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创办于1998年8月,2022年8月正式转为公办学校。目前,芷兰是常德市唯一一所公办小、初、高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实行教育体制改革的窗口学校。学校位于常德市柳叶大道与朗州路交汇处,西临风光旖旎的柳叶湖,北接巍峨峙立的
太阳山。占地面积158亩,
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总资产达1个多亿。学校现有中、小学教学班级81个,学生总数4880人;教职工总数422人,其中专任教师268人,后勤职工154人。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凭借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标准的服务体系,高规格的育人环境,高精度的学校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扬。
办学近二十六年来,学校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自2001年到2012年的12届高考,该校共有29人被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录取。2012年高考,该校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5人,上600分的学生比例和理科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一名,一本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二名。从2007年到2012年,学校中考的平均成绩、合格率、优秀率连续6年列市直第一名。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
信息技术奥赛和科技创新大赛有300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012年该校学生参加
中国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三个省级
特等奖,一个全国第三名,受到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专题报道。
办学理念
学校以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幸福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领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不断增强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有序推进新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校
可持续发展。
合作交流
学校被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
湖南省教育学会、湖南省特级 教师学会、湖南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等评选为常务理事单位;先后有
美国、
日本、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教育专家来校参观和讲学。省内外先后有300多个代表团近5000人来学校考察。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两型学校”、湖南省“重诚信示范学校”、
常德市明星学校,学校连续四年评为市直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目前,在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特色课程设置、师生社团建设和德育管理模式等方面,芷兰教育品牌正逐步走向成熟,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目标阔步前行。
校训
滋兰育芷 砥柱中华
尚德尚真 尚精尚新
敬业爱生 善诱创新
刻苦主动 善思求异
教学设施
学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齐备。每间教室均装有
多媒体电化教学 系统。科技大楼、图书馆配有电脑、语音、图书、阅览、美术、音乐、舞蹈、理化生实验、奥赛培训、科技展览等多种专业教室。学校还修建了体育看台,铺设了塑胶
田径场,各种运动场地和器械一应俱全。学生公寓装有冷暖空调,全天候供应冷热水。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卫生整洁,一日三餐,营养丰富。校园内绿树葱葱,芳草茵茵,四季如春,环境十分优美,是莘莘学子自立自强,求学修身的理想之所。
教学成果
学校创办十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养成教育已 成为全省德育工作的亮点;学校高考成绩逐年飙升,本科上线率已达81.9%以上,已有16人考入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
信息技术奥赛有8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参加省市以上音体美专业比赛及作文、演讲、书法竞赛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明星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省文明卫生单位、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市文明标兵单位、全国外语教学科研基地等。
“有芷兮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两千多年前,
屈原涉江沅澧,留下吟咏千年的绝唱。坐落在柳叶湖畔、
太阳山下的
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即由此得名。这是一所创办于1998年,融小学、初中、
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国有民办学校,直属
常德市教育局管理。也许是浸染了诗歌的灵气,或受屈子千年的庇佑,短短九年时间,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历史性跨越,锻造出
洞庭湖畔一颗璀灿的“明珠”,演绎了一幕教育奇迹的神话。
泥泞明星路
1996年,常德市朗州北路穿紫河畔还是一片荒芜,属“三无”地段——无水、无电、无路,一旦下雨就更加不堪,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就是这块无人问津之地,却备受市教育局决策者们的青睐,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在此兴建一所市属中学,定名为
