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Sin-Nui Hung/Nu Hongxian/Hsien-nu Hung)(1925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08日),原名健廉,女,1925年12月25日出生于广州西关,
中原地区国籍,籍贯
开平市。著名
粤剧艺术大师、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
传承人。
红线女出生于
粤剧世家,从小受到
粤剧艺术的熏陶。12岁拜舅母何芙莲为师学习粤剧,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
春节,在胜寿年班首次登台演出;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
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建议其改名为“红线女”;1941年,红线女随着师傅何芙莲加入
马师曾的剧团,始用“红线女”这个艺名。1943年在《刁蛮公主戆驸马》剧目的一次救场演出成功后,首次担纲正印花旦。1951年,红线女演出
粤剧《一代天娇》,被认为是“红腔”形成的标志。1959年,红线女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9月在
多伦多创办国际粤剧艺术协会并兼任会长,是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红线女编导了世界上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2013年12月8日晚8时40分,红线女在
广州市病逝,享年89岁。
红线女在继承
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
京剧、
昆曲、
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进行大胆而又细致的革新创造,从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出发,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创造唱腔,形成“红腔”(又称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把粤剧女声
声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享誉世界的
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获得众多国内外荣誉。1985年,获
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杰出艺人奖”;1998年12月获首届“霍英东贡献奖”;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粤剧代表性
传承人;2009年,获中国剧协颁发的首届“
中国戏剧奖特别贡献奖”;2010年,获第2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3年,获首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称号。 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公主》和现代戏《山乡风云》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
红线女的堂伯父
邝新华(邝殿卿),是
同治年间
粤剧再度兴起时的著名武生。他在
广州市重建粤剧行会组织
八和会馆,并被推为“会首”,更因其演艺高超,同行尊奉为泰山北斗;红线女的外祖父声架南(谭杰南)是驰名于东南亚的武生;舅父
靓少佳是历任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在省、港、澳、美国和东南亚均享有盛誉;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
初入艺坛
1925年12月25日,红线女出生于广州西关,从小受到
粤剧艺术的熏陶,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红线女的二哥从
美国留学回来带回一架
留声机,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打开留声机,跟着唱片学唱。慢慢地,就学会了
粤剧名流
白驹荣、
薛觉先、
张月儿等人的名曲。红线女经常在父亲招待客人时,被叫出来演唱一曲,得到客人的夸奖和父亲奖励的二毫硬币。1938年,红线女因日军侵华而失学,同年7、8月间,随母亲经澳门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12岁拜舅母何芙莲为师学艺,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
春节,在胜寿年班首次登台演出。从此,她在戏班中练功、学唱,夜场演出扮丫环、宫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区演出日场时,也担任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戏”中,还有机会演主角。
演艺发展
艺名由来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在何芙莲的指导下,受益良多,打下唱功基础。一天,靓少凤对她说:“小燕红的名字不好,没意思,我给你改个名字吧!《红线盗盒》是一个享有盛名的故事,
粤剧里也有这出戏。红线女侠骨柔肠、有勇有谋、忠心为主,小燕红年纪虽小,但很有红线女的风范。你就叫‘红线女’吧,以后可以学演她的戏,也要学她的为人。从此,“红线女”诞生。
1941年7、8月,乘胜寿年歇夏散班之际,红线女随靓少凤到上海演出。文武生靓少凤,正印花旦蝴蝶妹,红线女当上了第三花旦,这是红线女第一次用红线女艺名搭班。在上海,红线女参与演出《六国封相》;并在《
红楼梦》中饰演
薛宝钗。演出期间她认识了
粤剧大师
马师曾,并加入马师曾组建的太平剧团,渐渐学会了拉腔、偷气,最终形成了让戏迷津津乐道的“马调红腔”。由于当时上海处于在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权的统治下,社会秩序混乱,演出约半个月后红线女一行人连夜乘搭开往
厦门市的船离开上海。回到香港后,红线女没有落班,住在师傅家中继续练功。12月25日,
九龙和香港被
日本侵略军占领,红线女替师傅摆地摊卖衣服,到当铺
典当金饰以维持师傅何芙莲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
1942年4月,红线女在马师曾的太平剧团担任第三花旦,主要演出《苦凤莺怜》《佳偶兵戎》《斗气姑爷》《藕断丝连》等原太平剧团的马派剧目。7、8月间,红线女随马师曾剧团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第二花旦,除演马派喜剧外,更多演出了《秦桧游地狱》《洪承畴》等痛斥汉奸卖国贼的戏剧,其中《洪承畴》观众反映最为强烈。
1943年初,红线女因在马师曾的明令下,临时顶替原刁蛮公主饰演者蓝茵出演剧目《刁蛮公主戆驸马》,救场大获成功而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因此对她产生了情愫,而红线女对马师曾也颇有爱意。于是,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抗战胜利后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居。倡导夫妻、家庭、邻邦以和为贵的《刁蛮公主戆驸马》,也一直是红线女的保留节目。此后红线女通过扮演各种不同性格类型的女性角色,适应各种不同的表演风格,在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参演《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剧目,逐渐打开一条宽广的戏路,为她后来驰骋于舞台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成功地塑造多彩多姿的艺术形象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
