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食局
中国及朝鲜古代负责皇家伙食的机构
尚食局是负责管理中国古代皇帝膳食服务的行政机构。尚食局最早可追溯至《周礼》中所记载的膳夫,之后秦朝设立六尚,其中就包括尚食,此后历代设置了类似的机构和职官,沿袭千年直到清代灭亡。朝鲜在高丽时代始设尚食局(상식국),负责侍候国王饮食。
起源
尚食局归殿中省管辖,而殿中省是一个为皇室生活服务的机构,从其职能的角度看,《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许多职事都可以说是它的前身,如膳夫、掌舍、司服中原地区、小司徒中大夫、巾车下大夫等,都是分掌天子及其后妃生活的官职。秦朝设立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此后历代大都设置了类似的机构和职官,但大都分散而置,没有由一个机构统管起来。至曹魏时期,始置殿中监,统管此类事务,并为两晋、刘宋所沿袭。至南齐又有所变化,分置内、外殿中监各八人。分别掌管皇室各类生活之事。并为梁、陈等朝所沿袭。北魏也仿南梁之制,置有殿中监。北齐改为殿中局,置监四人,隶于门下省
隋朝建立后,避杨忠讳、改殿中局为殿内局,置监二人。隋炀帝大业三年,改革官制,为了完善三省制,将原隶属于门下省的尚食局、尚药局、御府局、殿内局等机构从其中分离出来、另行成立了殿内省。又将原属于太仆寺的车府署、骅骝署从中分离出来,亦隶属于殿内省,统编为尚食、尚药、尚舍、尚衣、尚乘、尚辇等六局。殿内省的长官仍称监,副职少监、丞,各置一人,其中监正四品,少监从四品,丞从五品。殿内省的成立,使原来分属于各个部门的为皇家生活服务的机构归于一个机构,同时也使隋朝的中央职官制度更加整齐划一、分工更只责明确。
唐承隋制,仍然继续设置了这一机构,只是将其名称恢复为殿中省。李治龙朔二年,改殿中省为中御府,殿中监改名中御大监,少监改名中御大夫,同时改尚食局为奉膳局、尚药局为奉医局、尚衣局为奉冕局、尚舍局为奉扆局、尚乘局为奉驾局、尚辇局为奉辇局,皆于咸亨元年复旧。
宋代时为殿中省尚食局,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下令将尚食的职级提升为正五品;各司的职级改为正六品;增设职级为正七品的“掌”,即相比洪武五年的规制,增加了“掌馔”“掌酝”“掌药”“掌供”4个分属机构。第二次为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礼部规定:尚食局里的人员,贡献较大的,或者服务了5年到6年的,可以出宫婚嫁;年龄较大的,可以返乡,也可以继续留在宫里;现有正在服务的人员,家中给以俸禄。第三次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下令增设职级为正七品的“典”,即相比洪武十七年的规制,增加了“典馔”“典酝”“典药”“典供”4个分属机构;另将“掌”降为正八品职级。
官职职能
尚食局掌供天子常膳,凡进食,必先尝。各地进贡的各种珍异美味,皆由尚食局掌管,分类储藏。尚食局在向皇帝供给饮食时,要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的结构及味道,所谓“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四季之月脾,皆时王不可食”。实际上就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季节的变化,从而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
尚食局还有一个职责,犹是每年元日、冬至举行大朝会时,由其会同光禄寺。按照官员的品秩,分等级供给饮食。对王公大臣及外来使者、太子宾客的赐宴,也由其掌管。除此之外,尚食局还掌管诸帝陵每月祭享的供食,这种祭食通常都由尚食局派人在陵墓所在地烹饪,殿中省每季差官巡视监临。
官职设定
尚食局的职官除了奉御二人外,还有直长五人,正七品上;食医八人,正九品下;主食十六人,为流外吏职。其中直长为尚食局的副长官;食医掌管饮食的调配,即具体负责食疗养生之事;主食为掌管膳食烹饪之事的人员,其下置有主膳(即厨师)八百四十人,由主食分别统领。各司其职。
传入朝鲜
朝鲜在高丽时代始设尚食局(상식국),负责侍候国王饮食。穆宗朝设有奉御、直长、食医等职位。文宗定奉御一人秩(正六品),直长二人(正七品),食医二人(正九品)。忠烈王三十四年改尚食局为[司膳署]],直至王颛五年恢复食局,十一年又改称司膳署,到十八年又改回尚食局。吏属包括书令史四人。记官二人,算士一人,杂路八人。
参考资料
舌尖上的古代宫廷.今日头条.2024-08-15
明代宫廷里的尚食局.今日头条.2024-08-15
目录
概述
起源
官职职能
官职设定
传入朝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