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站镇
湖北省大悟县辖镇
黄站镇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悟县东部,东与红安县华家河镇、东北与河南新县卡房乡交界,西与丰店镇接壤,南与吕王镇毗邻,北与宣化店镇相连,全镇下辖11个村,108个村民小组,15899人(2017年)。国土面积51.19平方公里(2017年);以境内界岗为界,界岗以北水流向淮河,界岗以南水流向长江,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红色旅游公路(大新线)、108省道(黄土线)、建设中的武汉—大悟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距武汉市120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20公里,车程都在2小时以内,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环境
位于大悟县境东部。东分别与红安县华家河镇、河南新县卡房乡交界,西与丰店镇唐店村接壤,南与吕王镇毗邻,北与宣化店镇相连,镇政府驻黄站,人口16634人,面积52.2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黄站、刘河、熊、伍桥、张寨、祝山、李园、红联、长联、团冲、西冲。镇政府驻黄站,西距县城(经吕王、河口)83公里。
境内东北部峰峦叠峰,西部群山连绵,中部、北部沿河岸间有平地。总耕地面积11853亩,其中,水田8359.5亩,旱地3493.5亩。山林面积36282.77亩。
人口民族
辖11个村,分别是黄站、刘河、熊畈、伍桥、张寨、祝山、李园、红联、长联、谈冲、西冲。108个村民小组,4295户16241人。
交通
308省道穿境而过,距武汉市120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20公里,车程都在2小时以内,交通十分便利。
自然资源
据鄂东地质大队勘测资料显示,该镇境内贮藏有丰富的粘土、萤石矿和金矿等资源,茶叶、花生仁、粉丝等农产品在全县乃至全省享有盛名。
经济
黄站镇把上规模、提效益、创品牌作为重点,绘制出建设“孝感市茶叶第一镇”和“湖北名茶大镇”的宏伟蓝图。为实施茶叶产业率先突破,该镇先后出台了扶持茶叶产业优惠政策,通过土地流转、退耕还茶、科技兴茶、管理提效等方式,扶持农民连片开发,建立高效茶园,鼓励外来客商和本地能人投资开发茶叶产业,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
花生米加工是该镇另一主导产业。
刘河粉丝加工是黄站的传统加工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加工销售协会,组建公司,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年可销售180万斤刘河粉丝。
大悟寿眉茶产于大悟县黄站镇万寿寺茶场。该场地处大别山南麓三角山下,属亚热带气候,受季风气候支配。茶园位于丛山优势层域内,溪水环绕,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酸碱值适中,具有优越的生态气候和土壤特征,芽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咖啡因黄酮类物质,茶叶的各项品质因素互相衬托而相得益彰。
特色产业
该镇本着做大做强招商农业、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对茶叶产业,按照市场规律,走民营化之路。大悟寿眉茶叶公司被认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通过了IS0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连续两届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厂”殊荣,公司研制的“大悟寿眉”茶通过了有机茶认证,连续三届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寿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坚持名牌推进战略,进行资源整合、品牌对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挥龙头效应,遵循市场规律,指导全县2200农户7800亩茶园,做到品牌共享,利益共沾,风险共担。花生仁加工是该镇另一特色主导产业,全镇常年从事加工的有330户3100多人,年产销花生米2000万斤,完善镇区基础设施,鼓励花生加工南迁北移,净化城区街道,用优惠政策引导大户建立大加工业
经过十多年的基地建设、龙头带动、市场培育,该镇的“大悟寿眉”茶、花生米加工、“刘河粉丝”已成为远销省内外的三大特色产业,全镇年人均增收1860元。
社会经济
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交通、人文、资源等优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难奋进,拼搏创新,全镇呈现出经济蒸蒸日上、社会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以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实施招商引进工程和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促进了镇域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以来,通过实施招商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先后落户黄站。其中,投资过百万元的中原萤石公司和海源木业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实现税收30万元,吸纳剩余劳力45人。2008年初,黄冈市客商陈银波又投资110万元租赁祝山村1000多亩荒山,组建集山场开发、旅游度假、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公司。招商引资的良性发展,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每年干部教师工资都实现了按月足额发放,村干部工资实现了财政统发。