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风(1926年—2021年11月29日),原名陈啸风,乳名阿瑛,广东东莞人,中国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风腔艺术创始人,生前担任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永远荣誉顾问。其父为编剧家兼电影编导陈天纵。
陈笑风出身于粤剧世家,曾在广东大学土本工程系就读,后转学粤剧表演。1944年,他得到了男花旦吴惜衣的赏识,1946年起开始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戏班担任小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曾跟随戏班远赴
越南、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地表演。
陈笑风的首本戏有《山伯临终》《大漠英雄》《人面桃花》《梁祝恨史》《红楼梦》之“宝玉与黛玉”等。他也是
粤剧名伶
红线女的搭档,两人先后合作了《刁蛮公主憨驸马》《昭君公主》《屈原》等粤剧。1980年,陈笑风收演员
郑少秋为徒。1986年退休,移居美国纽约。2021年11月29日,陈笑风在广州逝世,享年98岁。
陈笑风的表演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唱腔抑扬委婉、奔放流畅,并独创“风腔”流派,享有“天皇小生”的美誉。他曾先后获广东省专业文艺汇演演出奖、广东粤剧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等奖项,并于2015年被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殊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笑风,1926年出生在广东东莞市
望牛墩镇望联村一戏剧世家,父亲为著名
粤剧编剧、电影明星及编导
陈天纵。陈笑风早年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念中学,其中学年代在香港、澳门度过,由于
日本入侵,走难回乡,耕过田,开过小店,当过小学和私塾老师。陈笑风后来回到
广州市读大学,专修
建筑工程。但由于生活困难,他仅读了一年就被迫放弃,在父亲的指引下投身梨园,专攻文武生。
演艺经历
1944年,陈笑风来到吴惜衣、吴粉超领衔的粤剧团,得到了男花旦吴惜衣的赏识。1946年开始在香港的戏班担任小生,当年他以“
贾宝玉”一角成名。1948年,已在
粤剧界享有名气的陈笑风随戏班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出。
20世纪50年代,陈笑风从海外返回内地,长期在百花粤剧团、东方红粤剧团、永光明粤剧团、
广东粤剧院、
广州粤剧院等著名剧团工作,曾与
马师曾、
郎筠玉、
楚岫云等合作,出演了《宝玉哭晴雯》《
绣襦记》《朱弁回朝》《梁祝恨史》《六号门》《大漠英雄》《王大儒供状》等多部戏宝,广受欢迎。
陈笑风是粤剧名伶
红线女搭档,两人先后合作了《
刁蛮公主憨驸马》《昭君公主》《屈原》等粤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此外,陈笑风的首本戏还有《山伯临终》《刺目劝夫》《胡二卖仔》《人面桃花》《枇杷门巷》《红楼梦》之“宝玉与黛玉”等。
在陈笑风的众多作品中,《山伯临终》是他的代表作。《山伯临终》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
粤剧编剧
杨子静专为陈笑风“度身定造”的一首曲子,后来成为陈笑风的首本名曲。这首曲子有多个录音版本,每一版的行腔处理方式都呈现出陈笑风很深的感情。
1979年,陈笑风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出,香港明星
沈殿霞、
郑少秋来拜访他。拜访过程中,沈殿霞说郑少秋很喜欢陈笑风的曲子,想拜他为师。当时,陈笑风不知道能不能收这个香港徒弟,说可以给郑少秋提供意见,但不一定要叫师父。第二年,陈笑风再去香港演出,又是他们两人来访问,重提拜师一事。当时的宣传部部长认为收郑少秋为徒弟对加强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有好处,陈笑风才答应下来。据统计,拜在陈笑风门下的徒弟除郑少秋外,还有陈玲玉、林家宝、晓毅、梁恒宇、梁笑风、区建恩、黄耀新、李森荣、庞林辉等。
晚年活动
1986年陈笑风退休,移居
纽约。其间,陈笑风先后受聘于在美的香港贸易公司和股票公司,每年都回国灌录唱片,考虑唱腔,还在纽约唐人街同乡会举办的1987年
春节联欢会表演。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笑风逐渐又把事业重心转回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多次回香港参与唱片灌制及出席
