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亭镇
河南省固始县下辖镇
分水亭镇位于固始县中东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2.5公里。梅山中干渠、沙泉公路、分张公路穿境而过,东、北与泉河铺镇陈集镇、蒋集镇毗邻,西、南与沙河铺乡、柳树店镇、石佛店镇张广庙镇接壤,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00公顷,辖23个行政村(街),28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35264人(2017年)。这里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这里人文厚重,是“王审知”王审知故里。
基本概况
代码:411525215:~001街道居委会 ~201分水村 ~202铁铺村 ~203佃行村 ~204龙王村 ~205桂花村 ~206堰岗村 ~207朱庙村 ~208大庙村 ~209新庄村 ~210龙台村 ~211王集村 ~212固桥村 ~213上庄村 ~214吴集村 ~215王楼村 ~216泗洲村 ~217钱庙村 ~218粉坊村 ~219罗集村 ~220王村 ~221盘龙村 ~222石碑村 沿革:1956年设分水亭乡,1958年建七一公社,1961年建分水亭公社,1983年改乡,2011年5月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5.1万,辖1个居委会,分水、铁铺、佃行、龙王、桂花、堰岗、朱庙、大庙、新店、龙台、王集、固桥、上庄、吴集镇、王楼、泗洲、钱庙、粉坊、罗集、王圹、盘龙、石碑22个行政村。
乡镇优势
旱涝保收
分水亭镇地处平原,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境内河渠纵横(干渠2条、支渠9条、斗渠46条、农渠148条),沟塘棋布(沟塘1516口),排灌便利,同时地下水丰富,历来旱不愁、涝不忧,是固始县唯一个无需防汛的乡镇。主产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红薯、大豆、棉花、红麻等农作物皆宜种植。
水广渔兴
分水亭镇因水而得名,全乡宜渔水面800多公顷,水产品有鲢鱼、鱼、草鱼、鲤鱼、丁鱥鲇形目鲂鱼黄鳝泥鳅抱卵蟹、河虾、中华鳖等20多个品种,更以水产品味美肉鲜闻名县内外。物兴牧旺。分水由于生态优越,物产富饶,同时更具有传统的养殖习惯和畜禽养殖业产业基础,在近年来固始县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生猪、三禽、奶牛家鱼”等四大生产基地,是固始县重要的绿色畜禽水产品生产大镇。
人文昌茂
唐末闽王王审知故里就坐落在分水亭镇王堂村境内,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根亲文化的推动下,分水亭加快故居的重建开发进程,累计接待600多王氏后人回乡寻根祖。分水也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共固始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蔡仲美最早就在分水罗集一带活动,发展党员,于1928年组建了中共固始县第二区区委。1947年8月26日—29日,全镇人民配合刘邓大军3纵9旅25团在分水清河地带与国民党政府军46师、48师展开激战,为掩护刘邓大军3纵部队顺利国民革命军东征做出了贡献。在桂花村境内建有烈士墓12座。改革开放以后,全镇每年约有300多人考入高等院校,有一部分已成为硕士、博士、教授级专家。目前,分水籍在外地工作 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40多人,厅(司局)级以上干部25人。
交通便利
毗邻县城,沙泉公路贯穿东西,连接城乡;分张公路穿行南北,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实现了柏油路、水泥路村村通的目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为繁荣商贸,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
建制沿革
1948年11月,固始县解放。1950年建罗集大行政区,区政府设在罗集九中(现罗集小学)。1953年划分小区,王集、固桥、吴集镇以南属罗集区管辖,以北属沙河铺区管辖。1957年初划建分水亭中心乡,1958年建立分水亭乡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分水亭乡人民公社为分水亭乡人民政府。2011年5月,分水亭乡撤乡建镇,正式成立分水亭镇人民政府。
发展现状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1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0.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76亿元,按全镇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7895元, 2015年财政收入1.0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45元。
农村经济生机勃勃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的综合效益大为提高。分水亭乡抢抓国家强农惠农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和大力实施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600万元,相继实施了黄开项目、六支渠未级渠系配套改革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86万亩,衬砌渠道29.6公里,新建大塘104口,农业生产的基础配套设施进一完善,发展的质量明显提高。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良种良法推广普及,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2万人次,示范推广水稻、油菜、小麦等优良品种5.1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8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到43200万公斤,平均亩生由1978年的182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497公斤,增幅达141.9%;油料作物产量2816万公斤,全乡畜牧业产值实现2719万元。特色农业不断壮大,生猪、奶牛、三禽、水产的规模化生产显著增强。2015年,全镇规模以上养殖场、户发展到65家,奶牛饲养量超过2500头。
工业经济蓬勃兴起
深入实施工业发展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攻战略,举全乡之力,汇全乡之智大办工业。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强力在企业改革改制上做文章,在招商引资求突破,在实施“回归工程”上动真功,着力打造了农产品加工、水工机械制造、银针加工、乳制品加工等四大加工业,培育了河南省颐生乳业、华龙水工制造、光红大米加工厂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工业发展规模和效益进一步增强。2015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14家,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6700万元。
集镇建设步伐加快
分水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建设精品”的集镇发展思路,以增强集镇辐射力、带动力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建设开发模式,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集镇的总体规划和详规编制。坚持高标准建设,先后实施了农业路、蓼东东路、中路、西路和闽王大道的建设开发项目,推进街区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实施,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坚持高水平管理,组建了市政管理办公室,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强化了街区市场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的综合管理。2007年集镇建成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 1.1万,集镇道路总长7.6公里,初步形成二纵四横集镇布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镇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一手抓经济实力的提升,一手抓社会事业进步,全面推进全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初见成效。全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受教育年限增加到10年。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主干,以学前教育、职业高中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构架。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全乡民办中小学校已发展到5家。2007年底,全镇中小学校在校生达到5000人。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根亲文化资源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审王王审知故居先后被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完善了计划生育长效机制,加强了乡、村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创新了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市、全县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建乡敬老院1所,扩大了五保户低保户保障范围,大幅提高了救助标准,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难题。2007年,全乡纳入保障范围各类人员达到2956人。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坚持“预防为主”和“全社会参与”的方针,积极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了疾病发生、流行和蔓延,加大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完成了乡卫生院体制改革,加强村级卫生院建设力度,医疗救难治水平和服务条件大大提高。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5年,全镇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镇人口预期寿命已由解放前的平均不足35岁提高到70岁,人口死亡率由25‰降低到6‰左右。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跑项争资,进一步整合吸纳各类资金,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一是农林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全镇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7600万元,相继实施了黄开项目、农开工程和六支渠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项目。全乡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3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比1978年提高5.6个百分点,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工程顺利过省政府验收。二是用电状况得到改善。大力推进“村村通电”工程实施,完成了农村电网一期、二期改造,1993年全镇23个村街实现了全部通电目标,彻底消除用电盲点村、盲点户。三是交通事业跨越发展。以“村村通”油路(水泥路)项目为契机,建成了乡农村客运站,新修、改造柏油路(水泥路)102公里,较1978年新增93公里,至2015年,全镇2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油路(水泥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乡镇优势
旱涝保收
水广渔兴
人文昌茂
交通便利
建制沿革
发展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