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黄站镇紧紧依托茶叶、花生和粉丝三大产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到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悟贡眉茶叶公司,连续两届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厂殊荣,该公司的“寿眉”商标被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公司研制的“大悟寿眉”茶通过了有机茶认证,并连续三届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茶称号。在“大悟寿眉”公司的指导和带动下,全镇有2000多农户积极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达7800亩,其中,受益茶园面积6300亩,年产茶叶76吨,茶叶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花生仁加工是该镇近十年找到的又一条致富门路,常年有3100多人从事花生加工,年产销花生米2000万斤,仅此一项可让农户增收200万元。刘河粉丝加工是黄站的传统加工业,地产红薯经过初步加工制成粉丝进行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产业村镇
刘河村——粉丝产业村
黄站镇刘河村位于大悟县东北部,与河南新县、湖北红安县交界,全村总面积9839亩,全村共20个村民小组,635户,2348人,耕地面积839亩。该村根据当地大量种植红薯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办起了刘河粉丝厂,给该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成为了该村的特色产业。
红联村——茶叶林业村
红联村位于黄站镇北部,北与宣化镇毗邻,全村总面积11000亩,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492户、1965人,耕地面积1503亩。多年来,全村农民大力发展茶叶林业种植,每年都增加一定数量的种植面积,为大悟寿眉茶厂供应了大量的高质量原茶叶。现该村已经成为了一个茶叶林业专业村,增加了人均纯收入。
西冲村——茶叶红薯种植村
西冲村位于黄站镇西部,海拔较高,全村总面积5760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344户,总人口1338人。近段时间,该村大力发展茶叶、红薯和花生种植业,2012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百亩以上,增加了全村人均收入,对西冲村的经济收入起到促进作用。
熊畈村——粉丝、花生销售村
该村有1255人,耕地面积408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20亩,红薯种植面积132亩,花生加工人员28人,红薯粉丝加工人员46人。这两项产业的大力发展,对增加该村的经济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团冲村——红薯花生种植村
团冲位于黄站镇的西端,与本县丰店镇接壤,全村总面积3753亩;全村共六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5户,总人口712人,现有耕地面积712亩。
张寨村——茶叶产业村
张寨村位于黄站镇集镇的北端,处于淮河和汉水两大水系分界岭,地理位置较高,蓄水量少,全村总面积4845亩,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477户、1667人,耕地面积863亩。
李园村——板栗药材林业村
李园村是黄站镇的山场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北与本县宣化店镇张墩村相邻,东与河南省新县卡房乡接壤,全村国土面积12000亩,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47户、1719人,耕地面积1326亩。近段时间来,该村根据政府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板栗药材林业种植,效果明显,为该村增加了大量经济收入
工业介绍
刘河粉丝加工基地简介
刘河村粉丝加工业创办于1990年,多年来,经过全村党员的共同努力,基地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一举而成为我镇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群众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镇党委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指导该基地的粉丝生产,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维楚同志的带领下,利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制作技术相结合,所产粉丝以质量硬、口感好、信誉高、无污染等优势而享誉省内外,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全村共有70余农户,140余户从事粉丝生产,有12名党员投身其中,以刘维楚同志为中介组织负责人,组织产品销售,该基地年产粉丝30万斤,创产值200万元,粉丝加工户平增收1.5万元,带动全镇36个贫困户脱贫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黄站镇花生仁加工基地简介
黄站镇花生米加工基地位于黄站镇街南,基地覆盖黄站、刘河、伍桥、熊畈、张寨、红联等六个村,该基地领办人是黄站村共产党员、村委会主任江慎勇。该基地创办于1993年,由过去的星星点点发展到现今的星火燎燃,全镇从事花生米加工的农户236户,从业人员826人,其中从事花生米加工销售的共产党员有100余人,加工户年购花生果200万吨,购进地辖射大悟、红安、麻城、罗田、新县等两省五县市,年产花生米100万吨,产品远销河南、安徽、广东、贵州省武汉市等13个省市,年创产值8千余万元,加工户户平增收5万元。广大党员积极投身于花生仁加产业中,成立了以江慎勇为首的花生米加工销售组织,产品购进销出,年长累有,从不间断,人民群众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实惠,截止目前,全镇已有60多个贫困户在党员的带动下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刘河村茶叶基地简介
