,施陶芬贝格和他的副官海夫滕中尉通过话术掩盖,顺利通过了三道关卡,离开了狼穴,并乘坐飞机前往柏林发动瓦尔基里计划。爆炸发生后,菲尔基贝尔将军立刻电话告知在柏林的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这一消息。但是由于线路不好,加之菲尔基贝尔讲得非常含蓄,奥尔布里希特因没有得到阿道夫·希特勒确切的死讯而未敢启动瓦尔基里计划,因此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下午3点45分,施陶芬贝格的飞机在柏林朗斯多夫机场着陆,他一下飞机就给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打电话,告诉他阿道夫·希特勒被炸死了,让他赶紧实施“瓦尔基里”计划,发动政变。奥尔布里希特的参谋长梅尔茨·冯·基尔海姆上校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接连发布了几道命令,奥尔布里希特也随即向弗雷德里希·弗洛姆报告计划已经启动。但当弗洛姆电话联系狼穴,得知希特勒只是受了轻伤后,便决定叛变,随即发布命令逮捕施陶芬贝格等人。但很快,弗洛姆被密谋集团制服,关在他的副官的房间里。
政变开始后,柏林驻军司令冯·哈斯(von Hase)将军命令柏林卫戍营营长奥托·雷默尔(Otto Remer)少校立即封锁威廉街的各个政府部门,然后逮捕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结果戈培尔用办公室直通“狼穴”的专线接通了阿道夫·希特勒的电话,雷默尔听出希特勒的声音,立即接受希特勒镇压叛乱的命令。他迅速占领柏林卫戍司令部,逮捕了哈斯,接着派出巡逻队阻挡任何向柏林进发的部队。18时30分,德意志广播电台广播有人企图行刺希特勒,但已失败。深夜,德意志广播电台发表了希特勒的广播演说。
随后,以冯·德尔·海德中尉为首的陆军部大楼的中下极军官经过枪战后逮捕了施陶芬贝格和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等四人。7月21日0时21分,在经过简短的审判后,弗雷德里希·弗洛姆下令将施陶芬贝格等四人在班德勒大街的陆军部大楼的后院墙前被枪决。
人物评价
民众与舆论的评价
从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很多年后,德国民众和舆论还认为施陶芬贝格的刺杀事件是军队内部的争斗。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有一半以上的德国人把施陶芬贝格看成是叛国者。但在此之后,德国民众逐渐接受了这些人是反抗纳粹、拯救德国的英雄的观点。
负面评价
1944年7月21日,德国和西班牙的多家报纸报道了刺杀行动。德国《人民观察家报》的报道:“怀着对命运的深深感恩,我们看到背叛和无耻没有像预计那样得逞。”西班牙《Ya报》的报道:“根据德国官方声明,刺杀希特勒的阴谋已经遭到了完全失败。部分阴谋组织者已经潜逃,另一部分被德国陆军部队枪决。被枪决的人中包括暗杀的实施者冯·施陶芬贝格伯爵上校。没有任何地方发生异常状况。”西班牙《阿尔卡拉报》的报道:“现年三十七岁的冯·施陶芬贝格伯爵已于昨日中午被枪决(报纸原文有误,应为“已于昨日半夜被枪决。”)。作为暗杀事件的实施者,他将一枚定时炸弹放在了希特勒身边。他同时还是一群野心勃勃军官的协调人,这群军官与某敌方大国关系密切,刺杀失败后几小时后发现的材料证实了这一点,主要密谋者在枪决前的审讯中也承认了这一事实。这一小群军人包括几位被解职的将军和一小撮在(德国)国内驻防军内担任重要职务的军官。他们是暗杀事件的策划人。他们在以前的战争中没有担任过任何重要职务,也没在德国陆军中起到任何重要作用,但现在人们得知,他们与某一敌方大国长期保持联系。纳粹国防军与此次谋杀毫无关系,此事表明,阴谋者同前线德军没有瓜葛。”
德国联邦前总统约翰内斯·劳评价施陶芬贝格:“不要把720事件的参与者看成英雄,因为他们破坏了德国人忠于职守的一贯传统。”
正面评价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评价施陶芬贝格:“施陶芬贝格等人的行动证明,早在德国战败前一年,一些德国人已在试图结束纳粹统治。施陶芬贝格是自由、民权与欧洲统一的先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当时的世界展现了一个不同的德国,一个优秀的德国,一个民主的德国。我向所有参加了抵抗运动,并在斗争中失去了宝贵生命的男女表示崇高的敬意和钦佩,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牺牲。如果德国人中存在榜样的话,那么这些男女当之无愧。”
在2014年的希特勒遇刺纪念日的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评价施陶芬贝格:“当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不应成为同谋。抵抗阿道夫·希特勒强权的施陶芬贝格应当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必须承担起自由的责任。”