1944年5、6月间,红线女随
马师曾戏剧投入“保卫大桂林”的救亡宣传中,参加义演献金等活动。1946年
春节,红线女随马师曾率领的胜利剧团在
佛山市演出新编剧目《还我汉江山》,红线女饰演王莽的女儿,马师曾饰邓禹,这是红线女与马师曾合演的第一个新戏,也是红线女首次在
粤剧活动的中心广州大城以打扮正印花旦的身份登台。下半年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红线女出演新编时装戏《我为卿狂》,饰演歌女张杜美,得到观众以及师傅
何芙莲、前辈靓少凤的赞赏。
1947年,红线女除了在粤剧舞台继续进行演出活动外,开始接触灌唱片和拍电影。由捷利公司灌录了《还我汉江山》和《我为卿狂》的唱片,拍摄了《我为卿狂》《藕断丝连》《冤枉相思》三部电影。次年,红线女与
马师曾、
文觉非、
罗艳卿等组成东方剧社,演出《孽海花》《风流贵妇》等剧目。并拍摄了《刁蛮公主》《审死官》《荆棘幽兰》《梁山伯与祝英台(上、下)》共五部电影。
红派艺术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定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影剧两栖演员,组建真善美剧团,与马师曾、
薛觉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50年代初,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与马师曾的班子一同前往
广州市演出了现代戏《珠江泪》等剧。1951年,红线女在香港宝丰
粤剧团演出粤剧《一代天娇》,被广大观众认为是“红腔”形成的标志。是年,红线女拍摄的电影有《明星梦》《
粉阵迷龙》《
天堂春梦》等十六部之多,其中《天堂春梦》《
红楼新梦》《
怨妇情歌》都被认为是1951年
粤语片的佳作。并与
马师曾一起加入了中联电影公司。
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娇》《王昭君》和改编《蝴蝶夫人》以及演出
莎士比亚名著的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把
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而红线女也就成为举世闻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技艺被称为“红腔”“女腔”,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红派”艺术。是年,红线女拍摄了《佳偶天成》《姊妹花》等19部电影,并与中联电影公司的电影演员演出了
曹禺的话剧《雷雨》,饰演四凤,这是红线女第一次出演话剧。
1953年,红线女先后排演了《清宫恨史》《昭君出塞》等戏剧,并拍了《
处处喜相逢》《贴错门神》等9部电影,其中,《
慈母泪》被评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1953年度最佳
粤语片,红线女在影片中饰演一个从少女到老妇的角色。
1954年,红线女拍摄了《
人隔万重山》《
家家户户》等8部电影,因《慈母泪》在新加坡放映,红线女被邀清到新加坡奥地安影院登台会见观众并演唱影片插曲。在新加坡期间,还未广肇医院筹款义演,与
石燕子等
粤剧同行演出《一代天娇》。
1955年初,红线女与
长城电影公司签订长期合同。1955年,红线女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到
广州市,参加
广东粤剧院(今广东粤剧院)工作。并拜
梅兰芳为师,请教梅派唱法;请
程砚秋帮她设计身段、水袖;请
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
周小燕为她丰富《
思凡》的唱腔;还有昆曲名家
朱传茗、歌唱家
郭兰英、
王昆等她都虚心请教。她把所学、所识和所获,化为艺术血液,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在《搜书院》《
昭君出塞》《苦凤莺怜》《打神》等剧目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完成了红派艺术的创造,她塑造的王春娥、
焦桂英、
林黛玉等—系列妇女形象里,不论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宫廷贵人或青楼妓女,都能荡尽艳丽的铅华,清除庸俗的珠光宝气,展示出东方女性清香淡雅的气质、高洁端庄的风韵以及在抗拒苦难或悲剧命运中磨砺出的富于韧性的品格。而在《关汉卿》的
珠帘秀的形象里,则又透露出敢爱敢恨、藐视豪强的侠肝义胆和凛然正气。
1956年5月初,由
马师曾、红线女领衔主演的
粤剧《搜书院》在北京演出,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演出。周总理在看戏后到后台看望演员,并对红线女的表演给出了指导意见。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召开
昆曲《
十五贯》座谈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在谈到
粤剧时说:“《十五贯》和《搜书院》在政协礼堂演出很受欢迎,剧场加座了,真是公道在人心。昆曲是江南兰花,粤剧是
光海红豆,都应受到重视。”自此,粤剧有了“
光海红豆”的美誉。
1957年6月7日,红线女在《
南方日报》“最受欢迎的
粤剧和演员”中被选为最受欢迎的10名演员第一名。
主席接见
红线女曾多次见到过毛主席。1958年1月24日晚,毛主席在
广州市观看红线女主演的《昭君出塞》;1958年4月13日,毛主席再一次来到了广州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做准备工作。在此期间,红线女两次见到了毛主席,在广东省委办公大楼五楼会议室举行的
舞会上,红线女在陪毛主席跳舞时,请求毛主席为其题词;第三次是1958年4月30日傍晚,毛主席在广州冶炼厂码头的船上接见了红线女;第四次是1958年的11月28日到12月10日,毛泽东在武昌主持召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会议期间,红线女随
广东省粤剧团在武昌为会议演出。毛主席派人给红线女送去了一封信,并将亲笔书写的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条幅赠与红线女。毛主席在信中写道:活着,再活着,更活着,成为人民的红线女。
1959年,红线女在
粤剧界第一位艺人党员
白驹荣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立誓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1960年3月5日,深圳大戏院建成,红线女受邀参与演出剧目《搜书院》,大批港澳同胞专程前往观看。6月底至7月12日,广东粤剧院演出团到
上海市公演由红线女等演出《关汉卿》《
搜书院》等剧目。随后,彩色戏曲
艺术片《关汉卿》由
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开拍。1961年2月9日至3月28日,红线女随由
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粤剧团,赴
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45天。演出《关汉卿》《搜书院》《刘胡兰》等长短剧目共21场。胡志明主席观看演出后,接见了主要演员马师曾、红线女等人并授予中国粤剧团一级劳动勋章。
1965年底,红线女率《山乡风云》剧组进京演出,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观看,并给予高度赞扬。当时国内戏剧界把
粤剧《山乡风云》与
京剧《
红灯记》相提并论,“北有《红灯记》,南有《山乡风云》”。1966年,红线女在上海
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15场《山乡风云》,时隔42年,她的弟子
蒋文端又带《山乡风云》重返上海滩。红线女坦言:“抢救粤剧遗产,扩大粤剧市场,时不我待。”。
