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德
清朝末代太监总管
张兰德(1876年—1957年4月19日),原名张祥斋,字云庭,天津静海县人。清朝末年皇室上层太监,宫号小德张,排辈兰字,序名张兰德,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张兰德旧居在天津。
12岁的张兰德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次年被派入宫内升平署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1909年,张兰德当上了清宫大总管。1912年,隆裕太后病逝,张兰德到天津做寓公。自1923年,张兰德先后两次出让居所,张兰德在老友的帮助下,选购了睦南道金林村4号小楼定居。1957年,张兰德病逝于家中,终年81岁。
张兰德的形象也在后世影视作品里出现,电视剧《》中,张兰德角色由马小宁饰演,《建党伟业》中,张兰德角色由赵亮饰演。
人物生平
张兰德幼年家境贫寒。12岁那年,张兰德在街上闲逛,遇到一位财主家的双套大马车迎街走过。被马车上的车把式奚落。张兰德发誓要出人头地,听人说当太监可以接近皇上,一旦得宠,金银财宝源源不尽。1888年,12岁的张兰德自宫其身,1891年入宫当太监,先是在茶坊待了一年,受尽了大太监的折磨。次年被派入宫内升平署升平署戏班学京剧武小生,技艺精湛。有一次南府戏班给慈禧京剧,有个演员动作过大,眼看就要把枪踢落在台上,跑龙套的张兰德眼疾脚快,在枪快要落地时抬起双脚将其挑了起来,及时救了场,张兰德的表现深受慈禧太后赏识。慈禧亲自赐名他“小德张”。从此,小德张这个名字就叫开了。后被挑选当了上差,随侍在慈禧太后左右。
1909年,张兰德当上了清宫大总管,官至二品顶戴。各王公贵族,朝廷大臣晋见隆裕太后,必须得到张兰德的首肯。
1912年,隆裕太后病逝,张兰德决定到天津做寓公。来到天津的第一站,张兰德先与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1917年,天津发大水,张兰德萌生了建新楼的念头,于是选址重庆道,亲自绘图,精心构思,不惜工本,建造了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1923年,新居落成,张兰德带着一家老小迁入重庆道旧居。五年之后(1928年),清庆王爱新觉罗·载振特意到天津恳请张兰德出让重庆道这座楼,以作为他退居天津后的居所。这次协商,庆王以天津英租界郑州道8.25亩空地、旧城北马路门面房四座,附带27万元现金购得重庆道宅院,这所“张宅”遂更名为“庆王府”。
搬出重庆道旧居后,张兰德便开始着手设计规划他在津的第二个宅院——郑州道旧居。1950年年底,天津市纺织局准备为纺织工人筹划一处疗养院,有关领导与张兰德协商转让该楼。纺织局以240件棉布作为交换条件,张兰德将整幢大楼转让,改为天津第一工人疗养院。郑州道旧居转让给纺织局后,张兰德在老友的帮助下,选购了睦南道金林村4号小楼,以34件棉布成交。搬进这第三所房子时,张兰德已进入古稀之年。1955年10月11日,张祥斋79岁大寿,过生日时,张兰德当众表演了不用手搬的“朝天凳”,体软如绵。1957年,张兰德午后在院内浇花,忽然觉得胸闷气短,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于家中,终年81岁。
社会关系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张兰德爱好听评书,对口头文学深感兴趣。张兰德在宫内身居要职时年仅33岁,由于他文化水平低,闲暇时便请南书房翰林院学士讲《通鉴集览》《十三经集览》。每天中午约当时的评书泰斗双和平讲《稗史》,举人张稚兰讲《聊斋》《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说岳》《隋唐演义》《水庆升平》《东西汉》等。寓居天津后,他特将津门著名的说书人陈士和老先生邀请到他家中为他说评书。
相关事件
曾在太医院里当差的张兰德的徒弟太监王华甫从官内带出一大本宫廷秘方——《验方汇集》,张兰德让孙子用毛头纸,以小楷字把各种中药丸散膏丹的配方一千余种抄写成册。
张兰德制作药物时都是亲自上秤、斤两准确,亲手兑料,一丝不苟。有一次配做回天再造丸,内加崎蛇,毒性极大,由于蜂蜜加温后还没凉透就将崎蛇加入,结果毒性挥发。张兰德搅拌时并未觉察到,没过一小时他前胸就出现了红疹,经医生诊断为皮肤受到毒性物刺激,几日后痊愈了。
张兰德制作药物,不只自家使用,主要目的还是向社会施舍。“一开始每天发100服,供不应求,就改为每天200服,但仍然有很多人领不到药。后来,人们从夜间就在公馆大门口等候取药,取药者排起队来,直至发展到好几百人,引起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官方注意,以‘有碍治安’为由派警察前来维持秩序。”但药量有限,没有领到药的人开始寻衅滋事,更有甚者将发药人周和的脸打伤,情况有些难于控制了。张兰德听到家人们汇报的情况后决定不再施舍。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有些人拖家带口去排队,以便多取药然后再转手倒卖获利。更有甚者将领到的“回天再造丸”、“第一仙丹”等名贵丸药送进了当铺,而真正的患者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医治。
旧居
睦南道金林村4号
占地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楼房。构造坚固,楼城外墙贴琉璃砖,蒙古式的尖状楼顶,筒子瓦,四周围墙。正面有两扇大铁门,院内盖有门房、汽车库。后院有朝阳的大花窖,平房为厨房和储藏室,另后院与前大楼的通道侧有锅炉房。1976年,唐山地震后,张兰德故居全部重建,原貌亦不复见。
艺术形象
人物评价
“我给张老爷说了两年书,我说错书中典故时,他都能及时地给我纠正过来,使我大长学问和见识。想当初在宫内由清末举人张稚兰给张老爷说书,他学问渊博,在说《聊斋》时是逐字逐段地讲透,张老爷记在脑子里了。这听书的肚子里的东西高出我说书的几倍,我真服气他了。”(陈士和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社会关系
个人生活
相关事件
旧居
艺术形象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