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桐(学名:Endospermum chinense Benth.)是
大戟科黄桐属植物。
高6-20米,树皮灰褐色;嫩枝、花序和果均密被灰黄色星状微柔毛,老枝无毛;小枝的毛渐脱落,叶痕明显,灰白色。叶薄革质,椭圆形至卵圆形,长8-20厘米,宽4-14厘米,先端短尖至钝圆形,基部宽楔形、钝圆、截平至浅心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或下面被疏生微星状毛,基部有2枚球形
腺体;侧脉5-7对;叶柄长4-9厘米;托叶三角状卵形,长3-4毫米,具毛。
花序生于枝条近顶部叶腋,雄花序长10-20厘米,雌花序长6-10厘米,苞片卵形,长1-2毫米;
雄花:
花萼杯状,有4-5枚浅圆齿;
雄蕊5-12枚,2-3轮,生于长约4毫米的突起
花托上,花丝长约1毫米;
雌花: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具3-5枚波状浅裂,被毛,宿存;花盘环状,2-4齿裂;子房近球形。被微绒毛,2-3室,花柱短,柱头盘状。果近球形,直径约10毫米,果皮稍肉质;种子椭圆形,长约7毫米。花期5-8月,果期8-11月。
黄桐生长于海拔600米以下丘陵山地、山地常绿林中。适生地区年平均气温20-22℃,最冷月平均气温10-13℃,绝对最低温-2℃,年积温6500-8000℃,年降雨量1200-2600毫米。多散生在山地常绿季雨林中,与
木奶果、牛奶果、
楠木、柿叶木羌子和
木荷等混生。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多在
花岗石、沙
页岩发育的酸性红壤上生长。为
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幼苗也喜光,在肥沃多湿的林中常为上层立木,生势旺盛,树干挺直。
当果实由
蓝色变黄色时采集,采回后放室内摊开阴干,宜随采随播。如需运输宜用湿
苔藓植物混藏,时间以不超过10-20天为宜,否则会降低发芽率。种子千粒重320克,发芽率80%。
采用条点播,行粒距20厘米×5厘米,播后覆土厚2-3厘米,盖草保湿,播后10-15天发芽出土。每亩播种量10-12
千克。苗期正值冬春,易受霜害或低温影响,要注意防霜保温工作。为了赶上造林季节,可在春暖时适当施肥,促其生长,苗龄六个月左右,高40-50厘米时,可出圃造林。每亩产苗1.5-2万株。
林地应选择在山坡的中下部、沟谷和河流两岸或皆伐迹地,相对大气湿度在80%以上的立地环境。干燥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不良。造林地如选在采伐迹地,应先进行迹地清理、清除杂灌及采伐剩余物。
海南省的造林季节以8-9月雨季为宜。植穴规格一般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2.5米×2.5米或3米×3米,起苗时尽可能保持根系完整,及时浆根,但泥浆不宜过浓,否则使根系粘结,影响恢复生长。
幼林不耐荫,在山坡下部及山谷
禾本科杂草繁茂的地方应适当增加抚育次数,免遭杂草压盖而影响成活和生长。抚育安排在生长高峰期,即雨季来临之前和结束时进行。第1年抚育管理次数不少于2-3次,以后每年抚育次数应根据幼林生长发育情况决定。
大树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极少发现有较严重的病虫害。在苗期有卷叶虫或
地老虎危害,可用50%辛硫碑1000-1500倍液喷洒,对地老虎还可采用施撒毒饵的方法加以消灭;用40%
乐果10倍液拌炒熟的米糠、
豆饼或玉米碎粒等,在无风闷热的傍晚撒在苗床四周,效果良好。
黄桐木材为散孔材,淡黄色,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轻软,容重0.429克/立方厘米,加工容易,旋刨性能好,干燥后稍开裂,但不变形,不耐腐,且易被变色菌侵染,材色淡而一致,纵切面平滑略有光泽。可供胶合板、文具、火柴杆、模型、门窗、家具、农具和日用器具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