文革迫害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线女一家受到迫害,被迫离开艺术行业,到广州街道打扫卫生,并且多次被“造反派”剃“阴阳头”,1967年被下放到广东英德茶场劳动 。因十年文革,红线女曾离开舞台13年3个月。
1967年至1969年,红线女被遣送到英德茶场边劳动边接受审查,禁止参加一切艺术活动,连练功、练声也不允许,红线女只能躲起来练习。随后两年,红线女从“牛棚”被“解放”出来,但仍是在伙房里当杂工不能参加艺术活动。1972年,红线女到北京治病,被江青告知以后不能再演戏,红线女这个名字也不能再用。自此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她在一切场合只能用邝健廉原名。
1973年,红线女出演电影《沙家浜》饰演阿庆嫂一角,电影拍完后,红线女仍不能在舞台演出。5月,红线女与部分
粤剧演员到北京中央广播局,参加粤剧移植“样板戏”唱段的录像工作。下半年,红线女被调到广东粤剧训练班担负专业教学工作。次年,红线女被调到
广东省文化局,主要工作仍是负责粤剧训练班的教学和协助广东省粤剧团移植“样板戏”。1975年1月,广东省在
肇庆市举办移植“样板戏”《
杜鹃山》学习班,红线女与《杜鹃山》剧组到肇庆向本省各剧种、剧团代表进行辅导和对口排练。1976年至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红线女又被强加上“江青亲信”等等诬捏不实之词,再次被审查,不能参加艺术活动。
1979年,对红线女的诬捏不实之词一一得以澄清。9月,红线女调广州粤剧团任艺术总指导。10月,红线女赴京参加第四次全国
文代会。
振兴粤剧
80年代后,为振兴粤剧,红线女身体力行,重排旧剧,编演新戏。其在《柴房自叹》中表演出受屈的翠莲在柴房中如何自叹。
1980年3月19日至4月20日,红线女随中国广东粤剧团赴新加坡进行商业性演出32场,演出长剧《搜书院》、折子戏《昭君出塞》《
打神》等;5月12日至7月8日,红线女随中国广东粤剧团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作商业性演出50场,在香港参加“省港红伶大会串”。1981年1月,
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南国戏剧》《百花园》编辑部举办评选1976年至1980年底
粤剧“
大众电影百花奖”,红线女获评最佳女演员,凭改编《昭君公主》获最佳编剧奖。
1982年6月15日,红线女、
陈笑风领衔中国广东粤剧团赴
加拿大、美国的七个城市作为期约两个月的商业性演出,这是1949年后第一个到美洲演出的广东粤剧团,演出剧目有长剧《搜书院》《焚香记》《
刁蛮公主戆驸马》和折子戏《昭君出塞》等。12月,文化部专调广州粤剧团由红线女领衔主演的长剧《昭塞公主》、
短剧《刘胡兰•大庙》《昭君出塞》等到北京演出,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红线女首次进京演出,文化界知名人士周扬、朱穆之、曹禺以及中央领导人杨尚昆等出席观看。
1984年1月15日,红线女率中国广州粤剧团应邀赴新加坡演出二十九场,演出剧目有《刁蛮公主》《李慧娘》《
白蛇传》《春草闯堂》四个长剧,《昭君出塞》等十一个短剧。10月,《红线女独唱会》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排练,于国庆期间参加广东省艺术节在
中山纪念堂隆重演出,数千座位无虚席。
1985年4月,亚洲艺术协会表演中心给红线女颁发“杰出艺人奖”,联合国交响乐协会给红线女授予“杰出艺术奖”,这是红线女继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获金质奖章之后,又一次受到国际艺术组织的奖励。9月,为培养粤剧新苗,根据红线女的建议,
广州市粤剧团开办“青年演员培训班”。1986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65周年,广州粤剧团从7月1日至7日举办了“优选剧目演出周”,红线女在首场主演了现代剧《山乡风云》的选场。8月,《红线女自传》由香港星辰出版社出版。
1987年12月,广州粤剧团举办全团性的青年技艺比赛,红线女担任评委会主任。1988年2月,红线女带领青年刷团送戏下乡,在
高要区、东莞等地演出十多场。9月底至10月初,红线女率领以实验剧团为基础组成的广州粤剧团赴京举行“红线女艺术专场”演出,中央领导及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观看。
1990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广州
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红线女,表彰她为发展粤剧事业作出的贡献;4月,红线女在“纪念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诞辰90周年”活动中作出发言,并全力指导排出马师曾生前的首本戏《
关汉卿》之“狱中蝶双飞”等剧目。5月,红线女任团长的小红豆粤剧团挂牌公演古装剧《
梁红玉》《搜书院》和现代剧《家》。1992年4月,以红线女为艺术指导的“中国广东粤剧代表团”应邀赴新加坡参加“狮城国际粤剧节”,红线女演唱名曲《香君守楼》。1993年5月,红线女和小红豆
粤剧团参加在
天河区体育馆举行的省港演艺界为“希望工程”筹款的粤剧义演晚会。红线女与香港演员新马师曾演出《胡不归·慰妻》,又与香港艺员张学友演出《搜书院·初遇诉情》。
1994年5月11日,由红线女倡导成立的一个群众性团体——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成立,红线女亲自担任会长;12月中旬,红线女和红豆粤剧团应文化部艺术局的邀请晋京演出,这是红线女自回到新中国后第六次晋京献艺,12月15日,首场在中国儿童剧院演出红线女演的现代剧《白燕迎春》。
1996年3月24日,红线女在白云宾馆主持召开广东
粤剧工作者联谊会1996年春茗理事会议,并就5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四周年和次年7月庆祝香港回归,粤剧界应如何进行纪念和庆祝活动,提请理事会讨论。4月5日,红线女带领红豆粤剧团在
小榄镇体育馆为三千多观众作“红线女师生艺术欣赏会”专场演出,独唱了《香君守楼》《花城之春》两曲,并与
欧凯明对唱《香君送别》。
1997年,红线女决定为庆祝香港回归演出,要创作一个名为《春到梨园》的现代剧。戏的内容是表现从1941年底
日本侵略军占领
香港特别行政区到1997年香港回归,通过一个
粤剧艺人和他的同班兄弟、女友、亲人的悲欢离合,反映香港粤剧艺人生活在这五十多年中的沧桑巨变。当香港回到祖国怀抱时,穗、港两地艺人同台共庆,失散多年的故人在舞台上重逢,共商振兴粤剧,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大计,剧本经过反复修改,由红豆粤剧团排练。10月9日,“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大会”在广州假日酒店召开,社会各界百余人出席了大会。红线女在发言中感谢党和人民给予她的殊荣,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一如既往地把全部生命和艺术奉献给人民”;红线女就此卸去红豆粤剧团团长一职,正式就任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10月,红线女专程赴港观看红虹与
香港中乐团合作的
粤剧演唱《昭君出塞》等。12月,红线女艺术中心的设计进入最后确定阶段,其间红线女与
莫伯治多次商谈,反复修改图纸,最终达成共识。
1998年1月,红线女赴
加拿大进行艺术交流活动,返穗后,即投入电视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的脚本撰写。1月26日,红线女应邀前往
马来西亚吉隆坡讲学。2月5日至12日,香港临时市政局举办“银海艳影红线女从影五十周年纪念展”,对红线女五十年来在影坛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给予高度的评价。2月20日,红线女参加《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并演唱根据周恩来诗词撰曲的《大江歌罢棹头东》。3月2日,红线女赴京出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4月《红线女艺术之路》电视纪录片开拍,5月4日至10日,红线女与省电视台合作录制的《红线女1998最新代表作》开始拍摄,著名化妆师
