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纹攀蜥
中国特产的虫食性卵生动物
丽纹攀蜥,现应改称为丽纹龙蜥,是一种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地区的蜥蜴。该物种雌雄性二态明显,雄性颈发达,背部绿色纵纹边界清晰规则,尾根较雌性膨大;而雌性颈鬣较弱,背部绿色纵纹间有明显深色横纹,绿色纵纹边界不清晰,且尾根部较细。丽纹龙蜥是宠物市场上最常见的国产蜥蜴物种之一,但由于目前没有批量人工繁殖,野生种群面对极大的非法采集压力。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三有”野生动物。丽纹龙蜥也被国际上称为绿色纹树龙或灿烂蜥蜴,是一种在中国中国西南地区的角蜥科蜥蜴。主要分布亚热带地区的树林中。栖息于林缘灌丛间或碎石堆旁。树栖性较强。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6-7月产卵5-9枚,孵化期46-48天。刚孵化出的幼体长22mm,尾长48mm。
分布范围
该种为中国特产,分布于华中地区及西南地区。
形态特征
丽纹攀蜥的头部覆盖着中等大小、近似的、皱纹状的鳞片。在口鼻部,有三到四个略微增大的圆锥形鳞片,形成了一个微弱的脊线,两侧分别有一个明显增大的前眶鳞。头部没有其他明显增大的鳞片,除了枕部可能有一两个鳞片外。鼻鳞的宽度是高度的两倍,比下颌鳞宽但较低。眶上鳞的边缘清晰,与眉上鳞连续。鼻孔位于一个大的椭圆形盾板内,与鼻鳞相隔一个小鳞片,与第一唇鳞接触,与第二唇鳞相隔一个小盾板。上唇鳞有八个,第六个位于眼睛中心以下,下唇鳞有十个。眼眶与上唇鳞相隔三排鳞片,中间一排鳞片明显增大。在鼓膜区域上方有约三个增大的鳞片,上面有一些细长的、几乎像刺一样的鳞片。颈部的脊鳞非常微弱,由约八到九个略微增大的、有锯齿状的鳞片组成;它与更微弱发育的背脊鳞连续。前肢插入点前有一个微弱的褶皱;前肢插入点上方覆盖着微小的几乎颗粒状的鳞片。背部和侧面覆盖着重叠的、强烈龙骨状的鳞片,大小略有不同。一些较大的鳞片散布在整个背部和侧面,通常倾向于形成纵向排列。喉部和腹部的鳞片很小,大小相等,有明显的龙骨状。伸展前肢时,后肢可以达到眼眶前缘或略微超出。前肢和后肢的鳞片都很明显有龙骨状,大小不等。全长成都地铁30号线35cm。此种鼓膜具鳞片,眼下与上唇鳞之间具黄白唇纹,尾长为身体长2倍以上,雄性体侧纵纹边缘光滑。
易混中为裸耳龙蜥,主要区别为丽纹攀蜥鼓膜披鳞,而裸耳攀蜥鼓膜裸露无鳞。
生活习性
丽纹攀蜥栖息在中国西南部长江周围温和而湿润的低地丛林中。虽然主要以昆虫为食(蚱蜢蟋蟀科,小型甲虫等),但最近对丽纹攀蜥肠道菌群的研究表明,由于存在负责厌氧发酵和纤维消化的细菌,这种物种偶尔可能是草食性的。
健康风险
通过对丽纹攀蜥野生标本的肠道和口腔细菌群的样本分析,共鉴定出26种潜在的人类病原体,包括肉毒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由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饲养丽纹攀蜥可能会导致通过咬伤或食物和水受到粪便污染而传播传染病的高风险。
现状
丽纹龙蜥是全国各地市场上被出售最多的蜥蜴物种,大量的市场需求对野外种群构成毁灭性威胁。如2005年,湖北兴山县一次就截获1200条。因其体型小、数量较多且价格便宜,商家称其适合初养者,但资深爬宠饲养者普遍认为该物种很敏感,且野生个体通常带有大量寄生昆虫,人工饲养成活率极低。丽纹带着它华丽的躯壳和名字,带着人类对它们的“爱”,正一步步走向灭亡。
市场上的丽纹都来自野生,并没有人们所说的丽纹养殖场。市场上丽纹龙蜥均来自于野外非法采集。爬宠市场的需求对中国本土蜥蜴,尤其是攀蜥属动物野生种群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市场必须受到有效控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繁殖方式
分布范围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健康风险
现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