粤剧表演、研讨等活动。
2006年陈笑风更与
广东省政协、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主办、广东省文化厅、
广州市文化局合作制作《优秀粤剧粤曲艺术大观》之“陈笑风专辑”。陈笑风被列为第二位拍摄《优秀粤剧粤曲艺术大观》个人专辑的艺术家,尽管已届八旬高龄,他除了轮番演绎小生、老生、须生、官生等行当外,还要与同台演出的十一位著名花旦交流。他坚持旧曲要新唱,老戏要新排。十一出剧目选场除了保持连贯性,还要略加增删。历经三十天,陈笑风瘦了十多斤,《艺术大观》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陈笑风晚年创立的“春风艺苑”曾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三次慈善演唱会,票款悉数乐捐给
灵实医院、广州八和会馆、
海珠区老人院。
2021年11月29日23时19分,陈笑风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逝世,享年98岁。12月10日上午11时30分,陈笑风告别仪式在
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12月11日,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还举行了陈笑风追思会,
陈玲玉、
林家宝等
粤剧曲艺界人士到场表达了对陈笑风的无限怀念。
个人生活
20世纪50年代,陈笑风在
新加坡表演的时候认识了他太太
梁瑞冰名伶“纲冰”。陈笑风的七个弟弟妹妹均从事粤剧及影视行业,其中妹妹陈小华、
陈小茶、
陈小莎亦成名很早。兄弟姐妹们的配偶又多是行内人,“陈家班”人才辈出,在粤港澳粤剧界享有盛誉。
主要作品
戏曲作品
陈笑风的首本戏有《山伯临终》《大漠英雄》《王大儒供状》《刺目劝夫》《胡二卖仔》《人面桃花》《枇杷门巷》《梁祝恨史》《
红楼梦》之“宝玉与
林黛玉”等等。他唱戏无数,其代表作还有《宝玉哭晴雯》《
梁山伯与祝英台》《
绣襦记》《朱弁回朝》《昭君公主》《六号门》等。
发表专辑
发表单曲
资料来源:
表演特点
“风腔”唱法
对于自己所创的“风腔”,陈笑风曾作出如下概括:“风腔”主要体现在发口上,唱的时候要控制音色,吐字、咬字、形腔的时候,要有“字重于腔”的习惯。唱腔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唱法,要求气息控制得收放自如,因此“风腔”易学难精。陈笑风创立的“风腔”,融合了编剧、唱腔设计和演员参与而成型,随着陈笑风的艺术实践逐渐发展,从而成为
粤剧独树一帜的唱腔流派。“风腔”流派的形成,得益于陈笑风早年喜读唐诗宋词、练字绘画,文化水平较高的内因外,外因在于当年幸得著名编剧、精通音律的
陈冠卿以及著名乐师文卓凡的扶掖、点化。
陈笑风的“风腔”的特点,一是他能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灵活地交替运用真假嗓的发声方法演唱,除了扬长避短适应声音转换的需要外,还往往以此表现角色特定的情绪。二是因他在戏中多扮演儒雅倜傥的文士与公子等角,故在演唱中较多运用舌
齿音,并将声音尽量轻推向
鼻腔,引起轻度低回的共鸣,以显俊逸秀气。三是他在流畅自然的基础上,精雕细琢唱腔旋律,几乎每个角色、每首曲,都会按照剧中的规定情境及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设计新腔。四是他从演唱曲目的词意和内容出发,有意识地在一段统一板腔的曲词中变换其骨干音,以增强唱腔的情绪感染力。五是他对一些无伴奏的念白和清唱,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充满书卷气。
角色塑造
陈笑风在他60年的舞台生涯中,扮演了难以计数的男性人物,如《拾玉镯》里的傅朋、《搜书院》里的张逸民、《山伯临终》里的梁山伯、《宝玉哭晴雯》里的
贾宝玉等,所涉猎的人物,从落难书生、正直善良的大学生到大诗人等,均各具风采,绝不雷同,力求千人千面。
陈笑风唱《山伯临终》《锦江诗侣》《孤舟晚望》和《宝玉哭晴雯》,他透过人物的共性表现不同的个性,随着他声情并茂的演绎,再咀嚼曲中典雅蕴藉的曲词,让人认可他就是梁山伯、元微之和贾宝玉。他演唱《胡二卖仔》《山伯临终》和《宝玉哭晴雯》时,每唱到哀伤处总是热泪盈眶,与曲中人心境圆融契合,从而收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艺术效果。
在表演中,陈笑风始终坚持“先有情,再有唱功”,以人物感情为先。他认为,每个人物、人物在每一阶段的感情都不相同,唱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要运用不同的“腔”去配合,才能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层次丰富。
荣誉奖项
陈笑风曾先后获广东省专业文艺汇演演出奖、
广东省艺术节演出奖、广东