毛戈平为红线女化妆。经数日连续作战,共录制《天网》《蛇头苗》等多部代表片段。
关国华、欧凯明权等在其中为红线女配戏。红线女在这些录制片段中,尤其是对“四大美人”和“
祥林嫂”的艺术创造,进一步把红派艺术推进新的境界。
1998年6月19日,红线女赴京参加田汉基金会成立大会。7月,红线女投身《红线女艺术之路》的录像及后期制作。8月3日,市委副书记朱小丹审看《红线女艺术之路》初步剪成的片子后提出许多修改意见,红线女和剧组决心按朱小丹书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加工。8月15日,红线女应邀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齐心同抗长江水赈灾大行动》募捐演出。9月2日,红线女赴京观摩
张艺谋导演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演出。9月至10月,红线女与同事共同操办三件大事:电视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的修改、加工、定稿;《红线女从艺六十年特刊》《红线女演出剧本选》等四本书的编辑出版事宜;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庆贺活动筹备工作。11月20日,霍英东奖金委员会在
番禺区南沙举行颁奖典礼,授予红线女首届“霍英东成就奖”,红线女是中国地区唯一获奖的戏剧工作者,为中国戏剧界、为
广东省省、
广州市争得了荣耀。
1998年12月7日至9日,香港市政总署举办“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庆贺活动”,香港临时市政局主席梁定邦、香港市政总署钟丽帼署长等各界知名人士数百人出席了酒会。酒会结束后,大家一齐观赏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12月8日晚,红线女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与
香港中乐团合作演出了
粤剧《昭君出塞》和《
荔枝颂》,获得观众激赏,两支曲目之间放映了录像节目《红线女1998最新代表作》。12月20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小广场举行红线女艺术中心落成典礼暨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庆贺活动开幕式,由副市长
陈传誉主持,众人于大厅参观“红线女从艺六十年图片展”,并于会后播放电视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12月21日、22日两晚,在广州军区礼堂举行演唱晚会和折子戏晚会,红线女在由著名音乐家
关乃忠指挥的
上海民族乐团五十五人大型乐队伴奏下,先后演唱了《艺海抒怀》和《昭君出塞》,并演出了她的名剧《祥林嫂》片断和《苦凤莺怜·栖凤楼》。
1999年1月,红线女艺术研究室成立,4月13日,红线女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并由红线女亲自主持揭幕礼。5月18日,红线女策动的“南粤辉煌五十年”
粤剧新作大赛揭晓,《一统江山入镜来》等十三篇作品获奖。通过这次大赛,红线女力图提升日渐式微的粤曲创作态势,发现好作品和新人才,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6月《红线女艺术研究》第一期出版。6月初,红线女主动与广州市妇联联系,共同发起一次“爱心助学”义演,筹款百万元,帮助
增城区一批
畲族失学儿童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红线女在“爱心助学”义演的准备中,既要奉献爱心,又要在艺术上突破。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
钢琴伴唱
粤剧《豪唱大江东》《昭君出塞》于9月16日与观众见面。9月16日,红线女艺术中小剧场座无虚席,由于十号台风的缘故,观众顶着大风雨赶来,有不少观还是从港、澳、
吉隆坡过来的,每人手持为支持“爱心助学”而认购的每券五千元入场券。为了弥补刘德华节目的空缺,红线女临时加唱了她的经典唱段《
搜书院·柴房自叹》和《一代天娇》,这场演出所筹百万善款将如数捐给增城
正果镇族儿童。9月23日,红线女参加在冼星海音乐厅举办的省第六届
广州市音乐花会的演出。12月20日,红线女应邀赴澳门参加《爱我祖国、爱我澳门》大型晚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2月,《红线女艺术研究》第二期出版。
2000年1月5日至12日,红线女与广东粤剧艺术团应邀前往新加坡参加纪念牛车水人民剧场成立三十周年的慈善义演,为新加坡广惠肇留福利医院和崇仁老人痴呆症疗养院筹款,并担任本次演出的艺术总监,本次演出共筹得善款约三十万新元(约合十八万美金)。同时,红线女提出录制《红线女2000尋剧艺术经典》的构想,并与香港新乐娱乐公司洽商决定了合作制作《红线女2000粤剧艺术经典》事宜,着手进行筹备工作。4月,红线女艺术中心与广东粤剧院共同承办“粤剧艺术大师
马师曾诞辰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红线女现场压轴演唱粤剧名曲《关汉卿》之“沉醉东风”。10月,由于《红线女粤剧艺术经典》部分布景画面不理想,红线女对部分曲目又进行了一次
补拍,并将原来的《昭君出塞》《昭君塞上曲》《香君守楼》三个唱段改为三段折子戏,其艺术效果更佳。27日,“广东省青年粤剧团聘请红线女为艺术总监仪式”在广东星海音乐厅举行,“仪式”中红线女受聘为艺术总监。她对广东青年粤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寄予厚望。12月,红线女艺术中心编印出版了《红线女粤剧艺术经典曲谱集(2000年)》,《红线女艺术研究》第三、四期合刊同期出版。
晚年经历
粤剧传播
2001年1月,红线女构想制作世界上第一部粤剧动画片《刁蛮公主戆驸马》,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绎粤剧,让画中人唱红腔,演红派粤剧故事,使红派艺术开辟一个新的传播途径,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派粤剧艺术。并对剧本进行改编,使之适合于动画片的表现形式,召集红豆粤剧团演出过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的原班人马来中心积极排练。2月,经过多次修改,《红线女粤剧经典》CD(包括珍藏版、平装版)正式出版。4月,红线女与
秦中英合作,根据同名话剧改编
粤剧《西关女人》。红线女在这个戏的排练中既担任编剧、导演,又担任教师,因为担纲饰演七个西关女人的演员是一批
广东粤剧学校尚未毕业的女孩,红线女需要先创造七个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角色,然后一字一句教她们唱,一招一式教她们表演,该剧公演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此项工作延续到7月间。5月12日,红线女赴香港无线电视台演出《红线女艺海抒怀六十年》电视特辑,为香港保良局筹款并赠送一批《红线女粤剧经典》CD和珍藏版画册作义卖用途。
2001年6月,红线女应邀赴美国纽约领取“等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纽约文化事务部部长向红线女颁发奖状。7月,红线女艺术中心开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图片展,详尽展示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开展各项活动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8月,《红线女艺术研究》第五期出版。12月,红线女赴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欢晚会上,江泽民主席与红线女等老艺术家亲切握手,使老艺术家们感受到国家对文化工作者的亲切关怀。
2002年3月,红线女赴
