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
1988年米家山执导的电影
《顽主》是由峨眉电影制片厂制作,米家山执导,米家山、王朔任编剧,张国立、葛优、梁天、潘虹、马晓晴孙凤英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该片于198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1989年9月15日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映。
该片是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于观、杨重和马青三位无业青年,在北京开了一家替人解难、解闷、受过的3T公司,几人以幽默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在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病态人格的同时,也在这过程中收货成长的故事。
1989年,该片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录音等6个奖项的提名。2011年4月,该片入选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环节优秀影片。
剧情简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众人眼中不务正业的三个青年于观(张国立 饰)、杨重(葛优 饰)和马青(梁天 饰)在北京开了一家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于观是经理,负责公司日常事务,杨重性格成熟稳重且略带忧郁气质,负责处理情感问题,而马青擅长与人交谈,因此他负责解决家庭矛盾。
三人分工有序,马青顺利地解决了客户之间的家庭纷争,客户对他的服务赞不绝口。但杨重这边遇到了麻烦,有位医生因临时有事没时间陪女友,便寻求3T公司的帮助。医生的女友叫刘美萍(马晓晴 饰),是一个商场柜员。杨重忧郁的气质把美萍迷得神魂颠倒。担心节外生枝,杨重只好打电话向于观和马青求救。三人在饭店汇合后,马青代替杨重与美萍聊天。美萍仍然更喜欢杨重,但杨重一直躲着她,无奈之下她只好跟着马青去玩碰碰车,这个任务算是圆满结束了。
这天,于观接待了一个叫宝康(李耕 饰)的作家。作家向他诉说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表示自己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能上台领奖发言就更好了。于是于观想出一个计划,他们可以举办一个3T文学颁奖大会,请一些著名作家友情参与颁奖,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进行,宝康不仅可以在同行面前扬眉吐气,还能圆自己的梦。虽然计划确定下来了,可三人正在为寻找举办大会的场地而发愁,正巧这时他们在路上遇到了丁小鲁(潘虹 饰)和林蓓(孙凤英 饰),小鲁和于观是老相识,得知三人在找场地,她表示国际展览中心准备举办时装表演,可以借他们的场地开办大会。于是场地的问题解决了,可台下的观众从哪来又成了难题,最终三人决定把传统和现代风格结合在一起,别出心裁的设计果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顺利的帮助宝康圆了梦。
宝康介绍大学教授赵尧舜(董玉刚 饰)给三人,教授对他们的生活态度进行了一番教诲。但三人并不认同教授的观点,他们觉得享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愿被主流思想束缚。于是,他们以自嘲的方式讽刺了教授。可没想到教授是另有目的,吃完饭后的教授转头就在五讲四美的会议上,把他们当做反面教材狠批了一顿。而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授的学生宝康也是一个表面不一的伪君子。他以写小说为借口搭讪林蓓,并在她面前恶意中伤于观几人。
这天于观三人接受了一位男人的请求,照看他声称全身瘫痪的母亲。但男人欺骗了他们,他的母亲并没有瘫痪。当三人休息时,老太太跳楼自杀了。而这位男人竟然将3T公司告上了法庭,并带着所有的亲戚在公司闹事。在获得一些赔偿后,他仍不满足,继续索要更多的钱。正所谓雪上加霜,于观三人被男人赖上不说,公司也被宝康举报,两件事掺杂在一起,导致街道办事处要求他们停业整顿。三人不仅公司停业,而且身负巨债。
三人无事可做,闲逛中巧遇一位电影制片厂的场务。场务告诉几人,剧组正在寻找替身演员,虽然危险系数高,但薪酬也相当丰厚。考虑到公司当前的困境,于观心动了。他们跟随场务来到剧组,原本场务信誓旦旦地保证玻璃都是糖化玻璃,绝对安全。然而,由于温度过高,糖化玻璃融化无法使用,场务竟然没有提前通知他们,擅自决定换上了真正的玻璃。幸运的是,在于观即将撞上去的危急关头,杨重和马青及时扑上去拦住了他。三人发现真相后,与剧组不欢而散。但场务反而与他们成为了朋友,并提出要加入3T公司,为公司与剧组之间建立联系,开展替身业务。这个想法虽然不错,但考虑到公司目前的困境,他们只好暂停营业。于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度过了一整夜。等到第二天早上他们醒来,却惊讶地发现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众人热切地等待着3T公司开门。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创作初衷
据导演米家山透露,他是偶然在《收获》杂志上看到了王朔的小说《顽主》,看过后被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深深吸引。他认为社会中存在着种种禁和不公,需要有人用讽刺、调侃的方式来宣泄这些压抑的情绪,于是决定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
拍摄过程
《顽主》小说在当时并不被峨影艺委会所认同。但是那时候的电影厂普遍面临着经济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米家山与厂子签订协议,主动要求给厂子返还50%的利润,否则就自己出钱赔偿。这种看似自虐的要求,使得《顽主》得以非常规性地开始拍摄。之后米家山王朔签约,并在1988年的夏天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拍摄。
葛优透露,《顽主》的拍摄过程相当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当时他们并没有频繁地与编剧沟通,甚至还不认识王朔,也没有在拍摄期间见过他。在塑造角色时,演员更多的是依赖于对原著小说的理解,搭词也非常随意,力求将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和细节带入表演中。此外,由于对白设计得非常生活化,葛优表示他们在表演时的状态相当放松。
选角
据导演米家山介绍,他在为电影选角时,有个人前来应征,但因为没有单人照,于是交来一张合影。而恰巧应征的人是葛优的朋友,合影照里就有葛优。米家山在观察照片时被葛优独特的装傻表情立刻吸引了。他认为这种表情非常符合电影中角色的特点,于是决定让葛优出演这个角色。