常德市第八中学。正值兴建工程中叶,党的十五大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教育的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必须探索一种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十五大报告精神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当时常德市教育决策者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顺应时代精神,当机立断将在建的市八中更名为“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并成立了学校董事会,市教育局长任董事长,实行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从此,常德教育的天空呈现出一片
彩虹似的绚烂。
与全市所有中小学相比较,芷兰实验学校拥有许多的与众不同:第一所国有民办的新型学校,第一所从小学到
高中学制齐备的全封闭管理学校,第一所教职员工打破铁饭碗全员招聘、竞争上岗的学校,率先在全市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引进外教的学校,全市唯一严格实行小班教学的学校,首开小学一年级设置英语和电脑课程之先河的学校,独家设立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三节”的学校。
芷兰令人瞩目的远不仅这些。
四季如春的校园环境是芷兰吸人眼球的华彩外衣。
当初,政府对芷兰的第一期投资仅仅3000多万元,整个校园无非一个侧门(当时大门未修)、两条校道、三排树木、四幢房子,环境单调的让人窒息,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短短几年时间,校园内已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设施设备更是一应俱全,年轻的芷兰已脱去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硬件设施最先进的学校:宽敞的教室内,装有高规格的多媒体设备和校园网,学生能在花鸟虫鱼的有声世界中生动形象的感悟世界、接受知识;整齐的寝室里,
中央空调安静地运转,为学生驱散盛夏的炎热,抵御严冬的寒冷;干净的校道旁,有芳草萋萋的绿坪、争奇斗艳的花卉、怪石嶙峋的假山,这是学生们交流和散心的好去处;活泼的运动场上,红色的
塑胶跑道和塑胶球场异常打眼,学生们在这里可以肆意地挥洒他们的青春。如果说这些都是芷兰外在的美,那大型图书馆中的万册图书和电子阅览室的大千世界则是芷兰内在的底蕴。芷兰,正是凭借这种美和底蕴一步一步地走进了人们的心里。
稳步上升的教学质量是芷兰取信于人最重要的砝码。
学校1998年9月正式招生,2001年才有高中毕业生,这一年的高考特别值得一书。全校201名学生参加高考,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有73人,其中重点本科49人,考上专科的学生有96人。这点成绩若放在重点中学,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届学生招进“芷兰”时,达到市直普通高中正取分数线的仅仅3人,新生人均录取分数线与其他普通中学相差整整200分。首届高考震惊了全市!全市人民突然发现,有一所学校能将荒芜的沙漠开垦成青青的生命绿洲,那就是芷兰。2002年,芷兰实验学校再次令人侧目:全校325人参考,有203人达本科线,36人超过600分,邵立夫同学以686分的好成绩一举叩开
清华大学大门,“芷兰”芬芳再吐沅澧大地。往后各届高考,升学率年年攀升,2007年,高考本科升学率达79%,超出全省本科升学率56个百分点。在历届高考中,共有14名同学考入
北京大学和清华,其中2004年的唐震宇同学轻松摘取了全市文科状元的桂冠。
独占头的奥赛及各类竞赛成绩是芷兰长盛不衰的秘诀。
学校开创伊始,就积极开展了学科奥赛培训,在付出成吨的汗水之后,芷兰的师生收获了胜利的果实。从2001年到2007年,学校在数、理、化、生各级奥赛中先后有200多人次获各级奖励,其中邵立夫、江时鲲、张维宇、高雁等20多名学生获全国
一等奖,获国家级二、
三等奖的共有86人。特别是本世纪头两年,芷兰学子全面出击,奋力拼搏,在奥赛场上叱咤风云,几乎囊括了
常德市所有奥赛奖牌:56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1人次获全国一等奖,26人次获全国二等奖,获国家级奖励的人数占全市获奖人数的26%,当时,常德市教育界总是不时发出惊叹:又是一轮芷兰奥赛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成绩,芷兰学校是不是教导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呢?且看这些事例:学校成立了文学、科技、环保等10多类兴趣小组,在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中,芷兰学生总是排头兵:少儿节目《采金秋》获全国少儿艺术电视大赛儿童组银奖;组队参加全省体育传统校运动会,共获团体总分22分,居全省前列;朱妍同学的
科幻画《风动力专线》获全国一等奖,王琼同学被中国少年科学院评为“明天小小科学家”;吉泽、余思琪同学在全省演讲比赛中分别获一、
二等奖。这些都是省级以上奖项,市本级举行的各类竞赛活动,芷兰学生更是光芒四射、风采照人。
奥赛和各类竞赛的辉煌成绩犹如一颗巨大的磁石,深深的吸引着广大家长和学生,“到芷兰去,捧颗奖杯回”,这已成为城市乡间的一句
白话文,在沅澧之畔广为流传。
芷馥兰馨、沁人心脾,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芷兰为学生创设了一条出国留学的绿色通道。芷兰高考升学率尽管令人骄傲,但芷兰的视角却没有局限于此,学校还与
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学校广泛开展了交流活动,其中与美国牛津中学、西部圣诞中学及蒙哥马利奥本大学还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芷兰与国外合作学校多次开展双边交流活动,或互派教师交叉讲学,或推荐学生出国深造,目前为止,学校已先后两次选拔老师和学生到国外学习考察,四次接待美国讲学团来校讲学,输送了50多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
意大利、
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留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芷草兰花的芬芳已浸透神州、香飘万里,
芷兰的办学已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芷兰的发展呈现的是一种速度:学生数已由当初的598人发展到现在的4580人,平均每年增加420人。教学班级以每年净增7个班的速度发展,2008年已扩展到79个教学班,学校教职工人数已达403人。2003年9月,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芷兰学校“明星学校”的光荣称号。回首芷兰,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踽行于泥泞之中的艰辛,更有熠灿于万花之丛的风采,这是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更是一条光辉的教育明星之路。