刘河村茶叶基地始建于1999年,多年来,该村抢抓国家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强茶园管理,扩大种植面积。2007年,茶园面积已达200多亩。近公司简介来,该村本着“唱山歌、念茶经、创品牌、闯市场”的发展思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该茶场由村党支部书记刘维楚同志领办,吸纳了该村10个贫困户常年从事茶叶和制作,贫困户户平年收入8000元。该场年产乌龙茶500余斤,年产值15万元,创纯利9万元余元,带动了群众致富,壮大了村集体收入,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渠道,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海源木业包装有限公司
2007年镇政府引进安徽老板汪学海投资98万元,在黄站镇北岗兴办大悟海源木业包装有限公司,据公司法人代表汪学海介绍,年经销额可达500万元,实现税收21万元,现公司正在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各种证照已全部办齐。
中原萤石公司凉亭岗矿区
该矿区位于黄站镇凉亭岗,据鄂东地质大队钻探资料显示,该区贮藏萤石理论数据8万吨,实际蕴藏量超过40万吨,2007年3月镇政府引进中原萤石公司对萤石矿进行开采,分1号和2号洞口。现1号洞已掘进110米,2号洞已掘进30米,中原萤石公司已投资80万元,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该矿区年产矿石可达3万吨,实现税收18万元,各种证照正在办理之中。
2006年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68亿元,比2002年的8400万元增长50%,实现财政收入435.93万元,比2002年的292.5万元增长64.9%,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630元,比2002年增加650元,增长28.5%。
2002到2006年,新发展茶叶基地2000余亩,大悟寿眉茶被认定为有机茶,被评为全省“十五佳有机名茶”,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十大名茶”,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被授予湖北省著名商标。全镇花生仁加工销售户320户,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产销花生米2000万斤。“刘河粉丝”市场逐步扩大。二是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2到2006年,全镇招商引资额突破了1160万元,比2002年的560万元增长89%。三是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年年完成了收入任务。干部教师工资实现了按月发放,村干部工资实现了财政统筹。
一是扎实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全面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任务,并通过了各级检查验收,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稳妥落实到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二是全面落实了国家对农民的奖励、扶助、救助政策。粮食直补、粮种补贴、柴油化肥综合直补等各项补助资金都按时发放到农户手中,全镇2300亩退耕还林基地管护良好。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市场秩序。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垦复和开发了农村近400亩闲置地,确保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完成了黄站至红联、黄站至团冲、黄站至李园三条通村公路的黑色化,总里程24.4公里。完成了张寨村、熊畈村和茶厂水泥公路工程,李元至张墩大桥、伍桥桥已基本完工。新建了五口万方塘和李元凉亭岗渡槽,完成了两座小(一)型、五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对丰店水库南干渠圆冲洞、玛瑙冲水库和祝山水库的部分渠道,进行了硬化整治。投资23万元,对1.2公里的护城河河堤进行了整治,镇区1.12公里的水泥道路硬化工程全面完工。
社会
教育
黄站镇各类学校
基础设施
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老区建设村扶贫开发中,优先解决通村公路沥青路或水泥路建设,2006年张寨村通村公路硬化3.7公里。2007年4个村计划硬化13.7公里(现路基工程基本完工)。截止2007年底,该镇通村公路建设11个村有10个村可完成41.9公里,剩下的伍桥村可望在2008年全面解决。通村公路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节约了运输成本,方便了农民致富。
通过供电部门努力,投资110万元,全镇消灭了用电空白户。通信方面,有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经营,多年前就解决了通信难的问题。基本上做到了通信信号全覆盖。有线电视建设方面,该镇还有红联、西冲、团冲、长联、祝山5个村没有实现城乡联网、不能收看大悟新闻,还需要广电部门继续支持。
黄站街道地下水含较高,已列入县安全饮水2008年的项目建设,通过该项目,已解决张寨、黄站、西冲及镇区居民6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新农建设
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的问题,黄站镇紧抓各项政策机遇,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长联、红联、张墩、熊畈等八个村的通村公路,总里程40公里,基本实现了全镇村村通油(水泥)路。同时新建了5口万方塘,改造12口当家塘堰,完成了两座小(一)、五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对玛瑙冲水库和祝山水库的部分渠道也进行了硬化整治。通过不断加大投入、镇村两级齐抓共管,如今,黄站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计划生育方面,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先后落实了312名女孩的关爱行动和42名老人的“计生奖励扶助”政策,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移动通讯方面,移动、联通、大灵通信号覆盖全镇,群众通讯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卫生事业方面,近4000户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7.3%,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文化教育方面,全镇有线电视村达到8个,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得到丰富,275名家庭困难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贫困学生再也不用为无钱上学而发愁。