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D-2伞兵战车
前苏联研发的战车
BMD-2伞兵战车是苏联于1985年代研发,1988年正式装备前苏联空降军的一款伞兵战车。是BMD系列伞兵战车的第二款战车。其底盘,舱室布置,发动机功率,悬挂方式和BMD-1完全一样。但是装备了与BMP-2步兵战车一样的炮塔。因此被戏称为“BMD-2等于BMD-1的底盘加上BMP-2的炮塔”。
研发历程
研发和装备背景
在BMD-1伞兵战车的火力严重不足,因此,苏联很快便立项,对BMD-1伞兵战车的这个弱点进行新伞兵战车的开发。这款伞兵战车被称为BMD-2。BMD-1伞兵战车在1988年正式亮相。 1989年批装备苏联空降军,并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国家。
发展背景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正式启动的,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信息为基因、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核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军事变革。世界军事格局发生的重大变革,呈现出多极化、全方位的特点。各种突发性的局部战争或事件频繁发生。迅速遏止和平息局部冲突,武装部队的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和应急机动作战成为未来军事作战的主要样式。因此对武器装备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支编制规模相对较小、反应迅速、编配精 良、具有跨战区投送能力且地面作战能力突出的军队是21世纪各国陆军转型的方向。作为地面攻防战斗的主体,陆军武器装备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甲武器装备的转型和发展。
装备配置
车体特征
和BMD-1完全相同。车体前部为驾驶室,驾驶员位于车体中央。中部为战斗室,炮塔位于车体中部靠前,为单人炮塔。后部为载员室,再后是动力舱。不设后门,载员只能从载员室的上方出入。
武器系统
主要武器为一门2A42型30毫米机炮,双向稳定(可行进间开火)高平两用,可360度旋转,高低射界为-5~+75度。可选择200,300,500发每分的射速。主炮上方装有一具AT4反坦克火箭筒(后期型号装备AT-5)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射程500~4000m。
辅助武器为1挺7.62mm并列机枪,备弹2980发。1挺7.62mm航向机枪,备弹2980发。载员舱侧面开有射击孔,载员可在车内向外以轻武器射击。
动力/悬挂系统
和BMD-1完全相同。装备6缸水冷柴油机,最大功率240马力。手动式机械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悬挂装置为独立式液气弹簧悬挂装置,在车底距地面100~450mm范围内可调。每侧有5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
具备两栖行进能力,车体尾部有两个喷水推进器,车前有防浪板。由于车辆全重增加,整车单位功率下降,最大陆上速度也因此下降了10公里每小时。但是最大行程因此得以上升。
空投技术
和BMD-1完全相同,以安托诺夫An-12可运2辆,伊尔-76运输机可运3辆,安-22可运4辆,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可吊挂1辆。
利用辅助喷气式伞降系统实施空降。空降过程如下:
平台:将BMD-1开至制定平台,固定炮塔,安装辅助喷气式伞降系统。
运输:战略运输机飞至制定空域和制定高度
投放:引导伞打开,将整车带平台拖出运输机。
下降:稳定伞先以50~60m/s的下降速度工作,到规定高度时,面积达1000m^2的主降落伞打开,将速度减低至20m/s。
减速:专用传感器打开,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引发雷管,点燃喷气发动机的发射药,在几十分之一秒的时间产生约20tonne的反推力,进行缓冲。
落地:喷气发动机燃料用尽,车体和平台落地。落地后,摘去主降落伞,发动战车开出平台。即可作战。
注:只有车长和驾驶员随车空降,炮长和载员自行跳伞,落地后通过电台,步话机等方式“找车”。
成员/载员
和BMD-1 相同,3名成员(驾驶员,车长和炮长)+ 4名载员(伞兵班长,2人RPG7火箭炮组和机枪手)。但极端条件下载员舱可容纳6名步枪手。其中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上方有舱盖。车长位于驾驶员左侧稍后位置。一名载员机枪手位于驾驶员右侧稍后位置,和车长对称。炮长位于单人炮塔内部左侧。
作战时,驾驶员驾车,车长统筹指挥,炮长负责以火炮/并列机枪射击以及控制和发射反坦克导弹。其他载员可利用载员舱的射孔向外射击。
基本参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研发历程
装备配置
基本参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