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末。1910年,浦口码头随
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1929年,
孙中山灵柩经浦口码头登陆
下关区,进入南京城内。
新中国成立后,浦口码头几经维修,用“龙浦号”
趸船取代“浦鳌号”趸船。2021年4月,
江北新区对浦口码头进行封闭改造。同年6月,改造后的码头正式复航。2024年,浦口码头入选南京市第三批地名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6月29日起,浦口码头暂停运营。
浦口码头有候船室、栈桥、趸船等设施,功能区与商业配套融合在一起,地上一层为候船大厅及商业配套,地上二层和三层局部为配套餐饮功能,地上三层局部为办公功能,整体业态分布合理,有效的解决周边商业配套不足的现状。
1899年南京开埠之前,
长江两岸的渡河运输都由民船经营,几乎没有固定的、规模较大的渡口和码头。
下关镇被辟为通商口岸后,长江两岸的码头日益增多,客运货量大大增加。
1908年,津浦铁路开建,
浦口区成为终点。清末
宣统二年(1910年),浦口码头随津浦铁路贯通由浦口市场局于民间筹资开办,航线由
下关区至浦口,称“关浦线”。1929年,
孙中山先生
奉安大典顺利进行,孙中山灵柩经浦口码头登陆下关,进入南京城内。
新中国成立后,浦口码头几经维修,用“龙浦号”
趸船取代“浦鳌号”趸船。2020年7月,受汛情影响,浦口码头停止运营。同年8月18日起,其恢复运营。2021年4月,
江北新区公建中心结合滨江岸线整治和
浦口区老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对浦口码头进行了封闭改造。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加石材幕墙相结合的方式,造型兼顾现代建筑和民国建筑特征,以呼应周边
南京北站等文物建筑。同年6月,改造后的码头正式复航。因长江南京段水位持续上涨,2024年6月29日起,浦口码头暂停运营。
浦口码头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功能区与商业配套融合在一起,地上一层为候船大厅及商业配套,地上二层和三层局部为配套餐饮功能,地上三层局部为办公功能,整体业态分布合理,有效的解决周边商业配套不足的现状。
浦口码头有候船室、栈桥、
趸船等设施。趸船采用膜结构,更加坚固和耐腐蚀。白色的涂装,营造着中西混搭的特殊风格。有白、黄、绿三种灯光颜色变换,更好的与周边文物建筑风格、色彩相融合,充分展现现代化的游轮码头。钢栈桥通道环境更加舒适。
轮渡来往
中山码头和浦口码头从6点营运到22点,每隔半小时一班,同时,公交接驳线停运。
2024年6月,因长江南京段水位持续上涨,为确保安全,6月29日起南京轮渡“宁浦”等航线暂时停航。按照轮渡停航应急预案,同时为了保障市民出行需求,
江北新区客运公司汽车四队抽调两台公交车辆前往浦口码头接驳轮渡乘客。车队安管人员在现场配合轮渡公司工作人员疏导乘客安全有序上车,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行车再教育,要求驾驶员安全行车,向乘客做好解释工作。