社会保障方面,镇政府先后对11户特困家庭房屋进行了改造,为13名企业老职工办理了低保,对18名孤儿给予了困难补助,对286户655人实行了农村特困救助,同时“福星工程”的实施还惠及69名五保老人,让他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此外,镇党委、政府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硬化了镇区1.12公里道路,对街道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购买了垃圾箱,街道实行每日清扫,为招商引资和群众安居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历史沿革
黄站,全称黄陂站。元时称黄陂驿,有元朝诗人陈孚《黄州黄陂驿》一诗所记,"晨发定远驿(今定远乡定远村),千崖红栎林;午度大胜关(今宣化店大胜关),万壑松柏阴;呦呦走野鹿,角角鸣山禽;”摘自爱新觉罗·旻宁八年所修《黄安县志·艺文》,光绪八年(1880年)重修《黄安县志》载:“黄陂站,邑西北九十里,宋元时达京邮传也。自桃花至汉津,自汉津至此,各三舍许。有遗碑记各站户。”故名。
据《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黄州府黄安简...顺治初沿明制...东南有中和镇(今觅儿寺镇中和司)、黄陂站二巡司"所述,最早在明代,最晚在清代黄陂站即设有巡检司。
,礼山县建置前,黄站界岗以北属罗山县,以南属黄安县。建置礼山县后,北部划属三区,南部属一区。l941年南部属吕黄乡,北部属惠明乡。解放初北部属二区(宣化区),1950年冬增设七区,区公所驻黄站。1956年春,撤销七区,复届二区。1959年4月,从宣化人民公社划出,拨入苏红人民公社。1961年属吕王区。1987年9月,与刘河、熊吸村合并,设黄站镇。辖黄站、张寨、红联、长联、团冲、西冲、李园、祝山、刘河、熊畈10个村,l04个村民小组。共2982户,14579人。其中,农业2881户,13968人。镇有中学1所,小学10所。县苏区赣州市人民医院设于此。镇政府驻黄站,西距县城(经吕王、河口)83公里。
黄站镇为革命老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爆发过农民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郑新民在李园村建立党领导的“黄学”,培训农民武装,并以此为据点,组织、领导宣化店起义。后分别是罗山县苏维埃、红安县苏维埃辖区。
文化
大悟寿眉
大悟寿茶眉产于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万寿寺茶场。茶园面积0.78万亩,年产茶101吨,产值1725万元。该场地处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茶园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云雾缭绕,溪水长流,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大,散射光多,极适宜茶树生长发育。黄站镇万寿寺茶场始建于一九六四年,当时茶园面积只有13.3公顷,产值不过数千元。自九三年以来,在国际茶叶名人陈椽等知名专家的指导下,该公司研制的“大悟寿眉”茶连年获得湖北省茶叶鉴定评比特等奖,首届、二届、三届“鄂茶杯”金奖,中国“陆羽杯”优等奖,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并于98年获得中国国际名茶;99年获首届湖北省“十大名茶”、“十大名茶场”,2001年获得国际名茶评比银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再次获得第二届湖北省“十大名茶”湖北省名牌产品,并通过了机有茶认证,且是湖北省唯一的一家获得“双十”的茶叶生产企业,2004年获“湖北省首届十五佳有机名茶”再次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获湖北省第三届“十大名茶”,并被评为“湖北省名优茶先进生产单位”,且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大悟寿眉”茶选料严格。清明节前后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制作精湛、品质优异、条索略扁直似人眉、色泽翠绿、白毫披露、汤色明亮、高秀持久、叶底嫩绿匀齐,饮后回甘生津耐冲泡,堪称茶中精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市、南京、贵州、武汉、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等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大悟寿眉的采制工艺:
采摘:要求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细嫩齐匀,色泽翠绿,不短带鱼叶、老叶、蒂梗,肥壮挺直的芽叶,不采紫色芽叶,空心叶,病虫叶,对夹叶,损伤芽叶,瘦弱弯曲芽叶。
摊青:鲜叶采回后,摊放清洁通风的竹器内,摊放时间2—4小时、厚度1—3cm,每隔1小时轻翻一次。
黄站镇
杀青:在微型滚筒杀青机内完成,当筒内温达到120—130℃时,开始投入鲜叶,每次以适量匀速投入,要求老而不焦,嫩而不生。随着叶体水份散失,芽叶热软,香气外溢,折梗不断,叶不沾手,水分散失约50%为杀青适度。烘焙:大悟寿眉茶高香持久,滋味鲜醇柔和、烘焙分三次进行,温度先高后低,以辅足杀青不足,破为酶的残余活性,保持绿色兼做形理条。
将杀青叶匀摊直径120厘米园型烘笼上,每笼200—300克,烘底温度保持在100—110℃,上烘后要勤轻翻,每分钟1—2次,边烘,边翻,边捺压做形,手势要轻,当叶面收汁后,使其油润光滑挺直,然后下烘摊凉。
二烘:在振动理条机中进行紧条,温度控制在80—90℃,至八成干时下机摊凉回潮,5—6小时后进行下道工序。
三、足干,在名优多用机中完成。温度控制50—60℃,历时20—30分钟,当白毫显露,香气外溢,手捏成粉末即下机冷却经拣剔包装入库。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交通
自然资源
经济
特色产业
社会经济
产业村镇
工业介绍
社会
教育
基础设施
新农建设
历史沿革
文化
大悟寿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