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师曾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广东广州府顺德区桂洲马地桥人(今属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1900年,马师曾出生在广东省,幼年与父母一同在广州市居住。1907年家庭经商失败,他随祖父、父母亲举家前往武昌,投靠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的曾叔祖马贞榆,因而有机会攻读四书五经及习练书法,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1911年武汉市爆发辛亥革命,他随家人逃离武汉辗转回到广州,进入太平春教戏馆学戏,自起艺名关始昌,从此开始了粤剧学徒的生活。1917年马师曾受聘于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后转投普长春粤剧团,并拜小武靓元亨为师,期间在南洋一带学艺和演出。1931年春,马师曾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1933年马师曾从美国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谭兰卿组建救亡粤剧团——太平剧团,并作为台柱,为剧团的发展撑腰。马师曾编演《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驸马》《野花香》《京城大状师》《贼王子》等作品。1938年6月,马师曾参加由中国妇女兵灾筹赈会在香港主办的“华南电影界,游艺筹赈会”。1942年马师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抗战剧团,率剧团到后方大演抗战剧。1955年回广州市参加广东粤剧院,担任团长,后任广东粤剧院院长,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晚年成功塑造了谢宝(《搜书院》)和关汉卿(《关汉卿》)两个艺术形象。其著作有《千里壮游集》(1930)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出身书香世家。祖父马肇梅于广州经营茶庄,幼年与父亲马公权、母亲王文煜一同在广州居住。
1907年家庭经商失败,他随祖父、父母亲举家前往武昌,投靠任两湖书院经学馆馆长的曾叔祖马贞榆,因而有机会攻读四书五经及习练书法,由此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
1911年武汉市爆发辛亥革命,他随家人逃离武汉辗转回到广州市,十五岁考入“敬业中学”。就读小学和中学期间,对戏剧开始发生兴趣,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明戏”的演出活动。中学未毕业奉父母之命到香港一间铜铁店当学徒,因不堪忍受店东和其他伙计的欺凌,跑回广州进入陈南的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与老艺人师傅佳建立师徒关系,自起艺名关始昌,从此开始了粤剧学徒的生活。
1917年广州太平春教戏馆学戏,不久便受聘于新加坡庆维新粤剧团,后转投普长春粤剧团,并拜著名小武靓元亨为师,期间在南洋一带学艺和演出,其间不满班主失信,不让他当丑生而当马旦,愤而离班。后转投当地尧天彩戏班任第三小生,改艺名为风华子,演戏期间巧遇机缘得与著名演员新华同台演出《苏武牧羊》。不久又到庆难新戏班演出《杜十娘怒沈百宝箱》等剧目,终因当地艺人排挤而失业,流浪戏班之间及卖膏药、做矿工、当掌柜谋生。
演艺经历
1919年被平天彩班聘为第三小生,发奋勤学苦练,又得男花旦小湘凤(靓少凤)的支持帮助,小湘凤邀他合演自己编写的时装新戏《癫、嘲、废、戆》,演出引起轰动,被升为第二小生。后来小湘凤与他另组新班,他在演出《白蛇传》时扮许仙。后遇见从国内前去演出的著名演员靓元亨,两人同台演出《海盗名流》等剧,又拜靓元亨为师,随靓元亨参加普长春剧团演出,自此开始起用本名。
1923年回港发展,成功演出《玉楼春怨》《一个女学生》以及他在南洋编演的几个新戏。于《苦凤莺怜》中演风尘侠丐余侠魂,创出有独特风格的“马腔”(俗称“乞儿腔”)。
1925年夏离开人寿年班,与陈非侬等人另组大罗天剧团,在剧团特设编剧部,聘请陈天纵、冯显洲、黄金台、麦啸霞等人为专业编剧,他自己也亲自撰写剧本或与人合作编剧。编演了一批古今中外题材的新剧,如《佳偶兵戎》《贼王子》《傻瓜与野丫头》《红玫瑰》等。
1929年广州警察局勒令他主持的“国风剧团”停演6个月,无奈举家仓皇迁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另组剧团演出于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等地区,有时也到珠江三角洲的中小城镇演出。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他逃出虎口进入广西重组剧团,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1931年春应聘到旧金山演出一年,因戏院院主欺诈被迫逗留两年。行前他精心编印了《千里壮游集》带往美国,向美国观众宣扬优美的粤剧艺术。
1933年回到香港与女伶谭兰卿组成第一个男女合班的粤剧团“太平歌剧社”(后改名“太平剧团”)。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时,返回内地,从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组成抗战粤剧团。抗战胜利后,与薛觉先在香港合演过名剧《蝴蝶夫人》《清宫恨史》。
