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吴山,男,1929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杨舍镇(现张家港市),毕业于南京大学。1960年入南京艺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教学暨研究。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学家、纹样史学家。
人物经历
吴山先生是大陆首位在台湾获“大陆著作金鼎奖”的学者。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56年入江苏美术馆,负责江苏民间工艺陈列暨研究等。
1959年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装饰布置工作。
1960年入南京艺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教学暨研究。
199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候选人。
社会活动
2006年去北京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
主要成就
教学成就
1960年代初带领工艺专业五位学生,对江苏省花边针法作调研,汇编成《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受到花边行业的欢迎。他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就是我国古今工艺科技资料的集中反映。
1950年代末开始,他先后到江苏的南京、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南通市常熟市、江阴、宜兴市邗江区江宁区张家港市和浙江长兴等十几个市县近百家工艺厂、研究所进行讲学作辅导。
科研成就
擅长在整理研究中擅长运用排比、分析法。以出土和传世文物为依据,结合文献,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比、梳理和探索,考释精当而翔实。
工艺美术领域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如历代纹饰,商周时流行神秘纹样,至秦朝,取而代之的是写实的装饰纹,以后历代亦是以写实纹占主导地位。这从排比中清楚的显示出来,秦代是大转变、大变革时期,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中是个关键的时代,这些论点,曾引起当时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主要著作
《应用美术人物篇》(合著),万叶书店,1951年。
《中国图案参考资料》(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
《百花齐放图集》(合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年。
《古代波斯图案》(合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1960年。
《常熟花边针法》(两册、合作),江苏省手工业管理局,1962年。
无锡惠山彩塑》(合著),朝花美术出版社,1963年。
《首饰工艺基础图案》(合著),江苏省轻工业局,1974年。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和应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四卷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主编、主要撰稿人),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
《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4年。
《紫砂壶艺术》,台湾艺术出版社,1998年。
宜兴紫砂文化史》(合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年。
《中国紫砂词典》(主编、主要撰稿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
中国纹样全集》(四卷本),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
《中国服装、染织、刺绣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
《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即将出版)。
人物事件
(一)
吴山先生1949年入南京大学艺术系后,在陈之佛先生处接触到中国古代图案,那纹样之优美,色彩之瑰丽,风格之独特,真是无与伦比,从而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在陈之佛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吴山先生从对我国古代图案一无所知,到逐渐有所认识,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刻苦钻研,为以后终身从事工艺美术事业奠定了基础。
陈之佛先生当时告诉吴先生,自己于1918年作为第一个到日本学习图案的中国留学生,日本老师竟惊诧地对他说道:“你们中国有那么多那么好历史悠久的图案,为何还要来日本学习呢?”这同样的一句话,先后激励了两位先生立志一定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图案挖掘、整理出来。陈之佛先生在抗战前曾收集有很多中原地区古代纹样,可惜抗战时遗失了,吴山先生便提议重新去收集。于是由陈之佛先生负责到南京大学图书馆和南京市文管会借资料,吴山先生负责描摹下来。由于吴山先生已有多年的国画笔墨基本功,加上年轻,摹绘进展的很顺利。当时市面上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善本书,可惜他们没有购买的实力,于是师生俩便合计出一本符合形势需要的书先赚些稿酬作本钱。于是同样由陈之佛先生去校图书馆借书,吴山先生描摹,有时也凭着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打下的西画基本功,临场发挥创作,编绘了一本“应用美术人物篇”,内容有工农兵和领袖形象等,由万叶书店出版,非常畅销,一连印刷出版了七次,稿酬较高,吴山先生记得仅其中一次就拿到了二百元。有了这个经济实力,便得以买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书籍,其中尤以商周青铜器纹饰资料为多,由陈之佛先生选样,吴山先生摹绘。以这一时期收集的资料为主体,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3年出版了师生俩合编的《中国图案参考资料》一书,以此为切入点,吴山先生从陈之佛先生那里,逐渐学到了如何在中国传统纹饰领域做研究和学问的路径及方法。