保利剧院参加《粤剧交响音乐会》的汇报演出。4月,深圳动影时代有限公司制作了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五分钟的试片,为日后合作制作完整的动画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月14日,红线女荣获国务院颁发的首届“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奖”,是中国戏剧界惟一获此殊荣的女性戏剧家。30日,红线女艺术中心与深圳动影时代有限公司签署合同,正式合作制作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7月,红线女参加广东省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11月13日,红线女艺术中心、
珠江电影制片厂、
深圳市动影时代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聚集深圳,举行了《刁蛮公主戆驸马》的开镜仪式,开创戏曲动画影视的先河。12月,红线女应邀在番禺英东体育馆为第三届
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获奖演员颁奖。
2003年1月,红线女荣获
广州市文化局专业技术人员重大科技贡献奖和局“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月15日,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进入电脑制作阶段。5月,为了更好地保存红派艺术音像资料,红线女布置中心档案室将
盒式录音磁带资料转刻为CD,DVD。6月,当抗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取得阶段性胜利时,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分别举办了庆祝胜利、歌颂抗“非典”英雄的文艺晚会,红线女不辞劳苦亲自组织乐队,录制了毛泽东词《娄山关》粤曲的伴奏带,并带病参加上述两台晚会的演出。《红线女艺术研究》总第八期出版。10月,多年来,经过红线女一手策划,梁文通根据她的意见,几易其稿,完成了《广东粤剧部分曲牌、板腔介绍》(包括工尺谱和简谱两种记谱方式)一书的编写工作,待机出版。
2004年2月26日,红线女出席
广州市文联第七次代表大会。7月8日,红线女主导的
粤剧动画电影《
刁蛮公主戆驸马》圆满完成,在
中华广场电影城举办专场放映,邀请广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文化局领导同志以及各大媒体出席观看。张广宁市长等领导同志观后对影片给予高度评价。15日,粤剧动画电影《
刁蛮公主戆驸马》在中华广场电影城举行首映式,社会各界人士应邀而来,电影场座无虚席,首映成功,观众反映热烈。7、8月间,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在广州十家电影院同时公映,共放映三百八十二场,观众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九人次。8月28日,红线女、廖曙辉、张长亮进京出席第十届
中国电影华表奖暨第七届夏衍电影文学奖颁奖晚会。
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荣获“优秀美术片”奖。红线女代表摄制组上台领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9月,广东省粤剧工作者联谊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小剧场召开,红线女提出因身体原因请辞会长一职,大会选举
倪惠英为新会长。12月,红线女非常重视档案室的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年度文书归档文件二百零一件;设备档案九卷;声像档案三十二卷;
黑胶唱片八卷;艺术档案五卷;实物档案十一卷。粤剧动画电影《
刁蛮公主戆驸马》的CD、DVD的音像制品,由
广州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成品计划于2005年
春节前后面市。
2005年1月4日,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音像制品发行312仪式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3月底,红线女分别出席了
广州市人大会议和广州市政协会议。为大力宣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文化局于3月30日下午在
黄花岗剧院举行了专题演出活动,红线女在演出中演唱了《关汉卿》之“蝶双飞”、“沉醉东风”两首粤曲,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这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5月,在红线女的倡议下,5月1日至7日黄金周期间,红线女艺术中心决定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活动期间,观众除了如常看到图片和实物展览外,还欣赏到多出红线女主演的粤剧或电影剧目,显示了中心作为公益性文化艺术场所应该担负的社会功能。6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在
中山纪念堂隆重主办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型文艺晚会”。红线女应邀在晚会上演唱,演唱的曲目是歌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和粤曲《
荔枝颂》,博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2005年8月15日,红线女参加了由
广东省省
粤剧工作者联谊会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晚会,红线女领唱由广东粤剧工作者合唱的曲目《
大刀进行曲》,共同表达了粤剧同仁的爱国之情。9月26日,红线女写就文章《希望》,文中她提到:“在我的记忆中,这种粤剧艺术研讨会,还是我们中心艺术研讨会的第一次。我为此而兴奋,而怀着一种强烈的希望:希望今后不断地、更多的这样的粤剧艺术研讨会出现--希望!”。31日晚,红线女作为粤剧代表参加由广东省政协主办的《中华之声——2005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并演唱粤曲《
荔枝颂》。11月8日,红线女在
香港浸会大学第四十六届毕业仪式暨荣誉博士颁授典礼中获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亲自为红线女加冕,这是红线女艺术成就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又一明证。15日,红线女为红豆粤剧团成立十五周年题词——“红豆发新枝”。12月初,中心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购回《红线女2000音像艺术大观》母带及版权。从13日起,红线女分批审看母带,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录像节目为日后出版发行DVD作准备。15日,红线女受聘为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名誉主席,当天上午,新当选的广东省剧协主席
倪惠英与常务副主席
张建渝一起来到中心,向红线女颁发聘书。
2006年,
粤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培养年轻演员,同年,红线女为广东粤剧院二团作《
山乡风云》专题讲座;红线女在1965年首演《山乡风云》时41岁,到2007年
广东省粤剧界重排该剧时,她已年逾八十,仍不顾辛劳指导年轻演员,与主创团队一起讨论,修改提高剧目;2009年5月2日,粤剧动画《刁蛮公主戆驸马》在香港新光戏院举行慈善首映式,许多名人巨星都亲临捧场;2009年10月11日,红线女荣获首届“
中国戏剧奖特别贡献奖”称号;当年。
粤剧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2月27日,红线女入选广东十大杰出女性;2010年12月21日,荣获“
