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陈钢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由中国作曲家陈钢于1976年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取材自新疆塔吉克民族的音乐素材。乐曲分为“纵情高歌”和“热烈欢舞”两个部分,展现了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欢腾舞蹈场面。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融合了新疆塔吉克族的民俗音乐旋律素材和民族民间乐器的演奏手法,使之成为具有鲜明时代性与民族性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音乐生活异常单调,文化生活只有“八个样板戏”,但却涌现了大批学习小提琴的年轻人。在上海市,当时的上海提琴厂一年至少要生产10万把小提琴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一边是全国学习小提琴的热潮,一边却是小提琴演奏曲目的匮乏——除了练习曲和革命歌曲,可供演奏的小提琴曲寥寥无几。“文革”的中后期,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演奏员的潘寅林经常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他在几场演出之后,也为单调的演出曲目而犯愁。潘寅林找到当时被下放到“五七干校”的作曲家陈钢,鼓励陈钢创作一些新的小提琴曲目。
潘寅林的邀约,重新点燃了陈钢的创作热情。从1974年开始,陈钢一口气写了八九首小提琴作品。这些充满激情的小提琴作品后来被称为“红色小提琴”系列,这其中就包括他在1976年改编完成的《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在改编这首作品时,陈钢首先想到的就是让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唱出”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同时,陈钢把这一时期人们对“阳光”的渴求、对生活的希望这种普遍的内心诉求,当作自己作为一名作曲家的责任。在当时文艺界高举“民族化”的大旗下,陈钢将目光转向了音乐资源丰富的新疆地区,想到了流行于我国西北边陲喀什地区的塔吉克族音乐,因为这一地区的音乐特征属于波斯—阿拉伯乐系,其音乐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与来自西方的小提琴音乐直接相连。这类音乐风格从旋律、节奏等方面非常适合小提琴的演奏。最终,陈钢将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这两首塔吉克斯坦风格的音乐作品进行整合,并以“拼贴”式的思维,改编创作出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曲式结构
这首小提琴独奏曲的演绎首先要把握其自由、多变“狂想曲”式的结构特征。全曲分为两个部分,演绎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依次如下:
(1)作品主体的第一部分“纵情高歌”,由小提琴在E弦上拉出甜美明亮、富于歌唱性的主题:7/8拍。这种7/8拍的旋律,使主题显得灵活,富于动感。旋律中出现的增二度特性音程和装饰性半音,构成音的组织关系,成为作品的独特风味因素之一。演奏者在演绎音乐作品时,要正确领会其民族性、地区性风格特点,准确地诠释作品的内容。演奏时要注意旋律出现的增二度音程音准,右手换弓过弦的衔接以及左手揉弦换把一定要保持连贯。节奏上,小快板速度,不对称的7/8拍,很容易拉成对称的6/8拍,应特别留意。
(2)全曲由多种不同的速度构成。作品的速度布局大致是:散板——小快板——散板——快板——急板的交替变换。这种布局,使作品具有典型的自由、多变的速度对比。
(3)多种调性转换。多种调性频繁转换,是这首小提琴独奏曲的一大特色。全曲的调性转换可见下表:
全曲一共使用10次之多不同调性的转换。在当代的中国小提琴独奏曲中,实属少见。调性的转换无疑将增加演奏的难度,因此演奏时要把握大、小调性的转变及音准。
(4)交替变换多种节奏。如果把音高旋律看成音乐的基本材料,那么节奏就像把神奇的刻刀,能赋予音乐多样化的品格。《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小提琴独奏曲在同一个主题或不同主题的各种情感转折中所形成的每一个音乐意象,都离不开节奏的作用。例如作品主体第一部分“纵情高歌”中,作者先用7/8拍,而后在作品主体的第二部分“热烈欢舞”前后使用了5/8——7/8——4/8——2/4拍子,不同节奏的转变、对比,成为构建乐曲特殊的区域性民族文化韵味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作品主体第二部分的演绎,除了应准确掌握不同的拍子,还要熟练各种技巧。如右手铿锵有力的顿弓,快速敏捷的跳弓,左手换把的连贯性,加上手指起落有力,才能把飞快的十六分音符演奏得既流畅又富于颗粒性,从而将作品的音乐情感气氛逐渐推向高潮。