整齐的雁阵
因为有整齐的阵列,大雁才能高翔于蓝天,这种雁阵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步调一致、高飞至天的团队精神。芷兰学校的飞速发展,正是得益于这样一支雁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书写芷兰,必得书写芷兰的教师,而书写芷兰的教师,首先得写其中一人,他就是——领头雁——校长朱金生。
朱金生是典型的教育实干家,许是鱼米之乡的滋养,使他具有
江南名士儒雅的风度,而多年的基层教育工作经历,又使他养成了办事稳健、干练果敢的作风。从19岁参加教育工作到现在,先后任教于五所学校,从普通老师到校长,他的成长轨迹可以说就是一部教育实践史、一部载满艰辛与荣誉的创业史。1999年,芷兰学校走过了一年的办学历程,虽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育工作者的苦心支撑,但学校作为新事物仍然困难重重,面临着生存危机。6月,市教育局董事会考虑到几位老教育工作者的身体状况,并通盘分析了眼前形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换帅,让时任
常德市工业学校常务副校长的朱金生执掌“帅印”。
朱金生有能力挑起这副重担吗?他坚毅的眼神似乎给了人们答案。
上任后,他主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他深知,建队伍容易,锻造精神不易,于是他从表里两方面转动了他睿智的头脑,于“表”抓教师选聘,于“里”抓精神塑造。首先是慎重选聘教师,从源头上引进优质师资。他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教师,并通过材料审核、面试、笔试、试讲四道程序进行考查。一个应聘老师能过关斩将,四道程序顺利通过,该教师的优秀值至少已达到了90%,可以放心任用。为提升教师人气值,他还在全国范围内高薪聘请名师,到目前为止,芷兰已引进专职教师225名,其中欧美国家的外籍教师3人,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45人,博士1人,高级教师56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3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3人。
朱金生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善于用人格塑造人格,以精神凝聚精神。上任伊始,他特别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在工作细节上,他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甚至躬身捡拾地面一片白色垃圾,而在大事决策上,他又具有举重若轻的大家风范和气魄,这种勤勉的作风和超凡的胆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全校教师,正是这种影响,成就了一支具备宝贵群体精神和人格的形神具备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如果说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是打造名师的左翼,那么,加强教师日常管理和后期培训则是打造名师的右翼。
在教师日常管理上,朱金生主要推行了一种刚柔并济的政策,严格而不失公允,纪律严明又不失人性的温暖。为严格管理,学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教职工行为规范》、《教师工作考评细则》、《教职工奖励条例》、《教师工资浮动办法》等,这些制度对教师行为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教师能在一种“规矩方圆”中开展工作、修养个性。为客观地把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两次学生评教,学生评教的好坏,轻则影响教师工资的发放比例,重则决定老师的去留。
朱金生有句名言: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千万种,但最根本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学生满意;对教师的评价终端也就是学生是否满意。他不仅这样说了,更将这种理念完完全全贯彻在了教师管理中,全体芷兰教师正是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推动下,争相做着或努力做着一个“满意教师”。
千万不要认为这种严格的管理对芷兰教师是一种紧咒,恰恰相反,教师的心情是非常舒畅的,这种舒畅来自一种人性的关爱,来自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认可。芷兰教师有三病两痛,校长会亲自登门问候,工会也会积极送去温暖,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都为每位教师发送温情贺信,让老师总是沐浴在一种家庭式的温暖中。2005年岁末,对教师殷红湛来说,是一段不幸的日子,她爱人身患
尿毒症生命垂危,只有换肾才能维持生命,面对一大笔手术费,殷老师欲哭无泪,在生命的危急关头,学校组织教师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为殷老师送去了3万元现金,还轮流派人护理病人,使殷老师终于扫净阴霾迎来了新的希望。学校对教师的关怀不仅体现在生活小节中,更重要的应该是体现在一种对教师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可中。周相兵,一个来自湖北的年轻人,到芷兰时,刚从学校走出,虽意气风发,但人生地不熟,工作不放不开手脚,这时,是领导给了他鼓励,使他放下包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短短几年就成了学校的中坚力量,在教学比武中,他获得物理教学全国
一等奖。
在教师培训方面,朱金生也有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不是墨守陈规的守旧派,而是能与时俱进的创新者,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进行在职培训,坚持终身学习。他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学校每学期都要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网络平台培训、普通话培训等,教师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教学基本功逐渐加深了。二是引进专家培训,如2002年7月,学校与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合作组织了研究生学习班,40多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2003年8月,学校从