粤剧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等,被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
特别贡献奖”殊荣。
人物评价
记者彭寿辉:有“天王小生”美誉的陈笑风,以“求美求实求真”为宗旨,塑造了众多个性异的古今人物角色,令观众过目难忘;他与著名乐师文卓凡等人互相琢磨,创立“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风腔”;他演唱的《山伯临终》《宝玉哭睛雯》等粤剧名段广为传唱,令听众百听不厌。
人物纪念
2023年10月24日晚,
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
广东粤剧院主办,广东粤剧院二团承办的纪念粤剧大师陈笑风诞辰一百周年的《桃花依旧笑春风——陈笑风名剧折子戏》专场在
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陈笑风的弟子
陈玲玉、
林家宝、晓毅、梁恒风、邓美玲联同粤港澳粤剧名家
欧凯明、
龙贯天、
曹秀琴、
曾慧、
麦玉清、
李秋元等表演了陈笑风名剧中的《锦江诗侣》《
绣襦记》《宝莲灯》《天罡剑传奇》《朱弁回朝》《文成入藏》等六个经典折子戏。
人物轶事
才子逢乱世
来自艺术家庭的陈笑风在谈起自己学艺经过时说:“我喜欢数理化,原本在广东大学读书,恰逢乱世迫于生计,只好与妹妹小茶一起进入戏班唱戏。”陈笑风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师,对唱戏毫无兴趣。最终,还是父亲使出激将法,好强的陈笑风才开始努力学戏,每一个功架、每一句唱腔,都要精益求精。很快,他从跑龙套的小戏子升做配角,继而成为戏班的台柱。
名动粤港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中国唱片公司计划出一张
粤剧专辑,特地邀请回到
广州市的当红粤剧小生陈笑风录制《
梁祝》选段。当时选中了《山伯临终》片段,但陈笑风认为之前的版本唱词太单薄,不够表达梁山伯临终前的种种相思和悲怨,于是特地请了词曲家按照他的要求重写:文学性要高、可读性要强。
“人世无缘同到老,楼台一别两吞声”,当陈笑风携新版折子戏《山伯临终》甫一登台,瞬时轰动粤港澳。陈笑风回忆,当时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演出,刚唱完最后一句,只见台下有个人突然站起来鼓掌,因全场就他一个人站着,很是突兀,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新马师尊。演出结束后,新马师尊在后台见到陈笑风,由衷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
传承不停息
1979年12月,
郑少秋为香港东华三院筹款活动上演唱陈笑风的首本名曲《山伯临终》,之后与陈笑风见面。次年6月2日,郑少秋在亲友的见证下拜师,成为陈笑风收入门下的大弟子。2013年,《山伯临终》入选由
香港中文大学和
香港电台举办,由
粤剧界同仁和各国观众投票选出的粤剧“世纪十大名曲”,主办机构特邀郑少秋为师傅颁奖。 2016年,在第七届羊城国际粤剧节“桃花依旧笑春风暨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成立”晚会上,郑少秋登台献唱了《山伯临终》,为师傅助阵。
在陈笑风的家庭中,他的七个弟弟、妹妹均从事粤剧及影视行业,“陈家班”人才辈出,在粤港澳粤剧界享有盛誉。在舞台与人生的交替中,陈笑风成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享有“
天皇氏小生”的美誉。迈入之年,陈笑风依然对
粤剧艺术钟情,对一句曲词、一个唱腔,都认真钻研。陈笑风不仅自己学到老唱到老,而且对粤剧的振兴、传承,也是不遗余力。陈笑风认为,粤剧要传承发扬,不但要培养粤剧演艺人才,也要培养能真正欣赏粤剧的观众,“戏唱得再好,没有观众,也演不下去。”
陈笑风在传承艺术、扶掖后辈方面不遗余力。80多岁时,陈笑风投拍《优秀粤剧粤曲艺术大观·陈笑风专辑》,将曾主演过的经典作品倾情演绎。近90岁高龄时,他依旧来往穗港为粤剧奔走,频繁露面于各类粤剧活动与访谈,几乎可谓是逢邀必到,逢问必答,不管面对入室弟子还是普通街坊,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艺术心得。2018年8月28日,
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宣布成立,2019年,96岁的陈笑风先生仍然亲临在广州举行的《红船星辉》之“粤剧风腔艺术传承夜”活动。他曾对记者表示,“能参加,能出席,能为粤剧出一分力,我都会做,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这份积极推动粤剧“风腔”传承和发展的精神为同行所敬重,他也因此被尊称为“大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