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1年5月30日,出席第二十五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大赛(南方赛区)评选活动。6月,被授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及南粤"七一"奖章。11月,赴北京参加
中国文艺网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获聘为第九届
文代会荣誉委员。12月2日至3日,与
邓原导演合作拍摄
短片《余乐生平》;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小剧场会见观众并演唱
粤剧《花市》等。
人物逝世
2013年12月8日下午5时许,红线女在晚饭时因心脏不适,被送至医院,情况危急进入监护室。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后宣告无效,于当日晚8时40分许逝世。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里,红线女共拍摄了70多部电影,演出了近200个剧目,既有传统戏、新编
历史剧,又编演外国名剧和现代戏。作为“民间艺术大使”,多次向世界各国的广大观众传播戏曲文化 。
主要作品
粤剧剧目
书籍作品
粤曲作品
音乐专辑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配音作品
编剧/导演作品
参演纪录片
艺术特点
唱腔特点
红线女的唱腔清新脱俗,在继承前辈优秀精华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独树一帜。尤以声音、唱腔见长。她的音质亮丽、淳厚、圆润,富有弹性,能刚能柔、刚柔相济;其音域特别宽广,既可低吟浅唱,又可引吭高歌。她的创造不是局部的小题大作,也不是一时一事的妙手偶得,而是在发音、吐字、运气、共鸣、音色的整体变化上,旋律跌宕,调性、调式的妙用,字词的恰当组合,演唱的轻、重、强、弱、抑、扬、顿、挫等系列因素全面提升的结果。而最重要的她对角色的感情投入,融情于声,声情并茂。
“红腔”的作品多以抒情慢曲为主,曲慢拍长,乐句之间停顿时间短,加上红线女又根据人物角色在唱腔中设计了大量的拉腔、高音、装饰音,对气息的持久度和流畅性要求极高,促使她摸索出一套省力而持久的运气方法,能避免出现因气短而上气不接下气,或者因气僵而不顺畅等情况,以保持作品的连贯性。在气息的运用中,红线女敢于打破中规中矩的断句方式,而是根据不同曲牌、在情绪需要的地方换气。但由于是在句子中间换气,停顿的时间非常短,还运用了大量的偷气来解决。
红线女从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出发,千方百计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创造唱腔,她能够通过丰富而多变的歌唱音色,创造出不同的歌音风格和感情。红线女在继承前辈的传统精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多方面的艺术营养,进行大胆而又细致的革新创造。例如红线女在《蝴蝶夫人》唱腔中将一些日本歌曲和欧洲歌剧音乐加以改造,融进粤乐之中,用民族戏曲的唱法演唱,显得十分新颖。
表演特点
红线女表演的身段动作,很少搬用整套的传统程式,而是善于把传统程式分解、拆开,根据所表现的人物、剧情的需要,经过选择、改造和提炼,又重新组合,然后运用到所演人物的身上。因而无论大、小的身段动作,都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节奏性。
红线女在开始拍戏时注意对形体的模仿,比如《审死官》(1948)中的宋世杰(
马师曾)妻,粗爽率直有同情心,很有天真趣味,《
一丈红》(1952)中的舞女,沦落风尘,躺在床上的体态,仿如陷入情欲深渊;不过,她在表演自觉时期,除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或者生命感觉之外,她更通过步韵、手脚节奏上去创造角色,《
家家户户》(1954)中的勤快媳妇,《两地相思》(1955)中的成熟稳重女性,截然不同。红线女是带着生命的感觉在镜头前生活,她的角色会自然地对每一场戏在场各人跟自己的关连通过身体姿态、语气、面向,甚至眼神等找到恰当的关系。就是在同一段戏中,她的情感节奏也很丰富。
艺术主张
红线女在谈到自己第一次在舞台上演绎
王昭君时说:“应该说,我的表演唱腔艺术,便逐步在充实、稳定而趋于自成风格———使用着从人物思想感情出发而为我所用的唱、念、做、身段等表演程式,表演着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她们既是戏曲艺术的角色,又是真实感人的舞台人物形象。我力求让观众能欣赏到这些不同人物在不同角度、不同际遇、不同心志、不同感情方面,粤剧表演艺术所赋予她们的美感。”就是说,在红线女看来,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演唱艺术的特点,是逐渐加以充实、丰富而趋于稳定的。
红线女认为,粤剧是一种综合艺术,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设计和伴奏、舞台美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等各部门的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创造出各自的艺术风格,形成各自的流派,才能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粤剧艺术推上一个新台阶,使得粤剧艺术更加丰富多彩,粤剧事业更繁荣兴旺。”她不仅是作为一个演员,一个表演艺术家而进行风格创造的,而且是在统观
粤剧艺术的全局中,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关系,然后把自己的创造放进去,在诸种舞台因素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的既不背离粤剧传统,又着重于出新的红派艺术风格。
红线女对传统粤剧进行整理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红线女塑造了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欺压却又勇敢抗争、发奋向上的妇女形象。这些人物出身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但她们都正气凛然、洁身自好、重视名节。红线女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告诉人们,就算我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就算我们历经磨难,依然要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勇敢抗争、洁身自好,并为之奋斗不止。如改编的传统戏《李香君》《搜书院》《关汉卿》等,都是此类作品。
荣誉奖项
艺术奖项
个人荣誉
成就影响
艺术影响
红线女的红派艺术,是经过70多年的长期舞台实践千锤百炼而形成的,红派艺术,在唱腔艺术上,以
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了
京剧名家
梅兰芳唱腔、
昆曲、
话剧、
歌剧、西洋歌唱、电影等技巧,结合个人的声线条件,融汇创造出了龙头凤尾、跌宕起伏、音域宽广、清脆秀丽、刚柔相济的红腔风格;在舞台艺术上,以粤剧传统花旦舞台功架为基础,吸收了京剧名家
程砚秋的身段艺术,并将
俞振飞、周小燕、
朱传茗等戏剧名家的艺术融为一炉,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表演细腻传神。粤剧也因红线女而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南国红豆”。
教育影响