中国日报评价施陶芬贝格:“虽然在政治立场上很中立,但施陶芬贝格却是一名政治上保守的民族主义分子。曾经,他支持纳粹德国的战略政策,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入,他开始对希特勒政府大为不满,他惊恐于德国在东线的侵略暴行,并断言德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中华读书报》评价施陶芬贝格:“他头脑冷静周密,喜爱文学艺术,在职业选择上几经周折。对于纳粹运动,他的态度比较矛盾。作为贵族世家出身的有教养者,他对纳粹们野蛮的、无教养的,有时候完全是装腔作势的做法感到反感,但与生俱来的民族主义情感,又使他支持阿道夫·希特勒政权毁约扩军的举措。”
战友与亲人的评价
施陶芬贝格在参谋部的上级博克哈特·缪勒·希尔布兰特评价他:“施陶芬贝格是个以智慧、人品和教养著称的战友,除此之外,他天性快乐,但并不因此显得浅薄,就同当时很多军官那样。”
施陶芬贝格的战友伯哈特·塞拉评价他:“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感觉到无法企及的天才力量,这使他永远处于领导位置,并在别人心中激发起和他一道生活工作的快乐。如果有人怀疑他身上有什么卑微和鄙俗,只需看上他一眼,这些怀疑便会烟消云散。他的形象让人觉得,力量和高贵在他身上凝结。”
施陶芬贝格的长子波图德评价他:“每个人都说我父亲相貌非常英俊。黑发,蓝眼,毛发微卷,身材魁梧,而且爱笑,性格开朗。我们总觉得他是个完美的人。对父亲策划的那次暗杀,我说不清楚。父亲的行动是英勇之举,他知道刺杀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对我来说,父亲参与的刺杀任务毋庸置疑挽回了德国军人的些许荣誉。”
人物关系
以上参考资料为
后世纪念
纪念铭牌与入伍宣誓仪式
1990年德国统一后,国防部迁回了在柏林班德勒大街的陆军部大楼,为了纪念施陶芬贝格的义举,德国政府将国防部所在的班德勒大街改名为施陶芬贝格大街,在施陶芬贝格等4人被处决的地方修建了纪念铭牌。每年7月20日,德国国防军都会在施陶芬贝格当年被处死的地方举行新兵入伍的宣誓仪式。
希特勒遇刺纪念日
每年的7月20日,在德国首都柏林都会举行刺杀希特勒的纪念活动。该纪念活动是德国联邦政府和柏林西部地区参议院向反纳粹军事抵抗行动表示敬意。纪念活动中,时任的政府首脑都会对反纳粹的代表人物——施陶芬贝格上校的献身精神表示钦佩。
纪念邮票
1964年7月,西德联邦邮政发行了纪念“7·20政变”二十周年8枚小全张,其中一枚就是为了纪念施陶芬贝格。
小行星
1991年9月5日,天文学家佛蒙特·伯根(英语:Freimut Börngen)、卢茨·D·施耐德(英语:Lutz D. Schmadel)在德国陶腾堡发现了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8171号小行星。他们为了纪念施陶芬贝格将此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命名。
纪念币
2007年,在施陶芬贝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德国发行了被称为“德国命运之年”的以纪念施陶芬贝格为主题的系列纪念银币。纪念币共五枚,第一枚主图为施陶芬贝格头像,周围文字为其姓名和诞生年份;第二枚主图为纪念二战时期的海上营救行动;第三枚主图为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难民;第四枚主图展示了妇女参与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第五枚主图为残垣的柏林勃兰登堡侯爵门前,站立着一对相拥在一起尚心有余悸的幸存者,周围文字为“0点—再生的时间,1945.5.8.”这正是柏林、也是德国新生的日子。
文艺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Stauffenberg.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24-06-17
刺杀希特勒.豆瓣读书.2024-05-10
刺杀希特勒.豆瓣读书.2024-05-10
刺杀希特勒.豆瓣读书.2024-05-10
刺杀希特勒.豆瓣读书.2024-05-10
施陶芬贝格 Stauffenberg (2004).豆瓣电影.2024-05-10
七月二十日 Der 20. Juli (1955).豆瓣电影.2024-05-1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战争负伤
组织筹备
密谋活动
错失机会
计划实施
失败身亡
人物评价
民众与舆论的评价
负面评价
正面评价
战友与亲人的评价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纪念铭牌与入伍宣誓仪式
希特勒遇刺纪念日
纪念邮票
小行星
纪念币
文艺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