美国请来4名专家,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英语教师培训班,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三是走出去学习。学校经常不惜资金选送教师到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去学习交流,使老师们能在亲身体验中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质。2006年7月,学校派李秘秘老师远赴美国哈弗大学进行英语深造,2007年7月,学校又选送了10多名教师前往北京参加了普通话培训。
如此不惜重金培养老师,真可谓拳拳赤城、用心良苦了。
得遇这样的校长,身处这样和谐的环境,芷兰的教师是幸运的,他们也不负厚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共同铸就了芷兰教育的大厦,其中有部分教师还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教学精英。2000年,姚丽君获全国初中历史教学比武
一等奖;2001年,周相兵获全国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比武一等奖;2002年,陈伏秋获全国音乐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003年,阳桂秋参加全国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他撰写的论文获全国一等奖;2004年,周红茹获全国优秀英语教师园丁奖;2005年,滕昭丽获全国初中语文教学比武一等奖。此外,学校还先后有15位教师获省级教学比武特等奖或一等奖,有30名教师获市级教学比武特等奖或一等奖。100多篇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芷草含香、兰花带笑,人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芷兰,一排整齐的雁阵正扶摇而上,翔空万里,引领着芷兰教育的航母向光辉的彼岸驶进。
这是朱金生办的第一件事,之后,他深的目光又转向了第二件、第三件……
没有一件不是完美无缺、成果辉煌的。
再回首,想想当年董事会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与果断,朱金生终于不负重托,挽狂澜于即倒,让濒于危机的芷兰迅速摆脱了困境,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他本人也被
常德市政府授予“十佳校长”称号,2003年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跃立潮头浪花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如果引作办学也很形象,可化作这样的说法:失败的办学大体相同,成功的办学各有各的成功。毋庸置言,芷兰办学是成功的,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要提炼出最重要的一点,那还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催生了成功,这些先进理念就象一朵朵闪耀的浪花跃动在教育波涛的潮头。
浪花之一:服务教育,教育观念的全新飞跃。芷兰学校是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并且实行高收费,但家长还是乐意把孩子送来,纠其原因,是因为高质量的服务使家长放心。一位从商的学生的家长在家校联系册上写到:“我们因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来管孩子,进芷兰后,学校对孩子的关心比我们细致、周到得多,让我们深感惭愧,孩子有人爱,有人管,我们放心了。”确实,在芷兰,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着学生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一切的学生,校长、老师、员工只是分工不同的服务员。在学习上,老师们经常无偿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用品,无偿地为学生补习功课。在生活上,学校专门聘请了50位生活老师,对学生衣食住行的生活点滴进行精心呵护:变天了,她们会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出黑板通知不不够,还要在广播里喊几次。就餐时,她们会督促学生不挑食,吃饱、吃好;就寝时,有专人通宵查寝,哪位学生睡姿不好,哪位学生被子掀开了,就及时给他纠正和整理;学生过生日,班主任老师会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庆祝;学生生病了,生活老师、校医、小车司机则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不会有丝毫延缓,若有学生吃中药,生活老师会将药煎好,送到学生手中;学生生活困难,学校团委会、少先队、学生会就组织捐款助学活动,学校每学期也拿出专项资金,奖励那些学习成绩优异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友好的大家庭中。每期开学初,当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学生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学校,总有些不习惯。下晚自习睡觉前,总有小朋友想妈妈,哭着想回家。除了生活老师一个个哄以外,班主任也来到孩子们中间,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每期开学总要在学生宿舍睡上十天半月,哼着《摇篮曲》哄孩子们入睡。午休和活动课时间,教师则轮流定点值班,为的是保证学生自由活动期间的安全,从建校至今,学校未出过一起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服务即教育,搞好服务就是搞好教育,这是芷兰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正是这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与行动,芷兰得以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社会的尊重。
浪花之二:养成教育,教书育人的本位回归。著名