红线女热心培养粤剧后人,当今许多著名粤剧演员,甚至连民间粤剧社团、私伙局,唱腔和表演都以红派艺术为典范。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号召文艺界的同志向红线女学习,学习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学习她对事业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离不弃、锲而不舍的坚韧毅力,学习她的进取精神和为培养接班人甘当人梯的情操。要求大家共同努力,为弘扬粤剧艺术、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时代影响
红线女名剧名曲的思想内容与时俱进,突破了传统
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饰演过《
昭君出塞》《关汉卿》等众多代表剧目,她担当正印花旦角色,剧中塑造的王昭君、
珠帘秀等人物,感情充沛、形象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典型,折射出为追求自由、民主、正义和妇女解放,而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这种主题思想与当时
中原地区新民主主义的
社会思潮汇流,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启发意义。
例如《荔枝颂》中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时代主旋律巧妙融合,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荔枝是古今中外驰名的岭南佳果,以
粤剧去颂唱“南国荔枝红”,寓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如火如荼,作品既体现地方文化典型性,又与时代主旋律完美契合。《珠江礼赞》则是热情讴歌了站立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上的
广东省,在先行先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触发人们心声共鸣。
社会影响
多年来,红线女除了经常带领粤剧团在广东、北京、香港、澳门等地外,还多次带领
广东粤剧院出访美国、
加拿大、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系列公益性的演出、访问、交流、讲学等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世界了解粤剧,在海外华人中引起极大轰动。
1998年12月2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隆重举行“红线女从艺60年庆贺活动”暨“红线女艺术中心落成典礼”,全国各地的文艺界要人名流以及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港澳等地的“红派”挚友、剧界同仁300多人出席了盛会,73岁的红线女仍参加演唱晚会的演出。
人物评价
红线女嗓音嘹亮响遏行云,音色清脆如珠落玉盘,但又不失圆润、醇厚,引起了大批观众的重视、喜爱。精湛的技艺被称为“红腔”“女腔”,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红派”艺术。(南方都市报评)
1956年,
马师曾、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进京演出,引发了首都文艺界的巨大反响,
梅兰芳、
夏衍等前来观看。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在一次座谈会上将
粤剧誉为“
光海红豆”,《搜书院》也成为粤剧改革史上的里程碑。(南方都市报评)
红线女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
京剧、
昆曲、
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是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所演剧目《
关汉卿》《
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影响颇大。(
新浪娱乐评)
今天看来,你确实是
广东省艺术界的代表人物,我们为广东有你这样的人物而自豪。现在广东像你这样的代表人物太少了,希望盖更多的艺术中心,为表达党和政府对艺术家的敬意。希望广东在年轻人中再出像你这样的代表人物。祝你健康长寿,健康长寿是你艺术生命的重要载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 评)
说到粤剧女歌者发展成为有深度而又有创造性,把粤剧女声声乐艺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是从红线女开始的。(音乐家
李凌《散论红线女的艺术表演》评)
红线女扮演的刘琴,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女战士,在战场上英姿飒爽,在另一个秘密工作的战场上,又须扮作‘淡定娉婷’,性格的贯串线又要连得起来,这个要求比她过去扮演的任何角色都要高,创造方法也须另辟蹊径。她开头踩着[锣边花]出场亮相,出手迈腿的架势,都类似传统粤剧的小武,但却有一个女连长的精神气质。化装进堡之后,表演也很细腻,不论访苦、入堡、伏牛以及与万选之斗法周旋,都能表现出一个忠于革命事业,不畏险阻,能灵活机智地完成党的重大托付的英雄形象。(评论家郭秉箴《革命的粤剧艺术的新探索——评〈山乡风云〉的演出》评)
红线女响遏行云的唱腔,在表达一个剑胆琴心的人物凄苦激烈的心情时,获得了相当优雅的效果。这种唱腔,使我们在听
秦腔、
豫剧似的,有一种杜鹃泣血的感受,因而,也就相当加强了艺术魅力。(作家
秦牧撰文《荡气回肠〈关汉卿〉》评)
后世纪念
悼念活动
2013年12月8日,红线女病逝当晚11时,广东粤剧院官方微博率先披露消息,“深切怀念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红线女老师于2013年12月8日晚8时40分在医院病逝。红线女老师毕生致力振兴
粤剧,对粤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红线女老师的去世是
广东省粤剧界乃至全国文艺界的一大损失。”
得知红线女去世消息后,演员
罗家英、
汪明荃夫妇立即通过
新浪微博寄托哀思。汪明荃表示:“万语千言,不能尽诉对您的怀念。”巧合的是,汪明荃8日晚参加《欢乐满东华》慈善演出表演的粤剧《穆桂英挂帅》,就是她1988年在北京向红线女求教的,当时红线女亲自一字一句录音教唱,令汪明荃十分感恩致哀“多谢您,一路走好!”罗家英则称红线女是“一代宗师”,撰文悼念“艺星陨落,梨园悲歌,先生德艺双馨,志技双全,忽闻噩耗,实在让人哀叹不已。先生生前为粤剧艺术生存发展呕心沥血,如今一切都尚仅初见起色,先生却与世长辞,呜呼哀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尚望先生在天上,得见艺术重昭,尚可告慰,先生将如启明之星,后人追之随之,敬之慕之。愿先生安息。”
2013年12月1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来到香港新光戏院,出席在这里为粤剧表演艺术大师红线女举行的追悼会。2013年12月17日,一代名伶红线女的遗体告别仪式当日举行,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摆满了悼念厅。
国家一级演员、工文武生、师承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现任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兼总经理的
欧凯明表示,要牢记粤剧大师红线女的谆谆嘱托,担负起传承和发展粤剧的使命。
纪念晚会
2013年12月30日晚,继承宗师精神、弘扬红派艺术“永恒的艺术——
广东省粤剧界纪念一代宗师红线女专题晚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这场晚会齐聚广东省
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演员20多位,参演演员超过100多人,以此来继承宗师精神,弘扬红派艺术。
晚会以红线女名曲《红烛泪》作为开篇,这个版本是数年前
