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1876-1940)字子铭、子明,民国桢威
上将军,勋三位。
汉族,直隶
天津市(今天津市
大直沽街道人)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中国毕业生。历任
清代禁卫军协统,民国天津镇守使,
江宁区(
南京市)镇守使,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长江巡阅副使。
察哈尔省都统等职。1921年因不愿意打内战而放弃察哈尔都统职位和陆军第十六师指挥权,1923年任蒙疆善后委员会委员兼蒙古前卫镇守使,临危受命参与
北洋政府计划武力收复外蒙的准备工作,后因国内外各种矛盾的复杂变化而无奈放弃,1940年由于坚决不当汉奸,财产遭
日寇强行查封和霸占,后终遭日特下毒暗害而亡。
人物经历
王廷桢将军一生,经历了
清代灭亡,军阀混战,外蒙独立,日寇侵华等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件,值乱世之中,王廷桢将军有别于那些自私贪婪的军阀和政客,而是带兵有方,洁身自好。尤其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时,所表现出的无私爱国精神。很值得后人尊重和纪念。
不谋私利 反对称帝
1915年
袁世凯计划称帝之初,已经预感到将来
冯国璋可能会成为其称帝的最大障碍之一,所以,特派密使
蒋雁行到江宁要王廷桢取冯而代之,以王廷桢当时掌握的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清朝禁卫军,后改编为陆军第十六师)而言此事是可以办到的,如果王廷桢按袁的意思行事,会马上飞黄腾达,但是,王廷桢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义出发,不谋私利,婉言谢绝了来使,
不愿内战 得罪曹吴
1920年随着直皖矛盾的不断恶化,军阀战争越发不可避免,对于既将来临的内战,虽然王廷桢属于直系,但本不打算参加,王廷桢认为,战争对民众的伤害是最大的,尤其是内战,大都是军阀们为了争权夺利而打的,民众除了受难,得不到任何好处,另外,王廷桢还认为:军阀当政没有本质的区别,谁打赢了,执政都一样。王廷桢对参战的消积态度可急坏了
曹锟和
吴佩孚,在开战前夕,曹急派其七弟曹英到
察哈尔省,哀求王廷桢出兵参战,但王廷桢从国家利益出发,认为
博克多汗国形势紧迫,察哈尔16师不宜入关参战,为此与曹锟发生了激烈矛盾,使曹记恨在心,为日后曹锟和吴佩孚利用奉系排挤王廷桢埋下了伏笔。直到
直皖战争后期,皖系
徐树铮不顾国家根本利益,调中国驻外蒙西北边防军回国参加作战时,王廷桢在劝说徐树铮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领兵在居庸关击败了徐树铮的主力
段芝贵的部队。
放弃权力 爱国壮举
上个世纪初,中国北部边疆发生了一件至今仍让国人痛心疾首的大事件,这就是”外蒙独立”,1911年
辛亥革命时期,
博克多汗国上层王公在沙俄的支持下乘机独立,1915年在中国外交的努力下撤销独立为自治,1919年徐树铮率中国军队进入外蒙古,外蒙古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分裂的基础并没有去掉,1920年皖系调走西北边防军主力回国内战,外蒙古也随即进入了混乱状态。被
苏联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中国驻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
乌兰巴托(今乌兰巴托),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1921年,蒙古人民党的军队在
苏联的大量武器装备援助下,开始向买卖城的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因麻痹轻敌,不幸战败,被迫撤出买卖城。 1921年3月19日,
博克多汗国成立了分裂的“临时政府”。很快苏联红军进入外蒙古,从此外蒙古在与祖国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为
察哈尔省都统的王廷桢(当时察哈尔与外蒙古接壤,是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的一部分),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但力量单薄,无能为力,曾多次将情况通报给当时的
北洋政府,无奈国内军阀派系你争我夺,无力顾及漠北边塞。
1921年
直皖战争结束后,奉系
张作霖,急于扩大
势力范围,利用
曹锟与王廷桢的矛盾,全然不顾外蒙正在分裂的紧张局势,欲武力霸占察哈尔,而曹锟又给
徐世昌施压调王廷桢
北京市述职,实际就是将察哈尔送给张作霖,以换取奉系支持曹锟当上总统作秘密交易。当时很多人包括不同地方的同将军及部下都在耸王廷桢像其他军阀那样宣布独立自治(编者注:在北洋政府时期,都统或督军不听政府调谴,自己搞省独立自治是家常便饭),与
察哈尔省相邻的
绥远省都统
蔡成勋也表示大力支持,幕僚和部下为王廷桢归纳了3个有利条件,第1,张北地区地形险要,若以此为根据地,在绥远都统蔡成勋的支持下可长期与