吴山先生于1951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攻读研究生,主修基础图案。期间吴山先生又在那里收集摹绘了很多古代优秀的图案资料。一年后吴山先生调回南京,先在南京图书馆工作,南京图书馆即原来的中央图书馆,馆藏有大量的古代善本书,其中有丰富的古代纹饰资料,吴山先生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抓紧点滴时间,摹绘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资料。之后这些书绝大部分被抽调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吴山先生在数十年后感叹:“幸亏那时收集的及时,否则以后就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构成吴山先生从事中原地区纹饰、器皿造型以及工艺美术研究的纹样资料基础,就是通过这三个渠道收集的大量资料,再在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地补充,并进而整理、研究。为了对比分析历代器皿和纹饰的演变及时代特点,吴山先生经常将图稿按时代、分类贴满家中墙壁,日思夜虑,细细揣摩,终有所获,先后于1988、1994和2009年分别出版了四卷本《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中国八千年器皿造型》和四卷本《中国纹样全集》。三书为姊妹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装饰艺术、器皿造型的产生、演变、特征和风格,是目前为止介绍中原地区古代纹饰、器皿较全面的三部宏伟巨著。
(二)
陈之佛先生于1954年兼任刚成立的南京云锦研究工作组名誉组长,每个星期,吴山先生都要陪同陈之佛先生去云锦工作组讲授图案课,自此,吴山先生与南京云锦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云锦老所长汪印然和朱枫徐仲杰等大师成为知交。1956年吴山先生调到江苏省省美术馆,负责江苏民间工艺陈列室的工作,开始与江苏的工艺美术行业有了较多的接触。1959年,吴山先生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装饰布置工作,期间多次到江苏各地的漆器、红木、地毯、陶瓷等工艺美术工厂调查选样,对江苏的工艺美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从此开始深交了江苏各地工艺美术行业很多的朋友,如苏绣大师顾文霞李娥英、紫砂大师顾景舟、红木雕刻大师陆涵生和刻纸大师芮金富等。1960年,吴先生调到南京艺术学院,担任工艺美术专修科的图案教学工作。吴山先生教学认真,没有架子,待人谦和,深受学生尊敬,当年的许多学员,以后都成了江苏省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领导,直到今天,都一直和吴山先生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之后,吴山先生一直在南京艺术学院从事工艺美术教学和研究。
吴山先生于1960年代初参加广州市交易会,屡见外国商人问及我国工艺美术品种的历史、技艺、特征等情况,我方能作出满意答复的甚少,为此成交往往受损。以后常见有的工艺厂由于缺乏历代纹样知识,秦始皇袍服上画的是明代龙纹,汉代车骑刻的是明清图案,闹出不少笑话。吴山先生见此情景,暗下决心,为振兴祖国的工艺美术事业,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历代图案挖掘整理成册,将古今工艺汇编成一部工艺美术辞书,献给社会。从此,他节衣缩食,购买大量资料,到全国很多地区作调研。没有节假日,日夜辛劳,数十年如一日。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革命时的动乱年代,收集古代资料,只能暗暗进行,出版更是梦想。但吴山先生敢冒风险,仍闭门写啊、画啊。他认为:我国几千年的工艺美术,是人民创造的,这些古代资料将来对发展振兴中原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事业,肯定有大用。我们只有把它整理好,等祖国需要时就奉献出去,而不能等待国家需要时再来做,那就太晚了。这就是他对工艺美术事业的态度,就是他工作无穷毅力的源泉。他的20种专著,即是在这一精神鼓舞下,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编撰完成的。其中特别是他策划主编、由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全书分32个大类,共收辞条11875条,插图3100余幅,总计250多万字。其中吴山先生一人就完成了全书70%多的辞条和插图。较全面和历史地介绍了中原地区工艺美术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每一类别,就是这一行业古今品种和技艺的缩影,每一大类都可写成一册专史。是一部融汇实用性、科学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大型工具书,填补了我国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在全国影响极大,前后发行三万余册,曾获“中国图书奖”银奖等五项大奖。2004年,时任北京工艺美术集团公司董事长的郭泰来先生说,当时仅他们公司就购买了100多本《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作为公司业务、设计和领导骨干的必备工具书,在日常工作中帮助极大。