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词人黄先生专门为红老师重新填词的,把《红烛泪》写出了新的内容——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这正是红线女的艺术人生写照。演出利用LED大屏幕实现红线女与众演员隔空同唱红派经典名曲《红烛泪》和《
荔枝颂》。
在演出的内容安排上,通过历史镜头再现红线女的艺术人生,让观众重温红线女的艺术道路。此外,当代
粤剧明星还演绎红派的名曲名剧,其中包括红线女的学生弟子,还有各个剧团的主要演员,剧目包括《红烛泪》《荔枝颂》《昭君出塞》等。不仅如此,当晚还会遵照红线女的遗愿,召集来的全省演员共同演出《六国大封相》。
红线女旧居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旧居,位于
越秀区华侨新村。红线女于1955年底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到
广州市,1957年起居住于此,直至2013年离世。
红线女旧居是主人生前接待宾朋、工作、生活的地方,由一栋米白色外墙、粉红色屋檐的假三层洋楼和独立花园组成,按红线女生前起居原貌布置。第一层主要有客厅、饭厅、练功厅(现改建为服饰展厅)、厨房等。第二层主要有卧室、书房、
多媒体室等。第三层有书画室、小书房等。,包括客厅、练功室、书房、主卧、衣帽间、画室等。旧居花园四季常青,玉兰、桂花等花木多为红线女亲手栽植,园中鱼池碧水锦鳞。
红线女生前曾在该住所接待过不少名人。在一楼的客厅,红线女曾在此接待过周恩来、邓颖超夫妇,邓颖超品尝了红线女母亲谭老太太做的岭南菜肴,赞不绝口。此外,红线女为
粤剧的传承劳心劳力,教授弟子时常邀请弟子居住在此,像红派弟子欧凯明、
黎骏声、
郭凤女、
苏春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1998年,该旧居主体建筑重建。红线女去世后,其家属将旧居产权移交给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25日,红线女旧居向公众原貌开放,成为红线女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红线女旧居等52处建(构)筑物经
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
广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如今,红线女旧居成为南国一道别具特色的人文风景,向人们诉说着有关
粤剧艺术传承的故事。
纪录片
2021年4月,10集人文艺术纪录片《一代天娇——红线女》于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的黄金时间段播出。该片真实、全面、艺术化地再现了这位
粤剧艺术大师的一生。
人物关系
人物关系
家庭生活
红线女本名邝健廉,出生在
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一个与粤剧渊源很深的家庭:堂
伯父邝新华是
同治年间粤剧再度兴起时的著名
武生,外祖父声架南是驰名于东南亚的武生,
舅父靓少佳是历任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
红线女的母亲14岁嫁入邝家,实为“侍妾”。那时有一说,叫作“有仔为妾,无仔为奴”。连生三女的她在家族中地位低下,里里外外的脏活累活一肩挑,却从不抱怨流泪,一有心事就抱着红线女去看戏。在母亲的影响下,八九岁时,红线女就跟着
留声机学唱曲,连
白驹荣的《金生挑盒》和
薛觉先的《月帕娥眉》都唱得有模有样。
日寇侵华后,红线女随父母走难到澳门,从衣食无忧的西关小姐沦为喝水都要自己挑的流民,10岁出头的她不仅没书读,还在炮仗厂打过炮仗眼,在饼铺捶过瓜子仁。渐渐地,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母亲建议让红线女跟着舅舅学演戏,父亲不干,决绝地说:“‘成戏不成人’,情愿揽在一起死,也不能让阿廉去学戏!”红线女后来回忆:那天我听到父亲跟母亲在吵架,吵到后来没声了,就看到母亲走了出来,一把抓住我说,“走!”就拖着我去了澳门的清平戏院,从此开始了戏曲生涯。
感情生活
1941年,红线女于上海演出期间认识了
粤剧大师
马师曾,并加入马师曾组建的太平剧团,渐渐学会了拉腔、偷气,最终形成了让戏迷津津乐道的“马调红腔”。由于马师曾经常教戏,与红线女接触较多,两人互生情愫而走在一起。红线女在1943年升任正印花旦,演出马师曾戏宝《
刁蛮公主戆驸马》,当时演公主的花旦蓝茵突然肚痛不能出场,由红线女临时代替演出,她救场成功。红线女成为正印花旦后,与马师曾于1944年结婚,1955年离婚,有两子一女,儿子马鼎昌、马鼎盛与女儿红虹,后来改嫁内地名作家华山。
人物轶事
“文革”时期曾想自杀
“文革”浩劫,红线女家被抄多次,东西被搬空,连地板都烧成黑色。母女形同陌路,好姐妹在面前自尽,红线女变黑线女,这一切都未能击垮她重返舞台的信念,唯有一次,红线女想到了死。“四五事件”平反,“
四人帮”也垮台了,让红线女想不到的是她又被隔离审查了,罪名大得吓人:江青在
广州市的爪牙、干将,反革命分子,反对总理。她受不了,想来想去,唯有一死可明心志。丈夫华山察觉了,他对红线女说:“别傻,死无对证,你还能说得清楚吗?”她不说话。华山又说:“自杀?陷害你的人求之不得。那样就永远没有昭雪之日,你不是太冤了吗?”。生死关头,华山救了她。
写纸条劝邓小平不要吸烟
一次
2017年全国两会上,红线女看到邓小平正在抽烟。红线女挺担心吸烟危害健康。有人大代表问她:“你敢不敢劝小平同志不要吸烟?”“这有什么不敢的?”经考虑,红线女决定把劝告写在纸条上,然后托人转给邓小平。很快,邓小平看着纸条,微笑着把手里的香烟在烟灰缸里掐灭了。
与刘德华是“忘年交”
红线女曾透露差不多30年前就认识
刘德华了,虽然与刘德华见面次数不多,但他是红线女在圈内结识的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2013年10月16日晚,刘德华举办演唱会,专程邀请红线女观看演唱会,并以主办方留给他的包厢来招呼这位老朋友。晚会上,刘德华一曲《我是中国人》让红线女备受感动,她竖起大拇指,“这首歌让我感觉华仔为人正派,富有爱国心,
广州市应该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一直对红线女很尊重的刘德华还请红线女到他下榻的酒店共餐。
张学友容祖儿视红线女为偶像
红线女对提拔后辈不遗余力,张学友、容祖儿等都视其为偶像。1992年她与张学友参加《万千希望人间》晚宴中,两人合唱《搜书院》,她还大赞学友有粤剧天份,并传授一些造手及运气技巧。而容祖儿因拍摄《
魂魄唔齐》时,专程到广州拜访红线女,请对方教粤剧窍门。其后红线女亦与容祖儿到安老院探访长者,二人亦师亦友。
社会活动
晚会活动
公益活动
在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红线女就跟随马师曾剧团,在
广东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参加抗日救亡宣传、义演筹资等爱国活动。多年来,红线女除了经常带领
粤剧团在广东、北京、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外,还多次带领
广东粤剧院出访
美国、
加拿大、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系列公益性的演出、访问、交流、讲学等活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世界了解粤剧,在海外华人中引起极大轰动。
1951年,红线女、
马师曾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粤剧大集会义演并为抗美援朝进行捐款。
1999年初,一位香港友人赠给红线女50万元钱。在实地考察了畲族村的情况后,1999年9月起,红线女利用友人捐赠的50万元,亲自策划了“爱心助学”义演活动,共筹得善款110多万元。她将这些钱悉数捐出,用于资助
畲族小学的学生。2002年6月,为
增城区畲族村畲族小学捐赠2000元人民币及一批文娱用品。截至2006年,红线女每年固定资助畲族小学3万元,共有63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2008年,红线女捐出40万元作为援建灾区学校、购买御寒衣物的资金,同年又从爱心助学基金拨出10万元作为少儿
粤剧培训经费。
任职情况
参考资料
粤剧“红腔”.中共广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