1942年3月从香港逃亡到湛,在湛江市演出近二个月,编演了《卫国弃家仇》《秦桧游地狱》《洪承畴》《救国怜香两情深》等宣传抗日救国、痛斥汉奸无耻嘴脸为内容的剧目。
1950年在华南文联的帮助下,编演了现代剧《珠江泪》。
1951年1月和红线女参加了“抗美援朝粤剧大集会义演”,演出批判崇美思想的短剧《牛仔裤》。
1955年被邀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周年的日子里,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观礼,表示了要回来工作的决心。12月14日与红线女回到广州市定居并参加广东省的粤剧工作。
1956年被任命为广东粤剧院团长,与红线女合演回广州后的第一个新编剧目《昭君出塞》,不久两人又合演根据同名琼剧传统戏改编的《搜书院》,并到北京汇报演出。
1958年11月广东粤剧院成立,被任命为院长,演出根据田汉同名话剧改编的粤剧《关汉卿》,于年底到武汉市为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作专场演出。
1959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的邀请,作为中国粤剧团的团长带了《关汉卿》等戏赴朝访问演出。10月率领剧团参加首都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剧目的演出活动,演出了《关汉卿》和《搜书院》。
1960年赴京担任由梅兰芳当主任的中国戏曲艺术研究班教师,教学期间与红线女等在北京中山公园演出了《关汉卿》。
1961年与红线女担任艺术中国粤剧团的总指导,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了《关汉卿》《刘胡兰》等剧。
1962年夏为周恩来总理和贺龙、陈毅、聂荣臻副总理等演出《屈原》一剧的“天问”一场,这是他在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
1956年至1962年他演出的剧目主要有《搜书院》《关汉卿》《昭君怨》《桂枝写状》《苦凤莺怜》《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戆附马》《屈原》《拾玉镯》《三娘教子》《赵子龙催归》《凤仪亭》《乔老爷上轿》《蔡文姬》《刘胡兰》等。
1963年,马师曾被确诊罹患气管癌,入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亲马公权、母亲王文煜。
其子马鼎盛凤凰卫视著名的军事与时事评论员。
情感生活
湛江市通过艺人阿莲(何芙莲)结识了红线女,并缔结姻缘。1944年与红线女成婚。
商业经历
1933年回香港特别行政区组织太平剧团。后创办“全球电影公司”,所拍影片有《野花香》《难测妇人心》《二世祖》等。
社会活动
任职经历
回到新中国后,先后任广东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还当选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
人物评价
马师曾在广州市,香港以及马来西亚越南美国等演出,以扮演粤剧特有的角色行当丑生为主,也演小生,须生、花脸。善于吸收文明新剧与电影的表演艺术,对粤剧敢于作改革的尝试。他苦心独创了粤剧的新声“乞儿喉”,并在演《苦凤驾怜》一剧中的义丐余侠魂而一鸣惊人,逐渐成为近代粤剧艺坛上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国内粤语地区、港、澳、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中,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马师曾青年时演小生、小武,中年则以丑脚享负盛名。他根据自己洪亮而欠圆润的嗓音特点而扬长避短,形成一种旋律跳跃,顿挫分明,吐字短促有力,行腔活泼滑稽的唱腔,人称“马腔”,他的成名经历详见“戏行史话”。马师曾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既继承传统,又敢于变化程式为已所用。最突出的是在演唱时,常常巧妙地使用广州方言俚语作瑞安鼓词。他是开创粤剧通俗化的巨匠。他的唱腔尤其是唱“中板”,自然活泼、滑稽突兀;他独创的“乞儿喉”半唱半白,新颖奇特,顿挫分明,送音悠远,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马喉”。三十年代他引进了一些西洋乐器,丰富了粤剧伴奏音乐。他还吸收了电影、话剧某些表演手法,融化于粤剧的表演之中。其表演,台风豪放,动作鲜明准确,出奇制胜,塑造人物逼真生动,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他敢于拒绝敌人的威肋利诱,毅然返回内地,在粤西和桂林市柳州市一带演出。
马师曾最擅长演丑生戏,后期则多演老生、须生戏。他在《关汉卿》和《搜书院》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的生动形象,和搜书院掌教谢宝的生动形象,均已拍成电影。
参演作品
参演电影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情感生活
商业经历
社会活动
任职经历
人物评价
参演作品
参演电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