1991年台湾将《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出版中文繁体字本,并于1992年获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新闻局大陆著作“金鼎奖”。我国文物界著名老一辈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那志良先生认为:“该辞书为中国工艺美术提供了无限答案”,台湾学者纷纷撰文评价:如此浩繁的一部辞书巨著,主编者不具备综览全局的能力,对每一分科不作深入研究,不付出几十年艰辛的理论科研劳动,是完不成这一任务的。2011年6月,台湾工艺美术发展研究中心的林秀娟女士讲到,时至今日,《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还是他们案头最主要的专业工具书,她的一本都已经翻阅的很“烂“了。而吴山先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夫人陆成先生对他的关心和帮助。陆成先生早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她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吴山先生,还是他事业上的助手,吴山先生的多部著作,陆成先生都参与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文稿的缮写,所以吴山先生常说:“我的成功,有陆成先生的一半功劳”。
(三)
199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学科名录中取消了工艺美术学科,曾经风光无限的工艺美术学术研究领域,很快便冷落下来。各地工艺美术院系纷纷改名为艺术设计,许多学者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此时吴山先生也已退休,但他却退而不休,坚持自己五十年前选择的初衷不变,始终坚守在工艺美术的学术领域,甘受寂寞,广收资料,勤做学问。近十多年来,又陆陆续续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巨著,如《中国紫砂辞典》《中国纹样全集》《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等等。他认为,中原地区工艺美术,不管学科名称怎么变,但它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本质不会变;要发展当代的中国文化事业,离不开工艺美术
他对物质生活要求很低,向不关心生活琐事,衣着打扮一点也不讲究,甚至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他只把自己全部的心身放在工艺美术的学术事业上。如今,吴山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却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思维之清晰敏捷,常常连身边的晚辈都自叹不如。他对工艺美术学术事业的壮志不减当年,那狭窄的书房里,一溜的书架上堆满了各个门类的资料和图稿文稿,一年365天,除了必要的外出活动,可以说天天都在那儿笔耕不辍,在完成了《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即将出版)一书的编撰后,又在埋头于《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巨著的修订工作,容量将扩充一倍以上。不仅如此,吴山先生还时时关注着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发展和创作设计水平的提高,还是那么喜欢与艺人交朋友。直至今日,仍不断有宜兴市、南京、无锡、苏州市等地的一些工艺美术大师和艺人,登门求教。他平日与人交往,如果与事业无关,话语不多,但如果是向他请教工艺美术的话题,即使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也不觉得疲劳。
(四)
60多年来,吴山先生在工艺美术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非常注重资料的积累,经常深入到生产创作第一线去收集。工艺美术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很少,这使得收集资料的任务异常繁重艰难。吴山先生踏踏实实从民间基层着手,去接近各行业的艺人,了解他们的从艺经历,关心他们的创作。艺人们为吴山先生的诚意所感动,故凡是吴山先生所要了解的,他们都毫无保留的相告。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省地区的许多老艺人,都是他多年的老友。在交往中,他总是先向艺人们虚心请教,而后切磋技艺,相互帮助。五十年代末,他和南京著名剪纸艺人张吉根等合作“百花剪纸”,先学习其技艺经验,然后取长补短,共同创作,从中学到南京剪纸很多宝贵知识。与此同时,吴山先生利用一切外出机会作调研,先后到过18个省市数百家工艺厂和研究所。受条件限制不能前往的,则通信联系,总计有一千多个单位和个人。通过以上各种途径,掌握了大量的、史书未载的各行业的第一手材料。
善于从各类图录、正史、野史、方志中去寻找资料,加以摹绘和摘录。其中又可分为纹饰和文字两方面。尤以前者难度为甚。1980年代以前,没有复印设备,许多古代图案,都须手绘。一幅精致的图稿,要七、八小时才能完成,有的甚至几天才描绘一幅。吴山先生为描摹图稿,所耗的精力和时间,无法计算。文字的收集,亦是利用点滴时间,随时随地收录。除认真阅读各种史料外,每天必看全国十几份大报及杂志,衣袋内常备有小卡片,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出差在外,亦是如此。编撰《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的众多资料,都来自几十年不间断的积累。吴山先生要求自己“日有所得”,这种长年点滴知识的积累,是其治学经验成功的要素之一。
获得荣誉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活动
主要成就
教学成就
科研成就
人物事件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