在电影的筹备初期,剧组就已经确定由谢园来饰演主角之一,而且王朔为电影改编的剧本也是为谢园、梁天和葛优三位演员的特点来定制,但由于谢园的档期出现了冲突,剧组不得不做出调整,最后由张国立代替谢园出演。
幕后花絮
《顽主》是中国第一部同期录音的电影,对台词的要求非常高。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语调和语速,葛优在房间里反复练习台词,一句话能揣摩几十遍。
葛优因电影《顽主》而一举成名。在当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他凭借在片中饰演的杨重一角获得了最佳男演员的提名。在拍摄完《顽主》后,葛优第一次拿到800元的片酬时,他脱口而出说道,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见过这么多钱。
音乐原声
播出信息
获得荣誉
作品影响
《顽主》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尤其是对年轻人对生活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反叛。这种对现实的深刻揭示,对后来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顽主》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具有类似风格和主题的电影,如《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等。这些电影都继承了《顽主》的写实主义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冯小刚也深受《顽主》的影响。他的作品《甲方乙方》和《私人订制》都继承了《顽主》的影像风格和主题,尤其是《甲方乙方》,可以说是对《顽主》的直接延续。而《私人订制》更是直接向《顽主》致敬,片中主人公葛优的名字都没换。
演员方面,葛优在拍摄《顽主》之前,已经在舞台和银幕上跑了近十年龙套。电影上映之后,葛优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在当年的“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葛优获得最佳男演员提名。从此葛优的表演生涯平步青云才正式开始。之后凭借着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张国立在剧中成功饰演了城市“多余人”于观一角,随着电影的走红,张国立于1989年到北京发展,1996年凭借《混在北京》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
《顽主》被称作是中国电影后新时期的揭幕之作,代表了喜剧的幽默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它在题材、人物、喜剧手法、视听语言、叙事结构和叙事风格上的创新尝试对于日后中国喜剧电影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纪念
1989年,葛优、张国立、梁天主演的电影《顽主》,以诙谐的腔调和独特的视角,描摹了80年代的时代风貌。时隔32年,葛优、张国立、梁天三人在2021年北京台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再次聚首。
作品评价
专业评价
《顽主》虽保持着得过且过的灰色腔调,但与那些动不动就害人害己的异端分子一比,就显得正常,甚至是清新了。更重要的,它对社会环境的扫描也更广。影片夹枪带棒地数落了很多人,有色大胆小的知识分子,也有环绕他们周围的文艺女青年。有最普遍的精力无处发泄的游民、有身退心不退的老干部、有不孝顺的儿子、有不愿擦屁股的肛门科大夫、有视人命如草芥的导演。在一波又一波的口腔快感的驱动下,乱象下的烂人乱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导演米家山最好的电影,也是王朔所有改编电影当中,口腔运动最为密集也最为自如的一部。那里的嘴把式都有着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从容和快意,让人充分领略到新派京腔京韵的流光溢彩,不等阳光来照,自个儿就先灿烂起来。语言,在娱人娱己之余,也成为他们与时间共舞的道具、与旧秩序非暴力不合作的最佳武器。这是太多人喜欢《顽主》这部电影最直接的原因。(新京报 评)
电影用增删情节、明晰关系、更改结局等手段,将王朔笔下顽主们的生活与精神状态强化呈现之外,更把镜头伸向首都的地标建筑、大小街头、汹涌人群,将广播口号、流行歌曲、市井喧哗收进画面,突破原著文字的局限,用直观记录的时代图景与声音,道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发生文化震荡的必然。那场让戏曲中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文武丑角,历史里的地主农民、五四学生、大军阀家,现实层面的人民警察、摇滚青年、健美女郎等等符号人物粉墨登场的“模特走秀”,台上诸位或互相欣赏或对视摇头,或自信满满或垂头丧气,道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外来思潮的几次大碰撞,更直指当时社会多元架构下的民众精神分叉。这在王朔小说里寻不着,在中国电影中也属于例外的突破。(澎湃新闻 评)
《顽主》不仅仅是一个通常意义的娱乐片,虽然他往往被看作中国娱乐片的典范,其实它是一个和作者气质吻合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作者个性的流露。一个作者电影的面貌,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立了。当然我们知道,作者电影最早并非我们理解的独立电影,而是从工业电影中分析出来的。无论如何,这个电影是导演主动选择、负责实现和体现了导演意志的,而且在当时的电影界具有某种完整的独特性。(经济观察报 评)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
顽主 (1988).豆瓣电影.2024-02-10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4-02-10
电影网.1905电影网.2024-02-10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4-02-10
顽主以及米家山.新浪财经.2024-02-10
顽主.1905电影网.2024-02-10
Wanzhu(1989).IMDb.2024-02-10
80年代中国电影娱乐片风潮.中国日报网.2024-02-13
28年前,《顽主》说的都对!.新京报电子报.2024-02-10
远去的顽主.今日头条.2024-02-10
顽主 (1989) 8 .7.1905电影网.2024-02-10
顽主.爱奇艺.2024-02-10
Wan zhu.IMDb.2024-02-10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4-02-10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创作初衷
拍摄过程
选角
幕后花絮
音乐原声
播出信息
获得荣誉
作品影响
纪念
作品评价
专业评价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