(5)多种不同音乐情绪组合。一个规范的演奏者,在演绎音乐作品时,会注意到区域性的特点,感觉到不同民族的风格形态。准确领会作曲家的旋律、调性、节奏等作曲手法,通过多种演奏技巧,把作品中的音乐感情,蕴涵于作品中的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心理活动,变为实际的面对观众娓娓倾诉的乐音,渲染出各各不同的情绪。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作品的演奏中,就需要领会并准确演绎出几种情绪的变化对比,才能将作品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如作品主体的第一部分,小提琴主题旋律,作品要求用“纵情高歌”的感情,在中、高音区奏出嘹亮、激昂、带有浓郁的塔吉克民族音乐风格的旋律。作品主体的第二部分,则以“热烈欢舞”的情绪,表现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兄弟热情奔放的性格,传达出富于地域性的、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
作品最后一段,小提琴用飞速跳弓演奏出“无穷动”式的十六分音符,配上爵士的切分节奏的钢琴伴奏,强有力地烘托出更为热烈的欢腾舞蹈气氛,让观众感受到塔吉克族人民豪放的性格及狂欢歌舞的情景。
演奏技巧
演奏者需把握作品的“狂想曲”式结构特征,注意旋律中的增二度音程音准,右手换弓过弦的衔接,左手揉弦换把的连贯性。作品的速度布局和多种调性频繁转换增加了演奏难度,要准确掌握不同的拍子和技巧,如顿弓、跳弓,以及手指起落有力,将音乐情感气氛推向高潮。演奏者还需领会并准确演绎出几种情绪的变化对比,如“纵情高歌”的激昂和“热烈欢舞”的热情。
艺术特色
在这首小提琴独奏曲里,作者运用了现代作曲技巧,大胆采用自由、多变的“狂想曲”式的结构,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许多中国民间器乐的特殊表现手法,如新疆的民间乐器“冬不拉”的和弦拨奏手法,使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在审美效应上,则有机地将音乐的意境美以及优美、壮美和欢乐美融为一体,把多样的情感体验带给观众。
作品从钢琴伴奏声部奏出自由、清新、优美的引子,把观众的思绪带入辽阔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草原。随着乐曲进展,观众的想象随着琴声不断地延伸、飞翔。蓝天、白云、草原、羊群、牧人、歌声、舞姿,众多的音乐意象从琴声中源源不断地诉诸观众的审美听觉,构成一幅草原生活的意境,带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在这里,既有整体的意境美,又有蓝天与白云、绿草与白羊座以及牧羊姑娘的鲜艳装束之间因对比而产生的色彩美,还有牧人悠远的歌声、热烈的舞蹈中产生的动态美。
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中,人们不但可以看到想象中的塔什库尔干草原的美景,还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塔吉克族牧民的豪爽、热情、奔放的性格,体会到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同时还可以体验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风格。这一点在作品第一部分“纵情高歌”中由小提琴在中、高音区奏出的主要主题上即可看出。显而易见,这一主题和作品的引子有密切联系,是引子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它带有浓郁的塔吉克民族音乐风格,高亢而激越。
作品描写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草原的景色,但并非仅仅是着意于此。任何艺术作品中的自然,都是人化的自然。离开了人,离开人的沸腾生活,任何自然美景都将了无生趣。这首小提琴曲正是以“纵情高歌”、“热烈欢舞”两个部分,表达出千百年来生活于大草原上的塔吉克民族的粗犷、豪迈的民族特性。他们生活于大自然的怀抱,尽管生活中免不了会有艰辛和磨难,却能在生活中不断发现光明,找到生活的意义,并用他们民族特有的豪歌劲舞表达他们的满腔激情。于是,在富于塔吉克民歌风格的旋律中,在欢快流畅、活泼跳荡的节奏里,一个乐天的、豪爽直率的民族形象便呼之而出了。
在这里,乐曲的情感表达较好地将民族性和时代性、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了。塔吉克族民族的豪情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发向上精神、人类共同的欢乐之情与塔吉克人独特的对欢乐的体验有机地融为一体。与此相应,作品在审美效应上也实现了优美、壮美、欢乐美等多种审美效果的有机交融。作为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的诗情画意的作品,它带给听众的首要审美体验是优美。人们从音乐领略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草原的种种美好事物,灿烂的阳光,辽阔大地上星罗棋布的羊群,这些音乐意象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而草原的广表雄浑、塔吉克族牧民的豪情奔放。
作品影响
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自面世以来,先后产生了多种不同乐器的移植版本,如由刘天华移植的二胡独奏曲、陈音移植的琵琶独奏曲、丁鲁峰移植的板胡独奏曲、刘刚移植的马林巴独奏曲等,其中由刘天华移植、刘长福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被列为全国二胡考级指定曲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曲式结构
演奏技巧
艺术特色
作品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