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红蛇根草
茜草科蛇根草属植物
变红蛇根草(学名:Ophiorrhiza subrubescens)为茜草科蛇根草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300米的地区,常生于林下阴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命名来源
变红蛇根草 Ophiorrhiza subrubescens Drake
来源:中国植物志 第71(1)卷 || 茜草科 RUBIACEAE || 蛇根草属 Ophiorrhiza Linn. || 变红蛇根草 Ophiorrhiza subrubescens Drake
28. 变红蛇根草(海南植物志)图版33:1-8
Ophiorrhiza subrubescens Drake in Morot, Journ. de Bot. 9: 215. 1895; Pitard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3: 163. 1923; 海南植物志3: 310. 1974; Lo in Bull. Bot. Res. 10 (2): 37. 1990.
形态特征
变红蛇根草,草本,近直立或基部卧地,高15-60厘米;嫩枝被柔毛。叶薄纸质,披针形至卵形,长3-11厘米,宽1-4厘米或稍过之,顶端圆钝,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或浅波状,上面无毛或被散生稀疏糙毛,下面中脉和侧脉上被柔毛,干时两面变红色或上面灰绿色;中脉和侧脉在下面压扁状,侧脉每边7-13条,网状小脉在下面稍明显;叶柄长通常0.5-2厘米,很少达4厘米,被密柔毛;托叶基部阔三角形,向上骤尖呈丝状,长2-3毫米,有时脱落。
花序顶生,密被短柔毛,花多而稠密,总梗长1-6厘米,分枝螺状,长通常不及1厘米,但结果时明显伸长;花二型,花柱异长;短柱花:花梗短或近无梗;无小苞片或小苞片极小;萼管近倒心形,有5棱,长约1毫米,密被短柔毛,萼裂片近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冠狭管状,通常长6-8毫米,有时可达12毫米,芽时有5棱,外面被短柔毛,里面中部有一环白色长毛,喉部和裂片里面被鳞片状毛,裂片三角状近卵形,背面有狭翅,顶部有一短距状附属体;雄蕊着生处距冠管基部约1.5毫米,花丝无毛,花药狭长,长约2毫米;花柱长2-2.2毫米,柱头2裂,裂片薄,狭卵形,长约1.8毫米;长柱草:雄蕊着生处距管基部约1.5毫米,花丝极短,花药长约3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柱头薄,狭椭圆形,长约2毫米。果倒心形,宽7-8毫米,长约3毫米,被短柔毛,干时变淡紫红色。花期4-7月。
产地分布
变红蛇根草产于云南沧源、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绿春县河口瑶族自治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广西百色、龙州县海南省各地;生于林下阴湿处。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参考资料
植物通.www.zhiwutong.com.2011-01-03
目录
概述
命名来源
形态特征
产地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