奉军周旋,第2,王廷桢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公认的,陆军第十六师是战斗力极强的整编正规部队,并且跟随王廷桢近10年忠心耿耿(编者注:陆军第十六师的前身,是满清皇家禁卫军,是清朝末年朝廷为了挽救摇摇预坠的
清朝而精心打造的超一流的新式军队,当年
袁世凯也是先与这支部队妥协后,才去解决清室退位的),反观奉军,虽然人多,但大部分是乌合之众,许多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溃,真正能打硬仗的部队不多。所以,胜负很难预料。第3,虽说
曹锟和
吴佩孚与王廷桢有矛盾,但同属直系又是
天津市同乡,战火一起,生死关头,改变主意,出手相帮进行调停的可能性也很大。王廷桢也认为:论条件,
察哈尔省独立不成问题,但外蒙正在分裂,在这种特殊的敏感时期,若察哈尔再独立,势必会造成内蒙局势也随之动荡,若燃起的战火或独立的态势而导至内蒙古地区的
蒙古族也同外蒙一样走上分裂的道路,那真是千古之罪,王廷桢最终认为:个人进退事小,国家利益为大,军人以守土为最高职责,不能收复外蒙失地,已经是我辈军人的耻辱,若是再引起内蒙分裂更不可为之。遂决定:个人放弃权力,解甲归田,使
张家口市人民免除了一场战火灾难。同时避免了
内蒙古自治区局势的动荡,不久奉系将领
张景惠来到
察哈尔省接任陆军第十六师师长和察哈尔
都统之职。王廷桢只身1人回到了故乡
天津市,回到天津后,有人说他是逃兵,懦夫,胆小鬼,也有人说他身为直系同情皖系,而被免职,还有人说他没有阻止
张作霖而被解职等等。对于这些议论,王廷桢从不分辩,而是泰然处之。时间过了将近1个世纪的今天,当历史的谜雾逐渐散去,我们终于可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看待那段历史时,我们终于清晰的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王廷桢将军勇敢的完成了一次绝无仅有的爱国壮举。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今天还在祖国的怀抱这是无数爱国者努力的结果。
宁可玉碎 不作汉奸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
香月清司(王留日时同学)三次往访,想请王廷桢出面掌管伪华北政权,均被严词拒绝。1937年天津沦陷后,日人远山猛雄(溥仪的老师与王很有交情)曾劝王为日本人效力。
昭和天皇的叔叔访华期间,也曾专门约见王廷桢。同时旧部多人,也多次游说,为了躲避这些纠缠,王廷桢以治疗
皮肤病为由,住进了天津法租界马大夫医院(今
口腔医院址),不久全家又躲到了英租界
蔡成勋家。日本人恼羞成怒,强行查封和霸占了王廷桢在日租界的寓所及其他房产。其财产损失惨重,即使这样,王廷桢也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国难当头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1940年春王廷桢赴宴之中终遭日特下毒暗害,回家途中即感不适,遂住院医治无效,于1940年3月6日与世长辞。
个人荣誉
1876年(清
光绪二年)生于直隶省天津
大直沽街道一木工家庭,早年入北洋海军学校,习测量,
1898年转入
天津武备学堂幼年班,同年被选派赴日留学,入
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
官学校中华队第一期骑兵科,后入日本近卫骑兵联队见习
士官,
1902年3月毕业回国,同年任直隶军政司教练处练官营马队队官,
1903年任北洋常备军左镇马队一标帮统,
1905年任陆军第五镇马队第五标统带官、都司衔直隶补用守备,同年参加新军会操,为评判处总办之一,
1906年任陆军第一镇正参谋官,旋以都司升用。
1909年组建禁卫军,暂充步队第一标统带官兼马一营管带官、旋任马队第一标统带官,同年曾去法国考察军事,
1910年12月30日升任禁卫军第二协统领官,并赏给陆军协都统衔,
1911年调任第一协统领官,
1912年民国成立,同年9月7日充禁卫军统制官,并加
中将衔,9月19日晋授陆军中将,成为
北洋政府首批授衔将领。
历任官衔
1914年1月调任
江宁区(现
南京市)镇守使,旋兼宁路要塞司令官,
1915年任
模范团骑兵督连长,10月9日特授勋五位,12月23日袁世凯称帝时策封为一等男爵,
1916年10月9日特授勋四位,
1917年9月禁卫军改编为陆军第十六师,仍任师长,同月8日兼任
长江巡阅副使。
1918年10月16日特任将军府桢威将军
1919年10月10日加陆军上将衔,12月26日兼任
察哈尔省都统。
1921年因不愿内战而放弃察哈尔都统职位和陆军第十六师指挥权,
1922年10月10日晋授勋三位,任
南京总统府高级顾问。
1923年1月12日任蒙疆善后委员会委员兼蒙古前卫镇守使,受命参与
北洋政府计划武力收复外蒙的准备工作,后因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只能作罢,随后任交通部铁路警备事务会办,不久辞职回天津日租界寓居,
1925年11月任十四省讨贼联军运输司令(虚职没有到任)
1940年3月6日由于坚决不当汉奸,遭日特下毒暗害,在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