教育家叶圣陶这样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德国培根说:教育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芷兰学校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摆在了教育的首位,使它成为了一项教育的奠基工程。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活动中进行养成训练,如为了让学生熟知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他们就开展文明礼貌用语知识竞赛,教唱文明礼貌用语歌;为了训练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他们就开展内务整理比赛,评比“内务整理能手”。特别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系列达标活动最具特色,学校按年级分层次地拟定了养成教育达标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与个性特征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再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生活教师、班上同学及家长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每月总结一次,达标的由学校颁发达标证,对特别优秀的还授予好习惯之星荣誉称号,而未达标的学生,学生部、共青团、少先队会指派专人进行帮教,监督其在下一个月继续努力达标。正是这样天天抓养成、日日有训练,芷兰的养成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走进芷兰,偌大的校园见不到一片纸屑,看不到一块果皮,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寝室窗明几净;
常德市滨湖公园、临江公园、河洑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每年都要接待无数批中、小学生,他们印象最深最好的是芷兰学生,因为几百人开展活动后,地面上干干净净,令人难以想象。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句话真是不假。
浪花之三:快乐教育,教育过程的有益探索。为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活,芷兰的老师们可谓动足了脑筋。课堂上他们打破了沉闷空气,讲究一个“趣”字,贯彻一个“活”字。一个枯燥的数学概念“米”,老师也会带着尺子,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个一个量,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弄清它的概念。老师们也善用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来吸引学生,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一次单元测试前这样对学生说:今天的考试是一次小小的战斗,小朋友们的笔就是你们的枪,试卷上大大小小的题目就是就是你们要消灭的敌人,有的敌人可狡猾了,放了烟雾弹呢,小朋友们一定要睁大眼睛,沉着应战,一举消灭这些敌人,你们想成为这次战斗的英雄吗?想!孩子们的回答洪亮铿锵。为了给学生培养特长,铺就成材之路,不惜耗费巨资购买了大量的特长教学器材,设置了
钢琴室、
电子琴室、
古筝室、
二胡室、铜管乐室、乒乓球室、书法室、绘画室、舞蹈室等,设立了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等30多门特长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这些特长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每天下午七、八节课,同学们便到各自训练场所,尽情地施展才华。运动场上,同学们生龙活虎;绘画室里,同学们描绘未来;校园里歌声如潮,琴声悠扬,充满了无限生机。为了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特长训练情况,学校还举办了特长教育开放周活动,每学期拿出一周时间请学生家长到校随学生上课,看学生表演节目,与学生一道开展活动。校园里,师生与家长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家长不再是仅凭一张成绩单和一次家长会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校生活,学校与家庭找到了一个极佳的教育结合点。芷兰除了设置
中国艺术节、体育节外,芷兰还把每年4月定为科技节,以培养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各种兴趣小组激起了孩子们潜在的热情和能力,生物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太阳山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在科技室特别引人注目,由校“春柳”文学社主办的校刊《芷兰园》里刊登的学生习作有思想、有文采、有灵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展示平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是芷兰教育独有的特质。
浪花之四:成功教育,教育内涵的体现和延伸。芷兰学生部有一份独特的“进步快的学生典型材料”,上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长的评语两栏,有个叫高雄的学生基本情况这样写着:入校前自由主义严重,经常打架闹事,多次吸烟,考试舞弊。现在不打架、不吸烟,进步明显,遵守纪律,成绩提高很快,此次段考为班级第9名。家长评语是:我的孩子改正了自己的许多缺点,学习进步,纪律性加强,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以很多人的眼光看,这无非就是“差生”档案,但“芷兰”却不许有“差生”这个称呼,不仅从形式上不允许,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一位渴望学生成才心切的老师在面对一个顽皮学生时,一时心急讲出了“你怎么这么蠢”,校长不 仅严肃处理了这名老师,还专门召开会议,让老师们从思想根子上转变观念,用双倍的爱去爱所有的学生。2006年下学期,芷兰初中部招收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叫杨晶。杨晶年龄不大,只有13岁,但她性格怪异,学习生活能力差。课堂上她坐不住,下课后也闲不住,甚至经常跑到教师办公室找东西吃。学习成绩糟糕透顶,每次考试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对这种学生,学校只要进行“劝转”是再省心不过的事,但芷兰没有这样做,而是制定了一个杨晶的教育转化方案,用爱包容她的缺点,用情感化她的心灵,一段时期后,杨晶各方面进步相当明显,从一个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逐渐转变成为了一名表现和学习基本合格的学生。这就是芷兰的教育,他们固执地认为,没有天生的失败者,也没有天生的“差生”,因为这种信念,他们在面临可能的100次教育失败后,又满怀信心地投入101次的施教。他们坚信,教育的成功、学生的成功就在下一个转角处。“送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英才”,这是芷兰实验学校对
常德市人民的一个庄严的承诺。 2000年前,诗人
屈原制造了一个古老的诗歌神话。21世纪,在沅澧滚滚的涛声中,在岸芷汀兰馥郁香气里,芷兰实验学校正演绎着一幕当代富于诗歌意味的教育神话。我们期待着,富有灵气的芷兰,永远盛开在之侧,永远吐露沁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